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阅世(全本) 作 者: 张元济-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2年11月)
《四部丛刊》始于己未,越今万蒇于成,为书三百二十三部(《二十四史》不在内),都八千五百四十八卷(四种无卷数)、二千一百册。赖新法影印之便,如此巨帙,煞青之期仅费四年,诚艺林之快事。采用底本,涵芬楼所藏外,尤承海内外同志之助,得宋本三十九,金本二,元本十八,影宋写本十六,影元写本五,校本十八,明活字本八,高丽旧刻本四,释道藏本二,余亦皆出明清精刻。当兹神州多故,国学寖微之日,名山之藏不翼而至,微言大义继续之机,翳于是赖,岂惟敝馆感气求声应之雅,而永矢勿谖也哉?汇刻之旨见于启事,详于例言,不烦再述。惟史部目载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集部目载《章实斋遗书》、《苕溪渔隐丛话》今皆未印,而增入《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揅经室全集》、《唐诗纪事》,缘徐氏通鉴不如毕本之详,涵芬楼所藏手稿,取对富阳夏氏刊本,亦无大异。实斋之书,近乌程刘氏已为锓梓,《渔隐丛话》不如《唐诗纪事》之难得也。诸书版本亦与前目略有变通,要皆后胜于前。如《经部礼记》初用明本,今用宋本;《说文系传》初用祁氏刊本,今用影宋抄本;《玉篇》初用抄本,今用元本;《史部资治通鉴释文》,初用十万卷楼本,今用宋本;《大唐西域记》初用明本,今用宋本;《子部韩非子》初用明本,今用黄荛圃校影宋抄本;《脉经》初用明本,今用元本;《翻译名义集》初用元本,今用宋本;《集部杜工部诗集》初用明本,今用宋本;《皎然白莲禅月三集》,初用汲古阁本,今用影宋明抄本;《广成集》初用抄本,今用明正统道藏本;《东坡集》初用明本,今诗文两集均用宋本;《后山集》初用抄本,今用高丽活字本;《③T③X③T③小③说③共③享③论③坛③盘洲集》初用洪氏刊本,今用影宋抄本;《鹤山集》初用安氏活字本,今用宋本;《范德机诗集》初用明本,今用影元抄本;《文选》初用明本,今用宋本;《乐府雅词》初用词学丛书本,今用鲍渌饮校本;《花庵词选》初用汲古阁本,今用万历仿宋本。又如《丁卯诗集》拟用元大德刊有注本,《石湖居士文集》拟用明金兰馆活字本,《皇元风雅》拟用元梅溪书院三十卷本,而此三种印本漫漶,摄影之后竟同没字。故《丁卯集》易以影宋抄本,《石湖集》易以爱汝堂本,《皇元风雅》易以高丽十二卷本。目载沈宝砚校本《南华真经》,套印后见宋刊与沈校有异同,乃录为札记,附于卷后,不复用朱墨套印。更若方望溪之改用戴刻,汪容甫之加入遗诗,茗柯、定盦亦均有补编,此非喜为更张也,书囊无底,善本难穷,随时搜访,不敢自足。敝馆区区苦心,其诸君子所不鄙弃者欤!书名卷数及惠假善本诸家姓氏,并详书录,壬戌十二月商务印书馆谨识。
重印《四部丛刊》刊成记
(1929年)
