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13部分

国殇-第13部分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便宜,相反却又被疯狂的日本人紧紧地缠住,开始了新的一轮
军事、政治较量。
2月23日,日军倾尽关东军主力,以第6、第8师团,第10
师团一部,混成第14旅团,骑兵第4旅团,关东军直属队及张海
鹏伪军等共约10万人,兵分四路,向热河大举进攻。
当时担任热河防务的中国守军为张学良的东北军。“九·一
八”事变后,年轻气盛、身居要职的张学良背着个“不抵抗将
军”的骂名,又无处申辩,委屈、苦闷可想而知。一年多来,他
越发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么死心塌地执行老蒋的“不抵抗”命令。
那怕当初能给部下一个灵活的应对之策,东北三省也不致丢得那
么快,东北军也不致受到这么大削弱,他本人也不致在国人心目
中留下这么个恶名。越是痛苦,他对日本人恨之越深,收复东北
之心就越切。眼下日本人又把战火引向华北,这不但威胁着他坐
镇的热河、华北这最后一块地盘,也真正唤起了他对民族的忧患
意识。此时如果再不抵抗,那就不再是身后有无退路的问题了,而
是为人所不齿的民族罪人,是万劫不复的罪臣。所以他下定了决
心,准备走另一条路,拼死抵抗。
30出头的张学良被自己的选择激动得热血沸腾,全然不知自
己正处在一种极端严峻、甚至是险恶的形势中。虽然他身为北平
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委员长是蒋介石),表面上看统帅着华北的几
十万大军,但真正能指挥调动的又有多少兵呢?当时华北地区的
军队门出三类,一为他的东北军,二是山西的阎锡山集团,三为
西北军的冯玉祥集团。可2年前的中原大战,正是他背后一刀,使
阎、冯联军兵败中原。俗话说冤家易结不易解,即使对方忘记了,
他张学良又怎能忘记呢?所以他能依靠的还是他的那点儿家底,东
北军。可就是东北军他又能指望多少呢?汤玉霖等老辈军人常以
政坛诡谲,少帅泪洒保定宣布下野(2)
父辈自居,对他三心二意,心怀不满不说,就是听他调遣,以东
北军目前这种将帅无能、只知贪图享乐的腐败之气和陈旧的装备,
训练乏术之状,要抵抗精锐的日军,他能有几分把握呢?况且他
注射毒品已多年,尤其是这1年多来日益增大的毒瘾,已使他面
黄肌瘦,病弱难支,看上去没一点30来岁青年的那种朝气和旺盛
的精力,他已无法承受这即将到来的重压。这一切危机他虽有预
感,但并未真正意识到其严重。2月3日,他说服阎锡山及东北军
将领27人,联合通电全国,表示保卫热河,抗战到底的决心。晚
上,他兴奋地彻夜难眠,在屋里踱来踱去,想到1个月前在南京
面蒋,蒋亲口答应支持他抵抗的态度,他认为与日本人真正较量
的时候到了。他要让中国人看看,他张学良究竟是孬种还是好汉。
这时的他对蒋介石的伎俩浑然不知。他更不知一块更加巨大的阴
影正逐渐向他罩来。
1933年2月23日,南进日军兵分4路杀向热河,直指关内。
张学良原指望热河的东北守军起码能抵抗3个月至半年,但战事
的发展却把他推进了绝望的深渊。随着日军向开鲁、朝阳、凌源
的进攻,东北军乱作一团。肝鲁守军崔兴武骑兵旅望风而降,朝
阳守军董福亭旅不战而溃,只有凌源的万福鳞部抵抗了一下,但
架不住腹背受敌,也于3月2日退守喜峰口。热河省会承德门户
洞开。这突然大变的战势使张学良惊呆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
东北军竟如此的不中用,热河的防务竟如此的不堪一击。一阵急
火攻心,他险些晕倒在地。
他始终无法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仟年多来,他忍辱含愤,有
苦难言,就盼着有一天能以自己的热血,以自己的作为洗清像山
一般沉重地压在他心头的冤名,让中国人看清他的真面目。如今
这一天到了,他非但没能取谅于国人,反而败得更惨,败得更加
无话可说。“九·一八”不抵抗,多多少少还有些人能把他与中央
懒不抵抗政策挂在一起,那么今天还有什么话可说?他觉得面前
只有一条路:拼了!必须全力反攻,绝不能让华北的门户热河失
于敌手。抱定这个想法,他不顾一切地严令热河前线部队,不惜
一切地发起反攻,恢复阵地。当退过喜峰口的万福麟几次三番要
求撤回北平时,暴怒的张学良大吼道:“要你率部队反攻,你要回
来,拿头来见我。”吓得万福麟一直没有再回北平。
其时,张学良已经败定了。东北军自退入关内后,早已失去
了地头蛇的威风。而且派系复杂,将领腐化,导致了整个部队士
