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以后的数周时间里,即希特勒与贝当元帅会晤前后,与这一军事愿望相联系的“严重的政治问题”在各方都变得突出起来。意大利人认为,德法亲近会危及他的战争目的,因此不顾眼前其他方面的许诺,断然拒绝德国人的要求,并得到德国外交部长的支持。在这种状况下,贝当元帅说了一句人人皆知的话:“6 个月讨论问题,6 个月后便把它遗忘。”最后希特勒——在凯特尔的热情支持下——提出,“将来对法国的让步,应附以超出停战协定的要求”。这样,在“第18 号指令”的有关条文还没有出台之前,其份量就已大大降低了。
在国防处长与大使阿贝茨一起,在巴黎与法国人谈判期间,有机会到约德尔那里商谈“重大调整”问题,同时向他强调指出“有一半措施似乎不妥”。其间,凯特尔再次强调了希特勒的要求,“与法国人的谈判仅按步就班地进行。。这不符合。。德国作战的利益。因为,这会使用以继续对英作战的非洲基地长时间不得开放;而且在这情况下,法国人还可能要求德国,在其所属的非洲殖民地国家里。恢复秩序和安定,更谈不上,在预见的未来,与德国实行有效的军事合作,共同对英作战。”尽管有各方面的反对意见,希特勒最后仍指示他的军事全权代表,可采取全盘“接受”的方针。
11 月29 日,德、法总司令部代表,在巴黎德国大使馆举行了会晤。这是德法战争结束半年后,两国代表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无拘束的会谈。瓦利蒙特少将出乎意料地看到,坐在他对面的除了法国陆、海军首脑恩特西热将军和达尔朗海军上将外,还有副总理皮埃尔·赖伐尔。此后不久,这位副总理和达尔朗便成了法国的栋梁。会谈中,双方没有采用恩特西热提出的将来旨在针对非洲内部地区而安排的计划,而是在全面谅解的基础上,接受了瓦利蒙特少将提出的方案,即——违背全部既定方针,加强法属西北非和西部非洲的安全,德国国防军将此作为德、法军事合作的最重要和最迫切的目标。然而,上述所指地区不仅包括在战略上保卫薄弱的欧洲南翼而且还包括摆脱了英国封锁的重要的经济区。12 月10 日,在同一地点,相同的代表,举行了第二次会晤。会谈中,法国方面提出的部分问题,第一次得到满意的回答。同时,使人们加深了一种印象,即只有法国人自己能够有效地保卫他们在海外的领地。今后会谈的内容将是,通过远远超出停战协定的,在军事上作出重大让步。以及进行必要的政治和军事的“一体化”,使法国能够胜任这些任务。
然而,德国再次——决不是最后一次——自食其言。作为德国大本营的一名军官,除了按时赴会以外,几乎什么都无权决定。而这就足以使刚刚建立的联系中断。在第一次同法国代表会晤之后,希特勒一反惯例——尽管是明显克制地——亲自审阅了国防处长的报告。在瓦利蒙特第二次在巴黎参加会谈时,希特勒接到了一份关于法国驻北非总司令魏刚将军不可靠的情报,而希特勒早就对他怀有疑心。于是,命令国防军统帅部,近日内火速发布指令,一旦法属北非脱离维希政府,便占领全部法国领土,并接收法国的舰队。在这种情况下,国防处长发往贝希特斯加登关于第二次与法国人会晤的书面报告,看来不会受到重视。此前,约德尔曾写道:“要趁热打铁,我们的盟友的进一步反悔”——指在利比亚的意大利人——“很容易导致法国态度强硬”;而现在,希特勒已将大局造就。12 月13 日,当法国贝当无帅突然解除了他的副手德法合作法方的奠基人——赖伐尔的职务,甚至暂时关押起来之后,希特勒立即丢下全部外交策略,重又恢复了他对法国的战胜者姿态。
半年后,即到1941 年5 月下旬,在达尔朗海军上将——在贝当政府里接任赖伐尔的职务——以及阿贝茨大使的共同努力下,希特勒才同意恢复德、法双边军事会谈。经过10 多天会谈——双方代表仍为恩特西热和瓦利蒙特——产生的纪要形式的条约,并未能发挥德国的倡议者过去所寻求的政治和战略作用。因为进攻俄国的战局即在眼前。但是,一些极好的机会,希特勒也没有充分利用。譬如,当时一方面按照条约法国应支援德国夺取尼罗河谷和中东的战争;另一方面——比前者还重要——在法属北作和西非从背后构成对英国的威胁。希特勒的疑心妨碍了法国在军事上作出任何真正的让步。在政治上,法国要求给以回报,但希特勒以欧洲独裁霸主自居,不愿受到任何约束。
国防处长于5 月底从巴黎返回德国。凯特尔和约德尔十分冷淡和毫无兴趣听了他的报告,接着便让瓦利蒙特单独一个人前往山间别墅向希特勒报告——这真是一种前所未闻的程序。随后来到山间别墅的是一个令人生厌、举止粗俗的人,此人便是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瓦利蒙特的汇报,赢得了希特勒的注意,当瓦利蒙特讲到的按照法国的态度,法属北非和西非可能给德国形势带来的利益及其作法时,里宾特洛甫插了几句话,使人难以遗忘。他说:“这一切又会对您怎么样呢,我的元首”如果在非洲真的发生了事变,只需隆美尔将军的坦克,就能将全部骚乱平息。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肯定不需要法国人。。”里宾特洛甫一边说着,一边抽出插在上衣口袋的手,指着在希特勒面前摊开的地中海地图,首先从埃及、利比亚边界开始,经过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一直指向下面的达喀尔”希特勒终于打破了里宾特洛哺对这一方案的自问自答,给这位将军造成的尴尬局面,他要求瓦利蒙特“向外交部长先生再说一遍”,这些地区在非洲相距多远;坦克在这些地区、机动靠什么取得地面联系;还会遇到哪些障碍。
