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这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保罗·利奇问:总统先生,你说的“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答: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不希望看到它。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将其用
之于和这场军事入侵毫无关系的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而如果使用原子弹就会发生那样
的事。
杜鲁门为什么挥舞原子弹呢?
原来,麦克阿瑟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一、二次战役中连吃败仗,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志愿
军不是少数部队,而是主力出击,急令美军全部撤退。第8 集团军司令沃克在后撤路上因车
祸身亡,麦克阿瑟鼓吹的“圣诞节总攻势”变成了“圣诞节总退却”。敌人由进攻转入了防
御。
消息传回国内,美国报纸认为这是“继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不少人
认为麦克阿瑟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是“历史上最大的愚蠢事件。”
杜鲁门认为:朝鲜局势的发展已使“世界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
美国的主要盟国英国、法国等普遍对朝鲜战争局势表示忧虑,更害怕战争进一步扩大而
妨害其自身利益,削弱其在欧洲的力量。它们希望杜鲁门保证“朝鲜事件不至于把全世界搅
进一场大战。“
焦头烂额的杜鲁门为了寻找摆脱危机、挽回败局的出路,连续召开了一系列紧急会议,
井同麦克阿瑟磋商。他们认为,朝鲜战争现在已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
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但是,对战略重点的估计上出现不同的看法
和主张。一种意见认为,欧洲至关重要,美国不应该陷在朝鲜而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主张
“放弃朝鲜,把力量集中在欧洲”;另一种意见认为,现实的危险在亚洲,如果在亚洲失
败,欧洲也就没有希望,主张必须在朝鲜取胜,麦克阿瑟甚至主张扩大战争范围,袭击中国
东北机场,封锁中国海岸和利用台湾的中国人对付中国。
英法等国则主张,战争在三八线停下来,谋求通过政治谈判结束战争。
杜鲁门反复权衡,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意保持其在朝鲜和整个亚洲的地位。
11月30日这一天,杜鲁门发表声明,说:“联合国部队不打算放弃他在朝鲜的使命,
将从3 个方面来应付新的局势,即坚持朝鲜战争、加强欧洲防务、加强美国军事力量。“
随后,他把答记者问时暗示在朝鲜使用原子弹,以警告中国人。
合众社者资深的记者梅里曼·史密斯认为,杜鲁门在这个敏感问题上走得大远了,他追
问:总统先生,我想再回到刚才提到的原子弹的问题上。你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们
清楚地理解了你的意思了吗?
答:我们一直在积极地考虑,史密斯。这是我们的一种武器。
国际新闻社记者罗伯特·狄克逊问:总统先生,这是不是意味着用以打击军事目标或民
用……
杜鲁门插话:那是军方人员将要决定的事。我不是一位批准这些事情的军方权威。
记者提了几个问题后又回到原子弹的问题上。
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弗兰克·布戈尔策间:总统先生,你刚才说这有赖于联合国的行动。
这是不是意味着除非联合国授权,否则,我们便不能使用原子弹……
答:不,完全不是那种意思。对共产党中国的行动有赖于联合国的行动。战场的军事指
挥官将改变武器的使用,正如他以前常常做的那样。
美联社和合众社马上把杜鲁门的这番话传播到全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一片混乱。
英国议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大使馆称“这是1945年工党上台以后下议院就外交事务
所进行的最为激烈、焦虑和负责的辩论。“大约100 名工党议员在一封递交给艾德礼首相的
信上签名,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原子弹。
联合国大厦内,西方国家的大使极为震惊。西欧其他国家的大使与英国人同样有“巨大
的担心。“即美国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里和可能出现的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使他
们在亚洲投入战争。
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美国的盟国反而被吓坏了。
