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

第13部分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13部分

小说: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句话);是没有信息内容的;我们不难看出那是重言句 
。事实上也没有人真的会以
这种重言句为理由去论证「人是一种不顾他人死活的自私动物” 
。有趣的是;「我
是我”也是重言句;但常被用做理由:用做不守法规、自我中心的理由。与此近似;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亦常被用来作为「做生意无须理会商业道德”的藉口。又
如「要发生的终究是要发生的”这个重言句 
;则往往被用作「不必积极;不必主动
做什么事”的论据。然而这样的理由、借口、论据根本站不住 
。譬如劝人生病时不
用看医生;汽车冲过来也不须走避;因为「要发生的终究是要发生的”这样的论
据明显无效。可是人们在述说此等重言句时;却每每表现得好像对人生中的经验事
实有其重大发现的样子;以致造成一种假象;令人以为那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深刻的
道理。但其实当这些重言句冒充事实陈述而被提出来的时候;那无非是一些空话;
即空废命题吧了(28)。这些空废命题的信息内容不多于「你的父母若无子女;那么
你也不会有子女”这句话的信息内容;因为:所有空废命题都有相等的信息内容;
即「零信息内容”;所有空废命题对经验事实都有相等的描述; 那就是一无所述。 

 (B ) 隐蔽空废性
有些空废命题比上述那类具有「x 是 
x”'注'29这种形式的空废命题较为隐蔽;
其「空废性”要多作一点分析才会暴露出来。下面举例说明。 

(1)有的人喜爱「批评”语言、逻辑、科学。殊不知批评语言的时候;已经要用到
语言;任何批评若要合理;都不能违反逻辑;欲将批评的内容透过现代媒介来传
达;便须应用科技;即利用科学的成果。且撇开这点不论;我们要探究的是:有什么理
由可据以批评语言、逻辑、科学 
?论者喜欢举出这样的理由:「语言、逻辑和科学
都是有其局限性;有其一定的限度的。”但这个说法是什么意思呢? 
在追问下;论者常会作出如此这般的解释:

「语言只是语言;语言不等于真实世界。”
「逻辑只是逻辑;逻辑不等于人生。”「科学只是科学;科学不是一切。”这类讲法的
毛病在于:第一、无的放矢谁说过语言等于真实世界(谁会以为「闯世界”等于
「闯语言”;「世界大战”等于「语言大战”)?谁说过逻辑等于人生?谁说过科学
就是一切?第二、言辞空废那就是所讲的只是空废命题。用这样的空废命题去「批


评”语言、逻辑、科学;无异于指责一个东西只是「其所是”的东西而不是「其
所不是”的东西;或指责某种方法只能处理它所能处理的问题而不能处理它所不
能处理的问题。这样的指责全然无效;就像指责人的记忆力「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只能记得所能记得的事情而无法记得无法记得的事情尤其是无法记得将来的
事情。 

(2)某种叫做「反映论”的哲学观点认为 
:「概念和全部认识过程都是客观世界的
反映。”'注'30有些反映论者更进一步宣称:任何思想、任何文化环节都带着深刻
的「阶级的烙印”;都反映了社会关系或阶级利益;甚至「神话也是客观社会关
系的反映;不过它只是一种歪曲的反映”'注'31。问题是:怎样算是「歪曲的反映”
呢?「反映”一词;是一个弹性很大的字眼。小孩子考试拿了个零蛋;被妈妈打屁股
时就辩称其成绩「反映了失败的教育制度”;这种申辩能否成立;颇难确定;因为「反
映”一词有很大的弹性 
。但无论其弹性多么大;依据这个词的惯常用法;我们总不能
把任何思想概念都说成是某某 
x 的反映。然而有的反映论者却把任何思想概念都
说成是某某 
x 的反映;因为他们所说的反映包括了其所谓「歪曲的反映” 
;而其所
谓「歪曲的反映”又可等于通常所说的「不反映” 
。比如人们通常会认为「飞马”
这个概念并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可是那些反映论者却认为所有概念「都是客观
世界的反映”。'注'32但如果「反映”包括了「歪曲的反映”而后者又可等于「不
反映”;那么;当反映论者宣称「任何思想都反映阶级利益”的时候 
;实际上他们只
不过说出了「任何思想都反映或者不反映阶级利益”这个空废命题吧了。 
(C ) 强定成空
最后要破斥的一种「言辞空废”的形态;就是利用牵强的定义来制造空废命题;
企图赖以卫护所持的论调。为方便揭示这种诡辩伎俩起见;姑名之曰「强定成空” 
。 
认为「凡人皆性善” 
(儒家理论命脉之所系)的性善论者;碰到「某君是人 
;但非性
善”的反例时;若以「既非性善;便不能称之为人”这种说法去回应;那就等于把「人”
字牵强界定为包含了「性善”的意思'注'33。这么一来;「凡人皆性善”就变得像
「凡母亲皆为女性”一样 
;成了空废命题。这就是「强定成空”的一例 
。又如主张「怀
才必遇”的人声称 
:要是怀才不遇;就表示其所怀的必非真正的才。这也是「强定成
空”的一个实例:即为了挽救「怀才必遇论”的脆弱性而暗将「怀才”牵强界定 

