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

第28部分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第28部分

小说: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又致信张学良,再申抗日救亡大义:
汉卿先生阁下:
中国共产党建议全国各党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一年多了,虽已得到全国人民的赞助,但中国国民党不但至今采取游移不决态度,而且当日寇正在准备新的大举进攻时,反令胡宗南军深入陕甘配合先生所指挥的部队扩大自我残杀的内战……先生是西北各军的领袖,且是内战与抗战歧途中的重要责任者,如能顾及中国民族历史关头的出路,即祈当机立断,立即停止西北各军向红军的进攻,并祈将敝方意见转达蒋介石先生速即决策,互派正式代表谈判停战抗日的具体条件。拟具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送呈卓览。寇深祸急,愿先生速起图之。
毛泽东周恩来
10月5日
张学良看完上述电文后,心里受到极大鼓舞,决心力谏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哭谏蒋介石无果


蒋介石平息了“两广事件”后,于1936年10月20日匆忙赶到西安,催逼张、杨督兵“剿共”。然后又匆忙奔走于洛阳、太原等地部署“剿共”事宜。10月29日,是蒋介石五十岁生日。张学良邀阎锡山同赴洛阳祝寿,借拜寿机会,当面向蒋介石陈说“剿共”是最不得人心的,应该停止内战和共产党一道抗日,并认为蒋下令逮捕上海救国会的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等是很大错误,要求释放那些爱国人士,当场受到蒋的训斥。
张学良指责蒋介石说:“蒋委员长这样专制,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次日,蒋在洛阳军官学校纪念周会上讲话借题发挥说:“勾结日本是汉奸,勾结共产党也是汉奸”。散会后,一些人劝张学良不要再在蒋面前谈停止内战问题,张说:“我还是要谈,不过以后我要做什么,连我老婆也不会知道。”后来,他婉转地邀蒋到西安去听听群众反对打内战的意见。
12月4日,蒋介石带着满身杀气再回到西安,蛮横地要挟张、杨:要么督兵“剿共”;要么将部队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剿共”。并内定蒋鼎文为“西北剿共总指挥”,自己亲自督战。张学良得知后与杨虎城紧急磋商,张学良说,若服从蒋的命令,与红军的协商计划就会全部破坏,我们的实力皆将被瓦解。于是,他与杨虎城决定进一步“苦谏”;尽量说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7日,张学良到蒋的驻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口极谏,痛哭陈词,想以至诚感动和说服蒋介石。蒋介石却勃然大怒地说:“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会改变。”
12月9日,西安学生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周年大会和请愿游行。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张学良和蒋介石又发生很大冲突。蒋介石认为。对于那些青年,除了用枪打,是没有办法的。”张学良则认为。学生请愿的动机绝对是纯洁的。处理办法,只有和平劝导。他说;“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的,任何中国人的。我们的枪,所有中国人的枪,都是打日本帝国主义的。”下午,学生游行队伍向临潼出发,蒋介石下令:“如果游行队伍到临潼就开枪,格杀勿论。”张学良为群众的抗日热情感动,立即乘车在十里铺迎住游行群众。他说:“你们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很好。但你们不要去临潼,你们去了,一则不能解决问题,二则有危险。”最后他表示:“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致的,几天以后,我张学良一定用事实答复你们。我说的话一定算数,我可以拿我的头作保证,请你们相信我的话,还是回去!”从这以后,他又两次向蒋哭谏,均未动摇蒋介石的“剿共”主张。


