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军史集要 >

第2部分

军史集要-第2部分

小说: 军史集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辖3 个团。前委计划:在当地农民暴动的配合下,第1 团夺取平江,第2 团夺取
萍乡、醴陵,第3 团夺取浏阳,完成任务后,三路一齐向长沙推进,夺取长沙。
    9 月9 日,湖南省委组织的群众开始破坏长沙至岳阳、长沙至株洲的铁路。11 
日,第1 团由修水出发,进攻平江之敌,当主力进到金坪时,突遭敌背后的袭击,
2 个营被打散,收容后向第3 团靠拢;第3 团由铜鼓出发,接连攻占浏阳东北的白
沙镇、东门市。14  日,敌反扑,东门市得而复失,被迫撤至上坪;第2 团由安源
出击,克萍乡之老关,占醴陵县城。后敌一部向醴陵反扑,我2 团转攻进占浏阳,
因遭敌突袭,损失大部。
    鉴于三路部队受挫,毛泽东于9 月17  日下午命令各路起义军向浏阳东南文家
市集结。19  日晚,毛泽东召开前委会,决定放弃会攻长沙,迅速脱离平、浏地区,
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之地。9 月20  日,起义部队从文家市出发,24  日在
萍乡以东的芦溪遭敌袭击,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29  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
县三湾村。这时的部队人数不足一千,组织很不健全,思想非常混乱。为了适应革
命斗争的需要,前委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即“三湾改编”):第一,资
遣了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将部队缩编为1 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 军第1 师第
1 团;第二,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即支部建在连上),营、团
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第三,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
员会,参加部队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三湾改编,为建设新型的人
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在我军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  月3 日,起义部队进到宁冈县古城,毛泽东同袁文才、王佐两支农军取得
了联系,并将部分伤员安置在茅坪。接着,经湖南酃县的水口转至江西遂川县境,
于10  月下旬到达井冈山的茨坪。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在全国人民的面
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依据客观情况,
毅然改变了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进攻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率领起义部队向敌人统
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实行打土豪、分粮分资财,开展游击战争,发展革命军队,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寻求适合中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广州起义
    1927  年10  月中旬,国民党桂系军阀李宗仁部对唐生智集团的战争爆发。
    11  月中旬,粤系军阀张发奎与桂系争夺广东的矛盾激化。
    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军阀混乱,实行总暴动政策,要求各地再次举行武装起义,
以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11  月17  日,中央决议案认为“目前广东的局面正是
工农进攻的一个好机会”,要求中共广东省委迅速组织全省工农起义,建立苏维
埃政权。11  月26  日,广东省委立即组织由我党领导的第4 军教导团和警卫团一
部以及工农武装举行广州起义,夺取并固守广州,促使全省起义,进而夺取全省的
胜利。接着,省委着手组织工人赤卫队,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省委书记张太雷为
委员长;成立起义军总指挥部,负责作战指挥,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
    起义原定于12  月12  日晚举行。由于起义计划被敌察觉,在此紧急情况下,
广东省委决定起义时间改为11  日。11  日3 时许,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
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黄平等领导下,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
7 个联队,分别向广州之敌发起攻击。经激战,除敌第4 军军部、军械库和第12  
师后方办事处等外,市内之敌大部被歼,当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
苏兆征为主席。由于省委未能接受叶挺提出的起义部队迅速撤出广州市区的建议,
12  日,由外地回援的敌人3 个师,在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的舰炮和陆战队
支援下,向广州发起了疯狂的反扑。
    起义军与敌浴血奋战,遭受严重损失,张太雷不幸牺牲。13  日,起义军余部
约1000  人撤出广州。后由叶镛、袁国平收集,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 师,加入了东
江地区的革命斗争,少数人于北江地区加入了南昌起义军保留下来的部队。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
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革命政权的大胆尝试。这次起义,广大军民
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这一实践再一次证明了照搬外国经验,首先夺取与巩固中心城市的道路是不适
合中国国情的。
    其他地区武装起义
    除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外,中国共产党还在其他地区领导了一系
列的武装起义,遍布全国10  多个省,他们中主要有:
    由周逸群、贺龙领导的洪湖地区的农民起义;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领导的
黄麻起义;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杨善集、冯平领导的海南岛起义;马尚德
(即杨靖宇)领导的确山农民起义;鄂北农民起义;赣西、赣南农民起义;湘东农
民起义;方志敏、黄道领导的弋横农民起义;中共湘南特委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
南农民起义;周逸群、贺龙领导的桑植起义;郭滴人、邓于恢领导的闽西农民起义
;唐澎、谢子长、刘继曾领导的清涧和渭华起义;通海如泰地区农民起义;彭德怀、
膝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等。所有这些起义,都英
勇地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同
时为发展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积累了经验。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处湘赣两省边界。这里反动统治力量比较薄
弱,又有两省军阀之间的矛盾可供利用,开展游击战争可以影响湖南、江西乃至湖
北。这里受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影响较大,有党的组织基础,群众有一定的革
命觉悟,尚有袁文才、王佐各有60  余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倚地势险要,进可以发
展革命战争,退可以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
于1927  年10  月下旬到达井冈山的茨坪以后,随即领导部队在井冈山及其周围地
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这时,正值国民党新军阀李宗仁和
唐生智的战争发生之际,湖南、江西两省敌军大多卷入了这场军阀混战,井冈山地
区仅有保安队、靖卫团和挨户团,战斗力很弱。毛泽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领导工
农革命军,于当年11月和次年1 月,先后占领茶陵、遂川,建立了两县党的组织、
工农政府和赤卫队。同时,帮助永新、宁冈、莲花、酃县恢复并建立了党的组织和
地方武装。
    毛泽东为了进一步加强军队建设以适应日益残酷的斗争需要,提出了军队不仅
要打仗,还要担负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这
