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战 >

第13部分

血战-第13部分

小说: 血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成了一堆废铁。蒋介石特别关注飞机的损失情况。8月24日,他得知第三大队新从美国进口的超低空攻击机一天就损失了两架,心疼得雷霆大发。他坐车来到句容,将大队长刘超然骂了个狗血喷头,厉声训斥道:“你们是怎么搞的,这么好的飞机打一架少一架,一点家当几天就被你们搞光了,以后日子怎么过,下面怎么打?你们不心疼飞行员的生命,我还心疼我的飞机呢!你知道不知道,这些飞机比我身上的肉还金贵,损失一架比割我身上的肉还难受!” 
刘超然无话好说;诚惶诚恐地低着头一言不发。他何尝不着急、不心疼。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一个一个地牺牲了,他心疼得眼泪直掉,培养一个飞行员是很不容易的。有了飞机,没有飞行员驾驶,这飞机还不等于一堆废铁吗? 
一天,何应钦召开作战会议,请蒋介石参加。大家陆陆续续地到了会场,离开会的时间还有一会儿,官员们便议论起当天《中央日报》上报导的一则消息。报纸上是这么写的:一位中国飞行员驾驶的2510号“霍克”式飞机,飞赴吴淞轰炸敌航空母舰。他完成轰炸任务后胜利返回时,不料尾部中弹,机身摇晃,拖着长长的白烟向下坠落,这位飞行员在情急之下紧急跳伞。伞花随风飘舞,地面观战的军民拍手欢迎他的降落。天有不测风云,一阵狂风将这位飞行员吹到敌军阵地上。疯狂的日军向他围过来,吼叫着要他投降。这位飞行员凭手中的一枝手枪,打死了三个鬼子,还用匕首刺死了两个鬼子,最后他举起了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 
官员们议论着,赞叹着这位飞行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蒋介石在一旁听后,瞪着眼睛训斥:“你们这些人只知道这个飞行员是好样的,你们知道不知道中国四万万人口,有的是人,有什么稀罕的。可是,你们知道一架飞机值多少钱吗?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这些当官的听到蒋介石一席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蒋介石在命令空军出击的同时,还命令海军出击。中国海军主要舰艇布阵在长江口的江阴,阻击敌人的海军从这里进入长江,向内地进攻。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率领“平海”、“宁海”、“应瑞”、“逸仙”号等四艘主力舰列,在这里等候了好几天,没见到一艘敌舰,却引来一批又一批敌机轰炸。8月23日,“平海”号军舰拉起空袭警报,官兵们迅速跑向自己的岗位。陈季良见12架敌机在江阴上空盘旋,下令开炮,所有鱼雷快艇、舰艇以及江阴要塞岸炮及附近的炮团,一齐对空发射,不到一分钟,一架敌机的油箱被击中,飞机冒着黑烟,翻滚着向下坠落。其他敌机见伙伴坠落,吓得摇晃着翅膀返回去报丧了。 
几天后,敌人开始了报复行动。日本海军第二航空队,即“加贺”号航空母舰上的42架飞机,联合陆基航空兵的24架飞机,加上“出云”号航空母舰起飞的30架战斗机、12架攻击机,共计108架飞机,铺天盖地地向江阴袭来。江阴上空顿时风起云涌,电闪雷鸣。敌机的目标首先是“平海”号。一架架敌机轮番着向“平海”号俯冲扫射和轰炸。军舰在炸弹落水掀起的气浪和冲天的水柱中摇晃。官兵们毫无畏惧,坚守自己的岗位,顽强地和敌人战斗,敌机一架接着一架翻身落水,这场战斗从上午8时进行到下午4时,日军损失六架飞机,“平海”号上的官兵伤亡34人。   
吴淞失守(2)   
第二天,敌机不甘失败,再次袭击。34架敌机如一群可恶的苍蝇,围着我四艘军舰轮番轰炸扫射。“宁海”号被击中,紧急情况下,官兵们只好忍痛弃舰跳水。他们游到岸边,被热情的老百姓接回家休养。中国海军虽然击毁十几架敌机,但自己却遭到了毁灭性地攻击,幸存的军舰和鱼雷快艇寥寥无几了。 
堵截日军登陆的主力还是步兵,最先赶到吴淞口的是上海市保安总团,他们为了防止敌 
