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色中华 >

第35部分

血色中华-第35部分

小说: 血色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话引起很大反响,几乎全部人都开始和身边的人展开热烈讨论,说什么话的都有,大家都在衡量得失,似乎很多人都顾虑重重,倾向于否定该动议。

    铁坤见状就站出来大声说:“我非常明白了解大家的想法!请大家仔细想清楚,世界上哪一个民族不是以本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日本人和西方列强目前不正是附在我们民族身上拼命吸血?!咱还蹲在这里犹豫些什么!我们留在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抗战,不是赤手空拳去送死!连自强都做不到,我们拿什么去抗战?”

    会场静了下来,只有他的声音在回荡:“最主要的是我铁坤做不到把在座的每一位战士派到前线白白去送死,所以,我们必须迅速把这里建设成军事小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就当是我们为了民族大业向他们借的,将来还有很多机会去双倍奉还。请在座各位三思!”

    铁坤这番话砸出来后,本来在议论纷纷的人都闭上了嘴巴,深感他的话很中肯很有道理,刘平率先出来投了第一票后,王云生、李东海、张龙……,很快,全部人都把手上的纸条扔进了箱子里。

    最后,由赵慧和李国安点票,宣布投票结果,赞成铁坤动议的三十九票,反对的只有三票,以大比数通过铁坤的议案。(四十四人中,张绍华和铁坤作为提议的正反双方没有参与投票。)

    这样的表决结果颇为出乎意料之外,张绍华和徐林互相看了一眼,彼此心中都觉得沉甸甸的,怅然若失。

    这次会议后,铁坤刘平等人开始放开手脚做事,他们很低调却很大刀阔斧地筹集资金和物资,铁坤的冷面特制在本阶段完全展现,他做事雷厉风行,果敢决断的行事风格很快得到一批人的认同,在他身边出现了一群拥戴者,他们上下齐心,把铁腕政策贯彻到底,造币厂、兵工厂和海防军港很快上马。

    军队也在全境大修公路的借口下逐步扩张,除了和约上规定的一万自卫军外,还拥有一支超过四万名的预备军。

    1936年秋,刘平制造了一系列北部湾出现海盗打劫商船的事件,铁坤亲自出面和西贡法国殖民政府商谈,以此为理由要求准许从欧美购进军舰维护海面安全,法国殖民政府当然一口拒绝,经过艰难的磋商谈判,最后还是达成协议,由法军高价“租借”出艘一战后淘汰的旧军舰给他们。

    不管新旧,起码拥有了让武装力量下海的“牌照”,他们立即把破旧军舰进行维修改造,把该破船的排水量适当提升到1。5万吨,前甲板上采用了较小口径的380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较轻,能够以4联装方式安装4门火炮,后甲板则不设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相应增大了火力密度。

    然后,从四万预备军中抽出五千精锐,瞒着法国人悄悄开始建立海军基地,着手培训海军——条件有限就有条件有限的训练方法,大家都在等,总有一天,他们能把自己的造船厂建起来!

    1936年秋,任何一条漂在北部湾的货船渔船,都可能是他们的海军在集训……

    张绍华则从这条战线上悄然引退,他收拾心情专心抓实业。

    首先,他自刘平从国内拉回来的人才里挑出骨干,协同从美国高薪请回来的专家一起在北越山区四出勘测矿源,在短时间内开发了好几个优质煤矿和一个铁矿,一个铝矿,还有几个磷矿、铜矿在开发中。

    同时他还下令拓展部和印度的棉布批发商加深合作,从印度大量购进优质棉布,把服装厂大规模扩建,一方面生产部队制服,另一方面和史蒂文夫妇继续合作,用款式新颖的优质服装来攻占欧美市场,再利用这些资金从黑市搜罗军需物资和医疗物资,甚至兵工厂所需的种种能源和稀有金属等等。

    还用高调地鼓励各地开办民用轻工业,通过兴农兴商等等措施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新政府以朝气勃勃的新气象吸引了老挝、泰国甚至印度的商家过来投资。

    百忙中他还通过乔治威廉的帮忙,把徐楚云等三个孩子和其他从当地华人中挑选出来的二十名优良学子一起送到了美国休斯敦,并委派欧清萍过去照顾监管他们。

    没有人注意到,越南北部的这片土地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一个全新的政权在悄然迅速崛起!

