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兵商似锦 >

第19部分

兵商似锦-第19部分

小说: 兵商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必须对自己在部队时已经拥有的所有功劳、荣誉及其他政治资本进行割舍,即所谓的“归零”和“空杯”。这件事如果办不好,我是进不了市场的;在心态上放不下在部队时获得的功劳荣誉,即便进了市场,也不可能会有大的作为。为什么?因为你心神不净,时有干扰。所以,我不把自己重新“归零”,我在心态上不处于“空杯”状态,要走入市场创业,肯定是不行的,是不会成功的。

兵商似锦 第三部分 兵商似锦 第九章(5)

    问:什么叫“空杯”,它在退役战友市场创业过程中很重要吗?

    答:我们说的“空杯”,和“归零”是一个意思。特指一个人在办某一件事情时在心态上专心致志,没有干扰。顾名思义,空杯就是说杯子里什么都没有,想放什么就放什么。归零就是从头来,没有任何历史纠缠,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能画什么就画什么,很自由,很轻松。

    退役军人市场创业时,能够放弃自己的光环,以再当一次新兵的心态走入市场,对退役军人市场创业是否成功至关重要。我们知道,人民军队是一所大学校,是一所提高人的政治觉悟、完善人的知识结构、增强人的素质品质的大学校,经过这所大学校的冶炼,广大退役战友已经完成了从社会青年到优秀战士的转变,很多人还立了功,受了奖,当了班长,入了党,可以说是光环多多,荣誉多多,功劳多多。这些东西具有两面性,用好了,可以为退役战友市场创业提供动力;用不好,将成为包袱,束缚着退役战友市场创业的手脚,使他们步履维艰。

    问:为什么?

    答:很简单,享受欲望得到满足,不需要奋斗了。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里,“官”、“禄”、“德”三个字始终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也是国家统治集团用以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一个人为了国家利益作出某些牺牲,取得了某项重要成果,为国家立了功,就会被当政者封官加爵,“官”、“禄”、“德”一下子全有了,用以满足生活需求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方面待遇全部得到满足。你说,他还有必要再去辛辛苦苦地奋斗吗?一般而言,对一个有功之臣来说,享受,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艰苦奋斗的事,则与他们越来越远。退役战友在部队取得了一定的荣誉,立了功,受了奖,就已经获得了国家给予的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这些政治经济待遇程度不同的满足了他们在当今社会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抓住这些待遇不放,对这些待遇沾沾自喜,乐享其成,他跟本就没有办法再去艰苦奋斗,再去市场创业。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他的满足,成为他背在身上的包袱,他怎么能轻装前进呢?

    问:退役战友回到地方,哪些东西容易成为“包袱”,需要在市场创业之前给“空”掉呢?

    答:刚才我已经说了,退役战友在部队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接受了部队严格的教育训练,完成了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很多人立了功,受了奖,获得了一些荣誉,有的还当了班长,当了干部,这些东西,都容易成为“包袱”。背上这些“包袱”,是走不好市场创业之路的。所以,要想走好市场创业的路,出发前最好把这些东西忘掉,扔掉,将自己“归零”。

    问:“空杯”的心态很好,可是很多人想“空”空不了,这是为什么?

    答: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舍不得,一个是缺乏自信。所谓舍不得,是一些战友对自己在部队时取得的辉煌看得过重,视若珍宝,念念不忘,很难割舍。缺乏自信是说在新的领域里再创辉煌底气不足,我好不容易取得了功劳和荣誉,放弃它,我还能像过去那样取得新的辉煌吗?对市场创业这件事心里没谱,不知道将来会否成功,因而不敢冒然将自己的过去“归零”,不敢把自己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位置,想留点回旋的余地,追求稳妥。

    问:一个退役军人市场创业,要有“空杯”的心态。具备了“空杯”的心态,是不是可以说市场创业就一定能成功呢?

