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紫禁清萍 >

第65部分

紫禁清萍-第65部分

小说: 紫禁清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弟,自然受到重用。
历史上记载的隆科多的崛起是在1688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这一年,他开始担任康熙的一等侍卫。隆科多担任一等侍卫之后不久就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四十四年年,康熙以“因所属人违法妄行,谕责隆科多不实心办事,革副都统、銮仪使,在一等侍卫行走”。但到了康熙五十年,他又重新受到重用,得授步军统领的重要职位。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负责维持京城防卫和治安,并统帅八旗步军及巡捕营将弁,权责重大,由皇帝特简满洲亲信大臣兼任。由此可见康熙对其亲信程度。
这一切,又让我想起了萍舒的额娘也是佟国维的女儿,那这隆科多就是我这身体的亲舅舅了,这一次的见面虽然有点仓促,但却足以让我看清了内在的事实,隆科多现在俨然就是四爷党的人了。
这个人是绝对不会帮十四的了,就算是亲戚,也要提防了,忽然感觉到周围的敌人仿佛多了起来,我好像没有多大的能力可以应付了,心实在是太累了,这一切的纷争,什么时候才可以停下来呢,应该等到最后的赢家出现就可以停下来了。

第七十八章 诏书

十一月,皇太后不豫,上省疾慈宁宫。发布诏书,回顾一生,阐述为君之难;并言自今春开始有头晕之症,形渐羸瘦;特召诸子诸卿详议立储大事。
在这个月里,不仅皇太后病了,连康熙也病倒,但他仍坚持到慈宁宫看望皇太后,母子之情可见一般,虽然皇太后不是康熙的生母,但却陪伴了康熙的大半生,这其中的养育之恩,是泯灭不了的。
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出生的三个月后,他有了一位嫡母,即顺治福临的第二位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当她来到紫禁城时,年龄还不到13岁,比康熙年长才12岁又5个月。康熙八岁时,母亲佟佳氏病故,康熙心目中除祖母孝庄文皇后以外,嫡母自然更加重要。
顺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1717年),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顺治废后之侄女。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皇后废。次年五月聘为妃,六月立为皇后。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顺治以侍奉太后疾不勤,诏停其宫中笺表。三月,遵太后旨恢复如初。康熙继位,尊为皇太后,居宁寿宫。圣祖奉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出巡皆随行侍奉。太皇太后病重,朝夕相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移居慈宁宫。
皇太后是顺治的第二位妻子。她小顺治三岁,在顺治17岁时,先被聘为妃,后册封为皇后。此时,顺治是刚刚废掉了皇后博尔济特吉氏。对于这样新皇后,顺治依旧没有产生爱恋的感情,尽管顺治的已到了情窦大开的年龄,也许正是如此,顺治才对自己心中的理想伴侣做了更完整的描画。历史上对这位皇太后的脾气禀性并没有过多介绍,从顺治找不出废后的借口来分析,皇太后应该是个安静的女人,但毫无个性可言,也就是说没有生活的趣味,更确切地讲,她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女。而这时,顺治的生活中突然有了董鄂氏,于是满腔地热情就转移了方向,本来就对她冷淡的顺治,就再也没有一丝好感了,幸而皇太后从不管他与董鄂妃的关系,更没有争风吃醋,而是安静地呆在自己的后宫,了度这青春如花的年华。
再说说康熙的病情,这年秋,康熙精神亦大不如前,据他自称“朕近日精神渐不如前,凡事易忘,向有怔忡之疾,每一举发,愈觉迷晕”。这月初,又增腿膝疼痛,并感受风寒而咳嗽声哑,这时,这个临御天下近六十年的老皇帝已觉自己余日不多,对于前途,十分悲观,他深怕自己的几个儿子乘他生病之际矫传皇太后诏旨而行逼宫之举,他也想到这些斗红了眼的儿子们会不会给他进鸩毒,而后再伪撰诏书,行篡位之举,或者在他死后,将他的尸体置于乾清宫内而束甲相攻,为了维护他的一世令名,他希望死的光明磊落而不能不明不白,他需要向广大臣民袒露心迹,对自己一生做一个总结,布告天下,让天下臣民后世对自己一生有个客观的评价,为此,早在初废太子之后,他即随想随记,积之十年,至这月二十一日大病之中,他将诸皇子、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齐召至乾清宫冬暖阁,颁布了情辞恳切的长篇谕旨,为了了解康熙的心情,特译成白话,内容是这样的:
