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狙击手 >

第17部分

抗战狙击手-第17部分

小说: 抗战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起来在淞沪战场的罗店外围自己第一次领教炮击的情形,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时候自己身边战壕里的弟兄,没几个活到现在。 
    “赶紧起来抄家伙,鬼子要上来了!”他推了小苏北一把,然后又爬回到自己的掩体里。 
    仗打到下午,要命的问题来了——弹药不足。 
    自从淞沪会战以来,在弹药供应方面,弟兄们基本没闹过饥荒。尽管飞机没鬼子多,大炮没鬼子凶,可轻兵器方面,中国人倒不大离。弹药更是比较充足。 
    【不大离——东北方言,差不多,差距不大。】 
    粮钱多了,人就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毛病。在弹药方面也是一样。 
    弟兄们不太注意节省弹药。 
    不少二四式重机枪开起火来,像泼油一样;轻机枪也不示弱,一有风吹草动就是几个长点放打过去;步枪的弹夹用得飞快,五发一个,一个接一个。 
    撤到南京附近,补充的新兵比较多。生蛋子们一听枪响就乱,一见到鬼子的影子就慌,还离着老远就开火,谁也不知道子弹打到哪儿去了。 
    几个回合下来,战壕里到处都是黄灿灿的子弹壳。在机枪掩体旁边,黄铜的子弹壳就像秋天树林里的落叶,能埋住人的脚面。 
    另一方面,南京外围的战斗打响之后,团里的弹药一直没得到过很好的补充。 
    眼跟前,恰恰是快没子弹了。 
    二排长眼睛里都是血丝,沙哑地骂着: 
    “操!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要心疼子弹,要像心疼娘们儿一样! 
    经过一番仔细地点验,全排每名战士剩下不到四个弹夹、两颗手榴弹。捷克造轻机枪只剩下五个弹匣。 
    连里仅剩的一挺二四式重机枪,也只剩了两条子弹带。 
    人员方面,何进财这个排只剩下了19个人。 
    他下令,每人除了留下两个弹夹,其余的集中到枪法好的几个老兵手里。 
    萧剑扬自然是少不了的。 
    他把收集来的弹夹整整齐齐排在掩体的崖台上。如今这掩体已经是七歪八斜了。 
    然后,他把小苏北叫到自己的掩体里来,拍拍他的肩膀: 
    “这枪在你手里,也就是个糟蹋子弹的命。还是让俺使吧。” 
    小苏北先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很好奇地问:“班长,你一个人怎么能使两支步枪呢?” 
    萧剑扬抓过他的步枪,淡淡地说:“待会儿就瞧见了。你也别闲着,仗打起来的时候,帮着俺压子弹。” 
    他把小苏北的步枪拿在手中,仔细地抚摩了两遍。 
    爱枪的人对枪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萧剑扬仔细检查了一下这把枪的枪身、枪机、枪管、标尺,然后一推枪栓,顶上了一发子弹。 
    一边摸着,萧剑扬一边低声地冲着步枪说:“一回生,二回熟。伙计,咱们这就算是认识了。” 
    说完,他轻轻地把步枪伸出掩体,枪口指向阵地前的稻田。 
    稻田里是一片片收割后留下的稻茬,远远看去,整个田野像一张没有刮干净胡须的脸,皱皱巴巴的。 
    不久前,萧剑扬他们连刚刚打退日本人的一次进攻。那片稻田里,躺着好些日本兵的尸首。尸体上的土黄色军装,跟田野的颜色混在一起。远远看去,像是在一张黄褐色的巨脸上,长了一颗颗痤疮。 
    在下午的阳光里,田野中有两个小亮点在缓缓地移动。那是两个日本兵。他们趴在稻田里,扬着上半身,以高姿匍匐的姿势,拖着一个受伤的军官,在往自己人那里爬。 
    太阳的光线照在他俩的钢盔上,亮闪闪的。 