几个月后,法国在叙利亚受挫,但没有德国支持倘能坚持;与此同时,德国在俄国旗开得胜,取得重大战果。所有这些事,都有使德法协议有全部被遗忘的危险。直到1941 年8、9 月,国防处才利用东线战事暂停的机会,向威斯巴登的停战委员会发出一项新指示,命令他们恢复就“协定书”的实施的谈判。鉴于德国继续考虑到与意大利的关系,又因为法国拒绝就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作出妥协,会谈未取得重要成果。最后一次会谈是由德国驻巴黎大使促成,于1941 年12 月底在柏林举行的,法方参加会谈的是新任驻北非司令朱安元帅,德方为戈林。此时,正是德国在俄国陷入严重危机,以及美国参战的时刻。当法国贵宾早已等候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戈林才赶到,并匆忙向国防处长打听这次谈判的军事题目;而且在会谈中,戈林似乎总是处在一种瞌睡状况,造成会谈迅速不了了之。无疑,戈林的态度是希特勒对此毫无兴趣的一种反映。希特勒经常说,成功时不需要谈判,处于困境时不想谈判。
地中海、巴尔干和中东
如果追溯到1940 年底。就会发现,早在那个时候,根据第18 号指令所制定的旨在从外围解决与英国冲突的一切计划,都已宣告失败。这个给1941年头几个月留下阴影的事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战胜法国后,德国的作战已与现实不相符合,似乎被小事所纠缠。毫无目的,处于瘫痪状态。它将一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挽救其盟国意大利在海洋、希腊和东北非所遭受的严重挫折上。佛朗哥将军之所以拒绝同意向直布罗陀的进攻,并不是因为意大利的这些失败,而是德国未能在英国登陆的结果。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在1940 年8 月对形势判断中就提出,“通过其他途径迫使英国就范”。如果希特勒对其他一切反英计划都给予全力支持,那么约德尔对形势判断本身就可能是不正确的。
从1940 年底发生的一些事情上,“轴心国”的作战就已显露出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的征兆。1940 年11 月中旬,经国防处组织安排,德国统帅部的首领凯特尔和约德尔,与意大利统帅部参谋长巴多里奥元帅,举行了此次战争中的第一次会晤。致词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高仰着头颅,一脸傲气。开头他便说:“我们已赢得战争,它不可能再失去,我们必须结束战争。为此,必须使英国认炽到,它已失去这场战争。”相比之下,雷德尔海军大将倒现实一些。1940 年底当谈到对英战争的现状时,他对希特勒说:“想把英国舰队赶出地中海,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虽然海军总部一直将此看成是寻求战争出路的关键,并多次提出。但目前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非洲又出现了一种危害德国和欧洲利益的形势。”
1940 年12 月中旬,德国空军第10 军移防意大利南部:此后,迫于利比亚和希腊的形势,于新年过后,派隆美尔远征军远征北非;同时派精兵进行巴尔干战局。这全部对意大利的支援计划意味着——在两个独裁者看来,是一种勉强达成的妥协。经数月犹豫之后,在一方面希特勒通过与墨索里尼协商,另一方面与陆、空军协商后,这些决定终于付诸实施了。在此期间,指挥参谋部充分扮演了一个希特勒工作班子的角色。它的全部工作主要是协调友好和结盟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利益,尤其是在巴尔干地区;除此之外,还要为希特勒完全根据陆军总司令部的建议所采取的决断,以及为监督准备工作的实施而起草命令。
