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36部分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36部分

小说: 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很紧,有错别字什么的朋友们多理解。

正文 第六十九章 再扩编

    三天后特务连踏上了归途,来的时候是四百多人和十头毛驴,回去是八百多人,每人一匹战马,李勇让孙全厚把十头毛驴送给住地小村子里的老百姓,又给当地的百姓留了一部分粮食,特务连住了这么长时间消息一点没走漏有这些当地老百姓的功劳。

    告别了驻地百姓的特务连从庆阳县出发,一路向东北而去,回程的特务连战士用马匹代步,前进的速度要比来的时候快很多,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重新回到来的时候走过的大森林。

    森林还是原来的森林,路还是原来的路,可是战士们的心情就比来的时候高兴多了,来的时候部队没有打过仗,绝大多数都是新兵,经过两个多月的磨练,部队的战斗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心态也有了变化,从新战士变成了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老战士。

    虽然是用马匹代步,但是在大森林里马是走不起来的,比步行也快不了多少,天黑的时候李勇命令部队就在大森林里原地宿营,这回人多了一倍,帐篷是不够用了,李勇和指导员王成德让老战士们要发扬点风格把帐篷让给新来的同志。

    对连长和指导员做出的决定老战士们一点意见都没有,李勇和王成德不下命令他们也会这样做的,这就是**的部队与国民党的区别。

    检查完队伍的李勇又偷空来到了胡小莲的帐篷里,胡小莲一见到李勇就说:“坏蛋,你可不能胡来,外面的战士们太多了,还有不少没有帐篷的战士们就在我这个帐篷周围的大树底下睡觉,你要是有点什么动静他们可都能听得见。”

    李勇笑着说:“我是来检查工作的,谁说我要来干什么坏事啊,是不是某人老是这么想的?不让我干什么也行,你得老实点让我抱抱。”

    胡小莲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由着李勇的性子让他抱,李勇抱着胡小莲软软的身体小声说:“小莲,你还记得咱俩来的时候在这个大森林里办的事吗?我可没忘。”胡小莲在李勇的怀里悄悄说:“坏蛋,你那么厉害,那么猛,我怎么会忘。”

    在胡小莲的帐篷里待了一会的李勇也怕被战士们笑话,没有什么的大动作,帐篷不够用,有好多战士就在胡小莲的帐篷周围的大树下宿营,他们也都看到李勇钻进了胡小莲的帐篷里。

    虽说小小李勇又支起老高,也只能是把手伸进衣服下面,在胡小莲的胸脯上来来回回的揉,等把胡小莲揉得用嗓子眼直哼哼的时候,李勇怕自己忍不住做出点让战士们笑话的事来,忙起身走了出来回到他和王成德住的帐篷里,这时候李玉明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

    饭菜是不错,但李勇吃起来却没什么胃口,被胡小莲勾上来的一股火没地方发泄能不难受吗?来的时候战士们都有帐篷谁也碍不着谁的事,这一回有一半的战士们都在露天宿营,李勇实在是不敢太造次了。

    特务连经过连续的行军终于回到了来时的驻地,这里是特务连起家的地方,也是第一批参军战士的家乡,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附近的老乡也是奔走相告特务连回来了。

    回到驻地的当天晚上李勇让指导员王成德掌握部队,他和成立特务连时的二十多个老兵也就是现在各排的正副排长从老乡家里借了几挂马车,来到藏武器的大山洞把在蟠龙镇缴获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运出来一部分,把小炮和重机枪全部拉了出来。

    第二天早上李勇又带了一部分战士把国民党士兵的黄军装装了足足有一千多套拉到了纵队被服厂,又随车给被服厂带去了一些粮食,接待他们的还是刘厂长,刘厂长和李勇已经很熟悉了,见了面就喊:“大勇,又想让我们帮忙?有没有什么好处啊?”

    李勇笑着和刘厂长打招呼:“还得麻烦你们,好处当然有,你看看就知道了。”

    刘厂长哈哈大笑着说:大勇啊,和你开玩笑了,我们是咱们解放军的被服厂,没有好处也得干,当然了有好处我们也要。

    被服厂的效率很快,给衣服上色也不费什么事,几天的工夫一千多套服装全部染成了灰色,看到战士们都换上了自己军队的灰军装,李勇心里的感觉好多了。

    自打回到了老驻地,特务连的训练又恢复到从前的水平,每天早上还是雷打不动的六千米,全连一个不剩都要参加,就连胡小莲也一样,唯一的优待就是她可以不负重,别的战士都要进行负重训练。

