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清穿日常[完结] >

第392部分

清穿日常[完结]-第392部分

小说: 清穿日常[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太妃们再过来,这才能安稳坐下来说话。
太后心知皇后对贵妃有心结,就算事先让方姑姑去长春宫交待过了,也不能保证皇后就真的不出昏招。过年时进来磕头的人很多,不止有她的老朋友那群太妃们,还有十四福晋完颜氏等宗亲。
这脸一丢可丢大了。
所以太后一坐下就提起了贵妃。
虽然贵妃今天一直没出来,但坐在宁寿宫的人中就没一个提起她的。好像她不来太正常了,没人好奇。
太后就把贵妃昨天晚上查出有喜的事说了。
大家纷纷贺喜。太后道贵妃这孩子实诚,有孩子也硬撑着天天去祭祀磕头,日日不落,心底实在是虔诚,顾全大局。
种种溢美之辞往贵妃身上一砸,就算给这事定了调子了。
殿里的人自然都顺着太后的话说。
太后再转头嘱咐皇后小心照顾贵妃,平时没事别让人去烦她,贵妃这几个月怕是身上重,什么也做不了,你能者多劳,都担去吧,回头我替万岁赏你。
前后左右太后都说全了,皇后便只剩下低头应是了。
还不到中午,皇上太和殿那边开宴了,流水样的让人赏菜过来。往日都看贵妃,今天就是皇后了。
太后自此算是放心了。老四可算是聪明了,对嘛,喜欢的放在心里宠,面上该做的都做齐了,这才是皇帝该做的。
先帝爷宫里那么多女人怎么不打架?还不是个个都觉得自己得了先帝一分真心?
佟家的捧得那么高,一个亲生的都没留下。理亲王当太子时多风光呢?亲生额娘早没了。惠太妃当年生了先帝的长子好不好呢?到头来就这一个养大了。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人总要有一样短处来好让人心里不起疙瘩。样样都好的,除了死人,活着的都没好下场。
先帝爷再没有比这个更清楚得了。
早年他也求个十全十美,可孝懿仁的女儿死了之后,他就悟了。
之后宫里但凡有出头的,他都要压上几分。
老四还要跟先帝学呢。
转眼就过了十五,元宵节过后宫里就清静多了。各种的喜色还没褪,万岁要去直隶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四爷去各宫都交待一遍,跟着就在临走前把李薇送到了圆明园。
圆明园里的积雪还没化完,几处还有雪雕。