“朕在年轻时身体十分健壮,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生病,今年春天,才得了头晕之症,身体渐显消瘦,秋天时,朕行围塞外,蒙古地方水土很好,因而精力渐觉充沛,面容也逐渐丰满起来,每天骑马射箭,都不觉得疲劳,回到北京后,因为皇太后身患重病,我日夜忧劳,头晕这症又不时发作,心中有许多话,想向你们说,所以特地将你们召至加以面谕:
从来帝王治理天下,没有不把尊敬上天、效法祖宗作为首要之事,敬天法祖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使远近宾服,让人民休养生息,让百姓普遍享受四海之利,而作君王的则要以百姓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体恤群臣,子育万民,在国家没有危险时即注意加以保护,在天下未乱时即不懈地孜孜求治,不分白天黑夜,尽心尽力,宽严交相为用,互相补充,施政中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以图国家长治久安,自古以来各朝,以我大清取得天下最为名正言顺……
这道谕旨朕已准备了十年之久,如果将来有什么遗诏,也无非就是这些话,我把心里话都毫无保留地掏给你们,此后朕就不再重复了。”
朝臣因康熙生病请其册立太子,康熙乃颁布遗言而不明确立储,
康熙预作的遗言,篇幅很长,大体是说,自十年前身体觉着不好,“恐前途倘有一时不讳,不能一言,则吾之曲衷未吐,岂不可惜”,因此十年以来就酝酿着要说今天说的“遗言”,“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实际上要紧的事,即谁来继位的事,一点也未说,只是总结性地谈了他自己一生的事,说到立遗诏定大统时,举了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于长孙无忌,认为这种做法不好,“朕每览此,深为耻之”,他怕百年之后“或有小人希图仓卒之际,废立可以自专,推戴一人以期后福,朕一息尚存,岂肯容此辈乎?”据说,康熙立了这个遗言之后,大学士们感到很茫然,这个遗言什么也没说,算什么“若有遗诏,无非此言”?因此缮写完后仍问康熙:“此外有何应存之处,恭候皇上指示。”康熙回答:“朕言不再之语,已尽之矣。”
百官奏请建立皇太子,康熙立了这一份遗言,完全没有涉及到皇太子人选,下令搞了一份皇太子礼仪,搪塞了诸臣的建议,康熙在二阿哥之外没有册封过皇太子,二阿哥复废后储位始终虚悬,康熙认为没有皇太子并不要紧,他从历史上找到依据:清朝没有这个习惯,清太祖、清太宗都没有预立皇储,宋仁宗三十年没有立太子。
康熙不再立储,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没有合意的人选,太子是国本,应当慎重选择,特别是有了废黜二阿哥的教训,更知立非其人关系的重大,他对诸皇子不甚满意,康熙五十二年又说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坏,但不一定能在复杂政争中把持得住,第二,国家只能有一个君主,不能要太子分理国政,他认为太子年长,身边难免有小人,会结党,不能尽子臣之道,会和皇帝发生冲突,在事实上,自立二阿哥后,分散了皇权,康熙不能容忍,他说诸皇子滥施威福,是分了他的威柄,而大权所在,岂可分毫假人,更不愿给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了,废二阿哥后若再立太子,康熙年老多病,从生理上讲需要太子协理政事,诸臣也是这样建议的,可是康熙坚持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的观点,这样还是以不立皇太子为好,第三,防止皇子间结党,康熙看到儿子们长大了,分封了,各有属人,可能各自谋利益,若立了太子,正是大家攻击的目标,将会出现不停的党争。
康熙选择皇太子的标准,在一直以来的实践中,康熙丰富了它的内容,首先是反对皇子结党谋位,册立皇太子一定要皇帝独断,他深知结党谋位的危害,将会造成皇帝与太子、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皇子之间的矛盾斗争,将大臣卷进来恶化朝政,将出现朝臣拥立太子而日后藉以擅权的危险,结党谋位也是剥夺皇帝特有的立太子的权利,康熙要保卫它,从刘邦立太子受吕后干预,唐太宗立李治必须获得长孙无忌支持的历史中吸取了教训,这年讲到这些事,深以为耻,竭力避免落入同样的命运,康熙初立二阿哥时,不可能出现结党谋位的事,别的朝代立太子一般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康熙朝由于先出现了太子结党,接着有废太子事件以及伴随而生的诸皇子结党争夺储位,这种实际情况,使康熙不得不以是否结党图位作为选择继承人的基本条件,先决条件,其次康熙要求继承人要能做到诚孝。
康熙不立皇储,但是这样的大事哪里能够忘怀,他总是依照自己的标准,盘算着选哪一个儿子为储君,哪些从来默默无闻的皇子不在他的挑选范围,结党谋位的二阿哥、大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给排除掉了,剩下来的年长皇子、少壮皇子,钟爱之子应该是他的考虑对象,康熙晚年所要选择的继嗣,不出三阿哥、四阿哥、十四三人,三阿哥以年长有学识赢得康熙的重视,然无政治远谋和行政才干,很难是理想的太子,四阿哥以年长有才能及善于体会乃父的意图而获得好感,尤其在康熙晚年得到重视,可能是皇储候选人之一,十四有才有功,处于要职,应该说是康熙选择储贰的目标之一。
