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保乙涣衬兀坏瘸瓯闼道词浊崴傻愕模陀殖耸住颁烊髯咭换亍薄?醋耪馕惶煺嫖扌暗暮⒆由熳挪弊芋{声唱着这样的歌,我无法不皱起眉头,可哪知小忠银一个劲儿地还要给我背唐诗,而且背了一首又一首。就在我弄不明白这么高智商的孩子怎么也成了孤儿时,一位老师走过来,对他吆喝道:“行了行了,何老师还有其他事呢!”小忠银这才默然了。后来老师告诉我,小忠银刚出院,他的神经有点,何……我听后心头一阵紧缩,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他一眼,只听王忠银朝我说:“老师,什么时候我再给你背段英语……”
不知怎的,我被他的话弄得眼眶里泪水盈盈的。
多么不幸的孩子。
可他们又是多么幸运的孩子!假如他们没有遇见张洪图爷爷,他们现在该在什么地方?过着怎样的凄凉生活呢?我不敢设想。学校的老师告诉我,张洪图为了把这些孩子收养到这儿,不知费了多少心血。
那一天,张洪图和几位助手,经过几天几夜,才在山西太原市郊的一处不知废弃多少年的某单位仓库边的四周杂草丛生的小木楣内,找到一个躺在一张千疮百孔的席子上已奄奄一息的女孩,她是罪犯白建荣的女儿白婷婷。好端端的一个姑娘,由于失去亲人的关爱,在数年间孤苦一人漂流四方,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谁也不知道她的家。张洪图他们是从山西某监狱得知,该监狱的服刑犯白建荣因不知幼小的女儿的下落而数次自残,折磨得人模鬼样。白建荣当然罪有应得:
那年在太原摆摊的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广州人。发财心切的白建荣把辛苦挣来的10000多元拱手给了广州人投资,事后才知是上当受骗了,因为之后一年多他一直没有那人的音讯。巧在一年多后的—天,白建荣无意间在一位朋友处见到了冤家对头,当时气昏了头的白建荣狠狠打了那人一顿,并抢走了15000多元。白建荣因此被判重刑入狱。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进大狱后,妻子便无情地抛下当时不足—周岁的小婷婷一去不回。小婷婷的爷爷早逝,退休的奶奶还要负担白建荣的妹妹上中专。加上白婷婷的妈妈与白建荣属于非法同居,也没有办婚姻手续,白婷婷因此成了黑孩子。苦命的小婷婷从会走路开始,便不被人所承认,户口上不了,学校进不去,最后连属于她的家门都找不着了,于是便成了太原街头到处流窜的小乞丐,人称黑妞。黑妞受的苦难数也数不清,在童年的记忆中,白婷婷只知道经常有那些年老或者年少的坏男人老拿她寻开心,他们不是拿一个吃剩的馒头换得在她细嫩的脸上啃一下,就是用烟屁股在她尚未发育成熟的胸脯上烫一下取乐……医生说,要不是张洪图他们救得及时,小姑娘早已命归黄泉……
在我眼前的这600多名孤儿,几乎都有与白婷婷类似的命运与遭遇。
山西籍孤儿赵秀才也有着多次被遗弃的经历。不知道那对年纪轻轻就扔下孩子去见阎王的父母是否期望他们死后,自己的孩能成为光宗耀祖的读书人。他们已不可能知道苦命的孩子在失去父母之后的岁月里,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这位赵氏小秀才第一天见了张洪图爷爷端来的一大盆热腾腾的白面校子,两眼顿时闪出白光,一下子扑过去抓了就吃。无论一旁的叔叔阿姨们怎么劝他慢吃慢吃也不管用,这赵氏小秀才竟在短短的数分钟内,一下子吃进了42个肉馅的饺子。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不出一刻钟,赵秀才突然捂着鼓鼓的肚子大叫疼啊疼的。而这时有人嘀咕道:“谁让他贪吃那么多。”
“啥叫贪吃?你饿过三年五载吗?可这孩子靠乞讨和捡别人剩饭过日子,当乞丐的时间已整整七年了!七年啊!”收留赵秀才的张洪图听了这话气得直跺脚。
孩子们来到孤儿学校的头一天,几乎都有与赵秀才同样的贪吃毛病,几顿下来,又都喊肚子疼,老师让他们慢些吃,先不要吃那么多,开始孩子们都不听,到后来才发现在张洪图爷爷这儿,每天都能吃到这么多这么好的食物时,才变得文明起来。
可怪事仍不断出现。
一位孩子指着松花蛋,满脸狐疑地问张洪图:“爷爷,你为什么给我们吃坏蛋呀?瞧这些蛋都发黑发黄了。”
另一位孩子手拿香肠,兴高采烈地拉着何玉霞的手走出食堂,跑到场地上乐着直要这位阿姨妈妈给他点鞭炮——从未见过香肠的孩子错把春都当鞭炮……
在这儿管理生活的几位年轻老师,好不容易把这群浑身污秽不堪的孩子像赶鸭似的拉到澡池前,但面对热腾腾的池水,孩子们竞然畏缩着不敢进水。
“下去吧,多好的热水呀!”老师们急得只好像赶鸭似地将孩子们往水池里赶,哪知这群可怜的孩子们竟然不知进洗澡池里要脱下衣服,一个个像煮饺子似的穿戴着衣帽直往干干净净的热水池子里跳……