第三章 烈骨秦淮
第三章 烈骨秦淮(6)
    萧剑扬稳稳地端住小苏北的步枪,瞄了瞄趴在右边的那个小亮点,平静地扣动了扳机。 
    没打中。 
    子弹从那个鬼子头顶偏左的地方飞过去了。 
    对于这打飞的一枪,萧剑扬倒没太在意——本来就是为了试枪嘛。每把枪的脾性都不一样,子弹飞出去的弹着点也会有偏差,一定要试过才知道。 
    通过这发子弹,他清楚了,小苏北这支枪的弹着点偏左上。 
    稻田中的那俩家伙没把这一枪当回事,以为是流弹呢,接着拖人。 
    萧剑扬拉动枪栓,又推上一发子弹。在重新瞄准的时候,他有意识地把瞄准点朝右下方挪了挪。 
    这回,子弹听话地冲鬼子兵的后背飞去,亲热地将他搂倒在地。 
    另一个鬼子觉得情况不妙,赶紧趴下,把脸紧紧地贴在地面上。 
    萧剑扬轻轻地收回枪,乐了: 
    “省点子弹,等待会你再冲上来,好好招呼你!” 
    小苏北在旁边瞅着。班长在瞄准时的一个习惯,让他惊奇得连嘴都合不拢: 
    “班长,你打枪怎么两个眼睛都睁着呢?” 
    萧剑扬把小苏北的步枪放到左手旁,然后拿过自己的那支步枪好兄弟,一面往里装子弹,一面不在意地说: 
    “从小就这么练的,日子长就习惯了。” 
    还是在他第一次端起小围枪的时候,他爹萧子林就不许他闭上一只眼睛瞄准。 
    猎人们在老林里打野家伙,眼睛的视界一定要非常开阔。那飞龙、狍子什么的,说不定啥时候就从草棵子里蹦出来,而且蹽得贼快。 
    如果只用一只眼睛标准,那咋赶趟哩——你枪口还没指对位置呢,人家早就没影了。 
    【咋赶趟哩——东北方言,怎么来得及呢?】 
    天长日久,萧剑扬养成了睁着双眼瞄准、射击的本事。 
    (四) 
    战斗打到下半晌,营里派出的通讯兵半路折了回来。他原本是被派去跟后撤的团部取得联系。 
    他带回来的消息让大伙儿心里一沉: 
    大约两个中队的鬼子包抄到了一营的后面,占领了两个村子。 
    他们被包围了。 
    老兵们倒还沉得住气——既然是打阻击掩护撤退的活儿,那被包围也太稀松平常了。 
    新兵们就有些慌了。连着几天的拼杀,已经让他们又累又惊。眼下又听说给断了后路,一下都傻眼了。 
    对于萧剑扬这个半新不旧的军人来说,“被包围”并没使他感到任何的心乱。 
    当年在东北的时候,他跟义勇军的其他弟兄,在关东军“讨伐队”的包围圈里打转转,就跟在自家的房前晒苞米一样——不当回事儿。 
    这时候天色已近黄昏。风更冷了。 
    营长、副营长在下午的时候都阵亡了,现在是一连长代理营长的职务。笔杆儿连长给大伙儿传达了代营长的命令—— 
    全营剩下的弟兄抵住鬼子的最后一次进攻,然后等天黑后分散突围。 
    笔杆儿连长还传达了代营长另一道奇怪的命令,说是在最后关头,用来对付日本人进攻的。 
    他奉代营长的令,让每个弟兄都把这道命令记在心上。 
    按照鬼子的作战规律,在黄昏前一般都会发起最后一次进攻。 
    而这种“黄昏攻势”,往往是一天中最猛烈的。 
    萧剑扬他们连进一步收缩了防御正面的宽度。 
    二排长何进财亲自守着挺二四式重机枪,蹲在一个塌了一半的机枪掩体里,旁边跟个充当弹药手的新兵。 
    这是二连剩下的最后一挺重机枪了。 
    萧剑扬带着小苏北,趴在一个掩体里。 
    他把身上所有的装子弹的弹夹都掏出来,摆到小苏北的面前。 
    两支中正步枪,一左一右地放在身前。 
    “以前在老家干点啥?” 
    萧剑扬架好枪,眯着眼睛瞅着前方,跟小苏北唠着闲嗑。 
    “种地呗。种麦子,还有稻子。” 
    小苏北低头摩挲着一个个插满子弹的桥夹,反问道: 
    “班长,你们老家种稻子吗?” 
    萧剑扬摇摇头: 
    “俺们那儿种高粱、苞米。不过,俺家不整那个,打猎的。” 