☆、第399章 嫁衣

这个时候的圆明园是有些冷的;草木凋零。
四爷让李薇住到了改建后的桃花坞;早春的桃枝已经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她一下车就被这面前的春景吸引住了。
他牵着她的手道:“往这边来;屋里朕都叫人收拾好了。”
屋里布置的跟以前一模一样;但样样都是新的。
四爷领着她看了一圈;坐下交待她有事就让弘昐写信。弘昐就住在前头,额尔赫陪着你住。弘昀他们有功课不能出来,但隔几日朕会让他们来园子里给你请安。
宫里的事都不需要她去理。
这是四爷特意在走前把她挪出来的原因。
看着她肚子时;四爷有时会露出‘这小子来得真不是时候’的神情;跟着就小心翼翼的扶着她还一点见不着起伏的肚子说:“好好照顾自己,别让朕在外头也替你担心。”
三月初,四爷终于起程了。
几天后他到了直隶,送信回来说见过李文璧了,‘你父勤勉,朕甚慰之’。然后说觉尔察氏已经起程,御林军护送她回来,一回来就直接送进圆明园,还说给觉尔察氏的屋子都准备好了,就安排在桃花坞新盖的一处轩堂里。
‘你父身有公职,待朕回程时携他一道回京’。
李薇接到信后就赶紧让人去看屋子里还少什么不少,另外还要给李家送信。估计李家人还不知道觉尔察氏要回来的消息。
四爷从保定起程时,觉尔察氏进京了。就像四爷说的那样直接送到了她这里,李薇让额尔赫去迎进来,见着觉尔察氏的那一刻,她把眼泪吞回去了,只露出个笑来:“额娘,好久不见。”
因为不想让觉尔察氏跪自己,更不愿意在见亲人时还要旁人在一边提醒着他们身份有别,所以李薇连回来的玉瓶和玉烟都赶出去了,额尔赫也被交待着领了你郭罗玛姆过来后不要进屋,先回去等叫你了再进来相见。
打算得挺好,只是李薇没料到她没哭出来。
觉尔察氏看着已显老态,但却并不像她这个年纪的人,一眼望去只有四十余岁而已。除了头发花白外,脸上的皱纹都没多少。
母子两个一点也不像十几年没见了,坐下后觉尔察氏说家里都好,老太太都九十了还硬朗着呢。还有你多了好几个外甥孙和外甥孙女(++)
李薇囧了下,不知不觉第三代已经来临了。
觉尔察氏看着她的肚子说:“瞧你这肚子,只怕是随了我了,这个估计也是个小子。”
李薇写信跟四爷说,她额娘说这一胎还是个儿子。
四爷很快回信来说老人说的话都准,然后随信附上他给六阿哥起的名字:弘昫。
觉尔察氏就这么陪着她在园子里住下了,多年未见的母女两个住在一起必然会有种种的不习惯产生。而觉尔察氏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娇,这么懒了?
在额娘的带领下她们开始给额尔赫做嫁衣。
李薇被额娘提醒后才想起要给女儿亲手做嫁衣,多少觉得有些对不起女儿。可她的针线活功夫多年来也只往熟练发展,没往精细发展。白菜炒得再好,那也是家常菜,指望她一通百通的会做开水白菜就不大可能。
何况额尔赫是固伦公主,那嫁衣不是一般的复杂华贵。
听说早在三年前四爷就吩咐人开始做给三个女儿做嫁衣了,二十多个绣娘忙上三年才做这么一件出来啊。
于是到了春暖花开时,屋里祖孙三代(……)围坐在一块绣嫁妆就成了圆明园的新景致。
觉尔察氏把额尔赫也给叫过来一起绣,她绣的是枕套一类的小零件,李薇绣的就是裙子的一片。一片片绣好后再接到一起就行了。
觉尔察氏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了很多事。