    这时就看出能力不同了,老八路军战士全副武装跑六公里就跟没事人一样,俘虏过来的战士就不行了,开始的时候也和老战士一样武器装备都带着,可是没等跑到一半就有点喘不上气了,说什么也跟不上老战士的速度。

    这些俘虏过来的战士们心里不服气,都想和老战士们较较劲,咬牙也要坚持,实在不行了把背包扔了跟着跑,再不行把武器也放下跟着跑,到了后来就是空手也跑不过全副武装的老战士,这些战士这才打心眼里佩服,自己也说怪不得以前和八路打仗老也追不上,现在总算知道八路军跑路的本事了,现在自己也是八路了,也得把这本事学好。

    要说单论跑路的能耐,全世界任何一支部队都干不过八路军,这也是老八路的看家本事。

    就这样一连半个多月过去了,李勇和指导员王成德每天都要到新兵排去给战士们讲课,经过半个多月的思想教育和强化训练,新兵排的战士从思想到技术都有了新的提高,当然了这里有一百个老战士的功劳,一个老战士带两个,手把手的教。

    这一天早上特务连的战士们都很兴奋,因为连长说了,全连要进行新的组合,新兵排的二百多人要全部编入各个战斗排,还要换装一些新的武器弹药和装备。

    八百多人的一支部队,崭新的灰军装,情绪高昂的战士,看着站得整整齐齐的战士李勇宣布:

    一五个步兵排由原来的每排四个班,每班十四人共五十八人扩充到每个班二十人,算上排长和副排长共八十二人。

    每个班装备捷克式轻机枪四挺,三八式步枪两支,冲锋枪十四支。每个班装备两支三八式步枪是因为三八式虽然射速慢,弹仓里只能装五发子弹,但准确度非常高,在没有替代枪械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远距离的狙击步枪使用。

    二重机枪排由原来的五十人扩充到八十二人,共四个班,每班二十人装备马克沁重机枪三挺,全排共装备马克沁重机枪十二挺,多余的六挺九二式重机枪暂时封存。

    炮排除了主要装备是迫击炮外,人员编制和机枪排一样,也是八十二人和十二门迫击炮。

    三辎重排由由来的六十人扩充到八十一人,辎重排始终没设副排长所以比别的排少了一人,武器全部为冲锋枪,配备战马一百多匹,特务连所有的弹药物资全部由骡马驮运。

    四侦察排由原来的四十人扩充到八十二人,武器全部是冲锋枪和少量的驳壳枪,李勇的计划是侦察排的战士要每人一支冲锋枪和一支驳壳枪,但暂时还做不到,缴获来的驳壳枪数量太少。

    五炊事班由原来的三十人扩充到四十人,除了三个班长配备三支驳壳枪以外别人不配备武器。

    卫生队人员不变,还是二十二人,警通班由原来的十人扩充到二十人。

    整编后的特务连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八百二十五人,在整个西北野战军里别说是连一级的部队就是营一级也是最多的,李勇所在的老二团不算特务连也只有一千三百多人,这还因为老二团是全纵队的主力团,人员还稍稍多了一些,有的团还不如老二团人多。

正文 第七十章 筹粮

    听完李勇新宣布的编制后,从总部要回来的一百个老兵彻底被震撼了,八百多人都是一样的钢盔,皮鞋,背包,新军装,清一色的自动火力配备,他们在老部队从没见过这样的队伍,就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连长李勇还和他们说子弹随便拿,只要你自己认为能背得动就行,所以每个老战士除了特务连标准配备的二百发子弹,还偷偷多拿了一百发放在背包里,没办法,穷惯了的战士们知道关键时候子弹打光了的难处,**的军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裕了?

    李勇在特务连整编后的当天晚上向指导员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这是李勇的第二份申请书了,第一份是在前一辈子交的,看着手里的申请书王成德说:“大勇,就是你不交我也要提醒你了,你对党的理解比我们还要多,早就应该是我们党的一份子了,今天晚上咱们就在支委会上讨论你的入党问题。”

    在当天晚上的讨论会上李勇的入党问题是众望所归没有人提出疑问,一排长李江国说道:“咱们连长要不是党员,还谁是党员啊,就拿我来说吧,我对党的理解比他可差远了。”好开玩笑的李江国说这话是时候是很严肃的。

    第二天,在指导员王成德展开的党旗下,李勇心里暗暗决定,就把自己这一生都交给我们党吧,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就在党的领导下干他一番大事业,也不枉自己重新活这一回。

