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中华-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境内山脉为泰山西伸余脉,呈西南走向。从肥城县北部的陶山西入境,主峰天堂山;蜿蜒向南、北、中各地延伸,山峦起伏,纵横交错,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中华大地上战火正酣,张绍华、萧庆云等带着一队士兵及两名水利工程人员策马黄河流经的东阿镇,视察当地的防险护滩工程,当然了,最主要的是这里也是沿黄防御要地,不得不小心布防。
因为黄河平阴段是黄河河道由宽向窄过渡的起点,河道最宽处5公里,最窄处不足0。5公里,形成天然卡水口。大水时上下水头相差30多厘米。河床高出地面,对平阴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尤其是初春溶雪期,更是危机四伏。
春日融融,洒遍大地,空气清新得沁人心肺。张绍华几个在前面指指点点,低声商讨军事部署及防险细节,陈勇、李佳、范树民还有其他几名战士在后面放慢马速东张西望。
“没想到平阴是个这么好的地方!”陈勇展望大好河山,想到这里不知能否逃过战祸,很是感慨,就大声叹道:“希望能把鬼子堵在河那边吧!不然就可惜了……”
李佳在马背上四处寻找,自言自语:“听说三国时‘七步成诗’的一代才子曹植,曾封王于东阿古城,应该是这里了吧?……这古城到底在哪儿?”
范树民绷着脸,冷不防说:“亏你还有心情游山玩水!”从聊县撤退之时,张绍华担起了照顾范筑先家眷的责任,范筑先的家人和范树国等几兄妹都愿意跟随大部队离开,但范树民坚决不肯走,执意留在聊县抗日。
张绍华根本不和他多说,出发前命陈勇缴了他的械,硬是派了几名士兵把他押到了平阴。来到之后不久,聊县便被日军进驻,成为其大东亚共荣圈内的一角。
李佳听到他这话,白了他一眼,冷冷道:“你又心理不平衡啦?”
范树民眉宇间愁云密布,很郁闷地说:“听说聊县现在来了很多鬼子,到处都岗哨,每天都有平民因为忘记向皇军鞠躬被打被杀……哼!如果我们不能挡住鬼子渡江,是不是又要跑路?”
“兄弟,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你还想不开啊?人都是求生,没人求死的。”陈勇提了提缰绳插口说:“这个月咱老大干了多少活,你也亲眼见,没有半点花假。老大说得好,做事但求无愧于心,尽了力,就对得起天地良心!”
阳光迎面而来,一身戎装的张绍华稳稳坐于马背,其背影在逆光中显得深沉坚毅,无声无息散发出一种静若山岳,动如疾风的大气,这样的人……大概……真的可以做到光明磊落?范树民抿着唇没说话,在心中重新估量对方。
是的,来到平阴之后,张绍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招兵扩建军队的工作,迅速把第一独立旅组建起来,除了常规部门之外,还增添了一个很特别的“公关部”,该公关部由周英杰和李佳兼任主管,带着范树琨、杨斌等人开展工作。该部门负责建立第一旅的正面形象,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日自强的精神,以及种种内部矛盾、外交策略等等,搞得有声有色,第一独立旅的威名很快传遍黄河以南,吸引了大量山东子弟前来投军,也为向曹福林要钱要粮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对于张绍华身边的人,范树民不得不写个“服”字,刚来的萧庆云就不用说了,就连那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赵小姐,也精干得令人咋舌,她在出任财政后勤部副部长后,把偌大一个军旅的大小军费开支愣是管理得井井有条,账目分明,让人挑不出差错来。
李佳很潇洒地一甩手,把一个水壶抛给他,微笑着说:“小兄弟,喝口水吧,待会儿还要回去练骑术呢!你的那点功夫……嗬嗬,革命尚未成功,兄弟还需努力。”
范树民一扬手接住水壶,并没有去拧盖子,目光在她英气的笑脸上流连不去,心中又是惆怅又是欢喜。李佳一直对自己很好,他闭上眼睛都能感觉得到,可自己就是无法捉摸她的心思,她就像天边的一朵云,夜空的一颗星,似乎无论何时都与你同在,却永远无法触及……
最近张绍华不知道用什么办法,从曹福林那里拉来个原29师第三七五团的骑兵连长,让他过来平阴组建了一个骑兵连,而他们这批特战队员也列入操练之列。
“洪涛是条汉子!”听到他们提起练骑术,陈勇忍不住插嘴。
据说日军初犯山东,洪涛曾被抽调前往德州参加保卫战,当时战斗异常激烈,德州防御阵地被敌我双方你来我往地来回占领,国民党军第四八五团团长在一线指挥战斗,洪涛一马当先率领骑兵连冲锋陷阵,忽然遭遇日军超低空飞机机枪扫射,洪涛首先中了弹倒下,后面整个骑兵连的士兵一个个被打得浑身上下都是弹孔,血肉模糊一片。
飞机走后,日军步兵开始进攻,把四八五团的士兵们杀得节节败退,和鬼子展开肉搏。洪涛从血海中爬出来,咬着牙投入战斗,结果身中数刀,不支倒地。
四八五团全军覆没后,日军占领了德州,拉来民夫处理战场上尸体骸骨,洪涛被几个民夫发现还有一口气,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偷偷把洪涛藏在山洞里,轮流照顾护理,竟把他从鬼门关扯了回来。
洪涛不等伤势痊愈,就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逃回济南,重新投入曹福林麾下,再次提枪上马,奔驰在抗日战场上!
