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演义 >

第30部分

明朝演义-第30部分

小说: 明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条退路,只余下数百人马,六千兵马战死,察罕帖木儿捉了一千多人,尽数处斩。
胡、耿兵败归来,跪在元帅府大堂上,向朱元璋请罪,元璋扶起二人道:“胜败兵家常事,二将何罪之有?我早就说过察罕帖木儿用兵不比寻常,手下多猛将,你们败给他,我不加罪。” 诸将方知察罕帖木儿的厉害。徐达估计自己手下的兵马少,训练不足,不敢贸然与他交战。常遇春很想与他交手。元璋将自己与察罕帖木儿一比,心里自惭起来。那个察罕帖木儿举人出身,饱读诗书,朱元璋觉得读书人出身比当和尚的高一头地。这还不算,天下义兵首领也不只他一人,唯独他勇猛善战,不是寻常读腐了诗书读蠢了兵书的人可比。朱元璋原来十分自信,自认为智识在濠州赵、彭、孙等人之上,也不比张士诚、方国珍差,可与察罕帖木儿一比,觉得自己不如。
冯用、李善长、陶安、李习等人都觉得察罕帖木儿的人马眼下距太平城尚远,此时是攻取集庆的天赐之机,取了集庆,可借大江之险稳定根本,然后再图四方。倘若察罕帖木儿突然从亳州分兵南下,想取集庆就太迟了。朱元璋听了众人之计,决意尽早攻打集庆。他知道集庆自古来是帝王之都,朝廷一定布下精兵强将,能否取下,他心中全无把握。
新年一过,元璋便在平太城中演兵练将,到了春末夏初之际去攻打集庆。出兵前,他眼前有两件难事:一是元中丞蛮子海牙再领水军扼东面的采石矶,切断大江,阻绝从太平前往和阳的船舶,太平诸将的家小与军中辎重皆在和阳,有几个月不能往来,家中老小音讯阻绝,诸将不安,致使元璋日夜忧虑。二是屯居方山的陈野先儿子陈兆先,他手下有三万多人马,久窥太平与和阳二城,也不得不防。
二月间,朱元璋得知张士诚也没有闲着,他遣其弟士德去夺平江路 。平江城是江南第一第二的富贵城,朝廷每年要从此城大量课税,因此下令识帖木儿死命。达识帖木儿派了他军中三员最善战的大将:参政脱寅、达鲁花赤哈散代、总督贡师领重防守平江城。士德先占领常熟城,稍加休整,带了三、四千轻骑,连夜来到平江北门城下,次日天还未亮,张土德和士卒们悄悄爬上城头,城中守军吃了一惊,不知从张士信从何处杀进来,城上城下乱作一团,睡在营里的将士,谁也不敢上城抵抗,四散逃命。脱寅见大势已去,带了细软,趁夜逃到山林里,到了无路处正想拔刀自刎,一群乱兵冲来,夜间看不清他是自己的主将,竟乱刀将他杀了。哈散代在城外营中得知城破,投水而死。贡师逃得快,夺了一条船,从水路连夜逃到杭州。
平江一破,周围的昆山、嘉定、崇明、松江等县城的官兵相继投降,张士德接着率兵一一攻下无锡、常州、湖州诸路,后来又打下杭州城。三月,士诚从高邮城迁至平江城,下令改平江为隆平府,以平江为都城,自己改称吴王。任命阴阳先生李行素为丞相,王敬夫、蔡彦夫、叶德新、韩谦、钱辅三人为参军,弟弟张士德为平章,李伯升为司徒,与徐义、徐志坚节制军事,女婿潘原明与蒋辉为左右丞,秀才史文炳为同知枢密院事,铁匠的儿子周仁为隆平府太守,吕珍、史椿、李济等人为大将。所夺的路、州、县皆委派官吏。士诚自己不曾读书,羡慕读书人,手中的大臣不是算命先生,就是铁匠和盐商,恐怕为他人嗤笑。他在城中修建了一座景贤楼,将平江附近有名望的读书人都招来了,住在楼中,以至于不问良莠,一并供养舆马、居室、饮食、俸禄等,城中许多读书人都争相趋附,吟诗作文奉承张士诚。