    欧清萍和另外一名穿越者吴敬带着三个孩子过了美国西岸,他们俩除了监护孩子们读,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在美国办起一间贸易公司,由于当时美国商界对华人存在一定的歧视,因此欧清萍和吴敬甘当幕后策划人,由乔治出面协作,把他们在越南的生产的农产品以及轻工大量批发到美国,在其经济开始滑坡的关头,以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占领部分市场,很快在旧金山一带站稳了脚跟。

    剩下的四十三名穿越者,他们怀着誓要拯民族于危难中的信念,励精图治,一个个全情投入地忘我工作。他们的干劲影响着身边的华人,在国内一片抗日救亡之声中,在这里的每一个华人都感觉到了燃眉之急,就算不是穿越者,就算对将来一无所知,但也毫无怨言地加入这批穿越者发起的自强运动中,时刻准备为回国参加抗战出一分力。

    1936年11月,张绍华率领的军机要处经过多番辩证推演和精密计划,最后决定挥剑东指,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之前,抢先把精锐部队安插到在1904年就被日本吞并的朝鲜,中朝交界之地——鸭绿江,是他要把钉子钉进去的军事重地。

    为了备战,已经提升为第一师师长的王云生也下令下辖全体官兵展开地狱式军训,随时听命出发北上。

    张绍华则把特战队扩充到了两百人,他每日黎明即起,和萧庆云一起亲自操练这批精英中的精英,在这个过程中他和萧庆云密切留意观察每一个队员的各方面能力,最后经过精挑细选,从中挑出一百人,把他们组建成为抗日先锋特战队进行密封性培训,有针对性地让他们掌握和朝鲜日本有关的常识,包括地理特征、时代背景、语言文化、民风民俗等等。连同张绍华自己,也会和他们一起穿上朝鲜或日本的民族服装,刻苦学习朝语日语。

    他们正在做的战前准备,已经超出了知彼知己的境界,在张绍华的心里,光知道敌手的底细是不够的,他要把自己伪装成敌人的一部分,在敌人最不防备的时候化作利刃,深深地刺进敌人心脏!

    **********************

    感谢各位一路不离不弃的支持,第一卷《定江山》到今天结束了,下一章开始进入第二卷《铁血抗日》,请看他们怎样潜入朝鲜,加入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请看他们怎样转战在华北大地上,为抗御倭寇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人知道他们这小群人可否改变历史,他们只知道,他们尽了力,他们无怨无悔!

    

 第五十七章 踏上征途

    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党国际”协定,这个协议代表日本和德国正式合作,实际上是德意轴心的扩展。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这是个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937年4月1日,日本海军省野村勘察塘沽港形势。2日,日海军武官集津会商,议决兴筑塘沽港口。

    4月16日,日本外务、大藏、陆军、海军四大臣会议决定《指导华北的方针》文件,强调要使华北地区〃实质上成为巩固的防共、亲日满地带,并有助于获取国防资源和扩充交通设备……〃。

    4月25日,华北日本驻屯军开始在天津、北平郊区及通县附近地区演习。

    全国反日情绪高涨,抵制日货的潮浪一波接一波冲击着中华大地。在南开大学的操场上,日本制造的汽车百货堆积如山,愤怒的人们在上面浇上汽油,一把火点燃,烈火吞噬着日货,吐出的滚滚浓烟如黑龙扭曲着身体往天上窜去,城市的天空血染般鲜红,十多万人围着火堆狂呼:“救亡!救亡!牺牲!勇进!”

    **********************

    1936年11月18日清晨,越南北部海防市。

    海防市的城区建筑基本以法国园林式为主,楼房一般以三四层楼的建筑为多,外墙颜色以黄白相间为特色,看上去十分素雅清新,街道两旁绿树成阴,街心花园到处可见。

    沿着京秦河左岸漫步在纷飞的细雨下,张绍华的目光穿过无边潇潇晨雾,努力要在天水茫茫的水平线上看出点什么来,雨点飘进伞下打湿了发鬓衣襟他也浑然不觉,沉郁的脸上凝聚着浓浓的思虑。

    赵慧撑着把油纸伞跟在他后面,有点被这沉默压得喘不过气来,想了半天忍不住开口说:“我顺道来这里看看你……们,你是不是……认为不合适?”

    自从张绍华把要北上的兵带到海防集训后,她有好几个月没见到他了,前几天听铁坤说起万事具备,先头部队已经用威廉弄到的美国走私船分批出发,张绍华这两天也要出征了。赵慧一听急了,昨天好不容易才跟随运送物资的军车来到海防驻军地,但张绍华见到自己来似乎不是特别高兴,昨晚还通宵和王云生萧庆云等人筹划战事,都没怎么理会自己。

    张绍华听到她这委屈的话,不由得停下脚步,回身看了她一眼,只见晦暗不明的天色下,灰色的细雨,灰色的堤岸,她身上的白裙也似乎被染上层抹不去的灰暗,他嘴里忽然尝到了生离死别的味道。

    “不是,你别多心。”他勉强笑了笑,说不清什么时候两人之间开始隔了千山万水,也许是那次表决,知道了那三张反对票是徐林、何复生和李国安的之后?

