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碧血春秋 >

第8部分

碧血春秋-第8部分

小说: 碧血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家镇,沿长江构筑阵地,采取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为作战原则,防止日军由瑞昌西进,直趋岳阳、蒲沂、咸宁;二线后备兵团配置在武汉、长沙地区策应尔后作战。
    军委会和江南战区长官司令部设置于武昌。
    为使会战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在武汉进行全民总动员,号召全国军民,海外侨胞为保卫大武汉,粉碎日军进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将驻武汉三镇的国民政府各机关团体,如学校、厂矿、企业、医院、全城居民和重要物资分期分批一律撤退到重庆、昆明、宜昌、湖南、西安等地,进行坚辟清野。
    在备战武汉的这个时期内,黄庆祥所在的这个团的川军官兵,隶属江南战区长官部教导队。在孙将军的领导下,充分利用战备执勤的空隙,总结二次对日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和战斗技能。
    随着战局的发展和战场形势的变化,孙副参谋长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为了督促战区各部做好应战准备,调整兵力部署,加强工事修筑,武器装备调配和战备物资运输及储备。经常需要到各部视察,由于军事委员会和战区长官部都在武汉办公,警卫任务繁重。于是,孙副参谋长抽调唐排长到其身边担任中尉副官。并由唐排长在一团官兵里,选调六位精明强悍的士兵组成一个警卫班,负责将军的警卫工作。
    黄庆祥他们这些川军士兵自从进了教导队,经过严格训练,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李连长和唐排长都非常欣赏黄庆祥在战斗中的表现,在连队进行调整和补充时,将黄庆祥由上等兵直接提拔为中士班长。这次唐排长调去孙副参谋长身边做副官,便同李连长商量,要将黄庆祥这个班,调去做孙将军的警卫班,跟随其到孙将军身边工作。对于在三连选派士兵去孙将军身边,李连长自然是很高兴的。当下就在连队其他班排,抽调三名各方面素质都不错的士兵,到黄庆祥所在的班,替换原来的几位士兵。
    黄庆祥带着万顺发、高万林和其他三名士兵,随唐排长到战区长官部报到,长官部森严的等级和严格的警卫气氛,让黄庆祥等人感到紧张。长官部副官处的一位军官,给唐排长交待任务时说:“你们在编制上属副官处,今后的日常管理由副官处负责安排。”
    负责孙副参谋长的这个小组,是由六个警卫员,一个司机,加上唐朝共八人,接替原来的警卫员和副官,全面负责孙副参谋长的警卫工作和日常勤务。
    警卫班的日常军需供应由副官处负责。唐朝在办理完各种手续后,便带着黄庆祥和万顺发他们六人,去孙副参谋长的办公室,向将军报到。
    孙副参谋长见唐朝带来的六位警卫员,个个身材高大,而且都是经过实战的老兵,很是满意。听完唐朝介绍每个警卫员的情况后,将军高兴地说:“由唐朝带领你们这些四川子弟做警卫工作,我很放心。夫人见到后也会很高兴。”并让唐排长带黄庆祥他们去东湖路的家中,见将军的夫人。
    孙将军的家在武昌城东湖路,是临近东湖边的一个四合院。这所四合院的院子很大,前后二个院,房间比较宽敞,前院临街,后院临湖,风境好。这所院子的主人在南京保卫战后,全家西迁去了内地,便将这所院子租给将军使用。
    将军的家中,只有夫人和他刚满三岁的儿子。由于夫人是医生,还要参予许多社会活动,便请了一个保姆来协助照顾小孩。另外还请了一个厨师来做饭菜。
    唐排长将黄庆祥他们带到孙将军家中,向孙夫人介绍黄庆祥他们六个警卫员的情况,夫人见他们六人,全是四川家乡来的卫士,倍感亲切。热情地用四川家乡话同黄庆祥他们交谈起来,对黄庆祥讲:“听唐朝说你作战很勇敢,还有文化,这在一般士兵中很难得,将军身边需要你们这样的警卫员。”嘱咐黄庆祥好好跟着将军干,并拿出六元钱,要黄庆祥去给警卫班的几位士兵买鞋穿。
    黄庆祥见夫人拿钱出来给他们六个警卫员买鞋穿,心里很感动,但又不好意思收夫人的钱,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唐朝见状便对黄庆祥说:“收下吧,这是夫人的心意。”
    黄庆祥忙向夫人敬礼说:“谢谢夫人!”