张士诚做了吴王,嫌总管府官衙太小太旧,与丞相李行素、张士德、张士信、李行素等人在平江城里走了一遭。张士诚在马上叹息一声。阴阳先生李行素便问:“上位,如何叹息?”士诚道:“人道是平江是东南一二等富贵地,却连一间豪第也不曾有。”李行素心知其意,便说:“上位,这平江城中虽然有些富户,造了许多花园,却都是玲珑小巧,没有王侯府第的气象,都做不得吴王府。”士诚没有好声气道:“那你为我选一处最大的花园,令里面的人家搬走。”李行素道:“在下早闻平江城里有一座浮图承天寺,规模宏大,可以拆了里面的佛像,稍加改建,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吴王府,不知上位意下如何?”士诚大惊道:“还有一座承天寺?一同去看看。”于是众人同去。士诚进了承天寺的山门,眼前是一座天王殿,出了此殿,上了数级石阶,抬头便见一间大殿,额上四字:大雄宝殿。士诚笑道:“好一个宝刹!这一间便可作是我的正殿!”他来到殿前,见殿内十分宏伟,心中得意,喝道:“拿弓箭来!”士信不知何意,摘下腰间的弓递与士诚,士诚从士信的箭壶里拿了一枝箭,搭在弓上,瞅着殿内大梁,嗖的一箭,连射三箭。士诚说道:“我射三箭为标识,此殿便是我的宫殿,寺中和尚都迁到寒山寺去,不得有误。”众人喝彩。李行素领着士诚游观其它几间大殿,行素说道:“据说修建承天寺中的千佛阁时还有一件佚事。”士诚平素最喜欢听人说书,便道:“你且说说。”行素道:“几年前,寺中僧人想造一间千佛阁,从各地买了许多珍木。江浙行省多处受灾,行省官吏要把承天寺里的巨木运到杭州去,寺里的和尚不敢违抗,又不想将木材给他们,就想了一条计策,在巨木上都雕刻‘万岁阁’三字,说是要给当今皇上造阁,为天子祈寿延年。因此,行省大员谁也不敢再动。”士诚听了,问道:“果真如何么?”李行素道:“在下也是听人说的,不知端的。如若拆了,一定请上位来看。”士诚道:“不妨先问寺中和尚,可有此事。”行素便唤来长老、首座和监寺等职事僧人,他们都说实有此事。士诚大喜,觉得十分吉利,李素取媚道:“上位,这木材只给有运的人享受,正等着给你将来做了万岁时修建宫殿所用哩。”士诚大笑道:“果真如此么?”行素装模作样掐算一把,说道:“上位今为吴王,三年后便可做天子,此是命中注定的哩。”张士诚大喜。
因朝廷钞法大坏,钱钞如同废纸,平江城丝绸鱼米贸易极多,物物交换颇为方便,张士诚就下令铸了“天祐通宝”,在张士城的地面通行。平江城中渐渐不用物物相换,都用张士诚的钱。不到一年,平江城里街市繁华,人民阜盛,俨然一个太平国都。满城的人都说张士诚是一个好皇帝。
