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美纪实-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刚刚还在共同作战、施工、生活的战友,就这样突然地离去了!永远地离去了!
8连的官兵泣不成声。
团长韩德仁、政委刘玉昆和支队的领导一起默默地伫立在墓前,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俩为自己团队有这么多英勇不屈、顽强奋战的干部战士感到骄傲,祖国的优秀儿女,在援越抗美的疆场上英勇作战,流血牺牲,为中国人民,为越南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他们感到无比的悲愤和痛惜,祖国将4000多名儿女交给我们,从祖国的东北拉到了华南,拉到了越南。现在呢?他们其中的一些就这样安眠在越南的国土上。
越南地方党政军机关送来了一个又一个祭奠的花圈,越南当地群众,少先队员送来一个又一个五彩的花圈和花环,人们仁立在27座坟茔前,寄托了深沉的哀思,献上人民对壮烈牺牲的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
太阳西下,血一般的夕阳染红了摆在山山岭岭,染红了下龙湾的宽阔海面。韩德仁、刘玉昆此时此刻想的很多很多,想的很远很远。可是,他们想的最迫切的是赶紧安排受伤人员回祖国治疗,赶紧安排明天8连的采石工作,全团的工程急待着更多的石料供应。怎样化悲痛为力量?怎样在全团掀起学英雄、看行动的比学赶帮超热潮?这一步步的工作都得跟上去,都要一环扣一环的抓紧落实。
暮色苍茫。他俩沿着27座坟茔,缓缓地转了三圈,擦干最后一滴眼泪,转身走下山去。
(13)周恩来交待再次派兵
1965年6月中旬的一天,中南海西花厅。
周恩来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秘书报告:“总理,陈士榘他们来啦!”
周恩来热情地握住阵土榘的手。
“这是罗洪标。”陈士榘介绍说。
周恩来;“我认识。”将手伸了过去。
陈士榘:“军委已决定,派罗洪标到援越部队工作。”
“这很好!”周恩来很高兴。
刚坐定,周恩来就说:“今天请二位来,就是为了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事,这是毛主席在湖南长沙会见胡志明主席时商定的。毛主席说,7亿中国人民是越南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的可靠后方。”
周恩来的语气稍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下面的事,就是我们如何来落实了。军委决定,修筑路的任务由工程兵负责组织执行。如果只修筑主要的几条道路,估计也要8万人。
这是我国援越部队出境最多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你们要抓紧准备。美帝国主义妄图从朝鲜、越南、台湾这三方面包围封锁我们,抗美援朝这一仗,打破了它的预谋。现在它又从越南这方面来了,派出大量的部队援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援越也就是打破美帝的包围,保卫我门的祖国。毛主席指示,我入越部队一定要全心全重为越走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服务,他们打得很艰苦、很坚决。我们援助的意义很重大。这个任务要完成好,为祖国争光。”
陈士榘、罗洪标一边记着周总理的指示,一边体味着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的份量。
“毛主席非常重视这次派兵援助越南,要我们充分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物资装备的准备工作。物资器材、机械工具都要我们自带,所以,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我已请总参负责抓总,布置这项工作。”
“你们看怎么样?”周恩来问。
由工程兵组建的我援越部队二支队已经向越南开进,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估计这几万工程部队不够,还要派遣后续部队跟上,但他想不到来得这么快,他感到时间很紧迫,就向周恩来提出:“出国部队的事,我们同总参商量,可以由广州、沈阳、昆明等军区组建几个支队,很快可以开赴集结地域。但我们钻探勘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缺乏,能否清交通部支援?”
