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香如故-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碧梧初出,桂花才上,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树,正月露玉盘高泻。蛛忙鹊懒,耕庸织倦,空做古今闲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将天上人间情景化一,用56个字将时空感受糅和得高雅清新,合府宾客无不点头称妙……
日月易过,时值阳春,唐仲友见厅前桃花盛开,有一株红白相间,别样逗人喜爱,便又打发人将严蕊抬进了府里,厅前设酒款待时,命其以“红白桃花”为题填词,严蕊立时又吟成《如梦令》一首: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严蕊才思之敏捷,词作情味之真醇,令唐仲友不禁又一次击节叹赏……北国丽人,南地佳姝,唐仲友见得多了,却从未见过严蕊这样才情殊异的。
女子有才,在爱字上又暗暗地有所追求,从客观上看,她则无异于是在攀登爱情之石所垒起的悬崖。
淳熙九年(1182),朱熹以使节行部至台州。他从前与唐仲友有隙,到了台州便弹劾唐;且认定他与严蕊有私情。按宋时规定,“阃帅、郡守等官虽得以官妓歌舞佐酒,然不得私侍枕席”。如若查实,官吏予以严处。朱熹是一心想收拾唐仲友的,为坐实其罪名,便将严蕊这个“妓中翘秀”抓到狱中,审了打,打了再审,对这个身材纤细、皮肤白嫩的女子遍施酷刑,要她攀扯唐仲友下水,据此以定其私通*,淫词唱和,诽谤朝廷的叛逆之罪。死去活来,严蕊被折腾了一个多月,狱吏见她血迹斑斑,苦不堪言,有些怜悯地规劝她:“你还是招认了吧。身为*,你认了也判不上什么罪,何苦让人家将你往死地送呢。”严蕊答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也不至死,然而“是非真伪,岂可妄言!虽死,不能诬也”。她宁肯被活活地打死,也不能说假话去伤害他人。
唐仲友其人真的喜爱严蕊吗?外人不好妄断;而严蕊的自尊自爱,坚持做人的根本,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个世界上,美,需要镜子,更离不开善良、正直而又明智的鉴赏者、观察者。不久,朱熹改官,岳霖继任,怜悯严蕊病瘁,便趁贺节之际将她从牢中提了出来,命其作词自陈,严蕊“略不构思”,即吟成一首《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好一个坚强的女子,真乃天生的才情,天生的惊人血性与骨气。岳霖被深深感动,当即释放了严蕊。
官衙数易其人,严蕊则是无缘无故地受尽折磨,一个弱女子为什么能这样刚强呢?因为美的天性是追求光明,严蕊心底存在着尊严与希望的火种,为了追求从爱坛上所投射过来的一线光明,她宁肯粉身碎骨。这属于典型的飞蛾扑火,烧毁了须与翅,幸未成灰而已。
大地上最卑微的小花,也能给人以深沉的难于用泪水表达的情绪。严蕊这样地位卑微而又卓异优秀的女性,好像是专门为了“爱”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她所追求的那一种真爱与大爱,在官场衙门里实在没有什么立锥之地,或许,只能到山乡荒野去寻觅。
朱熹是南宋的哲学家、教育家,从教50余年,以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影响着后继的学者。但在对待严蕊的这件事上,尽管老先生动用了无情的权力和棍棒,最后也未能征服一个地位低贱的*。在人的尊严面前,朱熹败给了一位勇敢贞烈的女儿家。诚挚的人格与姣好的女性往往天生是统一的,恶浊势力可以从生理肉体上去摧毁她们,想要征服其灵魂,却做不到。因为美丽的躯体是高贵精神惟一而真实的神庙,在严蕊的躯体里,那种刚柔互济所形成的微妙的力量,朱熹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的。
玉骨成尘,沈园留香:唐婉
陆游在世86年,属于长寿的诗人。他与唐琬的爱情悲剧,在他个人的生命里延续了60年,在后人心目里业已延续800年了。去过绍兴沈园、读过有关其爱情诗文的人,都在反复地咀嚼这一幕爱情悲剧所蕴含的意义。
绍兴十五年(1145),20岁的陆游与聪慧、温柔的表妹唐琬结婚,情投意合,鱼水相得,相处得幸福和谐。有的文字记载,是陆游的母亲见儿子沉溺在温柔乡中,担心因此荒疏学业而失去世代簪缨的功名,加上又厌见唐琬过分地活泼开朗,三年未生儿育女,便棒打鸳鸯,刀斫连理,要儿子休了唐琬。小两口苦苦哀求,亲朋们再三解劝,无奈陆母执拗不从,使这一对燕尔情侣终于分手。两年后,陆游在母亲的安排下与王氏成婚,唐琬也改嫁赵士程。青春中美好的姻缘不可多得,世间多少男女反复寻觅,一辈子也与美满婚姻无缘。陆游之母,为什么就这样的不明白呢?
