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青山为证 作着:带刀 >

第68部分

青山为证 作着:带刀-第68部分

小说: 青山为证 作着:带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一个手下被臂章吓了一跳的事情,那军官也忍不住笑了,招手把那个士兵叫过来,解下指挥刀递过去:“下等兵东山次郎,我想你肯定不是胆小鬼吧?这样,就用我的指挥刀去把那个吓了你的29军的俘虏的脑袋砍下来,用敌人的热血和头颅来证明你吧。”

叫“东山次郎”的鬼子显然有些意外,没有立刻接刀,于是脸上就被打了几个耳光。此时,所有的士兵都看着自己的长官教训手下,他们把背后全部交给了马见贤他们。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马见贤两手一分,胳膊圈住一个鬼子,用力一拧,已经解决了一个,跟着伸手接过大刀,也不叫喊,直接就冲进了鬼子人群。押送的队员纷纷把武器交给同伴,跟着也杀了过去。

鬼子军官背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住了。面前的这帮子几秒钟前还是同伴和俘虏的人突然就变成了敌人。眼看着自己那些措手不及的手下快要被手拿着大刀或者刺刀的敌人肆无忌惮地屠杀干净了,这才反应过来这是敌人的诡计。刚要拔枪,脖子一痛,下意识地转过身,跟着肚子上也是一凉,紧接着的剧痛,让他只来得及看清自己身边的那个手下早已身首异处,那个向自己汇报的人正从自己身上抽刀。

那刀,正是曾经在自己面前炫耀的战利品!

那人抽出刀,一脚把自己踢到,跟着他过来的另外一个人同样手一轮,手里刀已经深深地砍进正发楞的东山次郎的脖子。

好快的动作!

这是鬼子军官最后的意识。





第六十五章 新闻报道

虽然连同军官在内的大部分鬼子被解决掉,但剩余的鬼子也体现出极高的军事素质。就在袭击的队伍往外跑了几步,一阵清脆的机枪声响起,桔红色的弹道在夜空中份外醒目。几个身影顿时如被拦腰割断的稻草一般倒下。

“狗日的,居然还摆了暗火力点,这个鬼子不笨嘛。”张营长轻松地说道。看样子鬼子只有一个机枪点,对于部队突围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

李德明却不这么想。全军只有40匹不到的军马,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鬼子闻讯扑过来,即使突围出去,两条腿也跑不过六个轮子。原本他就担心这样的场面出现!心里狠狠地骂了马见贤一阵。

没等他下令,郝建成那边的枪也响了。鬼子虽然布置了火力点,但毕竟只是依靠简易掩体,机枪手和供弹手的大半个身子都露在外面呢。

连续打死六个鬼子以后,机枪再也没响了,郝建成咧嘴笑了,加了“望远镜”的步枪是比没加的好使。看着马见贤他们冲上了鬼子的机枪阵地,郝建成站了起来,刚要跨步,村子那头忽然间想起了激烈的枪声。

那是原计划佯装突围的方向!

和郝建成一样惊愕地望着身后的张营长、李德明等人,仅仅是在一瞬间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那边必然是听见了这边的枪声,毫不迟疑地提前发动了佯攻,激烈的枪声让鬼子以为李德明这边不过是“佯攻”的方向。两个人表情各异地相互看了一眼,也没有犹豫,指挥部队冲了过去。

突出包围的他们很快就遇到接应的2营的人马,顾不上交流,立刻跟着2营往南山驻扎点撤退,身后的枪声响了很久,时不时传来一两声沉闷的爆炸。

天完全亮了以后,在小雪村外面佯攻方向接应的2营部队疲惫不堪地追上了队伍,让李德明悲哀的是派出去接应的两个排竟然一个人也没有回来。

据接应的军官讲,鬼子把大部分的兵力集中在了那边,里面的人根本冲不出来。同时鬼子也很机警,在顶住突围部队两次强攻以后,把几十辆汽车的大灯突然打开,对川军进行了反冲锋。听到村子里面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和隐约飘过来的川骂,他们估计是拉燃手榴弹和鬼子同归于尽的结果。直到鬼子全部进村,里面也再没有什么动静以后,接应的部队才放弃了最后的希望,往这边追过来。

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全军一片哭声,张营长满是懊悔,李德明看着他两只眼睛都要喷出火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要不是张营长的麻痹大意,何至于遭受如此大的伤亡!李德明对张营长的感情再好,却是另外的一码子事了。

“好了,好了。”2营吴营长苦笑着打着圆场:“你们好歹打死了一个少将,付出点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现在最要紧的是继续赶路,鬼子进村一查验,搞不好就要撵过来。”