杜鲁门不了解中国,不了解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不伯压,不信邪的人。他曾经蔑视他说:原子弹是吓不倒中国人民的。
他在芬兰首任驻中国大使孙士敦递交国书时谈到:我国有6 亿人口,有960 万平方公
里。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
由于事与愿违。杜鲁门不得不授权新闻秘书于当天向记者解释:“总统希望,他今天在
记者招待会上关于使用原子弹所作的回答肯定不至于引起误会,自然,自从朝鲜的敌对行动
爆发以来,我们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这种考虑就跟我们的部队在作战时考虑使用所有的武器
一样。“
“然而,应该着重指出,按照法律,只有总统有权批准使用原子弹,而直至现在还没有
发布这样的命令。如果到了该发布这种命令的时候,他将授权战区军事司令官负责战术上投
送这种武器的任务,“
“总之,今天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对任何问题所作的回答,并不表示上述情况有任何改
变。“
12月4 日,杜鲁门又表示:“准备遵循谈判途径,设法终止敌对行为。”
12月14日,成功湖畔,在美国默许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印度等13个国家提出的朝
鲜停战方案,内容是:举行一个与朝鲜问题有直接关系的各大国参加的会议,先在三八线停
战。以便进行协商。
同时,美国争取喘气时间,加紧“进行全面战争的准备态势。”12月16日,杜鲁门宣
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将军队从250 万人增至350 万人,并要求将飞机、坦克的生产
能力在一年之内分别提高4 至5 倍。
12月26日,东京,“联合国军”司令部,麦克阿瑟接见了走马上任的李奇微。
李奇微穿着一件佩带手榴弹的马甲,挎着一支枪,头戴一项引人注目的毛边帽子,翻起
的衣领佩戴着三颗星和伞兵徽章。他是伞兵出身,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任美国第82空降师师
长,还当过军长,参加过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在中欧战场颇有一点名气。
这个月,他55岁了。他接替已死的沃克任美国第8 集团军司令职务。
麦克阿瑟说:你的任务是,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守住最前方阵地,尽量靠前地坚持下去。
阿尔蒙德的第10军也将由你统一指挥。
麦克阿瑟特别告诫李奇微不要小看中国人。他提醒说:“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沃克曾
报告,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们的纵深发起
进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敌人惯于夜间运动和作战。中国的整个军事机
器都投入了这场战争。“
当天中午12时,李奇微动身前往东京羽田机场,乘飞机去朝鲜。
下午16时,他走下了飞机,踏上朝鲜东南部大邱的停机坪,在冬季的寒风中微微有些
打颤。随后,李奇微视察了部队,部队异常低落的士气使他吃惊。
他写给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的一封信中说:
“这里确定无疑地有一种紧张不安、大难将临、动荡不安的气氛,一种惊慌失措的精神
状态……我很清楚,我们的部队业已丧失信心。从他们的眼神、步态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从
他们长官的脸色——从军士直至最上层军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们反应迟钝,不愿交
谈。他们完全缺乏那种在士气高昂的部队身上可以发现的那种警党性和进取精神。“
李奇微认识到:“他们表现出那样的精神状态是有其原因的……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来到
朝鲜,打算让他们干些什么,这也是无可指责的。如果说我们国家进行过的战争有一场可以
称得上不为人所理解的战争,那未,朝鲜战争便是这样的战争。…
李奇微在写给柯林斯的信中,尖刻地把美军在战场上的毅力同志愿军作了比较。
李奇微截停了韩国一支正在后退的军队,问他们上哪儿去,然后命令他们返回前线。这
一命令是在由李奇微带到现场的宪兵的卡宾枪下得到执行的。
李奇微后来说:“我想告诉战场指挥官们,他们的步兵老祖宗倘若真能看到这支军队目
前的状况,是会气得在坟墓里打滚的。这支军队是这样地依赖公路,不重视夺占沿途的高
地,不熟悉地形和难得利用地形,不愿意抛开使部队伤亡惨重的汽车而代之以步行,不愿意
深入山林、丛林,到敌人的驻地去作战。“
“我十分清楚,我们的部队兵力过于单薄,无法横贯整个朝鲜半岛建立一条稳固的战
线。可是,我不明白,这些部队为什么相互间不进行支援,如师与师之间、军与军之间。我
们装备的榴弹炮射程达数英里之远,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各部队都可以向友邻部队提供相
当大的支援。“
“不错,敌人通常在夜间轻装行军,而且比我们熟悉地形情况。他们习惯午这里的气候
