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演义 >

第31部分

明朝演义-第31部分

小说: 明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前来相助,兆先忙掉转马头,退回城中。不多时,元璋大军已到,就下令攻城。兵将架起云梯,从四面同时攻打。陈兆先在城上指挥作战,怎奈朱元璋兵多将猛,不到半个时辰,汤和、胡大海等人突破了东南一处城墙,兆先兵马抵不住,想向城外突围,城外早被围得水泄不通。汤和进了城,打开城门,常遇春挺枪而入,到城中四处寻陈兆先,有人说看见陈兆先向西面后城去了。遇春纵马疾追,城外兵将恰恰从西城头上打进来,遇春见一人领了数百骑向城南疾去,遇春忙追上去,竟是陈兆先。遇春大呼道:“陈将军,满城都是朱元帅的兵马,城外也围了,不如归降朱将军。”兆先并不答话,向前驰去,前面来了数员大将,乃是胡大海、花云、邵荣、吴良、吴祯、周德兴等人,身后领着几千人马,陈兆先与花云打了几回合,敌不住人多,又无路可逃,兆先与数十骑簇拥在一处民房前。遇春纵马前来,将枪搁在鞍桥上,拱手道:“陈将军,你有一身好武艺,何不投了朱元帅,元帅忠厚仁义,不会计较前嫌的。”
兆先不说话,紧攥着手中钢枪,眼睛环视常遇春等人,与数十骑站成一圈,团团移动。常遇春劝了许多话,兆先一句话也不说,满脸都是杀气。四围的兵马越来越多,将兆先数十人围在中间,忽然,有人大叫:“朱元帅到。”众人忙让开。朱元璋策马近来,全身披挂,手执短剑,到了遇春身旁,将短剑入鞘。元璋向兆先拱手道:“在下朱元璋,特别与陈将军相见。”兆先面无表情,咬着牙,嘴唇微动。元璋道:“你爹诱杀了我的亲外甥,而卢德茂杀了你爹,两方交战,各为其主。我朱元璋决不计较你父诈降,你爹设计捉杀害我小舅的怨仇也从此了断,望陈将军归顺,共抗元兵!”
兆先手中的枪缓缓地放下,脸上也少了许多杀气。元璋见他心动,就下了马,遇春呼道:“主公,不可下马!”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冯国胜威振集庆路朱元璋遇险应天城
朱元璋不顾诸将劝阻,下了马,径向陈兆先走去,吓得汤和、花云、胡大海等诸将都将马催上来,生怕陈兆先使枪来刺。元璋示意诸将退后,就向陈兆先唱一大诺,说道:“陈将军,朱元璋这厢有礼了。”
兆先愣了一下,搁了枪,双手抱拳,说道:“小人是万死之人,朱元帅折杀小人了。”
元璋见兆先这么说话,全然放心,走上前去,牵住兆先的马缰。众人都屏住一口气,紧攥兵器,军马丛中,花云早拈弓搭箭,瞄着兆先,以防不测。元璋伸手出,要接兆先下马,兆先本是性情中人,与其义父大为不同,耐不过朱元璋的情面,摘下钢枪,众人吃惊时,兆先却将枪扔在地上,握着元璋的手,翻身跳下马来,跪在元璋眼前,数十骑见主帅跪了,都一齐翻身下马,只听得一片哗哗的甲胄声响,跪成一片。元璋惊喜道:“诸位请起请起,从此都是一家人了。――不知江宁镇可有好酒楼?如有,我今日备几桌好酒席,为陈将军一行人接风。”
兆先站了起来,说道:“朱元帅,请准许我遣人通知城中各处的将校,都不要再打了,一并前来归顺元帅。”
元璋道:“甚好甚好,你快着人去。”