这话的前半部份却把李德明给惹火了,他冷笑一声说道:“吴哥,你这话不对,这个伤亡的代价明明是可以避免的。你伏击鬼子可以是零伤亡,我们打死了一个少将,阵亡了三个弟兄,跟到就在两个小时后和增援的200多鬼子打了一仗(跟到==接着),本来我们利用了增援的鬼子的麻痹大意,全歼了这股子敌人以后就应该马上撤走的。可是张哥他估到要赌鬼子反应迟钝,要休息一晚上再走。哼,鬼子要是反应迟钝,他们会在中国横冲直闯?少休息一晚上,就是再累,也比兄弟们的命划算。”

“你……”张营长满脸通红,指着李德明刚说了一个字,就被吴营长打断了:“求莫名堂(求莫名堂==没事找事),两个人吵个锤子。再吵能有后悔药吃?死了的兄弟能醒转来(醒转来==活过来)?还是赶紧集合队伍走要紧。有什么事见到团长再说。”

经此一事,张营长在李德明的威望大跌。

天快黑的时候,队伍赶到了南山。王文拔团长亲自来到外面欢迎大家。小雪村突围的惨重经历,这才稍稍好一点。

董有福左看右看找不到张贵山,有些着急,刚想问李德明,却被一脸悲伤的杨天拦住了,低声说了小雪村的事情,这个胖子有些发愣,杨天叹了口气,拍着他的肩膀,两个人脚步蹒跚地转身走了。

李德明看着他们,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忍住了――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满腹心事地跟着王团长回到了指挥部。

小雪村的事情王团长已经知道了,也没有再指责谁,叫人安排了食宿就让大家散了。不过他却单独把李德明留下。原因很简单,李德明不是他的属下,而且和上面的关系很好,既然明白他心情不好,说说话也是应该的。更关键的就是,绝对不能让李德明对上头汇报针对本团不好的内容。

“明娃子,呵呵,我比你大很多,就专门喊你吧。我代表全团可要谢谢你的大礼。”王团长选择了专门一个谈话的开头,亲近的意味很是浓厚。

李德明当然知道他说的是昨天给575团划拨武器的事情,不由得苦笑一下。有了好东西有什么用?战术落后,思想麻痹,再好的的东西只能是摆设。不过这些话他也只能再心里说,毕竟这个现象是全国大部分部队的普遍状况,任何单独的指责都是不负责任的。

想了想他谦虚地说道:“团长,你莫谢我,要谢就谢邓长官,那都是我还他的东西。再说都是打鬼子,大家都从四川出来,不相互帮助那朗个得行?”

王团长微微一笑,没有再说这个事情。按照林修然副参谋长的吩咐,他还要向李德明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一个多月来的形势。

这一个月发生了两个大事,一个是韩复榘被判处死刑,一个是刘湘去世,川军高层大变动。前者李德明通过缴获的鬼子文件得知,后者通过张营长得知。

韩复榘被枪毙以后,全国抗战士气大振。此时经过第五战区浴血奋战,南线和日军北上的部队呈僵持模样,而北线,日军矶谷廉介师团忙着追剿原山东国军,力量极为分散,李宗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决定展开反攻。

早在1月中旬,也就是1月15日临晨,125师375旅750团三营在营长尹唯一的带领下,趁两下店日军守备部队不多的机会,第一次对两下店这个极为重要的据点进行了攻击。

可惜谁也没有想到,日军占领两下店以后,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兴奋得没有睡觉,攻击的队伍自然被发现,夜袭变成了攻坚,在数百日军增援得情况下,尹唯一只能撤退,取得得最大成果,就是炸毁了两下店日军存储的炮弹。

19日,三营再一次出击,此时日军已经有了防备,修筑了大量的机枪暗堡和火炮,让川军无功而返。

2月12日,代理45军军长,原45军125师中将师长陈鼎勋,下令125师肃清盘踞在两下店的日军,得手后迅速进攻邹县县城。

当时的前敌总指挥是45军代理副军长兼127师师长陈离,手下有45军两个师和41军吕康旅。接到陈鼎勋代理军长的命令后,他指挥127师为后备部队,以主力坚守界河及以北阵地,另外派出757团,从群山最北端的香城东北山区,插入曲阜、邹县、兖州三城之间开展敌后破坏和游击战,以配合125师的进攻。

在上述部署的同时,122师、124师也都分别从临城、滕县前移,其中124师740团从东深井开进,相机策应,牵制邹县日军。

接到收复两下店命令的125师随即将进攻命令再一次下达给750团,以754团为后备部队。在王文拔的757团开赴敌后战场的时候,750团在团长陈仕俊的带领下,正在准备第三次进攻两下店。

川军大规模动作的同时,接替韩复榘职务的孙桐萱带领第三集团军,以“雪耻”的姿态,于2月12日晚开始进攻济宁。包围搜索袭击机场的李德明的日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撤围增援济宁。