却说张士诚的地盘与朱元璋渐渐接近,元璋有些焦急,想尽快打通和阳与太平的水陆路。廖永安、永忠兄弟请舟师出战,常遇春不甘落后,因为军中有人说他只善陆战,不精水战,他颇不服,请自为舟师先锋。元璋与诸将商议如何攻打采石矶,议了大半天,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当日申牌时分,有人来军营辕门前求见。元璋道:“请进。”
亲兵领一个三十余岁的人进了帐,头发如蓬,衣裳破败,脸上有着半个月没有洗脸一般的黑。来人拱手道:“在下田兴,襄阳人氏。素听朱将军的声名,前来相助,望你不弃。”元璋道:“田先生请坐,不知先生有何教我。”元璋见他的模样,不知他真才实说如何,心想:“如他是一个人物,就在军中,如他无用,嘲讽他几句,打发他走了便是。”于是将要攻打采石矶的事告诉了他。田兴抚掌笑道:“这有何难,早就听蛮子海牙贪财好利,我有一条小计,或许可助你一发破了他的水寨。”元璋忙问其宜,田兴挥霍谈笑,一一说了出来。元璋道:“计是好计,不知能不能成。”田兴道:“你若所用非人,自是难成,若用中了人,此计必成。”元璋道:“我军中多有人物,廖氏兄弟,定远常遇春,都是人中豪杰,想必胜任。”田兴道:“他们打仗都好脚色,但此事未必能行,你如果信得过我,我愿意亲自来做。”元璋心想自己还不知田兴的来头,万一他坏了大事,蛮子海牙有所防备,那采石矶何时可取呢?如若不让他去,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不如让他去施行此计,不要也不要紧。田兴道:“在下今年三十一岁,敢问朱将军贵庚几何?”元璋道:“虚度二十八了。”田兴道:“我枉长几岁,日后称你为贤弟,使得么?”元璋觉得此人倒也爽快,省不得许多矫饰礼数,说话的口气与善长、冯胜远不相同,笑说:“如何使不得。”
蛮子海牙占采石矶三月有余,凡是过往商船,都得按货量多少给他送过江费,少则数锭宝钞,多则十几锭。因东南战乱,过往的船舶不多。常常十几天没有一条船要从采石矶江上过,许多客商走水路时,经这一段常常取陆路走,过了采石这一段地面,再取水路。
这日江上细雨微风,采石矶的江上来了一叶小舟,船头上站着五六名客商,都头戴竹笠,身穿青色绫罗。水寨哨楼上的兵丁早就看见了,忙唤人去禀报主帅,主帅蛮子海牙领了几员偏将出了船舱,隐隐看见了雨濛濛的江面上只有一条小船。蛮子海牙忙令三只船前去拦截。不多时,那一叶小舟停在江上,元兵回舟来报:“那一条船是集庆商人的,前来拜见将军。”
蛮子海牙知道有人送钱钞来了,大喜道:“让他们摇船过来!”那只小舟飘飘荡荡摇了过来,近了元兵大舰,元兵喝令客商只许上来两人,不得携带兵器。两个客商登上大舰,随兵士到了一间船舱,见到蛮子海牙。客商们奉上黄金二两,说道:“我家主人想转运些江绸、稻米和海盐到上游去,烦将军放行则个。”
蛮子海牙问:“共有多少只船?”
客商道:“不足二十只。”
蛮子海牙犹豫了,说道:“你们这么多船经过,恐有不便,如今盗贼夺了太平,早就想着夺了我们的水寨哩,一次只许五只过江。”
客商忙陪笑道:“将军请不要嫌少。”他从衣袖里又摸出一小锭黄金,“再加一两,我家主人都是小本经营,将来发了迹,一定再来进奉将军。”
蛮子海牙掂了掂手中黄金,笑道:“我居在船上几个月,有钱也无处用,权且收下,将来到了大都,想必用得着。——船几时过江?”