第三章 烈骨秦淮
第三章 烈骨秦淮(7)
    小苏北使劲地嗅嗅鼻子,来了兴致: 
    “打猎好玩吗?” 
    萧剑扬咧嘴笑了: 
    “好玩!不过也很苦。夏天林子里的小咬跟黑云似的。冬天山里那个冷,拉屎也要带跟棍子……” 
    【小咬——东北密林里的一种蠓科飞虫,叮人非常厉害。】 
    小苏北伸了伸舌头: 
    “我的妈妈……” 
    他换了个话题: 
    “班长,你枪打得可真准啊!天生的吧?” 
    萧剑扬又乐了: 
    “从小练的呗。俺爹的枪法比俺还准咧!他打紫貂可都是对眼穿……” 
    提到自己的爹,他很是骄傲。可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难过。 
    “日……” 
    向头顶飞来的炮弹呼啸声,打断了萧剑扬的思绪。 
    鬼子的“黄昏进攻”开始了。 
    看起来,日本人很想赶在天黑前结束战斗。炮火准备的时间比平时短了不少,很快步兵的波队就冲了上来。 
    大概是觉察出中国军队的弹药不足了,鬼子的进攻很嚣张——队型比前几次进攻要密集。 
    二连阵地上的火力很弱,全连只剩下3挺捷克造轻机枪。 
    二排长亲自掌勺的那挺二四式重机枪,子弹太缺了,只能跟轻机枪似的打短点放。 
    营里的迫击炮排,炮弹早已经打光了。炮手们挖了个坑,把炮身、座钣都埋了,然后攥着两颗手榴弹,趴在堑壕里改行当步兵了。 
    日本人的波队,像土黄色的链子,朝二连的堑壕前收紧。 
    跟面前这批中国人的部队打了这么长时间,日本人也开始感到疲惫和不耐烦了。他们希望能通过这次进攻彻底地解决对手。 
    日本人的散兵线里,有一名军官的身影。这么冷的天气,他却脱了上衣,只穿着一件衬衫。他手里的指挥刀不住地挥向前方,一边向前跃进,一边嘴里喊着什么。 
    萧剑扬稳稳地趴在掩体里,迅速地瞄准、击发。 
    不断有日本兵随着他的枪响倒在冲击线路上。 
    拉动五次枪栓之后,他飞快地把打光了子弹的步枪递给身旁的小苏北,利索地抓起装填好子弹的另一支步枪,接着射击。 
    一旁的小苏北,接过班长递过来的步枪,手忙脚乱地往里填满五发子弹。 
    二连的火力明显地难以压制住敌人,日本兵越冲越近。 
    就在这急得掉眉毛的时候,阵地上惟一的那挺重机枪却哑巴了。 
    从重机枪掩体那里,传来二排长嘶哑的骂着: 
    “操!操!……” 
    大概是重机枪临时出了啥毛病。 
    日本兵们逮住这个机会,几乎是立着身子就冲了上来。他们嘴里发出的呐喊声已经清晰可闻。 
    那个穿着衬衫的日军指挥官,不觉中也直了直身子。 
    “啪!……” 
    回敬他们的是中正步枪发出的焦脆声。 
    刚刚直了直腰的日军指挥官,身子一弹,手里的指挥刀落了地。他像是一个断了线的提线木偶,颓然倒在枯草丛中。他那件白衬衫上,多了一个暗红的弹眼儿。 
    萧剑扬手里的中正步枪继续“点名”。他轮流使着身前的两支步枪,除了拉动枪栓上子弹外,基本连个嗝儿都不打。 
    这两支步枪在他手里,几乎成了挺轻机枪——机枪可没这准头啊。 
    他面前正对着那段土黄色的波队,开始变得稀疏起来。。 
    大概是发觉这掩体里的中国兵对己方形成了威胁,很快,小鬼子的掷弹筒就朝这里招呼了过来。 
    掷弹筒发出的掷榴弹,尖声呼叫着落在萧剑扬的身边。 
    他赶紧抓起两支步枪,带着小苏北往旁边的掩体躲——他很清楚,小鬼子的掷弹筒打得贼准,溜得慢了摊上一发,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原本冲在前面的鬼子兵,迅速地爬起来,继续往前冲。 
    “咕咕咕……” 
    这时候,马克沁那特有的水音儿又响起来了,清亮清亮的。 
    端着三八大盖的身子,东倒西歪地躺下了一片。 
    原来趁这一打岔,二排长利索地排除了重机枪的故障。他把稳枪身,一口气把最后的一条子弹带全忽悠给了日本同行。 
    鬼子的这个波队被打了下去。 


第三章 烈骨秦淮
第三章 烈骨秦淮(8)
    可另一个波队又冲了上来。 
    二连最后的一批手榴弹扔了出去。 
    这个波队被炸得零零落落。 
    但第三个波队又接着压了过来。 
    阵地上的弹药基本已经打光了。 
    眼看鬼子就要接近堑壕前沿。 
    就在这时,在中国人的阵地上,一阵凄厉的军号声响了起来。是冲锋号! 
    冲在前面的日本兵一愣——敢情中国人要打反冲锋? 
    紧接着,二连的阵地上响起了一片近乎于疯狂的呐喊声。 
    尽管不太懂中国话,但日本兵也能大致猜出对面的同行在喊什么——“杀呀!” 
    日本人毕竟也是人。打了一整天了,他们也是人困马乏。中国守军在暮色中发出的反冲锋号、喊杀声,大出他们的意料。在闹不清对手反击实力的情况下,日本军人选择了一种最合乎逻辑的应对方式——后撤。 
    这最后一次的“黄昏攻势”,就这么着给彻底瓦解了。 
    望着暮色中后撤的日本兵,萧剑扬疲惫地笑了——那位代理营长的命令,还挺管用。 
    日本人退下去不久,天色就全黑了。 
    一营的官兵着手开始准备突围的事儿。 
    笔杆儿连长下令,全连弟兄把身边剩下的干粮归置归置,集中分配,每人马马虎虎地填了下肚子。 
    他招集连里的军官,商量突围的具体安排。 
    连里当官的损失相当大,目前就二排长何进财最有作战经验了。大家的眼睛都瞅着他,包括笔杆儿连长。 
    他倒是挺有定见的,不慌不忙地扬了扬小拇指上黑黑的指甲,剔了剔黄黄的门牙,然后很有把握地一抬下巴: 
    “咱们迎着鬼子攻来的方向突出去!” 
    军官们先是一愣,过了阵子便也回过味儿来了: 
    鬼子既然想把咱们包饺子,注意力自然放在切断我军的后路上,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防备被包围者向后突围。 
    这么一来,正面的日军部队肯定疏于防范——因为他们想不到,这支缺弹少粮、疲惫不堪的中国部队,竟然打算逆着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