致使原初的论断变成了空废命题。 

利用牵强的定义来申辩;这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诡辩手法。在报上看到这个论调:
「中国的母亲;亲情第一;爱情第二。否则就不是中国母亲。”'注'34此论调硬将「中
国母亲”暗中界定为必须符合「亲情第一;爱情第二”的条件;这种手法与下列言
论所用的手法类同:(一)「没有不诚实的基督徒;凡不诚实的就不能叫做基督徒。” 
(二)「所有伊朗人都爱国;凡不爱国的就不能称为伊朗人”(三)「每一个纳粹党员
都是廉洁的;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纳粹党员;顶多只能算是变了质的纳粹党员;或混
进党内的假冒纳粹党员。”

牵强的定义宛似可以为任何说法作出辩解;这适足以显露出那是一种诡辩的伎
俩。试考虑王尔德(O.Wilde)的名言: 

「男人因为厌倦生活而结婚;女人因为好奇心理而结婚;终归两者都失望。”设使
这个说法被人用反例驳斥;在此情况下;如果不惜以牵强的定义为王尔德辩护;那
么可以这样说:不因为厌倦生活而结婚的不是男人;不因为好奇心理而结婚的不是
女人;结了婚而不失望的就不是人。 


 (D ) 新《罗密欧与茱丽叶》
以上剖析了不少空废的言辞。在认知性的讨论中;利用空废命题来诡辩、蒙混;这
固然是该被批判的不当做法;但如果拿空废命题来嬉戏、开玩笑;或通过空废命
题来透露言外之意呢?这是否不当就不能一概而论;要视乎有关的语境而定 
'注'35。 

笔者近来想为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死因翻案;兹将研究结果以独幕剧的形式表达
出来;剧中罗密欧的对白看来尽是空废命题。 

这些空废命题应否加以批判;最好由读者自行判断

茱丽叶:「Romeo;Romeo;今晚我会在露台上等你;你来不来?”

罗密欧:「我如果来就来。”

茱丽叶:「Romeo;Romeo;我最喜爱红玫瑰;你呢?”

罗密欧:「红玫瑰是红色的。”

茱丽叶:「Romeo;Romeo;想一下假如你的嘴唇碰到我的脸;那将会有什么事情发
生呢?”

罗密欧:「假如我的嘴唇碰到你的脸;那么你的脸就碰到我的嘴唇。”

茱丽叶(娇嗔):「你这个人真没情趣;十年以后我们才再见面吧!”

罗密欧(大喜):「十年以后你将会比现在年长十岁;如果你能活到那天的话。”

结果茱丽叶就气死了;而罗密欧则开心死了。 

第Ⅲ类语害: 概念滑转

总结: 论封闭系统

对同一语辞作出不同的解释;因而引起误会;这种事并不罕见。就以「这种事”一辞
来说;这个辞在下面的故事里便引起了误会。据说某乡村小学有个学生迟到;向老
师说明原委:他迟到是因为要送一头公猪去配种。老师问:「这种事你爸爸不能做
吗?”学生答:「不能;一定要公猪才行!”

本文要探讨的最后一类语害;即起于对语辞作出不同的解释。 
倘若一个语辞在某语境里至少可作两种不同的解释;那么这语辞在该语境里就是
「模棱两可”的。设使你在射击时误中一位富商;他的儿子在旁看了大叫:「好!”
如果这短句在该情境中既可解释为庆幸那件事的发生;又可解释为赞赏你的射击
技术;那么这短句在该情境中就有模棱两可的特性。 

利用模棱两可的特性来误导、蒙混;或由于模棱两可而造成似是而非之言;让我们
称之为「概念混淆” 
'注'36。例如:「我向你借一百元;你只借了五十元给我;还欠五
十元。但既然借了五十元给我;于是我也欠你五十元。由于各欠对方五十元;所以我
们扯平了;谁也不欠谁。”这就是一种概念混淆的歪论 
;其中的「欠”字是模棱两可
的;可解释为(i)负债未还;(ii)差缺、缺少。 
一、概念混淆
关于概念混淆;刚才所举的是一个虚构的例子;现在分析一些真实的个案。 

(A )相同与沟通
英国哲学家韦斯登姆(J.Wisdom)曾经提问:两个人是否能够做相同的事?对此问
题的初步反应;大抵是肯定的:两个人当然能够做相同的事;比方大家都摸摸自己
的鼻子;那不就是做相同的事吗?不过我们似乎可以说;那不算是做相同的事;因为
你摸你的鼻子一下;我摸我的鼻子一下;我们摸不同的鼻子;所以不是做相同的事。
但如果我们摸的是相同的鼻子;譬如大家都摸你的鼻子一下;难道这还不是做相同
的事吗?可以说仍然不同;因为当你摸你的鼻子时;你摸的是「自己的”鼻子;而当