    警卫班住在孙副参谋长东湖路的家中。唐朝根据副官处的要求,将警卫班的任务作了安排,由唐朝负责长官部孙将军办公室的日常勤务,每天带一个警卫员连同汽车和司机接送将军上下班,跟随将军左右。
    黄庆祥负责将军家中的日常勤务,在将军家门前安排二个岗哨,负责警卫、接待及通报来访的客人。安排万顺发协助厨房的师傅采购副食品及做菜饭。唐朝同黄庆祥商量完以后,便向夫人报告警卫班的勤务安排,征求夫人意见。孙夫人很随和,同意唐朝的安排。
    黄庆祥和万顺发他们在唐朝的带领下,跟随孙将军参加武汉保卫战。在朝夕相处的日子中,黄庆祥才从将军夫人日常的交谈中,才知道孙将军所经历的各种磨难。
    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孙副参谋长当时是中央军第五军的一位团长,奉命率部支援第十九路军抗战。
    第五军从南京及周边地区出发,赴淞沪战场配合第十九路军反击日军的侵略。在著名的庙行、江湾争夺战斗中,当时是团长的孙副参谋长,率所部官兵向日军盘据的据点进攻作战时,被日军炮火击中,身负重伤,由卫兵抬下火线,送往医护队救护,被医护队抢救过来,将军终于大难不死。
    将军在养伤中结识了从医科大学毕业,从四川来参加战地救护队的外科医生林琦。在林医生和医护队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下,将军终于康复。将军在医护队跟林医生从相识到相知,最后到相爱,林医生仰慕将军的才华和英雄气慨,将军喜爱林医生的娴淑和美丽。经过半年多的热恋俩人终于结为伉丽。
    就在他们新婚后不久,爆发了福建事变,将军所在部队被调往福建参加镇压第十九路军。
    国难当头,将军不愿再参加内战,更不愿意同曾并肩与日军作战的第十九路军打内战。在夫人的支持下,以伤势未愈,需继续治疗为由向上司请假,并在其亲属经济上的支持下,去欧洲治疗和参观学习。
    将军回国后,在中央军校讲授欧洲现代军事理论和协同战役战术课程。抗战爆发前,从中央军校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做少将高参。
    将军和夫人情真义笃,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又体恤和爱护部属。对身边的这几个警卫员,常言传身教。让黄庆祥等人跟着将军和夫人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知识,包括交际应酬的礼义,使黄庆祥获益非浅。
    随着日军对武汉发动大规模的海、陆、空进攻,一场以武汉为中心的血战开始了。
    第二、血战长江
    1938年2月中旬,日军空军出动四十多架飞机对武汉进行空袭,遭到中国空军的痛击,被击落十三架飞机,而中国空军无一损失,取得了武汉空战的胜利。
    在以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日军空军由于受气象条件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暂时未能对武汉进行空袭。
    自从日军大本营确定进攻武汉,日军空军又开始对武汉进行战略性轰炸。
    二个月后的一天下午,中国空军基地的一架战斗机在例行飞行训练中,发现一架日军的侦察机沿长江低空飞行,飞行员一边向基地报告,一边向日机冲去。这架日军侦察机在发现中国空军的飞机以后,立即调头逃跑,企图甩脱中国战斗机的追逐。中国战机紧追不舍,在咬住敌机后,一阵炮弹将敌机打下去。从敌机残骸中获知重要情报:日军空军将于4月29日对武汉进行大规模空袭。
    军委会在获知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命令空军指挥部所属飞行队和江南战区长官部下属防空部队,作好迎战准备。
    哪时没有雷达,敌机从什么方向来、数量有多少无从知悉,只能采取笨办法,在各主要方向上,设置防空警戒哨,发现敌机立即用电话向上报告。这样可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作好准备。
    4月29日上午,日军空军五十多架作战飞机,按计划部署对武汉进行空袭,还未能进入武汉上空,就被设置在各地的防空警戒哨发现。空军指挥部在得到精确报告后,立即指挥各基地的战斗机群升空迎战。
    激烈的空战又在武汉上空展开了,日军空军三十多架战斗机掩护二十多架轰炸机,向中国空军扑来,遭到中国空军居高临下的迎头打击。敌机群被分割包围,激战中敌战斗机和轰炸机纷纷被击落。
    空战中,中国空军勇士同前来支援中国抗战的苏联援华航空队的飞行员并肩作战,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战日军空军。打得日军飞行员胆颤心惊,经过半过多小时的激战,日机不敌中苏联合战斗机群的攻击,纷纷低飞逃跑,企图摆脱中苏战机的追逐。低飞逃跑的日机,慌不择路地进入战区地面防空部队对空火力网的范围,遭到战区地面防空炮火的打击,被打下了好几架飞机。
    整个空战持续约三十分钟,日军空军飞机被击落二十三架,击伤二十六架,几乎无一完整飞机飞回。
    中国空军损失飞机5架。
    这次空战取得了极大的胜利,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使日军空军在以后相当一个时期,不敢再对武汉进行轰炸。