这也只是猜测而已,毕竟康熙心里面想的是什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猜得出来的,这样的一个千古帝王,却要面对立储的问题,对于他的身心都造成了一些伤痛,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真的需要休息下来了。
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怕是做什么也无能为力吧!
自从康熙颁布了那一份说得不明不白的诏书之后,十四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应酬上,都频繁的多了起来,他经常早出晚归,我能见到他的时间,也相应的少了很多,面对这样的改变,我无言以对。
不过,每天晚上当我熟睡的时候,还是可以感觉到十四温暖的怀抱,他给我的远比我给他的多得多,要是可以,我宁愿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让他感觉到,我也可以成为他栖息的对方,直到永远。
可每天早上醒过来,经常看不到十四的身影,只有枕头和床单上还惨留着他的余温,证明他昨晚真的回来过之外,就别无其他了,我的心里又会觉得空荡荡的,这样对他争夺那个位置不闻不问,做对了吗?
我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但总是得不到一个肯定的答案,想改变十四的观念,但又不想扼杀他的梦想,所以只好让他放手去搏了,无论他最后的结局会怎么样,我都会和他在一起面对就是了。
十四外面的生活充满着无数的争斗,而我在里面的生活就是平静无波的,这都是他给我挡住了外面的风风雨雨,我才可以过自己想要过的平淡生活,在这里生活那么久了,越来越领悟到平淡是真的幸福。
所以现在,白天十四在外面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找一些事情来做,用来打发看不到他的时光,发觉自己是越来越依赖他了,仿佛没有了他,就像是没有了整个世界,一旦爱上了人,就会在霎那间没有了自我。
自己的整个天地,都是在围绕着所爱的人转,如果失去了心中的那个人,就会一下子没有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前进的道路了,爱情就是那么的患得患失,让人怎么也看不透,难以触摸的感情。
这天,我邀了妍雅和曼青逛街,对于府里面没有男主人的时候,时不时就会约她们一起出去外面走走,说实在的,这么多年以来,已经把她们看作是一家人了,同在一个屋檐下,是不分你我的。
出府的时候,正好又被府里面的丫头们逮到了,缠着我们带上她们出去,被她们缠得无计可施,就只好带上这几个丫头片子了,让她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好,整天待在府里,是很难长见识的。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个墟,那要是再加上五个女孩子又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玉瑜、玉玥、玉瑶、玉玮和雪晴一出到府,就好像是放飞了的小鸟,没有了管束,人也变得鲜活起来了。
她们都往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而去,让妍雅、曼青和我都头痛极了,原本是想逛街的,没想到却变成了陪逛的,那就只好分头行动了,妍雅跟着玉瑜、玉玥和玉玮,曼青跟着玉瑶,我跟着雪晴,差不多时候就各自回府。
雪晴逛的无非都是一些小玩意儿的摊档,看来是完全被我影响到了,有其母必有其女嘛!这丫头也特招人喜欢的,自从我带了她去见德妃之后,德妃就三五不时地招她进宫陪伴,这也算是找了个靠山。
当日光西斜,这丫头也逛得累了,她才舍得跟我回府,回到府的时候,我以为又要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没想到一进房里,却看到了十四坐在了桌旁,桌上还布了晚膳,讶异地问:“你今晚怎么这么早回来?”
“你难道不想我早点回来吗?”十四反问,我笑着过去坐在了他的身边,“你能早点回来陪我,自然是最好了。”说着,起筷,共进晚餐,有一道菜夫妻肺片,同时给对方加了这道菜,相视一笑,情意尽在不言中。
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心相爱的两个人,才可以领悟对对方的情感,我相信,和他的感情会直到永远的。

第七十九章 逝者

近日,皇太后病重。康熙忧劳焦急,足痛加剧,艰于步履。
十二月初四,皇太后病危,当时,康熙身体也不好,双脚浮肿得几乎走不动。他用手帕缠裹双脚,乘软舆来到慈宁宫,年已六十四岁的康熙跪在皇太后榻前,双手捧着嫡母的手说道:“母亲,朕在此。”此时,皇太后身体极弱,已经不能说话了。皇太后睁开眼睛,一束强光又使得她看不清东西,她以手遮光,看见了也被疾病折磨的康熙。她一手握着皇儿康熙的手,久久望着他,皇太后眼神里充满了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