条件和清苦生活,可以自己解决口粮问题。他们利用在这里所获得的一切运输手段如牛车、
骡马甚至骆驼等运输所需要的武器和补给品。他们也利用当地劳工肩扛背驮,甚至有时部队
自己也背负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变得对公路这样地依赖,完全是由于我们自己不愿意放弃
舒服的条件,而不是其他什么原因。“
李奇微乘飞机视察着前线。一面整顿士气,一面调整部署。他吸取了前两次战役被志愿
军穿插迂回的教训,加强了防御纵深,在三八线至三七线之间部署了5 道防线,第一道基本
防线设在三八线上,第二道基本防线位于汉城以北,还有三道机动防线。李承晚军队8 个师
放在一线,美英军放在二线,可打可撤。命令部队修筑钢筋水泥工事,加固地堡暗道,埋设
地雷,架设铁丝网,“防卫一条从临津江到三八线的总战线,”如果一旦被迫放弃阵地,则
“有秩序地按照调整线后撤。”李奇微还采取了“夜间收缩部队,让部队与部队之间紧紧衔
接在一起;昼问则以步兵坦克协同的分队发起强有力的反冲击“的方法对付志愿军的进攻。
12月31日中午,李奇微飞到汉城的前进指挥所。
(2 )除夕,彭德怀发起攻击。
1950年12月中旬,一股寒流袭来,寒风横扫着朝鲜半岛,草木枯萎,一片苍凉。瓦灰
色的天空和呼啸的狂风都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降临。
喜欢这种天气的人似乎只有彭德怀一人。
志愿军司令部已迁移到朝鲜北部的君子里。
彭德怀照例每天早晨5 点30分起床,然后在附近跑步。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后,用凉
水洗脸。他称,这样做有40年了,已成为一生不可改变的习惯。
6 点30分,彭德怀用早餐。同时阅读一些电文。除了粥外,早饭有时也有湖南风味的
红辣椒。他总是吃得很慢,细细咀嚼着每一口饭。彭德怀的胃不太好,这是因为在长征途中
有一个星期,他硬着头皮吃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有毒性的食物,然后几天颗粒不进
的结果。
早饭后,彭德怀来到设在一个大矿洞内的司令部作战室,密如蛛网的电话线从各部队集
中到这里。和野外的严寒比,洞内温暖舒适。墙壁上悬挂着的大幅军事地图,图上醒目的各
种各样的标志符号,把三八线南北敌我态势一目了然地标示出来。
彭德怀和韩先楚、洪学智、解方、杜平等筹划着第三次战役。
他们刚刚接到毛泽东于12月13日发出的电报,电报明确指出:
“(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
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
然后看情形,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退至开城一线以其以北地区休
整,准备攻击汉城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流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击伪
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6 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时期。
(三)明年1 月中旬补充一大批新兵极为重要。……
(四)空军掩护铁道运输线,正在筹备,有实现可能。但最后确定尚待商办。“
这时,志愿军已连续打了两次战役,伤亡数万人,部队需要休整补充。同时,朝鲜进入
深冬季节,气候严寒,部队物资补给困难。而志愿军二线兵团两个月后,才能完成各种准备
入朝作战。彭德怀原来设想,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部队停止于三八线以北数十里进行休整
补充,暂时不越过三八线作战,接到毛泽东电报后,彭德怀立即放弃自己的设想。
彭德怀等几个人正在讨论,时而争论得面红耳赤,时而沉默得令人窒息。他们积极部署
着第三次战役。
12月15日,彭德怀向部队下达了挺进三八线的命令。
打,还是不打,决定之后,彭德怀对怎么打的问题一连琢磨了几天,饭后下一盘棋的唯
一嗜好也中断了。
这天一吃完饭,彭德怀把饭碗一搁,就拉着韩先楚“杀”起来。韩先楚是一位土家族高
级将领,曾任班、排、连、营、团、师、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1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
副司令员。
大家一见彭德怀又有了这样浓的兴趣,知道他已经有了主意,都高兴地围上来观战。韩
先楚是一个急性子,他看见彭德怀走棋不慌不忙地,就催他快一点,彭德怀哈哈大笑,说:
“这就叫稳进方针。”说着,他把棋盘一推,和大家一起商量起第三次战役的作战方针——
稳进,专打伪军,目标缩小,能吃就吃,适时收兵。
彭德怀强调:“突破就是胜利!千万不要打得太远了。大深了,否则我军困难很多,于
我不利。歼敌能歼多少是多少,多点更好,少点也没关系。总而言之,突破二八线以后要看
情况适可而止。“
12月19日24时,彭德怀起草了给毛泽东的电报,陈述了对第三次战役的意见:
“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
集中,正面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