人登陆,将沿江的码头炸光,张华浜附近的五个码头也被炸得飞上了天。20多艘敌舰开过来,加上20余架飞机掩护,显然是要强行登陆。保安总团各种武器对着空中扫射,小钢炮竟然五炮击中了两架飞机。保安总团没有重炮,兵力又少,根本挡不住如潮水般的登岸敌人。守军尽管多次发起冲锋,一次次都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保安总团伤亡大半,几乎全军覆灭。正在危急之中,第十八军十一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赶来支援了。他们跑步进入阵地时,被黄浦江上的敌舰发现,敌人的炮舰向他们猛烈开火。接着,敌人成连成营地向他们进攻,守军沉着抵抗,终因敌人的兵力太强,最后只得互相交替掩护后撤。 
在张华浜和蕴藻浜担任阻击任务的是陈诚指挥的第十五集团军,这个集团军下辖第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七十四军及第六师、炮兵第六团。这里兵力雄厚,从24日到26日,日军以飞机、兵舰重炮掩护陆战队,一次次登陆,都被打退了,日军伤亡很大。 
日军暂时休整了几天,8月31日凌晨,八架敌机突然飞到吴淞江岸,丢下30多颗照明弹,把天地之间照得透亮。当然,守军阵地也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下。接着,又飞来30多架轰炸机,把吴淞守军阵地炸得如犁耕地似地翻了几遍,所有工事被炸毁。飞机轰炸后,2000多名日军发起冲锋,守军第六师无法抵抗,不到一小时,日军占领了吴淞。 
日军占领吴淞后,向北扩大战果。到了宝山,他们遭到守军第十八师的阻击。十八师在这里组织了四道防线。敌人夺取宝山不到一小时,十八师又一次发起反击,重新夺回了宝山,一时敌我双方形成了拉锯战,占领,失去,失去,又占领,拉锯似地有12个回合。守军每一次夺回,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9月2日,日军突破宝山,向狮子林、月浦一线发展。这天,2000名日军借着炮火的威力,在宽达五里的距离内,发起了全线攻击,守军多次企图包围,但都未能成功。敌人往往是白天包围守军,晚上守军熟悉地形,左冲右突,又冲出了包围圈,战斗异常激烈,双方的尸体堆积如山。 
松井石根见伤亡与日俱增,原来两个师团两万余人,战斗至9月5日,伤亡大半。他发电报,请陆军部增加兵力。他在申请报告中写道: 
(1)敌人的抵抗实在顽强,无论是炮击还是被包围,绝不后退; 
(2)估计敌人第一线兵力约19万,第二线停战区内有27万至28万; 
(3)中国居民对敌人有极其强烈的忾心; 
(4)由于调军舰运送紧急动员的部队,派遣军后方接济不上,两个师团陷于严重的苦战中。 
陆军部对松井石根增兵的要求,意见不一。以杉山元为首的一部分人坚持派兵增援松井石根,而作战部长石原莞却持反对意见。他的理由是,日本总兵力73万人,国家地方小,资源少;而中国的总兵力200万,地方大,资源丰富。如果长期打下去,所有日本人参军都打不赢这场战争。 
两种不同意见报到了参谋总长载仁亲王那里,他的立场是站在杉山元一边,但他又担心说服不了石原莞,便报请天皇决定。报告是这样写的:“上海之战有希望获胜,但必须增兵,拟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一等三个师团约4万人到上海,并派后备步兵10个大队增援上海,总计6万兵力。” 
天皇接到报告,反问载仁亲王:“增加三个师团是否可以占领上海?” 
载仁亲王拍着胸脯保证说:“不仅可以占领上海,还可以占领南京!” 
天皇听了他的话,批准了这个增兵计划。日军总参谋部又增加了野战重炮第五旅团及独立野炮第十五联队、独立工兵第十二联队、第三飞船团等开赴上海,归松井石根指挥。 
一般军事家认为,军队打胜仗,要有两个因素,一是靠平时军事训练,提高素质;二是要有精神作支柱。日本兵平时训练十分严格,军官必须经过院校培养。他们的精神支柱就是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 
中国兵同他们相比,这两条都欠缺。训练坚持不是很好,而且训练课目是依照德国军队的模式,与中国的实际相脱离。精神上,蒋介石提倡三民主义只是一个政治纲领,而不是武装头脑的精神。曾经参战的老人都说,无论从军事素质、精神素质,还是体质及吃苦精神上和日本人比较,三个中国兵顶不上一个日本兵。 
加上蒋介石的许多部队内部腐败,军官吃空额现象较为普遍。一般说,师的建制应该有万把人,实际上只有6000余人,有的还不到这个数字。还有一些部队,因平时缺额,突然要拉到前线打仗,只好在附近抓壮丁。附近的青年人听说要抓壮丁,早就跑光了。为了凑数,不是抓些胡子就是抓些娃娃来充数。这些抓来的农民,枪都不会放,怎么可能在残酷的战争中赢得胜利呢?   