    答:不一定。退役军人市场创业能否成功,牵涉到很多方面,比如经营项目的选择是否有市场性,所需资金能否得到满足,你的管理团队是否高效快捷,你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是否与市场接轨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中间有很多环节,而我们这里讲的“空杯”心态,只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很重要,有了这个环节,就可以将其他环节串联起来,能够使整个市场创业的系统工程完善、圆满。否则,其他环节就像散落在地的佛珠,无法串联起来。比如一个体育运动员,在赛场上你虽然能保持一个非常好的心态,但是你技不如人,相差甚远,任你怎样拼搏,金牌奖章也不会到手。反之,你在体能技能上已经具备了夺冠的实力,正式比赛时又能控制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态,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冠军肯定非你莫属。为什么有些冠军运动员本该夺冠,赛场上却意外失利,输给对手,痛失金牌?很多人就是背上了冠军的包袱不能排解,老想着自己过去的辉煌,担心这次成绩孬了不好交差,注意力不能全部集中在技战术正常发挥上。当失败的眼泪流完之后,才发觉自己在上赛场前没有把自己“归零”,在心态上没有“空杯”,留下了不该有的遗憾。

    问:谢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请您对即将退役、走向市场的战友们送上一句话如何?谢谢

    答:要善于把自己“归零”。

    谢谢!

兵商似锦 第三部分 兵商似锦 第十章(1)

    上篇

    追赶太阳的人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是个一心要追赶太阳的人,结果因为口渴,最后不支而倒地。这个故事,有人批评其“不自量力”,但也有人称赞其“志向宏伟”。神话当然只是一个虚构,可从古到今,现实中却实在不乏有雄心壮志,欲做一番大事情的人。他们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极限,因而生命无限扩展,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不断在他们手中诞生,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成功者”。

    从创业到成功,其间经历的艰辛自不必说。但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有时候并不在于个人的勤奋或努力,而在于你的追求,或者说你创业的原动力是什么。对金钱欲望的追逐,可以令你暴富,却不能持久;只有将自己的追求和社会、时代、甚至国家、民族的追求结合在一起,才能屹立不倒,基业永固。

    ——题记

    当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之际,全国各个城市利用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其中,以“菜都”和“农圣文化”的品牌独树一帜的寿光,堪称“异军突起”。这里曾经诞生过以种植蔬菜和熟悉农业生产而著称的《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也因为天然的气候、光照条件,和优良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形成了“全国蔬菜之乡”的品牌优势。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地方资源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结合在一起,深受齐国商业文化熏陶的现代“齐人”,又一次将自己的名字,扬名华夏。今天,我们再来说说这么一段传奇。

    传奇的缔造者,叫做孙有华。和大多数的传奇一样,故事开端的部分,就异常精彩:首先,他是一个军人,在那个年代,军人本身就充满着神秘和浪漫,而他这个军人,还是实实在在上过越南战场,接受过枪林弹雨洗礼的。在战斗中,因为表现突出,他荣立了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挂在胸前那一枚沉甸甸的奖章,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一种巨大的国家荣誉,一种无论什么时候、看到这枚军功章,都油然而生的自豪,和挥之不去对战场上瞬间生死轮换那种永久铭记。

    从部队走出来的时候,可以说孙有华面临着太多的优先选择,按规定可以享受特殊的政策。关于他的工作安置问题,市里人事部门也曾多次征求他的意见。可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并没有选择多么有“油水”或者有“权力”的地方,而是选择了根本不被人看好的事业单位——“残联”。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来这里?对此,孙有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正因为自己经历过战场上的炮火硝烟,所以比普通人,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也就更加比普通人理解生命的价值。残联,是一个为残疾人、弱势群体服务的地方,这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有人去关怀,去为他们做一点事情。所以,他来了。

    “我要尽我最大的力量,尽可能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他说。

    1999年10月,孙有华正式来到市残联,仔细研究那些优惠政策和可以经营创业的项目,决心在新的“战场”上再创辉煌。这时候离进入2000年的时间已经不远,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憧憬着新千年的美好前景,孙有华也在逐渐清晰地描绘出一幅自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的美丽图画……

    机会很快就来了。不久,正好赶上市里鼓励和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实行干部“轮岗”锻炼。孙有华立即选择了参加“轮岗”,迈出了创办民营企业的第一步。

    当时,孙有华仅仅抱着一个模糊的梦想,和手里仅有的几万元钱,而这已经是他在部队十多年的所有积蓄。他不但义无反顾地将这笔钱都拿了出来,还东拼西凑,将几个战友叫到一起,“逼”他们将自己的家底都掏出来。结果,凑在一起,总共32万元的启动资金。

    资金有了,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呢?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他将目光盯上了安丘境内的一个采沙场。

    原来,这个采沙场,因为长期被当地的农民,无序采挖,已经严重影响到下游的水库使用。农民们只想着利用农闲时节,挖点沙子来贴补家用,并没有想到这种做法,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影响。面对这么一片广阔的资源,如何既能发挥其经济效益,又不破坏环境呢?