兆先吩咐了几个军校,军校上马分头而去。常遇春、汤和、胡大海等诸将哪见过这样的场景,都不敢相信,心想这莫非就是以仁义服人罢。谁都想不到这么一场恶战,竟以陈兆先义降而终。
是日,军校们进城召降了全城两万五千余人。
酒宴设在城中几家酒楼上,费用由军中支付。酒席间,元璋请兆先及他手下将领七八人同坐一桌,为他们敬酒。兆先等人吃酒十分斯文,态度谦恭,脸上总是陪着谨慎的笑容,好象心事重重。朱元璋猜出七八分了:“陈野先诈降时,曾暗中告诫旧部,打仗时都不要尽力,他天叙、天祐吃尽苦头。如今陈兆先也归降了,担心自己及诸将不信任他们,因此都有些愧疚不安。”
元璋道:“兆先,我久闻你兵马猛悍,你在你几万人中选出五百骁勇的士卒,临时做我的亲兵。”
兆先有些吃惊,忙问:“我等今日归顺元帅,军中人心不一,恐有不妥罢。”
元璋道:“我信得过你,你去选平日忠勇的人,要五百个。”
当晚,兆先领来五百壮士,来到元璋在城外大帐中,五百壮士都有些拘谨,站在前面的人都想躲到后面去。元璋与五百壮士同进晚餐。晚上睡时,让一百人睡在大帐中的地铺上,因人多,其余的人睡不下,元璋就让他们在环绕大帐的小帐中睡,并令五百人皆带刀在身边,兼作宿卫。
元璋在蜡烛下看书,不知他是真看书还是装模作样假看书,身边只留冯用一人。冯用只有一把佩剑,侍坐一侧。鼓交二更,元璋有些睡意,打了一个哈欠,合上书,来察看睡下的人。众人见元璋来了,未睡的忙闭上眼睛装睡,几个胆大的人张着眼睛看着朱元璋,愣愣地笑着。元璋问他们道:“垫被厚不厚?被子薄了么?冷不冷?”那几个壮士都说:“垫被厚,被子也厚,不冷不冷。”元璋不信,手捏了捏垫被,掂了掂盖被,还算厚实。他看了一圈,还给几个装睡的人整了整盖被,就回到自己的铺上,解下软甲和腰刀,熄了蜡烛,与冯用各拉一床被子睡了。
帐内帐外静悄悄地,夜风拂过帐帷,细细如语,还隐约能听到四围有小虫在吟唱。今夜没有征战号角,梦里也没有刀光血影。众人都静静的地睡着,心思也只有各人自己知道。不多时,元璋响起微微的鼾声。
元璋将人马在江宁歇息三天,便准备挥师攻打集庆。集庆城外的蒋山上有两千多官兵,取集庆必先取下蒋山。兆先全身披挂来见朱元璋,说道:“元帅,我旧部中五百壮士请战,都愿做先锋。请主公给我将令,我领他们先平了蒋山,再与众人杀上集庆城头?”
元璋问:“这是为何?”
兆先道:“他们说元帅既恁地的信得过,当以死相报。”
元璋道:“难得他们一片心,好好,我就让他们当先锋,夺一个头功。”
兆先道:“小将愿当此任。”
元璋不允,说道:“你父已经死了,我不忍让你再有意外。冯氏兄弟有两个人,就让弟弟冯胜去做头领。攻集庆城我自会用得着你。”
元璋令冯胜领五百军汉潜入蒋山下,徒步登山,周德兴、吴良等领三千人随后。那五百人神勇非常,登山如飞,官兵全无防备,仓猝应战。不到一个时辰,冯胜领兵就便夺了蒋山,官兵降了大半。下午,元璋与徐达等人领了一队人马登上蒋山,在山上观看集庆城的形势。想到冯用当年所说的拔金陵以为根本不久便可实现,心中有些激动。
太阳落山时,兵士们在山中挖灶做饭,元璋有些劳乏,就在草地上躺下,不多时就呼呼地睡了。饭熟时,他才醒来,一看天色已黑,满天星辰,集庆城中灯火点点。元璋突然大笑,徐达与田兴不解,忙问道:“元帅为何发笑?”