    在这次激烈的空战中,中国空军有个飞行员叫陈怀民,在其驾驶的飞机被敌机击中起火后,以宁死不屈的勇气,毅然驾驶受伤的飞机向敌机撞去,和敌机同归于尽。把一腔碧血,挥洒在保卫武汉的万里长空。
    武汉的老百姓和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目睹了激烈的空战和陈怀民英雄事迹的全过程,深受鼓舞。
    中国空军在武汉上空,取得二次空战胜利后。根据军委会的指示,决心对疯狂进犯中国领土的日本侵略者来一次精神上的打击。由空军派二架轰炸机,携带几十万份传单和宣传品,从武汉机场起飞,穿过茫茫的云海向日本列岛飞去。
    这二架轰炸机沿着长江向东飞出祖国大陆和东海,在凌晨二时四十五分进入日本领空。沿着日本的长崎、九州、四国、东京等地撤下几十万份传单后,安然飞回武汉机场着陆。
    这几十万份传单,犹如几十万吨炸药投向日本军国主义者。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精神上遭到严重打击,非常恐慌。对华战争已经进行快一年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可战争已经持续一年,中国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强。中国薄弱的空军却能勇敢地向侵略者的本土腹地进发,投下几十万份传单和宣传品,向日本人民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所犯的战争罪行。
    中国空军首次远征日本取得了很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中国军民抗日的信心,使日本军国主义者恼羞成怒。日军空军航空兵部队立即对武汉地区施以报复性轰炸,以绝对优势之空军力量寻找中国空军主力决战,企图歼灭中国空军。弱小的中国空军在苏联援华航空队的配合下,勇敢地迎战。
    在以后的数十次武汉空战中,优秀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和苏联援华航空队的飞行员,在空战中英勇顽强,并肩战斗。以空军英雄陈怀民为榜样,同进犯中国领空的日军空军航空部队展开激烈空战,将日军有名的木梗津轰炸机联队全歼。
    在激烈的空战中,许多优秀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和苏联援华航空队的飞行员,在保卫武汉的空战中英勇牺牲,血洒长空。
    武汉保卫战中的中国空军,其主要的作战飞机,如战斗机和轰炸机都是新近从美国和欧洲国家进口的,包括苏联援华航空队的飞机,在性能上同日军主要作战飞机相差不大。可是在数量和补充上,中国方面由于没有自己的航空工业,只能靠对国外的购买来补充。因此在激烈的空战中损耗虽较日军小,但损失一架少一架,经不起长期作战的消耗。在武汉保卫战的后期,中国空军几乎消耗殆尽,制空权渐落敌手。
    日军空军依仗其国内先进的航空工业制造体系和研发能力,在数量和维修方面的优势,同中国空军决战。交战之初日军空军未能占到什么便宜,这是因为日军空军在武装力量编成上,空军不是一个独立的兵种,其航空兵分属于陆军和海军。在作战时各行其是,配合协同较差,未能形成一个战斗整体,给予中国空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日军空军在初期吃亏后,便立即调整陆军和海军的航空兵作战指挥体系,加强陆军和海军的航空兵作战指挥的配合协同,其优势逐渐发挥出来。
    中国的空军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以东北军阀张作霖最早开始建立空军飞行大队。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已拥有六个飞行大队,二百六十多架各种性能的作战飞机。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后,也开始进行现代空军的建设。在杭州的笕桥设立航空学校,培养飞行员。在南京、南昌、洛阳、广州设立航空总站。七七事变前,全国已有机场一百多个,有九个飞行大队,六百多架作战飞机。
    但是同拥有航空工业的日本空军相比,实力悬殊很大。抗战之初,苏联政府对中国的抗战提供了比较大的帮助。提供了上百架作战飞机,以及部分坦克和大炮,派遣飞行员和军事顾问协助中国军队对日作战。1939年日苏两国政府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后,前苏联政府基本停止对中国抗战的军事援助。
    武汉保卫战是从空战开始的。保卫战揭开序幕以后,孙将军几乎都是在战区长官部作战室度过的。从日军空军频繁发动对武汉的空袭,以及战区所属各集团军、军及其他作战单位,每日上报的敌情通报来判断,日军陆军进攻武汉的前期准备已经就绪,一场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但是,中国军队在长江北岸主要防御方向上的作战兵力部署,根本未能按计划展开。徐州会战以后,长江北岸江北战场的主力部队的集结还未能完成。而此时,日军已经开始从华北发动对武汉地区大规模的进攻,如日军进攻得手,江北方面将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会对江南战场的作战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