是《书经》始于己未,蒇事于壬戌。出版以来,谬承士林推重,丙寅初冬,乃有重印之举,亦越三载,复观厥成,部别类居,悉仍旧贯。惟影印伊始,事属草创。或悬格以求而书不可得,有既得者而又不尽如我之所期,大辂椎轮,殊未惬当,今之所成,稍弥前憾。综兹数事,可略言焉,辑印初意,惟求善本,比岁涵芬楼续收之书不下数十万卷。藏弆之家,声应气求,时复以秘笈相饷,所得见珍,不惮更易。如《孝经》前用影宋抄本,今改宋本;《说文系传通释》前用述古堂影宋抄本,今后十一卷改配宋本;《吴越春秋》前用明万历本,今改弘治本;《越绝书》前用明万历本,今改双柏堂本;《金匮要略》前用明万历本,今改嘉靖本;《鬼谷子》前用清乾隆石研斋本、《云笈七签》前用明清真馆本,今均改道藏本;《寒山子诗》前用高丽本,今改景宋刻本;《岑嘉州诗》前用明正德本,今改正德济南足本;《陆宣公翰苑集》前用明不负堂本、《小畜集》前用经鉏堂抄本、《盘洲文集》前用影宋抄本、《古文苑》前用明成化本,今均改宋本;《渊颖吴先生文集》前用明嘉靖本、《金华黄先生文集》前用影元抄本,今均改元本;《西昆酬唱集》前用旧抄本,今改用嘉靖本;《王阳明集》前用明祟祯集要本,今改用明隆庆刻《王文成公全书》;又《蔡中郎文集》前用明华氏活字本,今辨为覆刻,已改原本。凡诸改易,悉皆后胜于前,惟有学集前用康熙甲辰刊本、中有数卷杂入金匮山房重订者,今悉改用原本。《唐文粹》前用元刊,因多漫漶,今改用明嘉靖徐焴刊本、而补以宋本之校勘,此属于版本之变更者也。古籍传世辽运,断简阙文,短篇欠页,恒所不免。至于序跋,详载镌印源流,言簿录者尤所珍尚,重印每涉一书,必罗致多本,参考互证,挹彼注兹,藉得补正。《管子》原厥重令篇一页,今补全;《白虎通德论》今改用初印元本,增目后第四页;《李贺歌诗编》无外集,今补以宋本;《权载之文集》、《李卫公文集》,今各补佚文若干首;《元氏长庆集》卷十阙第五、六页,今据宋本补;《白氏长庆集》卷三十一厥七十三行,今据锡山华氏活字本补;《李义山文集》卷一遗四⑧T⑧X⑧T⑧小⑧说⑧共⑧享⑧论⑧坛⑧百余字,今据徐氏笺注本补;《遗山先生文集》卷二十二第五页后有所残阙,今据灵石杨氏本补《阳曲令周君墓表》半首;《有学集》据金匮山房重订本补诗文百余首;《抱经堂文集》卷三十三据别本补卢雅雨墓志铭一首;《唐诗纪事》卷三十八、诗话总龟卷二十均有厥页,今各补完。他若《春秋经传集解》之杜预前后序、《春秋繁露》之楼郁序、《释名》之吕楠序、《说文系传通释》之尤袤跋、《广韵》之景德四年大中祥符元年牒、陆法言《切韵序》、郭知玄《抬遗序》、孙愐《唐韵序》、《通鉴纪事本末》之赵与■序、《大唐西域记》之敬播序、《黄帝内经》之顾从德跋、《注解伤寒论》之高保衡等进书序、治平二年牒、《仲景》自序、《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之宇文虚中跋、《论衡》之杨文昌序、《酉阳杂俎》之邓复、赵琦美、周登、二无名氏序、《冲虚至德真经》之情湛序、《刘向上奏表》、《杨盈川集》之皇甫汸序、《骆宾王文集》之郗云卿序、《曲江张先生文集》之苏■后序、《元次山文集》之李商隐后序、《白莲集》之孙光宪序、《河东先生集》之张景序、《小畜外集》之苏颂序、《直讲李先生文集》之祖无择序、自序、祠堂记、奏词、墓记、《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之杨云翼引、《松习斋文集》之杨载行状、《静修先生文集》之李谦序、《高太史大全集》之三自序、《凫藻集》之郑颙跋、《敬业堂诗集》之唐孙华序,漏略虽出原本,究为全书之玷。