些规定,体现了工农革命军的人民军队本质,密切了人民群众与军队的联系。与此
同时,毛泽东还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农军进行团结、教育和改造工作,使这两支部
队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 团,成为人民的军队。
    1928  年1 月中旬,江西敌第27  师第81  团和第79  团的1 个营,由吉安进
至泰和,准备进攻万安,接着又以第79  团的1 个营进占宁冈新城,对井冈山发动
第一次“进剿”。在此紧急情况下,毛泽东在遂川城主持召开了前委和万安县委联
席会议,总结了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和万安农军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提出了“敌来
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以对付敌人的进攻。
    敌人占据宁冈新城,对我坚持井冈山地区的斗争则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前委决定集中力量首先消灭该敌。2 月4 日,毛泽东亲率工农革命军主力由遂
川返回井冈山。18  日拂晓,工农革命军第1 、第2 两团在赤卫队的配合下,由南、
北、东三面对新城之敌发起突然进攻,经数小时激烈战斗,全歼守敌,攻占新城。
此次战斗,我军首次全歼敌正规军1 个营,俘敌近300 人,打破了敌对井冈山的第
一次“进剿”。战后,工农革命军根据毛泽东的规定,对俘虏采取了不打不杀,医
治伤兵,愿留者留,愿走者发给路费当即释放的政策,这对瓦解敌军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随着工农革命军作战的胜利和根据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到1928  年2 月底,包
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各一部分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
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便初步建立起来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
革命斗争史上的伟大创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光辉榜样。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点和无产阶级
领导的农民斗争对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毅然放弃了攻取大城市长沙的原定计划,率
领起义军向敌人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农村退却,到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
战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革命军队。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产生并逐步形成的。
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提出了这一思想,
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早在1927  年7 月
上旬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就曾指出,农民自卫军应该“上山”,
“上山可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在“八七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政权是由
枪杆子中取得的”科学论断。8 月上旬,毛泽东在给中央起草的《湘南运动大纲》
中,提出要在湘南组织1 个师的军队,占据5 、6 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土地
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是共产党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领导农民斗争发展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但是,这一农民斗
争发展的最高形式,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识。由于人们缺乏根据地观念,加之国民
党军和新军阀的不断对革命根据地的“进剿”和“会剿”,弱小的红军和根据地能
不能够存在?产生了疑虑。不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井冈山斗争乃至中国革命就不
能前进一步。毛泽东为此在1928  年10  月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同年11  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中,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红色政权
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指出由于中国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政策,
以及由此而来的白色政权的长期分裂和战争,“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
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并可继续发展。
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为割据地区的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
建设和党的建设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在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问
题上,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
装的。那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
敌人占去了”,对根据地周围的敌人,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即对力量比较
强的敌人采取守势,对力量较弱的敌人采取攻势。在统治阶级政权破裂的时期可以
比较地冒进,在其政权稳定时期则要逐渐地推进。不论在任何时期,都要注意在根
据地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采取波浪式推进的政策,巩固地向前发展。这样,
就进一步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  年初,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提出:必须要有
“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和用“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
的深刻观念”,批评了希望用轻便流动游击扩大政治影响,和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
权的错误观点。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
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
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就把“工农武装割
据”同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
命中的极端重要性。
    毛泽东阐述“工农武装割据”是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的密切结合:即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
有效的土地革命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革命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
土地革命成果就无法保持。粟裕曾回忆道:“毛泽东同志很注意对部队进行建设根
据地思想的教育。他常说,人不能老走着、老站着,也得有坐下来的时候,坐下来
就靠屈股,根据地就是人的屁股。毛泽东同志深入浅出的比喻,很有说服力。”土
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三者结合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
思想。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的形成,为开辟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