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帝国回忆录-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
晚清的历史发展就像一个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在西方列强到来之前,帝国在一个封闭的经济圈里运行,但被卷入全球经济后,西方列强就像一些凶悍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让帝国再无宁日。譬如前两次鸦片战争,就让不熟悉国际规则的帝国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甚至飞速下挫,直到洋务运动自觉的进行调整,才开始趋于平静并有了一波小行情。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又让帝国股市放量大跌,几乎跌掉了洋务运动近三十年创造的市值。尽管随后的戊戌变法开始有所反弹,但时间过于短促,很快在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再度重挫,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开始反转。但清朝覆灭后的行情也不顺利,帝国发展一直处于一个大震荡过程中,其中行情有小涨大跌,还有长期的震荡、横盘整理甚至十年阴跌,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开始了一波较长时期的大牛市行情。
晚清是国人不愿面对、但又无法回避的一段屈辱史,帝国的历史在此发生了一个大转弯。国人面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的确有太多的辛酸和屈辱。毕竟,宽容是属于胜利者的,失败者的谅解则有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塞缪尔。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里指出,“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历史当作人类历史主要的戏剧性场面来撰写。”身处其中的国人也许没有意识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世界越来越小,文明的冲突也开始无处不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更为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在过去那场失败的竞争里,我们无法责备我们的祖先…他们不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吗?
过去的历史,很难简单的用“悲剧”两个字来形容。如果历史只是一出演出,那未免过于轻松而草率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是我们不能从历史中发现它悲剧性的力量,我们迟早会被那可怕的历史力量所击败,并成为新的悲剧主角。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又该怎样责备我们呢?
让人扼腕长叹的是,从鸦片战争的开始到最后洗清民族的耻辱,竟然横跨了如此漫长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07年英国承诺在十年之内彻底停止向中国输入鸦片,时间是近半个世纪;而从1842年割让香港岛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间竟然超过了一个半世纪。
战争失败导致的有形耻辱被彻底清除了,但是,晚清七十年的屈辱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精神创伤呢?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中国的崛起令整个世界为之瞩目。我想,中国的日益强大,将使得国人能够重新正视鸦片战争后民族那一百年的苦难日子。我们的民族确实受到一时的挫折,但永远不会被击败。因为,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不断的激励着,奋斗着,甚至鞭策着,让我们整个民族在抗争中进步,并在强大中学会包容。
西门兄的这部作品可谓是厚积薄发,算得上是近期解读晚清历史的通俗力作,这和他多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本人也非常荣幸的为之作序,也希望西门兄再接再厉,继续写出更多更好的历史作品。
赫连勃勃大王
目录
一、1840:鸦片记
1.1、天朝的礼仪与英国人的膝盖问题(上)
1.2、天朝的礼仪与英国人的膝盖问题(下)
1.3、一封奏折,揭开了鸦片的盖子
1.4、鸦片辩论赛和林则徐的误判
1.5、战争、谎言与真相(上)
1.6、战争、谎言与真相(下)
1.7、条约中国和两种世界观
1.8、咸丰逃难到热河,联军火烧圆明园
1.9、热河风云激变,慈禧阴谋得逞(上)
1.10、热河风云激变,慈禧阴谋得逞(下)
二、1851:太平记
2.1、孽龙出海潭自深,山雨欲来风满楼
2.2、凡人洪秀全,缘何上梁山
2.3、湖广挡不住,一路下金陵
2.4、胡马啸西风,北伐一去不复返
2.5、湘军突起,谁说儒将不风流
2.6、天京事变:权力再分配,兄弟大火拼
2.7、乱世英雄少年郎
2.8、天京城破日,血满金陵河
2.9、太平余波,纷纷扰扰