气低落,纪律败坏。临时被任命守备热河的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
作相虽是张学良的伯叔,对他倒没外心,但却是胆小怕事,慵慵
碌碌的无能将领。而热河真正的土皇帝,是省主席兼第二集团军
副总司令汤玉霖。此人是个私心极重,骄横跋扈的军棍。自1926
年主事热河后,以其长子汤佐荣为禁烟局长,次子汤佐辅为财政
厅长,横征暴敛,大开烟禁,不仅大肆扩编队伍,还以充军饷为
名,公饱私囊,弄得热河民怨沸腾,人称“汤大虎”,“九·一
八”事变后,眼见热河不保,汤家三虎更是变本加利地搜刮地方,
毫无战争准备。张学良情知汤玉霖不善,几度想撤换了他,但蒋
介石也屡屡想安插中央派系的人去热河,几度犹豫终未下手,最
后养虎成患。
闻知赤峰、凌源、建平等地失陷,张学良再电汤玉霖,要他
整顿队伍,向日军反攻。平素一向就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的汤玉
霖哪里还有心思反攻,丢开前线战事不管,奔回家中收拾个人资
财,准备逃窜。2月底,汤玉霖命该部所有的汽车首先用于运载他
的个人财产,随后带着其文武官员和家属向滦平逃去。车队浩浩
荡荡驰出热河省会承德向西退去。
原本就士气不高的前线守军闻讯乱作一团,哪还有心思再战,
大骂道:“汤大虎忙着运他的家产,我们在这里拿命保着他,这是
他妈的什么事。当官的都跑了,咱还给他卖什么命,咱也撤吧。”
艰苦的较量,这种情绪像瘟疫一般从上到下蔓延开来,热河
守军一泻千里,不可遏制地向长城各口退去。
3月4日,攻热河关东军先头部队一小股骑兵闻知汤玉霖出
逃,承德已是一座空城,立功心切,便不待援军到来,策马急进,
当日以128人骑冲进承德,热河省会兵不血刃地落入日军之手。
热河失陷,全国舆论再次哗然,谴责南京政府军事、外交的
呼声如排山倒海,张学良更是被国人骂得体无完肤。3月7日,张
学良痛悔交加地致电南京国民党中央,引咎辞职。
政坛诡谲,少帅泪洒保定宣布下野(3)
虽说发出了辞职电,可这不过是像以往一样作作表面文章,他
并没真打算这时下台。这一仗仓促应战,仅13天就丢了热河,使
他原打算在热河支撑3个月的计划化成了泡影。他心不甘,更不
愿就此罢手。他要亲率东北军反攻热河。为整肃军纪以振士气,他
毫不犹豫地下令缉拿,甚至连一个日本人也没看到就丢弃热河的
汤玉霖。
发出辞职电的同时,张学良在北平阜成门顺承王府召见了独
立第16师中校参谋吕正操,当面了解日军作战特点,研究战胜日
军之策。这次热河之战,该部缪流旅打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喇
嘛洞阻击日军,杀敌几百名。这使张学良在黑暗中看到些希望。热
河战败,虽然他再次受到国人责骂,但他看到了骂声中全国民众
对他抗战的期待。只要人心不死,我张学良就有反攻日军、收复
失地的一天。想到眼前整个抗战的形势,想到蒋介石信誓旦旦对
他抗日的许诺,他甚至觉得全国抗日的一天已经来临,这时国耻
私仇不报还待何时!悲观、痛苦一扫而光。他要重整旗鼓,甩开
膀子与日军大干一番,所以他压根就没把辞职一事放在心上。
张学良在政治上毕竟还显得稚嫩一些。就在他期待着蒋介石
增援他反击之时,他压根就没想到,蒋介石此时已在算计着这个
全国唯一能与他在军事力量上相抗衡的年轻少帅了。
1933年初,正在南昌一心“剿共”的蒋介石早已看出日军攻
占热河,进击华北已无可避免,但他绝不愿以中央军主力北上抗
日,使他心中的“剿共”大业毁于一旦。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
在华北掌握着几十万军队的张学良。
1933年初,张学良收到了蒋由江西发来的电报,电报说:“倭
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此间自中回京后,已积极筹备增援,期
共存亡,并已密备6个师,随时可运输北援,粮草弹药,中到沪
备办。甚望吾兄照预定计划,火速布置,勿稍犹豫。今日之事,惟
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虽败犹可图存,否则必为民族千古之罪人。
请兄急起,如何盼复。”
张学良读罢电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对东北军高级将领说
道:“我东北军忍辱含愤1年多,今天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这次
我东北军一定要全力抗敌,收复失地,让国人看看我东北军绝不