*****************
第119章 风波恶
(首先要隆重道歉,昨天本来写好了要补充前面那章,和更新,可是折腾到很晚都无法登陆,今天早上又有个早会,不得不放下,等到今天才更新,不是有心食言,真的不好意思!)
**********************
洪涛来到第一独立旅后,日夜为培训骑兵连操心,以其严格冷酷而著名,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连这点苦都扛不住,上到战场也就是废物!你~他~妈~的死了不要紧,可别害死我的马!”
在他的操练下,范树民和李佳一样惨,十多天马背生涯下来,天天腰痛大腿抽筋,听到陈勇提起洪教头,范树民牙痛般喃喃道:“练兵不是这样练的,洪教头也太心急了,恨不得我们一天就吃成个胖子。”
李佳苦笑:“时间紧迫,有什么办法?全部新兵都搞起了‘速成班’,老周没疯掉都很了不起了。”
这是张绍华和萧庆云提出的非常时期速成法,把新招来的士兵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完全没有武力基础;也不会摸枪的;这些人交给周英杰训练。
根据张绍华提出的训练方法,周英杰把新兵训练主要分为前期的“基本战斗训练”,和后期的“高级单兵训练”。
“基本战斗训练”,就是把和平期的3个月训练期压缩成20天,在20天内让士兵们掌握几种常用武器的基本用法,提高体能,把这批平民变成“经过基本训练的士兵。”目前新兵们刚开始进入后期的“高级单兵训练”阶段,对将担任不同岗位的士兵再进行深化的训练,即主要是进行步兵、炮兵、侦察兵、工兵等专业训练,更从中挑选小部分人才,把他们培训成驾驶员、设备维修人员、通讯兵等应用兵种。
面对压境而来的日军,时间对于第一独立旅上下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宝贵,大家除了苦练,苦练,还是苦练!
而新兵中的第二部分是有武功底子或者摸过枪的;有多少实战经验,这批人分成三组;分别由陈勇;吴良还有赵亮带领;以游击战来练兵。他们在老兵们的协同下,经常寻找良机偷渡过黄河北上;专挑小股鬼子进行狙击,在实践中提高作战能力,这招叫“以战养兵”。
这三人正说着,忽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张绍华回头一看,却见是明子骑着马卷尘而来,他皱了皱眉,第一个反应就是:出事了!
因为今天的明子不再是那个柔弱无助的少女了,经过烽火的洗礼,她已经变得勇敢坚强,目前出任第三情报组组长何复生的助手,这个第三情报组专门负责打通渠道,秘密联系在聊城以及周边地区的一些爱国人士;尤其是有亲人在张绍华手下服役的,从而获得日军的最新动向。
看到她今天这样急匆匆地追上来,大家都有种很不好的预感:肯定是出事了。
果然,明子一阵风似的冲过来,一拉马缰,把马儿勒得前足腾空,嘶叫着停下来。
“明子,什么事?”陈勇大声问。
明子喘了几口气,脆声道:“老大,赵营长、他们和伪军打起来了!”
“地点?”萧庆云脸色一沉,追问道。
“单庄乡外围!伪军人数不明,火力很猛!”
大家一听,心都提起来了,靠!伪军!
目前全国几乎一半的土地都陷入敌手,整个黄河以北陷入敌手不说,东面日军由青岛向南扩张的同时,又攻陷连云港,整个江苏北部陷入敌手,国民党殊死反抗,奈何敌人船坚炮利,又加之全面扩张,正忙的焦头烂额之时,淞沪战役再次爆发,国民党高层一致决定死守华东东面门户,全国各地抽调大量军队在上海进行了第二次大会战,全国各地战役的爆发,使得一时间根本无兵可抽,无将可调,一时间危机重重!
正当全国抗战陷入危机阶段之时,张少华在平阴的防守也陷入被动局面,虽然安排了一众班底一方面在紧锣密鼓的训练新兵以及着手延黄河南岸布防,但战线太长,只能在一些敌人可能进攻的地方进行设防,但仍然忧患很多,敌人有很多的战斗机,制空权上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一时间也无法作出非常好的防守措施,这不正在绞尽脑汁,没想到赵亮的人倒和伪军开火了!
