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

第15部分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15部分

小说: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失常的变态倾向'注'47。当此际;天下人几乎都变成了敌人:有狰狞的敌人;有微


笑的敌人;有远方的敌人;有身边的敌人;有外界的敌人;有内部的敌人;有可见的敌
人;有不可见的敌人;有昨天的敌人;有今天的敌人;有明天的敌人;最后还有不是敌
人的敌人。 

(C ) 替天行道的救主心态
除了刚才 
A、B 两节所述的特性之外;真理使者更有一种最危险的特性;就是要替
天行道;要做救世主。 

自以为找到了绝对真理的人;有这种雄心壮志;看来是顺理成章的。在「替天行道”
的过程中;真理使者就代表天;代表道;亦即代表绝对真理。到踌躇满志忘乎所以的
时候;甚至还会自视为神哩。这样的真理使者自然不会喜欢别人有言论自由、独立
思考。既然已经有人(就是他)找到了绝对真理;你还需要讨论什么、思考什么呢?只
要信;就得救。只要跟随真理使者救世主;就能进入天堂;属世的或属灵的天堂。 

以天堂或乌托邦为行道的理想;以天下苍生为行道的手段;此乃替天行道者的典
型心态。作为手段的苍生;与行道的理想比较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于是行道的
初衷虽说是为了苍生;这时苍生却变成了行道的工具。一旦不把人当做人;只把人
当做手段、工具;就很容易假借目的或理想之名把任何丑陋的做法理由化 
;「冠冕
堂皇化”。譬如凶残横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还要理直气壮;用漂亮的借口来装饰:
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实现理想的需要” 
。结果;所标举的理想虽是乌托邦或者天堂;
所造成的实况则是人间地狱。然而替天行道者对此是无动于衷的。他们有钢铁的意
志、坚忍的美德;他们最能忍受别人的痛苦。 

上述种种情况;在宗教和政治这两个于许许多多人有绝大影响的领域里 
;是格外
须要警惕的。翻开史册不难发现;为了要「替天行道”而引致的战争、杀戳、迫害、
暴虐、生灵涂炭 
;可谓触目惊心。此等事件之野蛮、残酷、非理性的程度 
;令人既觉
恐怖又感到深沉的哀痛。我们在此必须真切地反省一个问题:历史上这些使人感到
无限哀痛的人间悲剧;究竟给了人类什么教训呢?这些悲剧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
教训就是:从救世主到奴隶主;只有一线之差;从真理使者到悲剧的铸造者 
;不过半
步之遥而已。 

注:


'注'1 「其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并非矛盾句 
(两个「结果”有不同的指谓 
);整句话
在此略等于说「最终还是没有确实的答案”。 

'注'2 可参考拙着《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香港 
1981;台湾 
1982)。 

'注'3其为语害;是就认知性(旨在求真)的语境而言的。按这里所说的「语害”;并
不恰等于语文书籍上所说的「语病”。譬如香港人常把「以及”误说成「与及”;
把「话”误说成「说话”;那是语病;但不算语害(并非有害于确当思考)。又如累赘
的言语不一定是语害;但常被视为语病〔谈语病的人须小心不要流于吹毛求疵 
。吹
毛求疵者挑剔累赘的言语时;宜注意「累赘的言语”一词也是 
(若要吹毛求疵的话)
累赘的;可用「赘语”二字代替〕 
。概言之;语害属于思考方法的讨论范围;语病则属
于语法、修辞等语文科目的讨论范围。 

'注'4 此分析架构着重应用上的实效性;其核心概念(、。。。。。。

「语意暧昧”「空废命题” 
等)由约略的说明来引介之后;主要通过实例来阐释。这些概念当然可以作进一步
的探讨(任何概念都可以作进步的探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内行人有意略去的枝


节;半吊子却喜欢在此做文章;表示「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对内行来说;这谁不知道
呢?(应依目的旨趣来作权衡;像今天的科学哲学;便特须如此。)要讨论总可以一直

讨论下去;重要的是按文章性质以定分际;因应主旨以定详略。如此方能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最考功夫。有大量「哲学论文”光在枝节问题上纠缠 
;废辞连篇;破绽连绵;
无非冒充专门;实则对于一般读者毫无价值;在内行人看来却又贻笑大方;一看就
知是外行充内行。这种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半吊子「研究” 
;所能给出的结论每
每只是滥调一句;例如(或犹如)宣称「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可作进一步的商榷 
哲学问题有哪一个是「不”可作进一步商榷的呢?(附笔考虑「经典教本科学哲
学”之重要性。) 

'注'5 或「共相” 
。按:下边提到的唯实论;与 
M.Dummett 所描构的 
realism/anti-realism此一对立之中的 
realism;不可混为一谈。又:「在某用法下”(见下文)这个
附加条件;每适用于拙作有关语理分析的论述;视为不言自明而无须特别列出。 