是孬种。”
沉醉在兴奋中的张学良这时还没有完全看透蒋介石,不可能
洞察到蒋的险恶用心,只是急不可耐地要与日本人决个高下。而
蒋介石此时已开始为这位少帅准备后事了,他知道以张学良现有
的东北军与日军决战,则必败无疑。败了,就只有牺牲张学良去
和局。为了防止火烧到他身上,他口头上答应调给张学良6个师,
可那都是没影的事。这样做一则蒙了张学良,二来向全国民众也
算有个交待,三则借口中央军抗日,诱两广军队北上江西“剿
共”,真是一箭三雕。1932年他以第5军增援淞沪战场就尝到甜
头,所以这次也很自然就想到这一招。
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可不是省油的灯,与蒋打交道10多年
了,深知他言而无信,惯于挑弄别人互相厮杀,而自己坐收渔翁
之利,所以很快就识破了他的这个汴庄刺虎的把戏,拒不派兵北
上。而年轻气盛又极重义气的张学良,则对伸向他的这只魔爪浑
然不知,甚至误以为蒋介石要立即全国动员进行抗日了。3年后,
他在西安对外界描述他当时的心情时说道,“日军进而入侵热河,
威慑华北、平津,全国人民力主抗战,中央、上海工商界都有表
示,热河誓师,中央军也有行动。我想时机大变,很是兴奋,寄
予希望。”
但他的这种希望很快就化成了泡影。2月21日,日军开始大
军进入热河,可张学良派往南京请领抗日“饷械”的特使荆有言
空手回到北平。蒋答应的6个师中央军更是连影也没见到。直到
3月6日,承德失守后,关麟征的第25师才抵密云。7日,黄杰
的第2师抵通县,而第83师按计划还要晚半个月才能到,蒋本来
答应的最低限度6个师还被打了对折。而张学良就是连这3个师
连用还没用上一用他本人就被蒋介石挤掉了。
3月6日,蒋介石由南昌飞抵武汉,随即转火车北上石家庄,
财政部长宋子文随同前往。早已被蒋派往华北准备取代张学良的
何应钦、黄绍、阎锡山的代表徐永昌等赶赴车站迎候。此前张
学良曾来电拟到石家庄接蒋,但蒋实在不愿张学良这时出现,他
要在张学良出现之前布置好一切,以便到时直接摊牌,遂回电曰:
“前方军事吃紧,调度需人,暂不必就来,有必要时再约地见
政坛诡谲,少帅泪洒保定宣布下野(4)
面。”
专车一到,何应钦、黄绍〖HTXL〗*。〖HT〗、徐永昌等人便上了蒋的专列。一
阵寒喧、慰问之后,蒋便静静地听着何应钦、黄绍〖HTXL〗*。〖HT〗对这一阶段
热河战事的情况报告。末了,蒋便把话题归到了此行的目的上。
“敬之(何应钦字),季宽,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热河形势
的变化出乎意料,现在汉卿已向中央提出辞职,以目前的情势看,
日本人是不会止步的,对日本人还是要顶一顶的。中央现在抽不
出兵力,华北防务还得靠现在这些部队,你们对汉卿的辞职有什
么看法?谈一谈,谈一谈啊。”
黄绍与何应钦对视了一下,一切含义尽在不言中。不论何
应钦还是黄绍,对蒋介石这时在想些什么,心里清清楚楚,黄
绍不由的想起半月前蒋介石见他的情形。
2月下旬的一天,内政部长黄绍被蒋介石召去。蒋一开口,
就令黄绍大吃一惊,原来蒋要黄绍赴北平任北平军分会参谋
长。’这使黄绍一时如坠入五里云中,弄不清又在哪儿得罪了蒋,
以致于要让他这个堂堂的内政部长去当张学良的参谋长,沉默半
晌,黄绍禁不住对蒋开口道:“我与汉卿未曾见过面、处过事,
而且军事也非我所长,恐怕将来要误事。还请委座另行考虑吧。”
蒋介石立刻明白了黄绍的意思,开口道:“北平军分会仍然
是我的名义,你就是我的参谋长、还有敬之同去,他以后要在那
里主持、你不仅在军事上帮帮敬之的忙,尤其在政治上要帮帮
他。”
黄绍心里又是一惊。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要以何应
钦取张学良而代之。从蒋介石的为人来看,张汉卿下台是免不了
的了。想到与何应钦关系尚可,尤其蒋介石答应他还兼内政部长,
黄绍有些放宽了心,便答应了下来。
今天,见蒋介石征询对张学良下台的看法,黄绍与何应钦
自然知其底牌。见何应钦对他使了个眼色,黄绍便极有把握地
对蒋说道:“委座,汉卿辞职一事我们已有所闻。以目前形势看,
如果汉卿继续干下去,不但全国舆论不满,而且北方军队,譬如
山西阎锡山部、西北宋哲元部,以及商震、孙殿英军等部都会不
服。由于今日中央军是不能多调来的,以后我们不就得指望这些
部队继续抗战?!退一步说,现在汉卿虽有意亲率未曾作战的东北
军去收复热河,与日军拼到底,但以他的精神体力看,他都是做
不到的;而且拼下去再败,又会有什么结果呢。对于目前东北军,
刚从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