客商道:“今日下午未时。”
蛮子海牙说道:“给他们两面号旗。”一个亲兵从箱中拿出两面旗帜,蛮子海牙道:“经过时,着人站在船头举旗摇动便可。”客商接了旗,说道:“多谢将军,这就告辞。”
蛮子海牙道:“要按时过江,不送。”
客商道:“留步留步,一定按时过江。”
到了未时,江上来了十八条船,最前的两条船的船头都站着一人,手中摇动号旗。元军舟见了,扬旗示意过江。这十几条船并不向上游去,转动风帆,径向水寨而来,船上有人大呼:“我家主人前来劳军,送给将军一船好米。”元兵惊愕之际,不及禀报蛮子海牙,却见几只船上的人将堆积的干草点燃了,人纵身跳到江里,船借着风势,直向水寨撞来,后面的船跟着火船靠近,乱箭齐发,元兵纷纷落水。火船越烧越大,撞到元兵船上,瞬间就延烧开来。上游也下来了许多船舶,近了水寨,擂鼓如雷,飞箭如雨。蛮子海牙才知上了当,应战不及。寨中十几条大船靠得太近,一时分不开,只眼睁睁地看着火烧将起来。蛮子海牙急忙放下一条小船,唤了三五个亲兵,借着浓烟,从江上逃走了。
原来客商的船是田兴领来的,上游的船是廖氏兄弟所率,一奇一正,打得蛮子海牙措手不及。元兵都向江岸逃走,汤和从和阳城领来兵马,早伏在水寨后边江岸上的道路两侧的林中,一同出击,元兵不敌,又退到江边,江上无船,有人跳江逃遁,有的跪在江边投降,乱作一团。田兴在船上看着江面,拍了拍元璋的肩膀道:“贤弟,愚兄的能耐也只对付得蛮子海牙,遇到名将,我也奈何不得,你还得留意江南江北的高人才是。”元璋道:“大哥过谦了,这一战多亏你。”
元璋疏通了与太平与和阳的水陆二路,有家小的将士忙到和阳看望亲眷,军中也从和阳运来了一些辎重,解了后顾之忧。这日,有探马回太平来报:“官兵将江宁镇着陈兆先义兵们把守。”元璋心想攻集庆,不得不先取江宁镇,而陈兆先的三万多兵将素以猛悍闻名,元璋不敢小觑他。陈兆先一直想寻机报朱元璋诱杀义父之仇。
元璋决定亲自领诸将攻江宁,以徐达、常遇春为先锋,汤和、胡大海、花云、邵荣、周德兴、吴良、吴祯、张温、唐胜宗、郑遇春、张翼、耿君用、耿炳文父子、秦把头、缪大亨等人,各领兵马同征,共计四万余。出征前,朱元璋告诫诸将:“江宁镇城小,打进城不难,但陈兆先素来强悍,必有恶战。”
胡大海道:“死都不怕,怕甚么恶战。”
常遇春道:“我倒想会会陈兆先,听说他也是使枪的。”
元璋想激一激他,就说:“兆先的枪法与你不相上下,你可不要轻敌。”
常遇春道:“给我五千兵马,我先到江宁城外挑战。他如敢出城,我就可打败他,众人一发夺了城门。”
元璋说:“我就依了。你先领人马前去,我随后领数万人马将城围起来。”
元璋点起三万兵马,陆路两万五,水军五千。常遇春领五千精兵先行,早早赶到江宁城下。常遇春单枪匹马,立于城头的射程之外。遇春大呼:“陈兆先,请出城来战!”城门开处,一队快马驰出,前面一将手执钢枪,身披镔铁甲,来到遇春军前,说道:“我便是陈兆先,来将何人?”
“常遇春。”
“你莫不是刘聚的人,如何不投朝廷,反投盗贼去了?”
遇春冷笑道:“你为何不投朱元帅,却投胡虏去了?”
陈兆先说道:“我不与你斗嘴,敢与我放对么?”
常遇春道:“正合此意。”
二人在垓心转动着马,都想窥对方破绽。转了几圈,两马相近,各挺手中枪来刺,银光闪动,马蹄交作,两人的枪法如疾风骤雨,招中有招,极穷变幻,众人看得眼花缭乱。二人打了几回合,分不出胜负。花云挥刀前来相助,兆先忙掉转马头,退回城中。不多时,元璋大军已到,就下令攻城。兵将架起云梯,从四面同时攻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