陆游30岁那年,去绍兴城南的沈园散心,碰巧遇上了赵士程、唐琬夫妇,“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饮酒归饮酒,表面上也许还强颜欢笑,而陆、唐之彼此伤心,却不言而喻。分手之后,陆游难以自抑,将一首字字血泪的词作《钗头凤》题于墙壁。佳作有翼,传扬迅疾。嗣后,唐琬听到此词,肝肠寸断,也和了一首《钗头凤》。“怕人寻问,咽泪装欢”,“讳道相思,自惊遥夜”,这种在灵魂里燃烧不已的爱的火焰,在女性身上分明更容易形成致命的暗伤(女性被不幸爱情伤及生命者,显然较男性为多)。沈园会面后不久,“病魂长恨秋千索”的唐琬即忧思成疾,缠绵不起,30多岁即撒手人寰(唐琬的和作《钗头凤》,足可证明唐琬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
唐琬辞世之时,陆游39岁。将近70岁那年,陆游已入老境,几近沈园,心中仍隐隐作痛,他写了一首诗,题为“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40年前,尝题小词一阕于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
诗中有这么四句: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生死异路,感伤不尽。
75岁时,陆游再至沈园,吟下这样的诗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81岁时,行将谢世的陆游还梦见过沈园,唐琬已经过世40多年了,他仍吟下了“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的诗句,凄凉至此,钟情曷极!
陆游题于沈园壁上的词里有“错!错!错!”三个字,这“错”字铸成了陆游刻骨铭心的恨,永久难消的悔,他悔恨自己懦弱地依从于封建道德,顺从了母亲之命,铸成了终身悔恨的爱情大错,写下了自己生命里的一大败笔。
男与女在天地间从形成的那一天起,就是通过爱情来互相塑造、互为补充的,致使人类的文明进程,也是由二者共同推进的。在艺术与文学上,这两首《钗头凤》长歌当哭,是男女执著感情在词坛上所留下的最动情的交叠着二重性的悲歌与绝唱。镌刻于沈园,直是压斜了中华东南所有的关于爱情的墓志铭。
陆游的爱国之忱与他爱情上的忠贞之心是同等炽烈的。两者在爱的天平上是平衡的。陆游辞世不多久,金代的诗人元好问写下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词句,仿佛就是写给陆游与唐琬的。又过去700年,与陆游同生一地可谓比邻而居的鲁迅先生写下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句,而且他自己在个人婚姻上也违却母命,坚定地在爱河里走自己的路。倘游绍兴,看了三味书屋再转身进入沈园,将陆、鲁二人细作比量,人们会发现二人之间存留着微妙的借鉴消息。
陆游、鲁迅,是美好感情上的两座大山,在文坛上也是并峙的佼佼者。陆游与唐琬,因文字与感情相契相亲,唐琬早殇,陆游则是被爱情光芒瑰丽地照耀了一时,又被其以凄楚的光晕笼罩了一生,这在文坛上,真有点空前绝后。如果将他与鲁迅比照而读,真的,一个爱情上朝三暮四的人,我们很难设想,他会是一个伟大而忠诚的思想家或文学家。
妙手补天的马秀英
提起笔时,本文题目初拟为“大脚立地,圣手补天”。仔细想去,缠足习俗是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手底兴起的,过了400年才有马秀英,她被后人称为“大脚皇后”,充其量也只是普通女性的一双天足罢了。形成天足的原因是马秀英聪颖胆大,又喜读史书,不仅女红出色精巧;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而郭子兴夫妇着实喜爱这个收养下的义女;不忍心折磨她;便抵制住了让爱女缠足的习俗而已。
元朝末年,吏治*,适逢黄河决口,百姓无以为生,纷纷揭竿而起。1352年,郭子兴濠州(凤阳)起兵,响应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阜阳)发动的红巾军起义。一日清晨,一个高大、黑脸、面颊稍长、下巴显大、前额微突的和尚来到濠州城门,声称“我要见你们大帅”,郭子兴见他25岁,是个魁梧汉子,原本是一个农民,如今兵荒马乱得连一个和尚也做不成了,便收在身边作为亲兵。此人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武功高强,勇猛非凡,郭子兴的夫人张氏见其相貌不俗,为了笼络住他,便建议丈夫将义女马秀英许配给他。朱元璋从一员小将一跃而成郭子兴的女婿,将士们便不再奚落他,改称其为“朱公子”。马秀英见丈夫精明,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便规劝道:“义父将我许配于你,是要你建功立业,可你胸无点墨,只能逞匹夫之勇,这怎么成呢?”由于妻子反复劝说,朱元璋在征战之余只好抽些时间读书,受益匪浅,渐渐地有些大将风范了。