发出兵谏指令


1936年12月11日晚上10时过后,张学良回到公馆。与往日不同,他昂首挺胸,双眼炯炯有神,威肃可敬,仿佛他的内心里已有重大的决心。
当时,张公馆里聚集了张学良部下中的王以哲、刘多荃、缪开源,唐君尧、白凤翔、孙铭九等亲信。
张学良以强有力的语气宣布道:“对蒋委员长,我数次谏言劝他抗日,但得不到他的理解。如此下去,我们东北军全体官兵,不,全体中国人民的誓愿就不能实现。因此我和西北军杨虎城司令商量决定,诉诸最后手段,敦促委员长下定决心。明天早上黎明时,我们开始行动。”
接着,张学良在各将军面前命令孙铭九:“孙大队长,你立即和白凤翔师长、唐君尧旅长去华清官,逮捕蒋委员长。谨慎对待人质,万万不可杀他。”孙敬礼答“是”,刚要出发又被张学良叫住说:“孙中校,明天我们可能见不到面了。弄不好或者你死或者我死。知道吗?万一这次行动失败,我们就没有前途可言了,只能成功啊!”
“张司令,本官一定完成任务,请您放心。”说完,孙铭九快步走出房间。
孙铭九中校去兵营作出发准备的同时,张学良向留在室内的亲信们详细讲述了兵谏计划。12月12日凌晨l时30分会议结束,也恰在此时副官报告孙铭九中校准备就绪。
张学良向身边的唐君尧旅长厉声命令道:“唐少将,立刻向临潼进发。华清官的行动开始时间是早晨6时。祝你成功。”
箭已上弦,一触即发。
12月12日凌晨5时40分,唐君尧率领的东北军近卫队第一大队出现在华清官周围。孙铭九中校在华清官背后的小山上布置了一个中队的士兵,自己带一个中队进攻华清官正门。
时针刚指向6时,唐君尧便命令身边的孙铭九,“时间到。开始行动!”
孙铭九点头,右手往前一挥,眨眼之间士兵们冲入正门。
门里有岗哨,几名蒋委员长的警卫队员正在站岗。天还很黑看不清楚,但卫兵们还是感到情况异常,刚问声是誰,接下来就是一阵枪战,几分钟后,东北军士兵冲入门内,在前院散开。
此时,驻在里院的蒋委员长警备队才发觉事态严重,一边猛烈射击一边叫嚷着往外冲。攻入者们架设机枪沉着应战,第二小队也接着攻入府内。防御一方伤亡众多,他们或慌忙后逃,或举手投降。
突破大门之后不足15分钟,东北军就完全控制了华清官。蒋委员长的警备队员被解除武装,集中在里院。俘虏中有负伤的钱大钧、蒋介石的亲戚蒋孝镇等亲信,却唯独不见蒋委员长的身影。
进入前院的孙铭九厉声喝斥士兵们:“站在那里干什么?给我冲进里院,搜查卧室!”
东北军的士兵早巳得知里院有蒋委员长的卧室。这些年轻的不速之客像野狼寻找肉食一样,很快找到了卧室。
卧室里空空如也。唯有铺开的被褥、锃亮的长筒皮靴、挂在衣架上的高级将领的军装,说明委员长刚才还在这里睡觉。孙铭九掀开被褥,确认还有人的体臭和热气,脸色大变,命令道:“逃得不远。仔细搜查!”
士兵们迅速向四方散开,搜索起来。蒋介石到底跑哪去了呢?