2.10、太平余闻:揭竿不起的大运动
三、1881:伊犁记
3.1、来邻不善,沙俄的鲸吞蚕食
3.2、鸩占雀巣,外贼侵地妄称王
3.3、西域展雄风,惟我左大将军
3.4、虎口夺食,伊犁谈判曲与折
3.5、了却恩怨,中俄领土止争端
四、1883:战法记
4.1、法人侵越日甚一日,黑旗军志愿抗法
4.2、首鼠两端,战不胜,和不成
4.3、基隆退敌,马尾饮恨
4.4、晚清外战第一捷,镇南关老将雄风
4.5、《中法新约》,不算成功的成功
五、1894:甲午记
5.1、新帝国摸了老帝国的屁股
5.2、朝鲜风云突起,日人心怀不轨
5.3、丰岛海战,不宣而战
5.4、平壤城头猛将死,雨夜溃奔三百里
5.5、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5.6、辽东鏖战枪炮急
5.7、威海卫在哭泣,北洋舰队最后的悲壮
5.8、春帆楼外冷雨夜,马关条约碎人心
5.9、三国干涉还辽,帝国威风扫地
5.10、英雄抑或狗熊:甲午战争中的群生相
六、1895:割台记
6.1、平地一声惊雷起,台湾从此落虏尘
6.2、清廷丢卒保车,台民群起自保
6.3、基隆、台北的陷落
6.4、书生杀敌浑无事,义军突起保台湾
6.5、黑旗军和台南保卫战
七、1898:变法记
7.1、甲午惨败,公车上书
7.2、万木草堂新气象
7.3、组学会广联人才,办报刊创通风气
7.4、百日维新,新旧角力
7.5、风云突变,君子泣血
7.6、风卷残云,一风吹去
八、1900:庚子记
8.1、红灯照,红灯到
8.2、做人要厚道,别学义和团
8.3、慈禧欲废光绪帝,公使不贺惹祸端
8.4、慈禧勾引义和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8.5、慈禧太后勇敢地向列强宣战了
8.6、慈禧太后逃跑了,一路逃得很辛苦
8.7、八国联军占北京,烧杀掳掠满京城
8.8、辛丑条约大暴光,每人罚款银一两
8.9、南方闹起了东南互保
8.10、“罪魁祸首”们的下场
尾声
后记
一、1840:鸦片记
曾三度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最近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里提出,全球化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1492年到1800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启新旧世界,并令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到“中号”;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持续到2000年,科技的进步如蒸汽船、铁路及后来的电报、电话等拉近了世界的距离,让世界从“中号”缩水到“小号”;而第三个时代则更是由网络革命把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
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祖先错过了第一个时代,并在第二个时代的前半个时期里饱受屈辱。1799年,寿星皇帝乾隆老爷子去世,随他而去的则是帝国最后的辉煌…康乾盛世的谢幕。正如法国作家阿兰&;#8226;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里说的,“不管英国人进攻与否,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里没有沉没。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1800年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的三艘战舰,已经开始启程前往中国了。
1、天朝礼仪与英国人的膝盖(上)
1792年9月26日,当法国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朴次茅斯港却一片欢腾。英国的三艘战舰,“狮子”号、“印度斯坦”号和一艘小型护卫舰“豺狼”号,在早潮时起锚了。他们的目标,不是法国,而是遥远的中国。
在拥有64门火炮的“狮子”号船头,舰队的首领马戛尔尼望着茫茫大海,深深地呼吸着海上的空气。此时的他,肩负着英王赋予的神圣使命:为英国商业打开中国大门。这个使团规模庞大,光正式人员就有近百人,包括外交官、青年贵族、学者、医师、画家、乐师、技师和仆役等,如果算上水手和士兵,整个舰队有将近七百人。要知道,英国从来没有派出过如此庞大的使团,整个欧洲也从来没有。
亚当。斯密思想的传播让英国很清楚的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很大程度上来自贸易。十八世纪的大英帝国尽管它只有不到一千万的人口,但它拥有最大的商业船队与最令人生畏的海军舰队,俨然已是全球性的强国。英国并不想把全部赌注都押在一块大陆上,它决定向全球扩张,特别是东南亚与太平洋扩张,以弥补1775年美国独立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尽管当时法国的革命极有可能引发一场欧洲战争,大英帝国也决无可能置身事外,但出于对未来商业的重视,马戛尔尼使团仍旧被派往中国。
在世界的另一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派员早已提前把一封预约函交给了驻广州的两广总督。英国人在信中提示:“英王陛下为了增进两个朝廷间的友好往来,为了发展于两国都有利的贸易关系,决定派遣马戛尔尼勋爵为全权特使赴北京访问”。当中国方面接到这封信时,这也几乎是在马戛尔尼使团出发的时候。