德国在北非和巴尔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尽管是针对英国的,但由于俄国战局的迫近,这些措施基本是防御性的。德国空军第10 军所取得了伟大胜利;特别是隆美尔率领的那支力量单薄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前到达利比亚、埃及边界;与此同时,由于总参谋部和部队表现非凡,在很短的时间里,到达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缘。这样,到1941 年4 月中旬,出现了一种事先未曾预见的战略态势,似乎有使整个战争进程发生转折的希望。在英国,人们一贯将地中海看成桥梁,而不是鸿沟,因此,人们当时只希望通过对克里特岛的强大的空中突击,对亚里山大的英国舰队,以及中地中海和东地中海的基地构成严重的危胁,此外,人们还希望美国海军能占领克里特岛,将英国舰队驱逐出地中海,从而结束战争。这样,德国领率机构最关心的是,不能在巴尔干耽搁太久、以防俄国战局的开始时间拖得太久当时,德国在地中海北岸和南岸,已经开始了统一的战略行动。但现在的一些考虑与1940 年春季想尽快到达英吉利海峡时的想法并不是没有相似之处,它并不完
全是仅带有防御性质,而是为胜利结束东方战局后的形势而安排的。此外,毋庸置疑的是,国防军的活动范围——仅就其有限的向国外和海外输送能力而言,使它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改变作战方向。1941 年5 月和6、7 月间,德国对伊拉克暴动和对叙利亚的法国人的支援,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力证据。尽管如此,如果国防军统帅部是一个反应灵活、对各种可能性都预有准备的指挥机构,如果它的首脑不背上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实施十字军东征的包袱,也不是不可能借此机会重新斟酌一下下一步的战争计划。
落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头上的工作,依然毫无意义。值得一提的是,4月22 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奉希特勒之命前往伊皮鲁斯,与希腊第二次签订停战协定。因为第一次是德国常胜的第12 军司令、利斯特元帅经希特勒批准同希腊签订的,但它未满足墨索里尼的要求——这在全部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此外,国防处在巴尔干战局刚刚开始的日子里,还就占领克里特岛或马耳他是否对地中海的尔后作战具有重要作用,专门进行了一次分析判断。国防处的陆、海、空军官一致同意国防处长关于占领马耳他的意见,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通往北非的海上通道永久畅通。但是,在约德尔将军还没有跟上这一思路之前,他们的判断已经过时了。因为希特勒已经决定,为避免罗马尼亚油田遭敌突袭的危险,绝不能将克里特岛让给英国人;同时,同意空军从克里特岛上的一个德国空军基地起飞,成进攻之势,在地中海东部海域对克里特岛施加广泛的影响。在这事情上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不久,希特勒的副官长施蒙特上校来到国防处,要求国防处将最高指挥层的这一不同意见以及尔后出现的分歧看法都载入战争日志里。此外,在巴尔干战局期间,两列特别列车之间的联系相当松散。战地大本营曾在这里度过三周。两列专车在施泰尔马克一段僻静的铁路线上,附近便有两个铁路隧道入口,一有空袭危险,两列专车便立刻进入隧洞。
德国大本营一回到柏林,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便突然受领了一项出人意外的新任务:“利用一切手段和可能实现希特勒的部署,即通过一切可行的途径,尽速给伊拉克——对英国人——的战斗以支持”。不久就有入提出,要想迅速提供支援,只有从签订停战协定的法国驻叙利亚军队里提取轻型武器。而空军的介入——更不用说在克里特岛登陆——不仅需要法国驻叙利亚行政机构的同意,而且还需要土耳其的友好的忍耐。然而在此期间,伊拉克的暴动到5 月底,在英国的强大压力下已岌岌可危。
此后不久,指挥参谋部面临的是一种完全类似的局面:6 月8 日,英军和从巴勒斯坦开来的法国戴高乐部队,对叙利亚的法国人发动了进攻。根据德、法在巴黎达成的协议,德国应当对在叙利亚处于防御地位的法国人给予支援。过去的讨价还价和犹豫不诀都抛在脑后,现在,希特勒允许法国借道德国南部和巴尔干占领区,用铁路将若干个法国营从本上运往萨洛尼卡;同时,允许法国海、空快速部队通过地中海,开向希腊基地。法国部队通过英国海军舰队在塞浦路斯水域设置的障碍,到达叙利亚;德国第10 航空军也在具有效航程内,在贝鲁特前成功地牵制了英国的巡洋舰队。在叙利亚的战争,终于1941 年7 月12 日功亏一箦,前后仅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