'注'6在一般的逻辑书里;「否定”属于后设(元)语言;「非”则属于对像语言。但
这种差异不必在此细究。 

'注'7 《辞海·哲学分册》(上海;1980)第 
81 页。 

'注'8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 年版)第 
498 页。 

'注'9 见《政治常识手册》(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编写)(北京;1980)第 
108 页。 

'注'10同上。 

'注'11实际上该定义可看作对「+”这个概念的分析 
;而非净是说「加就是加” 

但此等细节可略而不谈;因本例之目的只在显示符号术语容易被利用来制造烟幕。 

'注'12叶维廉:《无言独化:道家美学论要》;载于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之
《中西比较文学论集》(1980 年);第 
46 页。 

'注'13见台湾《鹅湖月刊》上一系列题为《国画之精神内涵》的文章:1983 年
九月号第 
16-17 页;1984 年一月号第 
45 页。 

'注'14同上:1984 年七月号第 
53 页;同年四月号第 
47 页。 

'注'15同上:1984 年五月号第 
54 页。 

'注'16「》”通常意涵方向性。但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方向;该文没有言明;也没
有表明。按:术语即专门用语。须分辨术语之正用与诈用。以暧昧的术语来蒙混;便属
诈用。本文所造的「术语迷彩”一词(「迷彩”原为军事术语);其正用乃在于指谓
和形容术语之诈用。 

'注'17假如有一天科学昌明使人的寿命大大延长;二百岁也叫「年轻” 
;那是另一
回事。这里只考虑「年轻”一词现今的用法或指涉范围。 

'注'18下文可视为对「语意虚浮”这个概念的一种大略的展释。 

'注'19此处单就「反革命”一词作为描述性词语而加以评论。 

'注'20这当然只是修辞上一种讽刺的言说方式。较死板地说;在「实践 
。; 。标准”这
两个分句中的「是”字须改为「被用做”。 

'注'21颇有某种「欧陆哲学腔”。见《鹅湖月刊》1977 年五月号;第 
5152页;
六月号;第 
54 页十月号;第 
56 页。有的说法若不注明出处;读者恐怕就会怀疑究竟
有没有这个(如此不可信;或荒谬;或语无伦次的)说法。为免注文繁琐;拙文通常只
特别注明这类说法的出处。 

'注'22「真”与「真确”在此用做同义语。另外;没有必要细分时;「语句(句子)”、
「述句(陈述)”、「命题”、「断言”等名词在拙文里每可交替使用。又:设使某种简
约的写法通过整体脉络去了解即不会引生误会 
;并无损于表述主要论点;在此情况
下;拙文往往采取该简约的写法;而不采取「虽较精确但既繁琐又无必要”的写法 
。 


附笔:以「对/不对”为二值;可减少对于多值逻辑的之「知识论需求”。按:式中
之 
J 为 
Rosser & Turquette 之「J 函数”。 

'注'23重言句即拙着《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之中所说的分析地真的语句 
。有些
句子在某一解释下为重言句;在另一解释下则非重言句。有的人由此推论不能区分
重言句与非重言句;但这推论不能成立;因为上述情况只表示某些句子有歧义(或
曰有两种/多种解释);而并不表示不能区分重言句与非重言句。若令「蜘蛛”的界
定包括「有八足”这个条件;那么「蜘蛛有八足”就是重言句;倘若其界定不包
括(不涵蕴)此条件;则该语句就不是重言句。以下当我说「S 是重言句”时;常可了
解为「S在有关的语境之中用做重言句”。这么一来;就本文的目的而言;我们的讨
论便不必牵涉到哲学上关于「分析/综合”这个区分的缠讼论争 
(Carnap、Quine、 
Strawson、Grice、Putnam、Katz 等众多哲学家都介入了此论争之中)。值得一提的
是;同一句子或句式在某一解释下为重言句而在另一解释下不是重言句 
;这种情况
在最严格的学科里有时也会出现。在数学中;若由定积分来界定面积 
A;那么就是重
言句。但如果以几何方法(cf 兼含量度论的物理几何)独立地界定了面积 
A;那么上
式就有可能解释为非重言句了。'注'24「必然性”在此意谓「逻辑必然性”。(题外
话:逻辑可能可能无异于经验可能。)「有必然性”有时意谓「必然地真或必然地假”;
有时则

仅仅意谓「必然地真”;视语境而定。又;本文藉着实例对比而非藉着定义去阐明
「对经验事物有(无)所描述”。 

'注'25有些哲学家(例如 
S.Kripke)认为有例外。在某种模态逻辑之中;由这令人
感到困惑。Kripke 企图以「固定指涉词”的概念去解决此问题 
;所引出的结论之一
就是认为某些经验语句如果真则必然真。 