郭子兴的两个儿子,见这个当过乞丐、和尚的人与他俩称兄道弟,而且屡立战功,便在郭子兴面前造谣生事,料他日后必定谋反。有一次会议上,朱元璋直抒己见,触怒了郭子兴,郭便拘捕了他,不给送饭。马秀英见丈夫饿了一天,心痛得很,她便从养父厨房悄悄拿了些刚出锅的热饼,揣在怀中,刚从厨房出来就与母亲撞在一起,“后窃灶饼,怀以进,肉为焦”,热饼贴在乳房上,*已被烫烂。张氏为之解衣取饼,流着泪为之敷药,问明情由后,便耐心地劝说郭子兴,才释放了朱元璋。
1355年初夏,朱元璋率部从安徽和县渡过长江,马秀英与随军的家属们留在和县。23岁的马秀英认为元军很快会封锁长江,隔断义军和家属们的联系,她不等朱元璋下令,就率领家属渡江与义军会合。义军家属刚至对岸,元军重兵即封锁了长江。
渔家出身的陈友谅1359年自称汉王,曾与朱元璋在长江下游进行过数年你死我活的战争,《剪胜纪野》载:“太祖尝为汉兵所逐,马后负之而逃。”马秀英的天足在刀光剑影的沙场上可真是发挥作用了,比她身材高大的丈夫负了重伤,马秀英若是个小脚女人,怎么能“负之而逃”命于虎口呢!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登基大典过后,朱元璋挽着皇后马秀英的手说道:“我从一个农民起家能当上皇上,外靠功臣,内仗贤妻,我可是三生有幸呀!”马皇后答道:“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鸟兽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早就是登基帝王们心照不宣的拿手戏了,36岁的马秀英,当即就向登基为帝的丈夫进行提示。
大将李文忠镇守严州,杨宪诬陷其在严州为非作歹,朱元璋拟将其召回。皇后说:“严州为边境重镇,轻易更换将帅,后果莫测。李文忠素来正派,杨宪之言怎么能轻信呢?”朱元璋接受了皇后的建议。后来,李文忠在边境抗敌,立下大功。
明初的一代文宗宋濂,被人称作开国文臣之首,他曾任太子朱标的恩师。由于受孙子宋慎和胡惟庸案的株连,被朱元璋判处死刑。朱标跪于父前为宋濂求情,朱元璋说:“等你当了皇帝再赦免他吧。”朱标投水自尽,被人救了上来。皇后知道后,对丈夫说:“平民百姓为子弟请个老师,还知礼节呢,何况你是皇帝。再说,宋濂已告老还乡了,他怎么会知道孙子在朝中的事情。”朱元璋是个犟牛脾气,仍然不听。当天吃饭,“后侍帝食,不御酒肉”,朱元璋问这是何故?皇后生气地说:“妾为宋先生做福事也。”朱元璋一听,顿时恼火,筷子一扔就走了。史书上的记载是“帝恻然,投箸起”。第二天回过弯儿了,朱元璋才按照皇后的意见赦免了宋濂。
李文忠是武将,宋濂是文臣,这里仅举出文武二例,足证马秀英的非同寻常了。
洪武年间一个元宵节之夜,朱元璋与谋士刘伯温私访京城灯会,见一灯上写着:“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月边住。”谜底为“好双大脚”。朱元璋立时大发雷霆,认定这是讥讽皇后,于是传旨捕拿制谜者。皇后见状,大度地劝解丈夫:“佳节吉日,与民同乐。何况妾本是天足,说说又何错?陛下不是曾说幸亏妾之脚大,才能背着陛下逃出死地吗?你我是民之父母,这个灯谜并无伤害父母之心,只是个取乐而已,当父母的难道就要置子女于死地么!”一席话说得朱元璋怒气全消,当即收回成命。
1382年,马秀英一病不起。她与朱元璋患难与共30年,半经战乱,半度太平,朱元璋对之极为信赖。八月二十五日皇后病逝,55岁的明太祖抚柩痛哭,发誓不再立后。
皇后逝后第三年(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即大兴文字狱,前后长达十三年之久。由于他当过和尚,不许人说“光”、“僧”等字,及至连与“僧”同音的“生”字都不准说。这等高位上的变态心理实在典型,连500多年后的鲁迅先生在他的《阿Q正传》里也取用了这样的生活细节,作为国民性顽症的一个症状。至于朱元璋相信诬告而诛杀大批功臣,也是马秀英逝世之后才发生的震动史册的一桩惨案。
本文题目用了“补天”二字,是说马秀英如在,朱元璋晚年就不会铸下那样的令历史老人为之瞠目的大错了。
随宜梳洗莫倾城
苏州姑娘林金兰,又名奴儿,秋香为其号。她生于官宦人家,没有兄弟姐妹,自小聪明伶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熟读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