“可以!”周恩来肯定的说,“我告诉交通部,可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抽调,要多少你直接找交通部商量。”
周恩来炯炯的目光望着陈士榘、罗洪标说:“还有着装,跟二支队一样,穿越南人民军服装,由广州、昆明两军区后勤部门解决。这两军区在后方组织分部、兵站、医院、接收站,担负起全部援越部队的后勤保障。”又强调说:“部队进入越南后。一定要尊重越南政府和人民,关系要相处好。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陈士榘说:“总理指示很明确,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具体问题,我们找总参解决。”
周恩来:“那好。工程技术和勘察设计由交通部负责。陈士榘同志,你以后参加国务院援越领导小组工作。”
陈士榘:“我们一定完成任务,请总理转告毛主席,请他放心。”
谈完话,周恩来送他们到门口。陈士榘、罗洪标上车了,他还在招手。
周恩来在找陈士榘、罗洪标谈话前,已与罗瑞卿谈过,对援越修建公路作了布置。
1965年6月20日,由李天佑副总参谋长主持,在北京三座门召开援越修路工程会议。
总政、总后、工程兵、铁道兵,沈阳、广州、昆明军区的领导、总参有关部的领导和国务院交通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主要是传达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的讲话,宣读了中越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国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协定和议定书》,商议援越修路工程的具体事宜,并报军委审批。根据越方要求总参议定主要援建1、3、7、8、10、11、12等7条主要公路干线。
随后,交通部董宁、工程兵崔萍、廖习仗等三人率领的代表团赴河内协商,并对7条路线进行现场勘察,以便进行工程设计、兵力部署和工程材料、经费预算的筹措等。该团由交通部30余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工程兵2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施工部队师团干部10余人,还有总参、总政、总后的几名机关干部等共70余人组成,于6月25日从北京出发,直抵河内。
8月10日至20日,各勘察组先后到了河内,大家马不停蹄的整理汇总勘察资料,共同研究,提出了各条公路线的走向、路基土方、桥梁、涵洞的工程量和兵力部署的初步方案。并将勘察情况与越方交通部商定后,向总参谋部、国务院交通部汇报。
随即,中央军委命令,从工程兵和各大军区抽调400余名干部战士到广西柳州集中,组建精干的修路工程指挥部和直属队。罗洪标为指挥部副主任,修路工程指挥部主任暂缺,工程任务由罗洪标抓总负责,代理主任工作。在3年的时间里,罗洪标一直主持这个工作。
修路工程指挥部下属3个支队、l个测量设计总队。
3号路是我国广西凭祥和靖西县通往越南高平、太原、河内的主要干线,地形比较隐蔽,原有道路标准低,通载能力差,改建后,可大大提高运员能力,是我国援越运输的主要公路干线。7号路属新建,由我国云南河口通往老街、班菲、朗达,与通往河内的公路网连接。
建成后是我国从河口方向通往河内的主要公路干线。8号路属新建,是我国云南文山地区通往越南孟康、班菲与7号路连接。10号路上的沙巴以西为新建,沙巴以东为改建,是沿中越边界的一条横向迂回路,东起老街,经沙巴跨黄连山到封土,东与7号路相连,西与11、12号路相连。
四支队担负1号、3号路修建任务。
五支队担负7号、11号路修建任务。
六支队担负8号、10号、12号路修建任务。
云南省民工大队配属五支队、六支队,主要在我国边境与越南公路接壤路段施工。
各支队配有高炮分队,并根据敌情,随时可请求增配高炮部队。
8万大军遵照军委命令,于10月、11月先后从各个口岸秘密越过国界线,向越南开进。
崔萍前后两个月在越南率队勘察。天热,蚊虫多,他首先感到的是对气候很不习惯。人很快瘦了下来,还得了病。回北京总结汇报工作后就住进了医院。11月初,他又匆忙地赶到班菲。
中国援越部队修路工程指挥部就设在班菲。
46岁的崔萍正值年富力强,他曾率师在北京修筑重大的地下工程,如今又来到越南抗美救国的前线修路。每有重大的工程任务时,领导总想到他,他觉得这是一种荣誉,同时也使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到班菲指挥部不久,他就想到各条线路上去看看,部队进入指定地点后,展开施工作业的情况怎样?他觉得修路指挥部司令部几位领导只有自己来自工程部队,懂工程建设,应该到施工现场去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年后,崔萍晋升参谋长,他仍像以前一样,从东部1号路的夏眉山顶到西部越老边境的莱州河畔,处处留下他奔波的脚印。他对高平的城镇乡村、对高平的山山水水、对高平的人民怀有一种特殊的患情。