吴淞失守(3)   
从武器上比较,日本的航空母舰、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装备质量,远远超过了中国部队的装备。中国至今都没有航空母舰,步兵武器相比,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比中国的汉阳造和中正式长、射程远、精确度高,刺刀也长,只要拼刺刀,日本的步枪总是占上风。 
就具体一个战斗而言,如果中日军队人数相同,中国军队必然吃亏。如果中国军队在人数上超过日本几倍甚至十几倍,凭人海战术消耗敌人的弹药,才可能获胜。 
当日本增援的三个师团来到上海后,松井石根决定发起全面总攻,战线北起浏河,南到高桥,他们采取宽正面突破。中国新增援的六个师全是桂系部队,由白崇禧亲自指挥。桂系的六个师是迎着敌人的坦克、大炮冲锋的,并不讲究战术,一窝蜂地向上冲,就像炸圈的羊群,全当了敌人的活靶子。一颗炮弹爆炸,能炸死二三十人。因此,六个师上去,半天就没有了。   
血肉磨坊(1)   
松井石根喜欢搞重点突破。他观察多日,决定将战场的重心转移到罗店。罗店是宝山县的一个大镇。清朝末年,这里有700多家店铺,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向南可达刘行、大场,威胁张华浜、蕴藻浜;向西可到嘉定、安亭,占领宁沪铁路线。松井石根认为,控制了罗店,就掌握了淞沪战役的主动权。 
从8月27日起,松井石根指挥第三师团抢占了罗店。敌人这一企图,很快被张治中发现。 
他立即向蒋介石报告说,如果让敌人占领了罗店,就会侧击我后背,达到他们迂回包围我军的战略目的,他建议蒋介石派重兵坚守罗店。 
蒋介石回电说:“建议甚好,照此办理。” 
张治中命令第十一师、第九十八师,迅速赶赴罗店,把敌人挤走。第十一师师长彭善率领两个团,赶到罗店,发现敌人刚到,正在埋锅烧饭。便一挥手,命令士兵跟他冲。两个团的官兵跟着他冲锋,如旋风般将700多个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打死打伤敌人400多人,其余的鬼子惊慌逃窜。彭善拿起电话,向张治中报告了战果。张治中兴奋地表扬说:“你们打得好,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同时提醒他说,“但是,敌人是一定要来争夺罗店的,你们一定要寸土不让,像钉子一样钉在罗店!” 
“长官放心,我们一定寸土不让!”彭善坚定地回答。 
彭善为了巩固战果,当晚便发动部队挖交通壕。这时天气十分炎热,官兵们挥着铁锹、洋镐,高呼着号子,挖刨着泥土。彭善到各营指导士兵们,要他们挖成“之”字形战壕,便于隐蔽。 
第六十七师从苏州赶到宝山,张治中命令他们增援罗店。至9月5日,全国各地赶到上海的中国部队达到了22个师,部队的数量增加后,为便于指挥,蒋介石调整了指挥关系,由陈诚担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宝山以北的防区全归陈诚的部队负责。原归张治中指挥的第十八军也划给了陈诚。第三战区司令部设在宜兴。 
陈诚视察了罗店阵地,召开了师以上军官会议,重新划分了各师的防区:第十一师和第九十八师负责罗店至嘉定、砖瓦厂一线,第六十七师负责罗店至浏河一线。刚刚部署完毕,日军的第十一师团一个联队就从石洞口、小川沙登陆了。敌人经束里桥,在飞机掩护下向罗店发起攻击。彭善指挥第十一师两个团,顽强阻击。他们从中午打到晚上天黑,整整打了八个小时,双方多次白刃格斗,日军伤亡过半,仓皇逃窜。 
敌人被打退,彭善错误地估计敌人退却后,当晚不会再进攻,除留一个营监视敌人外,其余部队都撤到徐行休整。谁知敌人只稍稍休整后,半夜11点又向罗店发起进攻。一个营的兵力在暴雨般的炮弹、炸弹的攻击下,死死地坚守着。大约战斗了一个小时,陈诚接到了报告,派第六十七师二○一旅由浏河赶去增援。战至拂晓,松井石根向罗店增援了两个联队。敌人依仗大炮和兵力,疯狂地组织了五次进攻。战至上午9时,罗店失守。 
蒋介石一听到罗店失守的消息,急令罗卓英率第十八军在中午前夺回罗店,他在电话中说:“你如果不在中午前夺回罗店,军法审判,你就提着脑袋来见我吧!” 
罗卓英在高压下,命令第十一师、第九十八师在中午前夺回罗店,第六十七师在罗店以北配合进攻罗店。 
罗店镇只有三平方公里,而且镇的四周小河、小水塘多,容纳不了三个师的兵力。罗卓英命令这三个师各派出两个营,轮番冲锋,师长要亲自在第一线督战。他在发布命令时说:“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谁要后退便毙了谁!” 
8月26日上午7时,敌人两个联队对罗店再次发动攻击,第十一师和第六十七师各两个营发起冲锋,师长彭善在后面挥舞着大刀督战,见到一个后退的士兵,便挥着刀砍下去,还高声地号叫着:“后退者格杀勿论!顶住,给我顶住!” 
双方在罗店的东边迎头相撞,很快绞杀成一团。喊杀声、惨叫声,枪械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彭善为了迅速解决战斗,向后一挥手,命令预备队上。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攻势下,渐渐不支,前面的被分割包围,后面的吓得向后逃窜。不到10分钟,被包围的敌人被消灭了。彭善命令部队打扫战场后,暂时休整待命。谁知,敌人的步兵后退了,炮兵却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一发发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