商业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后,各国对通商贸易都寄以厚望。各国在对中国的贸易中,英国虽然已迅速超过葡萄牙而位列首位,但英国国王对当时的中英关系并不满意,此次派马戛尔尼前往中国,就是希望跟中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并达成下列协议:
一、英国派遣驻中国使节。
二、准许英国在舟山和天津进行贸易,并仿效澳门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个小岛,供商人居留和存放货物。
三、允许驻在澳门的英国商人居住广州。
四、英国商品在中国内河运送时,争取免税或减税。
准确的说,马戛尔尼是当时英国派往中国并常驻北京的首位大使。但很可惜的是,英国人的这个愿望,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由英法联军打败清王朝后才得以实现,这离马戛尔尼访华已经是近70年后的事情了。
马戛尔尼绝非等闲之辈。1757年秋,二十岁的马戛尔尼到伦敦完成律师实习,1764年,他被封为贵族,随即被派到俄国谈判贸易条约。出发前,当外交大臣格伦维尔建议他带上1651年航海条例的复本时,他骄傲地回答道:“为避免增加负担,我把它全背下来了。”这样,他当上了谈判特使。
1775年,马戛尔尼成了英属加勒比地区的总督。同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人站在美国人的一边,共同打击英国人。1779年6月,当法国海军上将德斯坦率领25艘战列舰、12艘三桅战舰和6500名士兵出现在格林纳达的海面上时,马戛尔尼只有可怜的24门炮和300名志愿兵迎战。刚一交战,马戛尔尼的兵力就死伤过半,他自己也当了法国人的俘虏。
还算幸运的是,1779年11月英法两国交换战俘,马戛尔尼便回到了伦敦,随后又被派到印度担任马德拉斯总督。任职6年后,马戛尔尼以为印度总督非他莫属,但由于他当时只是爱尔兰的男爵,在大臣们眼里,印度总督的要求对马戛尔尼来说似乎过高了,因此他最终未能如愿。
不过,马戛尔尼随后又有了新任务,国王乔治三世把他派往遥远的中国,去为大英帝国开辟新的市场。马戛尔尼的助手乔治。斯当东,也是长年跟随他的外交老手,如果马戛尔尼发生意外的话,将由乔治。斯当东领导使团去继续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斯当东的十三岁儿子,托马斯。斯当东,也跟随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后来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算是此次远航的意外收获罢。
当时船上还有四名中国传教士,李神父、周神父、安神父与王神父,他们在意大利教廷完成学习后搭顺风船回国,。由此,小斯当东有很好的机会学习中文,后来的很多照会文件还都是出自于这位小朋友之手呢。成年后的托马斯。斯当东作为东印度公司的专员长驻在广州(1798至1816年),并用十年的时间翻译了《大清律例》,这也是第一本直接从中文译成英语的著作。后来,托马斯。斯当东不仅成了当时中英关系的专家,而且还是一位知名的汉学家。
面对浩瀚的大海,马戛尔尼意气风发。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沃尔特。雷利爵士就曾说过:“左右商业的人左右世界的财富,因此也就控制了世界。”当时,所有的英国人象下面的歌词一样梦想飞扬:
统治吧,英国,
英国,统治那浩浩的浪波。
八百万英国人既然“统治了大海”,他们也就相信,这次前往中国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不过,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代理人却不这么认为,“中国政府对外国人一概蔑视,它对外国实力的无知使它过分地相信自己的强大。它认为派遣使团只是一种效忠的表示。”(《停滞的帝国》:阿兰&;#8226;佩雷菲特)
长途的航行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快到好望角之前,气候变得极为恶劣,“豺狼”号一度失去了联系,一直到进入亚洲海域,舰队才得以重新会合。更要命的是,船上疾病的流行导致不少船员中途丧命,他们的尸体和灵魂也都只能永远的沉入途经的深蓝大海。
这个庞大的使团带来了众多的礼品。英国人想把他们最新的发明介绍给中国,如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并猜想准会让中国人感到惊奇而高兴的。英王还特意赠送了当时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也许,他们想暗示64门火炮的“狮子”号在英国强大的海军舰队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英国人在礼单中还专门提及了“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他们想,这些东西可能会引起中国军官们的兴趣,但后来让英国人大失所望的是,天朝的大臣绝大多数都是文人出身,他们对此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这些洋人的东西,不过是些无用的奇技淫巧罢了。
英国使团还带去了一些精美的仪器。如当时天文学和机械学的最佳结合产品天体运行仪,这个仪器代表了整个宇宙,它能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