'注'26是否所有纯数学定理均为重言句;本文无须就此作一论断。 

'注'27当重言句只用做「提点语” 
(reminder)而非冒充事实陈述时;「没有信息内
容”也不能算作弊病(可参考例如笔者在其他场合所讲的「九一主义” 
)。此外;在
逻辑和哲学里;重言句常用来表述对概念或命题之分析的结果 
;而非当做事实陈述
提出来;在此情况下;「没有信息内容”当然也不能算作弊病 
。注意这样的重言句通
常都不是像「1+1=2”那样简单的;特别是在数学和数理逻辑较深的部分;要看
出某个重言句为重言句;往往不是易事。用「高等逻辑”里的一个例子来说〔基本
采用 
J.W.Robbin;MathematicalLogic(N.Y.:1969)ch.4 的符号约定〕:比如
要了解表示 
ax1(w)之基始递归性〕为重言句 
;须先了解亦为重言句;但要了解 
(R2)
为重言句;则又须进一步知道其他有关的重言句。。。。。。 

'注'28本句亦为重言句;但非空废命题。按:不排除可将本文里某些用做例子的重
言句或空废命题解释为非重言句或非空废命题的可能性。 

'注'29或者。 

'注'30《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59 页。 

'注'31刘放桐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北京;1981 年版);第 
599 页。 

'注'32见注'注'30。 

'注'33如接受反例的逻辑可能性;则不算本文所批的「强定成空”。 

'注'34《明报》1980 年 
1 月 
29 日:《集思录》。本例亦可视为犯了下文所论的
「概念扭曲”的语害。按:各类语害非俱互相排斥;换言之;同一个说法是可能犯多于
一种语害的。 

'注'35类似的按语亦适用于另外的两类语害。 


 '注'36此乃广义的「概念”;可看作「意义”的同义或近义语。 

'注'37这里所说的「类” 
;指自然类或近乎此之类。集合论里的集合则不限于自然
类。又:本例旨在阐明「概念混淆” 
;不考虑比如双头人的问题。按:可藉模态逻辑「可
能世界”的概念去设想本节提及的信息内容。 

'注'38在学习算术的语境中;不妨设定 
D 可以如此解释。 
'注'39「这个‘法’是什么意义上的‘法’?”一类的问题;不关本例旨趣。 
'注'40参考注'注'37第一句。另按:前文中的语句 
Q 当涉及没有西湖的可能世界

时;可采取罗素 
2nd;ry Occurrence 的概念来诠释。 
'注'41概念混淆往往能令所作的陈述在一定程度上「可逃避否证”;但不一定「无

可否证”。不过概念扭曲则可以使得所作的陈述无可否证。 
'注'42本文所界定的封闭系统;不等于逻辑、物理学上所讲的封闭系统。 
'注'43Cf.B.Russell;The lmp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London:1976);p.14. 
'注'44不能把神旨说与科学的基本定律相提并论;后者并非马后炮;亦无探究到

此止步”的蒙昧性。 
'注'45下面提到的「封闭系统”;意指这种仿佛无所不包的封闭系统。 
'注'46人们所谓的「绝对真理”;大抵是指(他们所以为的)某种既有必然性又有

信息内容且有根本重要性的普遍命题(或其所指)。 

'注'47「集体神经衰弱”等词语在此仅用来作一般性的描绘 
;而非严格的术语。另
按:本文取「否证” 
(证伪)的广义;指「印证其为假” 
;即 
disconfirm;而不限于 
falsify。
如此可避免把 
Popper、Kuhn、Lakatos等人的分歧牵扯进来。又结语「论封闭系统”
之着眼点;在语言的描述层面;对于「认知”、「求真”而言;此乃语言之最根本重
要的一面。 

附笔(1)可用「 
use-analyticity”、「situational analyticity”等概念对「 
A/S”(分
析/综合)的问题给以妥善的处理。(2)须辨别「 
A/S”的「方法学应用”与「知识
论应用”乃至「诠释学应用”的不同。(3)可区别分析语句的相对性与分析命题的
绝对性之差异。(4)奎因的 
Indeterminacy Thesis(I.T)所涉及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本文
所论的概念滑转。按:除非 
I.T.确定为假;否则;若非 
I.T.概念滑转;则如果 
I.T.不
是分析的而是可验证的;则 
I.T.不是可验证的 
。(5)哲道注:思考方法学可作为「功
底”来发挥潜效;而不必囿于以「援引公式”的形态来被应用。 

原载于《明报月刊》1988 年十一月及十二月号
思辩与宗教
《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前奏李天命
引言:来龙去脉
我比较倾向于有神论。不过:(一)我所设想的「神”的概念与基督教正统教条所说
的「神”的概念不同;(二)我不认为基督教教条中的有神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