    赵慧长久地注视着他,细心读着他脸上每一根表情线,没头没脑冒出一句:“其实你根本不用亲自上战场的,你是不是对铁坤的做法耿耿于怀,才自我放逐?”

    徐林何复生二人背后都和她说,铁坤用这招架空了老大,老大因此心灰意冷,虽然还坐在最高执行长官的位置上,但其实已经把大权交了出去,自己埋头练兵,现在还要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根本就不是最高统帅该干的事!

    张绍华的眼角象被针刺了一下,低声说:“我只是觉得自己也许不是个做最高领导人的最佳人选,铁坤,他,比我更合适。”有很多事情都是沉淀下来了,才慢慢浮出水面的,当醒悟过来时没有人能一笑置之,某些人会纠结势力伺机奋起还击,某些人会怨天尤人,怀恨在心,时刻在背后搞破坏,也有人会象张无忌一样,选择退出,从此啸傲江湖,但张绍华……他不会让自己沉沦在漩涡之中,也不会轻易放弃!

    “不过,我虽然不赞成他的做法,但也不至于要自我放逐,小赵,你就这样看我?”一个邱健误会还不够,连你也听了谁的话,认为我是这样狭隘之人?

    这句话说得如此沉重,赵慧顿时鼻子发酸,这几年来他所做出的努力陡然在心头翻涌,她不加思索地柔声说:“当然不是,我只是怕你抱着这样的情绪上战场会很吃亏,你总是说打仗就是要冷静,状态不好的话,很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以前在公司里,我就不善于争风出位……”张绍华忍不住在她面前说出心底话:“不管我怎么想都好,铁坤他的确有过人之处,没有他的雷厉风行,我今天也不够条件率兵北上,所以……”,他这段时间的反思和痛苦说不出口,他也不愿意在心上的姑娘面前说是道非,指责任何人。

    他和铁坤没有私人恩怨,有的只是政见不同,铁坤提出的政府经商确实只能在战争备战时期使用,但是将来能否解散这群因此而得到巨大利益的人,张绍华始终觉得是个大问题,如果把这种方法延续下去,肯定是个肿瘤;用换币去盘剥越南人,张绍华始终站在反对面,但大家对铁坤几乎是一面倒的支持,让张绍华非常心冷。

    当亲眼看到绝大部分人都拥护铁坤时,他的失望无法言喻,一度深深怀疑自己,差点彻底否定自己,但他一口吞下所有情绪,尽了力把所坚持的做到底,然后才选择了离开。

    既然一山不能藏二虎,那就兵分两路吧!

    目前铁坤在河内把邱健、刘平、张龙等人培植为自己的亲信心腹,并在此基础上架起了一套领导班子,张绍华很清楚若自己留下,肯定会令矛盾不断激化,他不愿意在大战之前把全部人卷入内斗和分裂中,没有必要把精力消耗在内部斗争上,只要大家的最高宗旨都是为了抗战胜利,谁出战谁留守又何妨?

    赵慧很内疚地说:“你是不是怪我了,我是听了他那句不愿意把战士们送到前线上去送死,才投了支持一票……我就知道你一定会亲自带兵去打仗的,我怕,怕你在前线冲锋,而我们在后面却拿不出钱买枪炮……”她越说越小声,到了后面几个字成了喃喃自语。

    她这样婉转地道出对自己的关切,听得张绍华心一紧,他伸出手去搂住她的肩膀,尽力笑得若无其事:“没事,我扛得住,倒是我走后,你自己处处小心,有什么事第一时间通知我。”

    赵慧在他臂弯里微微发抖,他们此去朝鲜埋伏,比从法国人手里抢地盘危险一万倍都不止,她想想都揪心,眼眶发热,忍不住说:“你一定要亲自去么?王云生都不用去,你不如派阿萧去?”

    “傻丫头,阿萧留在这里有更重要的任务。”他微笑,不想透露太多军机,岔开话题说:“我已经拜托了老李和阿萧多照顾你,你有事多找老李商量,其他人,你多留个心眼,不要轻率加入任何帮派。”

    无论他怎样回避和努力,团体内也无法避免地开始出现拉帮结派的情况,他不愿意赵慧被卷进去,特意多说两句。

    赵慧低下头去,泪水潸潸而下,她憋住气不让对方听出自己的异状,正要偷偷伸手去擦眼泪,没想到伸出去的手被他轻轻握住了,接着整个人被他搂紧怀里,听到他的声音在头顶响起:“你在这里一定要好好的,等我回来。”

    没想到盼望已久的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