那是1954年5月的一天,年仅35岁的师级指挥员崔萍,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40余名专家组成的工兵训练团,冒着霏霏的阴雨,赶到高平。他奉命帮助年轻的越南人民军组建训练一个工兵团、一个舟桥团。
这时,经过几次重大战役,越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奠边府法国殖民军孤立无援,卡斯特莱准将指挥的1.6万多兵力在奠边府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妄图歼灭越军主力,挽回败局。就在这时,中国军事顾问团深入到越军各师、团、协助指挥作战。
日内瓦会议正在召开。只有在战场上更多的歼灭法军,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主动。
为此,越南党中央、人民军总部决定扩大武装,在邻近中国边境的高平迅速组建工兵团、舟桥团和炮兵部队。由中国炮兵一师参谋长张挺率领的炮兵训练团也同时赶到高平。
高平的青山绿水间活跃着中国健儿们。来自华北平原、八路军出身的崔萍,在越南组织训练工兵、舟桥兵正好如鱼得水,他在中国吉林工程兵训练基地任职时就练就了一套严密组织,严格要求的训练方法。他常与越军总部工兵主任范璜商量,订计划,组织训练课目。一整套训练管理、政治思想工作、部队编制体系等都是按中国军队的模式组织实施的。
中越商国军人朝夕相处,在4个多月的共同学习、训练、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训练的最后课目是组织一场演习。11年过去了,对这场演习,崔萍记忆犹新。那一天,高平格外热闹,许多群众搁下手中的活儿奔来观看,人民军和高平省的许多领导也亲临现场观看演练。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在天际划了两条漂亮的弧线。接着,从树丛荫蔽处隆隆地驶出一支工程机械部队,在高低不平的山丘上,开辟出一条平坦的通道。这条通道一直伸向滔滔的江水旁。舟桥部队像一支支离弦之箭,向江心冲刺。瞬间,座座门桥在江河上连接。汹涌的江河被镇服了。天堑变通途。一队队卡车,拉着一门门火炮,排着长龙般的队伍从舟桥上隆隆驶过……
崔萍完成了训练后,就调到河内我国军事顾问团工作.这时抗法战争已经取得重大胜利,日内瓦会议取得圆满成果。中国顾问团主要是帮助越军壮大队伍,加强正规化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
如今是修路工程指挥部参谋长的崔萍又一次来到高平,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觉得高平既熟悉又陌生。如果说抗法斗争时期的高平还是个弱小的少年的话,那么如今的高平已经是一个有为青年了。青山环抱着美丽的城市,一江清水从高平城下缓缓流过,仿佛向远方而来的中国军人诉说衷肠。
他疾步登高远眺,高平的景象尽收眼底,他觉得高平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美军的入侵,由于战争,高平的一群群新建筑的手脚架上空无一人,人们还来不及干完活,就上前线了。街面冷落,车马稀少,商店货架上有限的货物依稀排列着,偶尔光顾的人们仅问问价格,就悄然而去。高平人民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都用于支援南方人民的解放斗争,他们为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正勒紧腰带过日子。一辆辆满载物资的中国车辆,也正不分昼夜地经过高平的3号公路,向南行驶。
四支队有3个团的兵力部署在3号公路上,这一线的公路改建工程已经全面展开。锤声叮当,马达隆隆,部队冒着风雨作业。蒙蒙的雨雾像巨大的帷幕悬在天边,白茫茫的。
一列中国运送援越物资的车队被大雨阻在高平附近的山路上。前面几辆车轮在泥浆中呼呼的打转,排气管啪啪地爆出青烟,卡车在泥泞的路面上颤抖一阵,又熄火了。修路部队只好帮助推车。推了一程又一程,不一会儿又陷入前面的路段。
在风雨中,崔萍察看了这路面,他眼见长长的车队停在马路中,雨水敲打在卡车的帆布盖上,似乎敲打在他的心头。道路不修好,物资运不上去,越南南方人民的战斗依然艰难,中国是大后方就成了一句空话。
想到这里,崔萍立即回到指挥部,与四支队的领导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和施工计划,决定先抢修一段路基,铺设一段路面,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拿下高平这一线的改建工程,再逐步向南推进。
3号路全长236公里,从1965年11月15日开工,一直干到1967年4月15日竣工。
中国军队援助新建、改建的7条公路,根据越方要求,大都与中国境内公路相连接。其他则是越南部队机动和输送物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