兵商似锦 第三部分 兵商似锦 第十章(2)

    孙有华就是抱着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想法,来到了采沙场。为了赶上第二年的旺季市场,他们争分夺秒,刚建起来的简易工房,不等墙体干透就住了进去。要知道这可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啊,四面漏风的墙,屋里屋外一个温度。更何况头顶上还不停地“扑簌”“扑簌”往下面掉沙子,一觉睡起来,人差不多要被埋在里面了。就是这么一种艰难的环境下,还要和不明真相的当地农民,进行“对峙”。白天,孙有华苦口婆心地对农民们讲道理——河床上的沙子不是哪一个人的,谁都可以去采一车拉回家,不加控制地滥采滥挖,无序开发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无沙可采,到时候,不但环境受损,当地农民也会失去这么一个天然的“聚宝盆”。只有算清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账,对于每一处采沙段,都科学地制定出循环开采计划,绝对保证河床、河堤以及河滩耕地的安全,才是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晚上,顶着风雪,他还要带头值班,防止辛辛苦苦挖出来的沙子被盗抢,防止设备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破坏……

    很快,孙有华这把“算盘”打出了名堂:通过他采用科学挖沙的办法,不但保护了环境,解决了损毁河床、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而且通过自己的规范经营和自觉纳税行为,完美地解决了采沙农民既得利益和国家税收流失严重的问题,实现国家利益和采沙农民利益的“双赢”。小小的沙场成了火热的创业“战场”,开采出来的沙子,很快地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头”。

    可孙有华来不及品尝丰收的喜悦,而是立即投入到艰难的销售中去。很多人都还记得,三九寒冬,孙有华早上5点就起床,一个人穿着棉大衣,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去赶第一班长途汽车。东营、淄博、莱州,哪里有大型施工工地,孙有华就往哪里跑。经常是在路边买两个包子一吃,就算一顿饭;随便找个地方,讨上两碗水,也不管冷热,喝了就凑合过去。他在部队上行军作战的作风,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沙子的销路迅速打开了。很快,他的采沙场成为省内一处高速公路施工工程的主要供沙单位,这一大单业务,成为他创业之初掘得的“第一桶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场的信誉和资本也一天天地积累起来。到2002年,沙场总投资已经滚动达到2000多万元。2005年,采沙场已经发展到三个,每个采沙场可以安置百余名农民工就业。

    成功地迈出第一步以后,孙有华的信心更足了,创业成功所带给他的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远远超过金钱的积累所带来的快乐:“人的好多习惯是非常容易上瘾的,于我而言,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进入正常轨道的时候,总想再创办一个企业,再苦再累也心甘……”

    另外一个企业的起步,同样是从得天独厚的资源出发,这一次,他盯上了海边的盐碱滩上,白花花的原盐。

    盐,在中国商业文化的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源,都是从盐开始的。中华文明的婴幼时期,几个文明中心,全部围绕着“河东盐池”。齐国最早发现了海盐,并且依靠对盐的经营,而成为春秋首霸。

    在部队的时候,孙有华就有与各类盐化工产品打过5年交道的经验。对于原盐这个特殊的化工原料,孙有华的认识太深刻了:盐这个东西,人人一日三餐离不开,国家的经济运行也离不了,许许多多的化工行业都离不开原盐。于是,有了第一笔资金积累,孙有华的目光又投向了产盐业。

    2001年,孙有华投资的第一处盐场开始投产。创业很快又调动起了他的激情:为了提高产量,他甚至将自己的铺盖,直接搬到了盐场的工棚里,从放卤水到起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观察琢磨。这儿可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啊,一个多月下来,他的身上被明晃晃的阳光,晒得脱了几层皮,脸色更是黑得让熟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