    特务连在真武洞一带休整了一段时间后部队向北出发,这一次是确定要和主力会合了,部队一路向北,行军的序列还是一、二、三、四排,连部,机枪排,炮排,辎重排,王老虎的五排断后,侦察排的四个班在部队周围三百多米处搜索前进,张劲松带前卫班走在最前面。

    李勇定下的目的地是三边分区的最东部靖边县,因为李勇知道西北野战军的主力现在都在盐池和安边一带与敌人作战,待收复了三边分区后就要沿长城向榆林进发,靖边则是主力部队的必经之地。

    还有一个原因,特务连走靖边可以绕过大理河,否则没有渡河设备的特务连横渡大理河也是件麻烦事,李勇并没有要求部队急行军,因为主力部队都是步兵,行进的速度要比骑马行军的特务连慢很多,没有必要赶的太急而把部队弄的太疲劳,经过十几天的行军,特务连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的靖边县。

    三边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最靠北的一个分区,人口密集的地方是定边,安边和靖边,三个县城都紧靠长城,从西到东依次为定边,安边,靖边。

    到了靖边后李勇心头的一块阴影也越来越重,收复了陇东和三边分区的西北野战军沿长城一路向东的意图很明显,攻击的目标直指陕甘宁边区的北部重镇榆林。

    榆林旧称榆阳,又叫驼城。虽然地处塞上但由于靠近无定河和榆河因而地势开阔,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有小北平之称。

    它北靠长城,东临黄河,南抵乌延,西北与宁夏相临,地处晋陕绥宁要冲,从明带起便成为我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之一,史书记载:榆林府,习弓马,好战斗,兵民参半,以饷为命,所以说榆林从历史上就是一座兵城。

    这个榆林号称是西北的**堡垒,城池坚固,守军主力是国民党的二十二军,这个二十二军从1918年随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开进陕北,由一个营几百人逐渐扩大到一个军人员两万多,虽然是国民党的杂牌部队,但住榆林已经有三十多年,大部分军官和士兵都带家属和财产。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我们党在陕甘宁创建根据地后,大部分的地主富农都串进了榆林,这部分人更是与榆林唇齿相依对**极端仇恨,二十二军和榆林的实际掌握人邓宝珊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对坚守城池很有一套。

    当时由于我军没有对城市作战的攻坚经验,火器很少,又严重缺粮,因此历史上西北野战军对榆林的攻击作战以失败收场,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作战意图还使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也是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始终不愿意提到的败仗之一。

    这些事做为后来人的李勇很清楚,但是清楚又能有什么用,自己只是一个小连长,高级指挥员见都见不到,更别说提什么建议了,现在只能是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了。

    来到了靖边后李勇命令特务连除了卫生队,炊事班,辎重排留一部分看家外,其余的人员全部出动为即将到来的主力部队筹粮。

    西北野战军是我军历史上最艰苦的一支部队,而在榆林战役前后则是最为艰难,部队因为缺粮导致了战斗力下降,李勇知道现在主力部队的粮食很紧张,命令特务连不但要在靖边一带筹粮还要远出长城到北部的绥远省一带活动。

    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什么全都买回来,把特务连几次战斗所缴获的大洋全部花光,如果碰到地主老财就下手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特务连只有几千块大洋而主力部队粮食的缺口太大了。

    因为特务连全是马队行动很迅速,几天的时间下来不但买回了大量的粮食还弄回不少牛羊牲口。

    这一天侦察排长张劲松回来报告:从长城向北不到二百里有个大地主叫刘成万,这个大地主不但有千顷粮田,还顾了无数的保镖,对我军买粮的通知是不但不理睬还让人威胁周围的百姓不要卖粮给我军,气焰很嚣张,当地的百姓都很惧怕,他回来请示该怎么办。

    李勇听完张劲松的报告心想:算你倒霉,就拿你为重新组建的特务连练练手吧。

    让李玉明通知部队集合,辎重排和炊事班卫生队留下,其余的连主力整队出发。

    辎重排的人一看这次又把他们留下都有些不高兴:“怎么老是我们留下,虽然我们叫辎重排,可也是战斗部队,不能和炊事班卫生队一样的。”

    李勇看到辎重排的战士有些不高兴,就笑着说:“你们看好家,仗还有的是,下次让你们去行了吧。”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刘大财主

    特务连出了长城一路向北,这一天到了张劲松说的那个叫刘成万的大地主家附近。.

    这是一个五出五进四楞四角的的大院落,青砖大瓦房,围墙一丈三,在东南西北四个墙角上各修了一个带有射击孔的大炮楼子,昼夜有人在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