今复广搜旧刊,旁考他籍,为之裒辑,俾成完璧。此属于卷页之增补者也。鲁鱼亥豕,自古已然,即在旧椠,非无讹夺。初印诸书,附校勘者仅若干种。既成之后,偶遇名家精校,复为迻录。如《山海经》得黄荛圃校本、《元氏长庆集》得钱牧斋校本、《唐文粹》得江铁君顾千里校宋本。均经掇拾,附载卷末。又如《张说之文集》、《权载之文集》、《吕和叔文集》、《李卫公文集》、《唐甫里先生文集》、《小畜集》、《盘洲文集》、《渊颖吴先生文集》、《金华黄先生文集》、《东维子文集》、《有学集》,或根据旧刻,或钩稽众本,或参以己见,辨别异同,辑为校记。即初印诸书,曾经校勘者亦必反复研究,偶有纰缪,悉加是正,此则敝馆同人所愿竭其区区之忱,以为读者土壤细流之助,而又欿然不敢自信者也。全书版式装置,悉循曩例,惟因上文所举三者之故,卷帙稍赢于前。都三百二十三部,八千五百七十三卷(四种无卷数),二千一百十二册,凡宋本四十五,金本二,元本十九,影写宋本十三,影写元本四,元写本一,明写本六,明活字本八,校本二十五,日本高丽旧刻本七,释道藏本四,余亦皆为明清佳刻。具载书录,前后三年,从事斯役者,绍兴樊君炳清、吴县姜君殿扬、闽县林君志烜、海盐张君元炘、昆山胡君文楷、奉贤庄君羲、海盐沈君瑞河、昆山孙君义、平湖丁君英桂。夙夜辛勤,克尽厥职,谊得附书。
读史札记(4)
中华民国纪元十有八载,岁在己巳商务印书馆谨识。
简本《康熙字典》小引
余自束发受书,案头置一《康熙字典》,遇有疑义辄翻阅之。其于点画之厘正,音切之辨析,足以裨益写读者殊非浅鲜。后出诸书,陈义多所增益,然于“形”“声”二字终不能出其范围,且搜罗之备,征引之富,尤可谓集字书之大成。然求全务情,亦即其美中之憾。全书凡四万二百余字,益以备考、补遗,又得六千四百有奇,每检一字必遇有不能识亦不必识者,参错其间,耗有限之光阴,糜可贵之纸墨。时至今日,穷当思变,不揣冒昧,尝于翻阅之际汰去其奇诡生僻、无裨实用者,凡三万八千余字,留者仅得十之二弱。非敢谓披沙拣金,抑聊谋艺林之乐利。原序云部分班别,一目了然,亦犹是此意而已。古盐官涉园主人识。
《埃及近世史》序
(1903年3月)
欧洲有新名词:曰“帝国主义”、曰“民族主义”,今之言政治学者,莫不宗尚之矣。呜呼其亦知此两言者,即欧人兼并弱国歼除异族之具乎!帝国主义以推广势力为尚,故不妨逞强以凌弱;民族主义以区别种类为旨,故不妨党同以伐异。他国崛起,有害于己之权利,则思有以遏抑之。遏抑之不甘,反而自新,欲师我之长,以补其所短,则又思有以诱惑之,至悟为诱惑,慨然于外人之不足恃,转而谋抵制之策。甚者,屈极求伸,欲尽恢复其已失之权利,则又思有以钤束之,而摧残之。事苟可以利其国而惠其民,虽墟他人之子女,亦所不恤,盖悖理灭义之行,而以为名正言顺也久矣。谓予不信,请观埃及,当欧亚非三洲之冲而扼东西往来之孔道者,非埃及之形势耶?开化经六千余年之久,而三角针石诸塔焕然为宇宙大观者,非埃及之文明耶?尼罗流域土脉丰厚,民俗醇良,重德义而笃亲爱,觥觥乎世界名国也。阿梨奋兴,抗土自立,尽心民事,欲驯至于富强之域,使当其兼治叙利亚之日。而英国不必谗之土皇,使土皇悔悟,暗与接济之时。而英俄奥普不必联军以相逼,安见埃及山河不再造于阿梨之手乎?即不能而失之东隅者,收之桑榆,亚刺伯侯之扶植国民,改革内政,亦埃及之一大转机也。