元璋道:“今日这一睡,梦中竟得了一首诗来。”
徐达笑道:“元帅有甚么好诗?”
元璋便得意地说:“这首诗名唤《野卧》,你且听来——”元璋便吟了下面这首诗: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徐达差不多都听明白了,笑问:“这诗做得也好了,气势不凡,元帅哪里得到这样的巧意?”
元璋道:“适才做了一个梦,梦见山下的集庆城很小很小,就如孩儿们玩瓦片石子垒的屋,我翻了一个身,一伸脚,就将屋宇楼阁全捣碎了,哗剌剌的,醒来一看,原来是炒菜声。”
田兴笑道:“贤弟的诗做得也好了,只是粗豪些,有些发迹前山大王的气象。”
一句话将元璋逗乐了。
朱元璋令人马开到集庆城外三里。一路上声威震天,征旗飞扬。城内的元兵早就惊慌起来。
行台御史大夫福寿领兵一万在西北城外摆开阵势,阻挡从大江上来的军马。常遇春、陈兆先恐冯胜一人独得大功,各领了五千舟师,从城外江边登岸,拥到城下,与福寿的人马打了起来。福寿不支,退回城中,闭城拒守。元璋大军涌到城下,驾起云梯登城。冯胜领了五百壮士,人人整束甲胄,提着大刀,腰上挂着弓箭,夸着腰刀,都骑着快马,早绕到城西无城墙的地方,元兵正建木栅来拒,冯胜领人马毁了木栅,冲了进去。集庆城大,元兵又分守,怎挡五百壮士神勇!众人齐声呐喊,元兵不知来了多少人,城中一时大乱,只顾逃窜,无心厮杀。冯胜五百人先夺了西城门,放常遇春人马进来,元璋、徐达、汤和等也接着进来。与此同时,邵荣、吴良、吴祯、周德兴、耿再城等人领着军马差不多也从北城抢上城头。
福寿在西城督战,花云、秦把头见兵卒上了城头,都被元兵打了下来,秦把头急得大叫一声,跳下马,持着盾,领着一队人抢上云梯。他连发几枚飞刀,打翻城头几个元兵,秦把头与花云跳上城头,与元兵厮杀起来,元兵不挡他们的神勇,惊慌而逃。福寿见城头不支,提刀从在城楼上下了,骑上马,挥师退到城中,欲作巷战。
元璋兵马从四面涌入城中,火光冲天,杀声一片,福寿兵马大乱,诸将呼叱不住。福寿领着几百人且战且退。城中有一座伏虎楼,他在楼前指挥左右兵士拒战。亲兵大呼:“将军,盗贼全城都是,将军快走!”福寿红眼了,挥剑将亲兵砍死,大骂道:“你怕死,老子不怕死!”福寿夺了弓箭,射杀几个红巾儿。箭射尽时,福寿与几百元兵在楼下门坊前与红巾儿厮杀,渐渐不敌,福寿只得上了楼。冯胜领头五百壮士,在楼前乱箭齐发,射倒几十个元兵。福寿在楼上疯狂大叫,楼下元兵见无处可逃,一些人往楼上走,一些人跪在地上求饶。福寿大骂道:“死就死,哪得如此不堪!”挥剑驱赶兵士。冯用等人将伏虎楼围住,拈弓搭箭,向楼上福寿喊话道:“快快扔了兵器,都下楼来,一律免死!”元兵纷纷扔下手中兵器,举起双手,缓缓下楼,跪成一片。福寿在楼上时而大骂,时而长叹,时而大哭。冯胜道:“福寿,你上天无门,下楼有路,为何不降?”
福寿骂道:“你们都是些千刀万剐的盗贼,都不得好死!”