捉住了蒋介石


原来,12日凌晨,天色还未大亮,突然枪声大作,火光通明,蒋介石的美梦被打破了。其实,当听到第一声枪响时,蒋介石就条件反射似地起来了。到底久经沙场,稍有异常就能立即感觉到。
“有人吗?”
蒋介石喊道。与此同时一个卫兵从隔壁闯进来,满脸抽筋似地喊道:“委员长,正门方向传来枪声。请赶快准备!”
蒋介石估计已没有时间换穿军服,便穿着睡衣与卫兵一起翻窗往后逃。因为当时前面枪声紧,又直奔后门,想从后门跑掉。可是后门有铁将军把守,出不去,只好由卫士扶着爬上华清池后面的院墙,准备跳墙逃走,不料蒋介石这下却吃了个大亏。原来,华清池的院墙多为依山修筑,常常是从院内看不高,有些地势高的地方,从里面爬墙,真可谓易如反掌,可是从外面看,就显得颇高了。那时,天还黑洞洞的,加之蒋氏年过半百,眼睛也不那么好使唤了,所以在慌乱中爬上墙头,以为外面也和里面高低差不多,想不到一跳竟坠入一个丈把深的乱石沟中,只听他象猛然挨了一闷棍似的“哎哟”一声惨叫,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一名卫士连忙过去拉他,好半天才把他扶起来,问他哪里摔伤了,他只唉声叹气,喘嘘了好一会,才龇牙裂嘴地指了指他的腰和脚,原来是脊椎骨和脚都跌伤了,鞋也只剩一只,再也跑不动了。卫士只好背着他,继续往后山上爬。后来眼看搜山的部队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而那卫士也背得实在吃力,所以就让他在西绣岭虎畔石旁一处很浅的洞穴内躲藏起来。
东北军的士兵们在继续搜索┅┅。一直等待“扣蒋”捷报的唐君尧、孙铭九,此时脸上也显出了焦急的神色。6时30分,北国长夜终于宣告结束,一丝曙光照亮天际。
这时,唐君尧命令道:“老孙,委员长可能逃到外面去了。你去后山搜索,这里交我接管。”一想到西安城内正在焦急等待电话的张学良司令,唐就感到坐立不安。
孙铭九中校带领部下来到华清宫后面的骊山。骊山是一座平缓的小山。晨雾未散,天色微暗。孙铭九手持勃朗宁手枪,细细搜索,不放过任何一片灌木丛和岩洞。只要不骑马,在这短暂的十几分钟里,委员长是不可能逃远的。
孙铭九确信蒋委员长就在附近。他将两个小队的士兵分成几组,一起搜索。时间在不安和焦躁中流逝。留在府内的唐君尧几次向后山传令。
骊山的半山腰有一块壁立的巨石,形似老虎盘踞,因而当地人称之为“虎斑石”。当士兵搜到这里的时候,一名士兵向孙铭九敬礼报告:“报告大队长,委员长在这里。”
等孙铭九走近一看,一个50开外的男子身着睡衣站在那里。光头、鼻子下蓄着一溜稀疏的胡须、三角眼、瘦长的冷漠面孔……不错,就是蒋委员长。孙铭九正身说道:“委员长,我来接您了。”
发现蒋的卫士们报告说,我们先看见这块大石头旁边象有人在走动,一会儿又没有了。我们沿这个方向搜索至大石头旁,见洞里蜷伏着一个人,便喊道:“是不是委员长?赶快出来,不出来就开枪了!”里面连忙回答:“我是委员长,你们不要开枪,不要开枪!”随后钻了出来。
当时,或许由于寒冷,蒋介石全身发抖。他脸色苍白,光着袜底的脚已没有血色。
蒋介石眼神发呆地看着孙铭九,问:“你们是哪个部队?”
“我们是东北军。根据张学良司令官的命令,我们来保护委员长阁下。”
“啊,你就是孙铭九中校吧。”
“是,我就是孙铭九。委员长怎么知道我?”
“……昨晚,不就是你站在我面前吗!蒋介石刚要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你是个好青年,好吧,你就在这里杀了我吧。,
“不,张司令命令保护委员长。绝不会开枪杀您。”
“你们要我怎么样?”
“我们只是希望委员长统率抗日战争。”
天空一片通明,寒气也愈发逼人。身着睡衣的蒋介石看上去很冷。
“委员长,这样您会冻坏的。我们走吧。”
蒋介石站立不住,软瘫瘫地席地而坐下。“把你们的张学良司令叫到这里来。我脚疼走不动。”
“张司令不在这里,在西安城内。好了,我们走吧。”
“那给我找一匹马来,我实在走不动了。”
孙铭九见蒋介石确实不能走路,便叫来两名士兵左右搀扶着他下了小山,坐进停在华清官前的小轿车。孙铭九和唐君尧分别坐在蒋介石的左右席座位上。
于是,以这一天为界,中国改变了她的航向。
抗日战争开始后,喜欢口号的中国人民在骊山的该处立了块木牌,上书:“中国命运,由此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清宫和虎斑石各建一亭,分别命名为“捉蒋亭”和“谏蒋亭”。后来,这里成为西安的旅游景点之一。


“少帅少帅,年少轻率”


事变之后,张学良与杨虎城立即宣布撤销“西北剿总”,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他与杨分别担任正副委员长;组织抗日援绥军第一军团,以孙蔚如为军团长,马占山为援绥骑兵集团军总指挥,新编一东北抗日先锋队,成立参谋团(包括东北和十七路军的将领以及红军代表叶剑英等);在政治方面,成立设计委员会(包括东北、西北政治人员及共产党方面的人员),并与杨虎城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请速派代表来西安共商大计。
12月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西安。张学良完全赞同中共代表团关于“西安事变”的解决办法。23日,宋子义代表蒋介石与张、杨及中共代表谈判。24日,达成了以中共代表团的主张为基础的六项协议: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及其他具体救国办法。至此,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达成协议后的第二天,张学良见目的业已达到,决定放蒋介石回南京,由米春霖送行。张学良陪蒋介石到机场,蒋狡猾地对张说:“我们兄弟二人,大仁大义,绝不抱怨,将来历史上记一笔留芳百世。”张学良很激动,要亲自送蒋回南京。蒋一语双关地说:“我们兄弟二人谅解,你到南京就不好办,他们打你的主意,我就遗臭万年了。”蒋假惺惺地劝张不要送,宋子文犹豫不定,蒋批评了宋子文。张动了感情,越发坚持要亲自送蒋介石。他认为,“西安事变”让蒋吃了不少苦头,现在蒋既答应抗日救国,就该给其撑点面子,帮助蒋恢复威信。同时他又以为自己这样忠心为国,仁至义尽,可以取得蒋介石的谅解。
当卫士营长孙铭九向周恩来报告了张学良已亲自送蒋走了的消息后,周恩来立即和孙铭九乘汽车赶到机场,想再一次劝阻张学良不要亲自送蒋到南京。然而,当他们赶到机场时,蒋、张所乘的飞机早已飞上了天空。于是,周恩来无可奈何地感叹说:“唉!张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看坏的,现在他不但要‘摆队送霸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