沦陷区的伪军和地方上的恶霸勾结,到处鱼肉乡民,对付自己人,经常比鬼子还狠,动不动就把不顺从自己的平民扣上“游击队”的罪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真的比鬼子还恶心。
“啪!”张绍华一扬手,乌黑的马鞭在空气中发出清脆的响声,他冷峻地下令:“阿萧,你留在这里和程工继续干活,我回去一趟!”
“是!”
张绍华回头看了一眼急遄的河水,策马扬鞭,带着陈勇等人绝尘而去……
****************************
午后的冬阳给大地镀上一片金黄,暖融融的十分慵懒,单庄乡东南方向的东魏庄在懒洋洋地在沐浴在阳光下,恬静得让人忘记今日何日。
东魏庄三里开外的一处小山坡上,一群人正在树林里悄悄匍匐前进,对阴冷寒湿的地面散发出刺骨的寒意浑然不觉。
“赵头儿,这帮狗娘养的真他妈阴魂不散,都追了一夜了还不消停!”
“嘿,把我们当送上来的肥肉,自然两眼放光,谁知道偷鸡不成蚀把米,寸功未立不说,还平白损失这么多人手,现在是骑虎难下,不追等着回去挨他老爹棒子不成!”
“我说头儿,这次可亏大了,累得半死,还损失了二十来个弟兄!妈的!”
“行了,这事以后就当没发生!他们也是好意。”
这群人自然是赵亮和他带领的一百多新兵,此刻和他窃窃耳语的一个小伙子是从临邑保卫战就开始跟着他的刘善信。这孩子是临邑人,家中幺儿,今年才19岁,脸圆圆的,稍厚的嘴唇总是往上翘起,配上弯弯的黑眼睛,一副未语先笑的样子,很是机灵可爱。
说起来也是赵亮倒霉,前两天带着这群新兵在单庄乡一带打游击,来回溜达了大半天,明察暗访之下,好不容易收到情报,在司庄附近有一小股鬼子正在附近寻找八路或者游击队的踪迹,当下毫不犹豫带着人就赶过去,一通配合默契的伏击,成功剿灭目标。
哪知枪声惊动了周围的鬼子,引来了好几股敌军,人数比他们多得多,再加上他们又是新兵蛋子,赵亮可不想把这些人都交代在这里,无奈之下只好专挑偏僻的地方潜逃。
一路上白天在山林隐蔽,夜间赶路,再加上新兵的体力和训练有素的老兵无法相提并论,跑路体力跟不上不说,连掩蔽和消灭行踪都没有经验,还要传授他们一些作战经验,又经过一次实战,正是讲解的好时机,停停顿顿的,经过黄胡同、宋集,绕了半个圈到达后曲村南面,整整花了一晚上时间。
第二天上午,赵亮分派了几班人手去单庄乡周围打探情况,临近中午其他人都回来了,唯独少了二班的人马。赵亮立马感觉情况非常不对,派了几名好手出去一打探才知道,二班的十来个人被一百多伪军给缠上了,幸亏班长是个精明人物,发现敌我双方虽然悬殊不大,但他也不敢冒险回撤,从东面一条岔道往东魏庄绕了过去。
************************
(难得有个推荐,希望大家多多投票支持,收藏收藏哈!大家的每一点支持,都是在下坚持写下去的动力!谢谢,非常感谢!)
第120章 征尘满目
得知这情况之后,赵亮怒火中烧,也顾不得隐藏,带着人马一路狂奔,终于在两个小时候后绕到了伪军所在地,毫不客气就是一轮猛攻。伪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为又中了游击队的埋伏,慌忙之下命令手下边打边退。
赵亮见机会难得,趁机组织围剿,手下将士也奋不顾身,全力投入中战斗!
这些士兵大多是本地人,谁没有亲友乡邻被伪军欺压凌辱过?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鬼子侵我国土,杀我人民,这种恨意固然刻骨铭心,但伪军却认贼作父,以饱餐同胞血肉为荣,比鬼子更该杀!死在敌人手里不窝囊,窝囊的是死在自己人手里,这次碰个正巧,更是万般仇恨化为无限杀机,疯狂地进攻!进攻!再进攻!
伪军虽然人数上占着优势,但本身就贪生怕死的居多,一轮攻击下来被逼得节节败退。正当赵亮准备一鼓作气全部剿灭之时,侦察兵飞报,又有一百多伪军从他们后方赶来。毕竟是在敌占区,赵亮不敢恋战,只好匆匆撤向周井村和东魏庄之间的山林。
接下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