刚给洗澡池子里的孩子们扒掉身上的饺子皮,张洪图叫来几位医务人员,他要给这些没爹没妈的孩子们看病治病,自然抽血体检是免不了的。但令老张和老师们又一次想不到的是竞然有不少孩子哇哇大哭起来,说啥就是不愿挽起袖子让医生们抽血。
“张爷爷,老师,求求你们放了我呀,求求你们放我们回家吧……”这回把自认见多识广的张洪图给弄糊涂了:“娃呀,你给说说咋想回家?是嫌爷爷和老师给的吃的不好?还是住的穿的不暖?”在那个哭得最凶的宁夏同心县来的小春梅床头,张洪图使出一个慈父所能有的全部耐心思忖着答案。因惧怕缩成一团的小春梅终于张口告诉了张洪图一件往事:那年小春梅成孤儿后,被一个外乡好心人收留到家,什么好吃的不给,却要她每天不停地喝盐水,后来便隔三差五地被那好心人带到街上的医院去抽血,看到那鲜红的血液被一支大针管抽走的情景,小春梅一次次吓得直晕过去,而那好心人则一脸铁青地告诉她:只要多喝几口盐水就啥事都没有了。小春梅虽说年少,但看到自己本来就快枯竭的血液被一管管抽走的情景,心里不知有多害怕!终于有一天她从那个靠收留孤儿卖血嫌钱的黑心人的魔掌里逃了出来。小春梅从此见了有人要给她抽血便恐惧不已,而与小春梅有同样境遇的孤儿又何止是她一个!
望着眼前向自己跪下求情不要抽血的一群孩子,张洪图的心都碎了。“好孩子们,快快起来!爷爷让医生来给你们抽血检查身体,就是为了不再让你们以后被人抽哪怕是一滴血啊!”快五十出头的张洪图,此时此刻却只得半跪着双腿,一个一个地轻轻将惧怕抽血体检的孩子扶起……
张洪图用他胜过慈父般的伟大胸怀收留了这几百名可怜的孩子,建起了中国第一所至今也是惟一的一所大同育孤学校,并亲自出任校长。开学那天,全国人大常委原副委员长孙起孟先生和山西省领导也前往学校出席了开学典礼。
所有在这里的孤儿们是幸运的,他们在这儿找回了自己的家,找回了自己的父爱与母爱,还找回了上学的机会。现在他们正在健康成长着,幸福生活着。
然而我们知道,像张洪图收留的这600多个没有家庭、没有父爱母爱的孩子,在全国仍然还有很多很多,至于那些即使有父亲与母亲的存在但却根本得不到任何呵护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同样即使有自己的亲生儿女,却得不到赡养、过着凄凄切切生活的孤寡老人有多少,我们更无从计算……
他们,难道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和最需要给予爱心的群体吗?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忍耐和艰辛维系着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但他们最渴望和呼唤的只有一样东西,在他们看来远比给予他们金山银山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间亲情!
呵,人间亲情,你在何处?
第二章 车站码头边那黑影憧憧的是人是鬼?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起点,也是生命的最后归宿。它温暖又温馨,中国人对家的营造和珍爱家的传统美德至今仍令西方世界羡慕。曾有一个美国的年轻博士为了体验中国家庭的亲情,在北京一位普通市民的家里生活了三个月,而正是这样一次普通而短暂的体验,使他把自己一生的美好前程和远大理想一并永远地留在了中国。
他如此感叹地说:在中国,我找到了真正的家的内容与感受,这一切也许比我的整个生命还重要。……
谁都知道,没有家的人就像一叶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
可生活里,竟然还有些无情地将自己或他人的孩子逐出家庭、弃之门外,让其流浪四方,从小便成了尝辛酸的人——
这一幕我无法忘记:
那是前年我到石家庄出差,回来的时候乘的火车,在到达火车站时还有约一个小时的开车时间,孤单一人在候车室里很无聊,几张小报翻不了几分钟便把上面的内容来回看了几遍,予是只好坐在那儿装睡——周围吵吵嚷嚷的不可能真睡得着。突然有人用脚轻轻碰了我的腿一下。我睁开眼睛,不由吓了一眺:站在我面前的一中年男子,手中抱着一个婴儿向我乞讨道:“行行好给点钱,好让我给这娃儿治病……”听了这中年男子的话,我便瞟了一眼他怀中的孩子,这一瞟可把我惊得不轻,因为我还没有见过病成这样的小孩子:那孩子看上去不足一岁,硕大的脑袋却与成人的头脑不相上下,再看看那张蜡黄的脸,一双蛋黄色的眼睛大如核桃,孩子的眼神几乎看不到,只有偶而眨动一下的眼珠,说明他还活着。
“这这……这孩子是什么病?这么严重呀!”我不由得惊叫着问道。
“黄疸。”那中年男子毫无表情地说。
“这么重的病你还不带他上医院?”