“得知马上要开始反攻收复国土,兄弟们的士气都很高,”王文拔说这个话的时候,表情却没有一丝高兴的样子,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士气再高,武器装备不得行,守成还将就,进攻我觉得玄。”

李德明深以为然:“我们川军缺乏火炮,进攻的时候,鬼子的炮弹象不要钱似的扔,而且他们训练有素,枪打得准不说,炮也打得嘿准(嘿==很)。”

“不错,是这个样子。”王文拔摇摇头无奈地说道:“在山西的时候,虽然也是伤亡惨重,但是大家都认为那是猝不及防,准备不足造成的,现在看起来,我们有些托大,光有热血还不得行。”说到这里他突然有些生气:“狗日的,南京的那帮子兔子只晓得喊我们打仗,那些国际援助宁愿放在西安生锈发霉,也舍不得发给我们。”

抱怨蒋委员长,抱怨国民政府,此时基本上已经成了川军各部的口头禅,李德明一想到此,更为小雪村的失败感到悲哀。

“不晓得两下店打下了莫的,济宁收复莫的?”李德明拿出香烟,和王团长一人一根点上,望着渐渐发黑的天空问道。

“两下店不清楚,不过有了前两次的教训,这一次俊娃儿(陈仕俊)应该有所长进了吧?听说他们还有当地的红枪会作帮手。”王团长一下子笑了,看得出他和陈仕俊的关系很好。弹了弹烟灰继续说道:“孙桐萱这个虾子不得行,不战而逃丢失济宁刚刚好一个月,就奉命反攻。虽然说是‘雪耻’,偏偏担任主攻的所属55军军长曹福林这个瓜皮不以主力进攻济宁,还没有进城就被打散了。”

“啊?”对于这个消息李德明有些吃惊。

王文拔点点头说道:“鬼子行动很迅速,得知济宁被围,增援也很快,第三集团军负责阻敌的部队也打得很顽强。可惜了这些汉子。我刚到这里已经得到消息,第二天孙桐萱就下令撤退了,鬼子遭到损失后,进入济宁下了屠城这样丧心病狂的禽兽命令。这一带就有不少从济宁逃出来的老百姓。”

李德明背心一阵冷汗。幸好当初动了心思,把小雪村的老百姓全部转移了,不然……

“团长,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是继续留在这里打游击吗?”沉默了一阵,李德明问道。按照他的想法,当然是留在这里打游击。山西的八路军的装备也很差,但是他们打游击的结果很是辉煌。带领部队在敌后一个月时间,他也是如鱼得水,战果不错。757团这几天的游击战也尝到了巨大的好处,王团长不应该看不到,李德明所谓的询问,不过是出于礼貌罢了。

出乎意料,王文拔摇摇头:“不打了。昨天和今天我们的动静太大,连矶谷廉介手下的精锐33旅团的少将旅团长田岛荣次郎都被打死了。今天邹县和曲阜的鬼子的报复行动仅仅是个信号,不消灭我们他们是不会罢休的。这些情况上头已经晓得了,你们来之前,师长已经下令我们撤到田黄镇待命。”

听到这样的答复,李德明的心情有些复杂。能够归建,当然是好事,可是在敌我形势一片混乱的时候放弃在敌后游击,实在是有些可惜。

“这里有几个好东西你看看。”见李德明有些黯然,王文拔笑着拿出一个纸袋子递过去:“你肯定喜欢这个。”

李德明诧异地接过来,这是一个鬼子的资料袋。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三张剪报。上面的标题,顿时让他呼吸急促,忍不住站了起来。

《两下店第一功》!

《川军与抗战》!

《川军在前线》!

右边粗黑色的标题,两个作者胡兰畦、范长江的名字牢牢地吸引住了他。这二位不正是张营长说的,来前线采访的四川老乡记者?这三篇文章不正是张营长盼望已久的报道?

转眼间李德明已经快速地看完了三篇剪报,让他欣喜的是在报道里面他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甚至在《川军在前线》里面还找到了“王文拔”三个字。难得上一回报纸,李德明抬起头笑着恭喜了他一回。

王团长谦虚得有些虚假,想必这也是他很荣光的事情:“上上个礼拜我参加了军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这几个记者还专门采访了我。我可是早就想着自己的名字上报纸。”

胡兰畦、范长江两个是四川人,尤其是胡兰畦不仅是正宗的成都人,还是一个女记者,这让同为成都人的李德明份外感到亲切。

身为四川人,对于描写宣传老乡的抗日部队,当然是生花妙笔,虽然有一定的夸张之处,但绝大部分还是很真实的。

“回去后我一定要收集这几期报纸,永久地保存下来。”李德明有些激动,前天刚从张营长那里得到这个可能出报纸的消息,今天就看到了。

“是啊,”王文拔也有些激动:“这上面除了我军艰苦抗战的事迹以外,还有我军历经千辛万苦走到抗日前线,沿途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那些记者说了,我们川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