比如当年给李薇的嫁衣,她就是在她十岁那年开始绣的。
“不过最后你也没穿上。”觉尔察氏道。
此时说起这个就带着几分如水的平淡了,多年下来,不管是不甘还是什么都消失了。李薇问起那嫁衣在哪里,觉尔察氏道:“当年我看你穿不成,正好老二要娶媳妇,她那嫁妆都是咱们家给置办的,我一看嫁衣也不能浪费,就拿给她穿了。”
额尔赫失望道:“好可惜啊……”
李薇却觉得这在情理之中。不但她当时穿不成嫁衣,这辈子怕是都穿不上吧?
可是晚上,觉尔察氏提进来了一个包袱给她。
打开一看,是一件黯淡的大红嫁衣。
红盖头上绣着戏水鸳鸯,颜色都发乌了,上面的丝线大多都失色了。
李薇把嫁衣搭在膝头,笑道:“我就知道额娘不会把它给别人穿的。”
觉尔察氏轻轻瞪了她一眼,叹道:“我辛苦了几年做出来的呢,这上头的绣样都是去找别人要的。给你穿我都舍不得。”
屋里的灯光昏黄,大红的嫁衣虽然黯淡,但在她的眼中却仿佛还是那么新鲜。
李薇忍不住把它披到身上说:“额娘,我穿上试试?”
觉尔察氏道:“那就试试。”
母女两个像做贼一样,一个人都不叫,还悄悄把门从里面给上了。
然后李薇在觉尔察氏的帮助下穿上嫁衣,重新上妆梳头,还绞面来着。
李薇兴致勃勃的仰着脸,道:“当年我可没绞过面!”
觉尔察氏咬着丝绳,口齿不清的含糊道:“你这脸上早就没汗毛了。”不过还是认认真真的给她绞了一遍。
……绞得脸发疼。
最后坐在梳妆台前的李薇,带着一头的桂花头油,觉尔察氏挺舍得的,不知道是不是觉得不用白不用,几乎把一瓶油都给糊她头发上了。嘴唇上涂着大红的胭脂画了个樱桃大的圆,腮上再带两坨红,眉毛剔秃了,画得又黑又细,弯弯的像一弯弦月。
她盯着铜镜看了半天,很怀疑的说:“……这样画真的算漂亮?”
新娘子要都打扮成这模样……
觉尔察氏比她还认真,让她乖乖的坐在床上,盖上了盖头。
顶着盖头坐了一会儿后,李薇觉得实在是犯傻:没人掀,四爷在千里之外呢。于是自己一下子掀掉了——
却看到觉尔察氏站在她前面在哭。
母女两人撞了下眼神,觉尔察氏赶紧背过身擦泪,她一个劲的眨眼,想把眼泪给眨回去。
李薇上前搂住她,被觉尔察氏一胳膊给搂到怀里。
……
第二天早上醒来,两母女全都肿着核桃大的眼睛,几乎只能睁开一条缝。
嫁衣被李薇珍惜的收了起来。
觉尔察氏回京后偶尔也回李家看看,住上一天半天的。不过因为圣旨让她在圆明园里陪伴李薇,所以也不能在家久留。
通常送觉尔察氏回园子的都是李檀。李苍进了工部,补了个员外郎。听说现在忙得很,极少回府。
有时能跟从宫里出来的弘昀几人撞上,李薇就放这群男孩们在园子里玩上半天。
四月时,端静也出嫁了。宜尔哈的婚事提上了日程,而四爷此时才刚到江南,发旨回来说让九爷去送端静出塞。
倒把端静的亲生阿玛放到一旁。
幸好五爷那边也没有意见,他弟弟去送也算是他尽了心意了。
为了办宜尔哈的婚事,长春宫的皇后特意让人到园子里来问李薇回不回去。
李薇想起四爷的交待,就说安胎呢,不回去。
白世周就是她用惯的大夫,自然是她怎么说,他怎么写脉案。于是送回宫的脉案里还真就替李薇编好了理由,说她现在不宜劳神。
弘昀说了件事,才让李薇明白过来为什么皇后会想请她回宫。
“皇阿玛说皇额娘累着了,有头疼宿疾,失眠多梦。让一个叫年氏的去帮她。我听人说这几个月的月例都是这个年氏发的呢。东六宫那边就是她亲自去的。”
弘昀笑道:“东六宫的太妃们都称这年氏十分的有当年孝懿皇后的品格。”