“没钱。先生行行好吧。”
“给……我当即拿出一张百元钞票。”
“我代孩子谢谢你……”
“不用谢,给孩子看病要紧。”
那抱孩子的中年人走了,我赶紧闭上眼,可满眼却是刚才那可怕的婴儿硕大的蜡黄脑袋——我发誓从没有见过病得那么重的孩子。我甚至在默默想着这家人也够可怜的,孩子都病成这个样了,还靠乞讨治病,等钱乞讨齐了,那孩子还有救吗?
“走开走开,你这个骗子还有没有点人性?把孩子折腾成这个样了,你还拿他当摇钱树呀?呸,给你钱还不如喂狗!”突然,有人在大声嚷嚷。
我睁眼一看是离我座位不远的一个上了年岁的等车人,正在骂那个刚才向我讨钱的抱孩子的中年人。
这人,不愿给就算了,说这么难听的干嘛?我见状有些不平地喃咕了一句。
“先生,你不知道,那抱孩子的人才缺德呢!刚才我看你给他钱,要是早点坐在你身旁我也不会让你给的。”不知什么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姑娘对我说道。
“为什么?难道那抱孩子的人真是骗子?”这回轮到我瞪眼睛了:“我不相信,孩子都快死了,他干吗还要骗人呀?”
“哼,他就靠这样缺德才能骗到钱呗!”
“怎么说?”
“你以为那孩子是他家的孩子吗?”
“不是他家的孩子,还有谁家肯把病重的婴儿交给这样的人满世界跑?”我一惊。
“说那中年人缺德就缺在这儿,他把这些垂死的孩子当做摇钱树,像你这好心人不知其故,他可怜兮兮地抱着病孩伸手向你要钱,你不就给他了吗?”姑娘一脸鄙视地说。
“这也不失为一招,若能要到钱,就可以给孩子看病,总比见死不救好些吧?”
不想那姑娘瞪了我一眼,说:“我说这世界怪就怪在这儿。明明有人是骗子,偏偏有人傻呼呼地给他提供机会嘛!”
“话不能这么说,我给他钱总比没人给他要好吧?”我依然认为自己方才的做法并没有多少错。要说错也该是那抱孩子的人不该采取这种办法,说不定就把孩子耽误了,如果他要不到那么多钱看病呢。
不想我的话引来姑娘的一阵讥讽:“看你戴一副眼镜的模样,大概也是属于那类书呆子吧?我实话告诉你吧,那人抱的孩子根本不是他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说他太缺德。”
“真不是他自己的孩子?”我再次惊诧起来:“世上竞然会有这样丧尽天良的人呀?”
“这还用说嘛!这年头啥样的人没有?”姑娘一副很懂世故的样子教导我:“所以你今天是上当了,那100块钱又可以让骗子美餐一顿了。”
我当时脸色一定很难看。“这真是见鬼了!”
我常在这儿乘火车,所以见得多了,这样见鬼的事多了。姑娘开始有些友好地对我说:“在石家庄火车站这些年经常看到一些装得可怜兮兮的人或者抱着少胳膊少腿的孩子或者拖个像刚才那祥半死不活的婴儿在车站行骗。我也被他们骗过几次,但现在本地人都不会上他们的当了。他们能骗的也就是你们这样的外地人……”
“可我不懂,既然孩子不是他们的,那谁家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们这些骗子呢?再怎么着,就是看不好病,人家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嘛!”我始终不明白。
“那当然。换谁也不会把那么可怜的孩子交给这些骗子。”姑娘告诉我:“他们这些骗子的手段多着呢。通常是在一些公园和垃圾堆等地方捡的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别人丢下的,要么是私生子,要么就是生下后见有残疾便不要了,还有一些是属于超生的……”
“你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你是……”我对身边的这位姑娘产生了某种好奇。
“职业关系。因为我是报社记者。”她向我掏出一张名片:“看样子你也是同行?”
“算是吧。我出于礼貌也递给她一张名片。”
“噢——,是何先生呀?《落泪是金》是你写的吧?”
我点点头。
“太好了!那书在社会上反响可大呢!你这回又是来石家庄采访的?”
“不,是出差。”
“噢,是这样。”女记者马上一副很认真的样子:“我建议你写写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个题材。应该向社会呼吁呼吁。这帮拿孩子当做摇钱树的人太可恶了,连起码的人性都没有。我曾经追踪采访过,有几个人竟然还抱着自己家的孩子出来骗钱,整个儿一点亲情都不讲,能把人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