我摸你的鼻子时;我摸的是「别人的”鼻子;结果我们做的仍是不同的事情。 

在上面的讨论中;「相同”一词原来是模棱两可的;既可解释为「同一”;也可解
释为「同样”或「同类” 
。依第一种解释;「没有两个人能够做相同(即同一)的事”
这句话是重言句;是必然为真但毫无信息内容的。只要了解「同一”等词语的意思 

就可判定任何两个人甲和乙所做的事永不可能是同一的;因为其一是「甲所做的
事”;另一是「乙所做的事” 
;而甲乙必是不同的两个人;否则不能称为甲乙「二人” 

再看第二种解释;在此解释下;「没有两个人能够做相同(即同类或同样)的事”是
有信息内容的;但所给出的却是错误的信息;因为;比如你摸你的鼻子而我摸我的
鼻子时;我们所做的虽非「同一”件事 
;但却是「同类”或「同样”的事 
;那就是「摸
自己的鼻子”这一类的事情。'注'37

以上的分析可转用来批判这个论调:

「人与人之间其实不可能有沟通;因为没有两
个人会有相同的经验。”这个论调犯了概念混淆的毛病;其论据「没有两个人会有
相同的经验”就像「没有两个人能够做相同的事”一样 
;是模棱两可的。若把其中
的「相同”解释为「同一”;那论据就缺乏信息内容;但如果解释为「同类”或
「同样”;那论据却又会给出错误的信息了。 

(B ) 数学与经验
很多小孩子都遇到过这类试题:「树上有三只鸟;开枪打死了一只;还剩下多少只?” 
(称此问题为 
D 。)倘若小孩子答「还剩下两只” 
;那就完了不是「答完了”的意思 

而是「完蛋了”的意思因为按照校方规定;正确答案应是「零只”。理由据说是:
死鸟掉了下来;两只架注'袅巨儥 
j声便飞走了。 
然而这样规定问题 
D 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只是概念混淆使然;实则既没有充
分的根据;又会窒碍小孩子的思维灵活性。D 可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如果将
这问题解释为询问「 
3 -1=?”;那么所问的是一个数学问题'注'38;其答案明显为
「2 ”。另一方面;如果将 
D 解释为询问「树上三只鸟的其中一只被枪打死之后;
‘事实上’还有多少只鸟儿留在树上 
?”;那么所问的却是一个关于经验事实的问
题;而此问题并无确定的答案。开枪后;可能没有鸟儿留在树上;也可能有一只、两
只、乃至三只鸟儿全部留在树上。比方说

答案一:「0 只。”死鸟掉了下来;活鸟飞走了。 

答案二:「1 只。”死鸟掉了下来 
;一只鸟儿飞走了;另一只鸟儿则留在树上;因为那
是一只聋鸟;或傻鸟;或不聋不傻但被枪声吓呆了;飞不起。 

答案三:「2 只。”死鸟掉了下来;架注'剂 
d在树上;因为都是聋鸟;或傻鸟;或呆鸟;
或是一聋一傻;或一傻一呆;或一呆一聋。 

答案四:「3 只。”架注'剂 
d在树上;死鸟被枝丫承着;也留在树上。 

又:试考虑「超过 
3 只”的可能性。 

按:可以说;死鸟也是鸟;正如死鱼也是鱼。在饭店吃的鱼;摆在桌子上的时候通常
都是死了的;我们不能因此把经理叫来骂一顿;说他的饭店给我们吃的不是鱼。 
二、概念扭曲
在本文里;「概念滑转”一词用来统称概念混淆和概念扭曲 
。前面所论的「概念混
淆”;涉及同一语辞的不同解释;那些解释虽然不同;但都合乎辞义;即符合该语辞的
惯常用法。 

至于后面要讨论的「概念扭曲” 
;亦涉及同一语辞的不同解释;但其中有的解释却
是违反辞义的;即是说该语辞根本没有可演绎出那种解释的用法。举例说明;「正在
找一个会计主任”这个片语 
;可解释为(i)正要选聘一位会计主任;或者(ii)正在追寻
一个(逃跑了的)会计主任;这两个解释大致上都合乎辞义。反之;如果将「内科医


生”解释为「专治惧内症的医生”;将「先睹为快”解释为「考试之前先看答案
便会答得较快”;这些解释则是违反辞义的了。 

由于(或藉着)违反辞义的解释而造成思想混乱;且名之为「概念扭曲” 
。今剖析概
念扭曲的两种类型如下。 

(A )望文生义
不少人做学生时都玩过「望文生义”的游戏 
:在试场里偷看邻座就叫「科学观察” 

交头接耳就叫「问卷调查”。顽皮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够英雄”、「有种”;甚至
会在老师抽问成语解释的时候;故意曲解附会;望文生义一番呢。老师问:「陈阿狗;
‘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是什么意思?”陈阿狗:「回老师;这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