冯胜问道:“你到底下不下楼?”福寿提着朴刀,手指着楼下骂道:“直娘贼,有种上楼来打。”冯胜让几个壮士冲入楼中,福寿听见楼梯声响,将楼上桌椅扔了下来,一把交椅砸到一匹马头上,那马轰然倒地,马上的人滚了下来。冯胜道:“你这厮恁地可恶,直是讨死!”拉满弓,一松手,只听弓弦声响,紧接着听得楼上一声闷叫,福寿身体向栏杆上一倒,头重脚轻,翻身跌落楼来,啪的一声闷响,福寿直挺挺躺在地上,七窍流血。那一只箭穿透他的脖子,因为他身上要害处都是盔甲,只有脸与脖子没有遮挡。官军吓得哗地跪倒在地,无人敢抬起头来。
下午申牌时分,朱元璋的人马从各道城门涌入集庆城。元平章阿鲁灰、政事伯家奴、集庆路达鲁花赤达尼达思等战死。花云等人捉了朝廷御史王稷、元帅李宁等三百余人。蛮子海牙从水路逃走,投奔张士诚。水寨元帅康茂才、苗军元帅等人无处可逃,皆率众归降。朱元璋共得集庆路军民共计五十余万。
元璋入城时,李善长早遣人在城中各处张贴朱元璋的告示,诸军无犯。城中绅士、富户与百姓们都来街坊间迎接朱元璋的兵马。城南富户一个叫王彩帛的人,宅第深广,他给朱元璋献了许多钱钞,并请朱元璋先寄住在自己的府第里。当日黄昏,元璋特意来他家一看,果然宏敞,房屋颇多,就同意先借住一些日子。
元璋召集城中的朝廷官吏及年长父老,设宴待之。朝廷官吏唯唯诺诺,父老则喜笑颜开。元璋给众人敬酒,说道:“朝廷失政,以致天下纷扰,刀兵并起,生民涂炭,你等宜各安职业,不要怀疑恐惧,贤人君子,有能相从我而立功业者,我礼用之,居官员者要慎重,不要暴横,以免殃吾百姓。旧政有不便者,我为你们除去。朝廷官吏,无大恶者,我皆留用,各司城中旧职,并请诸父老给百姓们转达我的话。”官吏听了元璋这般说,不但可以保命,还可以在城中司其旧职,十分感激。父老们皆是城中有名望的人,他们安定人心之功非几张告示可及。父老们回去后,传达了元璋的话,一传十,十传百,全城人许多人相信朱元璋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涌上街头,欢庆起来。
次日辰牌时,元璋领着徐达、汤和、费聚、冯用、李善长诸将和十几名亲兵,来到大江边的临江楼上,眺望城郭。此时天清云淡,大江如带,云树苍苍,洲渚隐隐。凭栏望远,吴天空阔,心情豁然。
冯用感叹道:“集庆真是诸葛孔明所言‘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唐人刘知几《史通》有云:‘虎踞龙盘,帝王表其尊极。’”
元璋自知势力尚且微弱,眼下不敢有称帝号王之心,说道:“冯先生真是博识。这钟山的形势,端的有王气。人道是钟山如龙,形势上有七八分相似,不知为何叫石头城?虎踞又如何说?”
冯用指点楼外道:“此城西南古时有一石头城,早已废败,后人便唤它作石头城。那里有一座清凉山,山形如虎,便有虎踞之说。三国时的东吴,后来又有东晋、宋、齐、梁、陈,皆都于城,后人称作六朝古都。此地四周是山,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西边有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矶。自西南向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四望山、卢龙山、幕府山,东北钟山,北边有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南边有长命州、张公州、白鹭州,都是天然屏障,拱卫此城,可以成千秋之业。我们今日得了集庆,真是天赐其便,得集庆便可得江南,得江南得天下不难矣。”
元璋点点头,说道:“所言极是。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冯先生隐居妙山时就让我拔之以为根本。城中仓廪实,人民多,加上诸公同心协力,先平江南,再平江北,想必有功日一日。”
徐达道:“今日得了此城,真是冯先生说的上天相授的意思。”
李善长问道:“集庆城在战国时属楚,楚置有金陵邑,秦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