☆、第400章 当年

宫里夸人都这么夸。李薇就被人夸过说像孝献。要是四爷能被人夸一句有先帝之风;他能高兴半个月。
但这夸人也要看拿谁当比方。
虽然都是年少早夭的皇后。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名声就不如孝懿皇后佟佳氏好。夸李薇像孝献就好像说她美色惑君一样。
李薇心道至少夸她是绝世美人了。董鄂氏的美色可是千古流传啊。她有时对着镜子摸摸脸;怀疑自己是不是越长越美了?怎么小时候都没人夸自己美得这么祸水呢?
孝懿皇后的名声就好听得多。年氏能被人这么夸;也说明至少她在外表的德行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没有可供人诟病的地方。
但李薇能想像得到皇后不可能会高兴。
这宫中能被人以‘贤德’夸赞的只有皇后;历来妻娶德;妾纳色就是古训。
夸李薇像孝献也多是形容她媚惑君王,让四爷被她迷得不知东南西北,把皇后和弘晖放到一边不搭理;只哄着她和她生的四个儿子。这绝不是什么好名声。
所以李薇才最不喜欢这个名;她宁愿外头没人认识她,没人知道她,没人替她传颂这份‘好名声’。
可这事由不得她作主。
年氏这份赞誉来得太快、太急,仿佛还很没道理。
但觉尔察氏看得清楚,见李薇说想不通还笑话道:“以前你小时候还聪明得很,怎么现在嫁人后反倒越来越傻了?你跟着万岁多年,生了五个孩子才能压皇后一头。这年庶妃无功无娠,现在却在宫里压了皇后,代行后职,你说人家不说她说谁?”
李薇恍然大悟,她还真没把自己当成参照物。
觉尔察氏却还嫌不够,继续拿话戳她:“何况听说那年庶妃是雍正三年才进宫的?年轻水灵的小姑娘,哪是你这都有孙辈的人能比得上的?”
李薇捂着心口将要吐血,有气无力的求饶道:“额娘,别说了……”
之前宫里传来一个好消息,弘晖的福晋戴佳氏生了一个格格,洗三时李薇还让人送上贺礼。
这是四爷的第一个平安落地的孙辈人,就算是女孩也贵重。何况皇家的女孩都是有用的,九贝子前脚去替他哥哥送端静出塞,后脚他自己府里的二格格就被带进宫养了,虽然还没封,但日后爵位当不会逊于其姐。
听说九贝子在家里骂四爷抢别人的女儿,好在只是谣传,外面把这个当个笑话说而已。但宗室格格的稀罕之处也可见一般,不见贵为皇上也要抢别人家的女儿了吗?
今年便是选秀年,四爷不在京里也不要紧,有皇后主持此事当可万无一失。
李薇住在圆明园里逍遥自在,宫里多次递话出来问她养得如何,她都是今天好了,改天暑气一重又不好了,等稍稍能养得好些了,再转天下雨天凉了,就又不好了。
哪怕是宁寿宫过来关切垂问,她都没有松口说要回宫。
宫外多自在,而且跳出宫禁后,再看宫里的事就显得多了几j□j在局外,与已无干的趣味。
换言之:看别人跳脚就是爽。
选秀年各种琐事甚多,年庶妃的好处越发的传扬开来。皇后不能事事亲历亲为,就把长春宫的苏答应推出去争风。苏答应听闻也是个机敏之人,在操持选秀上多有建言,仿佛比年庶妃还要高段。
大家都等着看好戏呢,年庶妃竟然退避三舍,凡是苏答应想接过去的,她一概一分不争,不但拱手相让,在外面说话也都是称自己年轻识浅,不能担当重任。
结果反倒显得苏答应借着长春宫之势盛气凌人,不如年庶妃谦虚,顾全大局。
如果只是宫中的事倒罢了,偏偏这次四爷南巡伴驾的随行官员中有年庶妃的二位兄长。长兄年希尧是康熙朝工部侍郎,一向忠心王事,次兄年羹尧康熙三十九年被先帝赐同进士出身,家父更是由先帝一手拔擢,官至二品,更由先帝赐字‘丹心秉册’,可谓一段君臣佳话。
这拉出来就是一串闪瞎人眼的履历。
李薇不禁暗自庆幸,如果她还在宫里肯定也要被年氏给震得无法安枕了。
其实她跟年氏在家世上根本没有可比性。
倒是皇后,虽母族是乌拉那拉氏,可自康熙朝起却没什么子孙在朝称得上显赫。吃老本吃到现在,因为供出个皇后倒是又起来了。
不过有名声和有权势是两回事。
皇后家最缺的就是能在御前说得上话的人了。
李薇不管这些,反正有额娘在就算天天被骂她也甘之如贻。四爷的信也是随着每天送回的奏章送到圆明园,有时几句小诗,有时一段抒发的旅途见闻,有时随信附上江南水边的一枝柳条,几朵干花。
话不在多,寥寥数语而已。倒让李薇好像正在跟他一同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