英法二国苟自悟其前日之非,幡然改图,不复为无理之干涉,则民气既伸,内乱自平,蜩唐沸羹之余未始不可重见天日。阿梨之志不能继之于亚伯拉罕者,或可竟之于亚剌伯也。吾于此不能不悲二人之遇矣。今夫己敝之屋,苟修葺完固,未尝不可以御风雨也;病后之体,苟调治平复,未尝不可以犯寒暑也。阿梨知列国窥伺长无已时,即事事受命,终必借端生衅以求遂其大欲。故归地之和约方成,而传国之遗书已具,继其位者苟能恪守先训,思患预防。毋鄙弃国俗而不知有己,毋偏信轻听而甘为人用。欧人虽横,将无可乘之隙,即至今日而金瓯无缺焉可也。吾不知酬应外人有何裨益,而塞德必以顺从为事。外人毁誉,何足重轻?而亿斯米尔必以揣摩为能,大而典章制度之繁,小而居处服御之末。凡可以得欧人之欢,来欧人之颂者,无不极意迎合,惟以不获盼睐为惧。彼欧人者挟其国界种界之见,因势利导,故为奉迎。始焉朘削其国力,终焉攘窃其政权,至政权既得,而其所以报我者乃大反乎我之所施。吾想亿斯米尔逊位出宫,潸然陨涕之时,未尝不自悔其设计之太左也。夫使媚外之效而果能不失其富贵,则自其一身言之,犹有枉寻直尺之可为,乃并此而亦不可得,则又何必为此卑鄙龌龊之行,而自亵其独立自主之尊乎?抑吾闻之,必有至诚恻但之意,而后可以言变法,必有卓立不移之概,而后可以言维新,否则未有不召乱而速亡者。埃及学校四千八百余所,生徒十万九百余人,且由男子以及于女子,不可谓非改良教育也。撤领事裁判之权,所用民法、商法、治罪法无一不折衷于拿破仑之成宪,不可谓非修明法度也。内则集权中央,有内阁、外务、内务、司法、大藏,军务诸省;外则地方自治,有郡长、市长、村长、委员诸职,不可谓非讲求治术也。变易农法,奖励工商、铁道、运河、灯台、电信、桥梁、诸大工业无所不备,不可谓非挽回利权输进文明也。乃他人行之无不足以致太平,而埃及行之,非独无以救贫弱,且将不免于败亡,岂其事之有效有不效耶?毋亦诚意未孚,不务其实而务其名,徒以为涂饰耳目娱乐外人之用,未行之先,不暇推究,既行之后,遂无一不与国势民情相触,以至溃败决裂而不可收抬也。既种是因,应结是果,纵级惨酷,于人何尤。特是埃及已矣,而欧洲之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已由近东而推至远东。凡与结接为构者,能无履霜坚冰之惧乎?虽然,吾不患他人之以埃及待我,而特患我之甘为埃及也。
读史札记(5)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涉园主人序。
《法学协会杂志》序
(1911年7月)
管商诸子号称法学之祖,然不过为政治家思想之偏重法治,未尝认法律为一种科学,而分科研究之也。汉唐以后,但有笺注律令之学,绝少攻究法理之儒。至近世怵于欧美各国之强威,自摹仿战器工艺时代,渐进而窥见其法制之明备,颇有与吾古法家言相合。因此渐有研究欧洲法学者,光绪已亥以后,东游渐众,聪颖者率入其国法科。因文字之便利,朝受课程于讲室,夕即侈译,以饷祖国。斯时杂志之刊前后相继,称为极盛,鼓吹之力,中外知名,大吏渐为所动,未几而朝廷有考察宪政之使命,又未几而仿行立宪政体之国是定矣。溯厥原因,虽至复杂,然当时输入法学,广刊杂志,不得谓无丝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