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21部分

国殇-第21部分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官就坐的主席,吆喝着把宋哲元、秦德纯一一高举起来,口中
还大喝着号子。见此情景,10多个中国军队的旅、团长们互递眼
色,也冲至主桌,连拉带拽地拖出边村旅团长和松岛顾问,吆喝
着把两人抛向了空中,接住再抛起……。会场空气一时万分紧张,
双方如临大敌,颇有一触即发之势。
关键时刻,宋哲元见气氛不对,急忙开口,再次强调中日应
该亲善,并夸张地赞扬了这次联欢会的圆满。日军特务机关长松
室孝良也以类似的口吻作了最后总结,并建议类似的联欢活动今
后常搞。
众人不欢而散。联欢会不但未使双方的紧张气氛缓和下来,反
而加剧了华北地区中日两军的敌对紧张状态。回去的路上,何基
沣小声地对身边的冯治安师长嘀咕道:“日本人绝不是善人,这一
仗早晚要打。”
冯治安瞪了对方一眼,叹口气道:“别说了!这种事还是别发
生为好。唉,只怕这一天来到时,我们还是这么被动。华北要是
变成东北,那我们将何以面对国人,面对祖宗?!”
1937年,一场政治变革和军事危机降临在了中国大地上。
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爆发促进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形成,中国在被日本军国主义欺压多年之后,终于进入了战争准
备状态。这时,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才发现多年的内战和“围
剿”红军,已使国内财政拮据、国防废弛,军队乌七八糟毫无战
斗力。为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中日全面大战,蒋介石下令紧急整
顿军备,整编国民党200万编制杂乱、缺乏训练的庞大陆军。
但日本人似乎不愿错过时机,不愿给南京政府赢得喘息的时
间。他们一面在外交上对南京政府频频施压,以谋求更多的在华
权益,一面在华北、在这片日本人涉足最深的地方加紧战备。
关东军大批越过长城各口、虎视关内,虎视华北。
日本朝鲜驻屯军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维持朝鲜的统治。也在
鸭绿江畔蠢蠢欲动,几个师团的演习方案总是以华北、以中国内
地为背景。
1937年上半年,日本国内各港口也多为军方征用。一船船士
兵、装备及军用物资装上卸下,煞是忙碌。日本国内正马不停蹄
地开始向战时体制转变。
1937年4月底,日军中国驻屯军开始在华北频繁地举行演
习。演习从最初的白天发展到黑夜,直至后来的彻夜不断。演习
环境也由一般的室内发展到室外,直至直接以宛平城等为攻击目
标进行演练,枪弹也由最初的虚弹发展到实弹。
丰台、宛平一带,一时枪声不绝、杀声不断。平、津其他地
带,日军非法演习等军事活动也是日甚一日,平津、华北,一时
像是被置于一只硕大的火药桶上,随时都有天崩地裂般爆炸的可
能。
山雨欲来风满楼。日军在中国东北停止大规模侵略战争后不
足6个年头,又把战争的巨大炮口瞄向了平津,瞄向了华北。
华北上空一时战云蔽日,硝烟翻滚。
卢沟桥畔:日军执意要打一场战争(1)
中国军人奋起抵抗,颇今日军意外。
日本人大施缓兵计
1937年7月7日晚,华北平原的夜晚刚刚送走了白昼的暑
气,天空无风无月,四周一片宁静,只有远近村庄偶尔传出的犬
吠声掠过夜幕遮掩着的苍穹,把渐渐融入大自然的人们拉回到这
个活生生的世界上。
北平西南郊宛平城北回龙庙附近,人影闪动。驻丰台日军第
1联队3大队8中队100多名日军,荷枪实弹、全副武装,开始了
夜间军事演习。演习前,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下达了演习内容,
“从回龙庙附近到东面的大瓦窑,向敌人主要阵地前进,利用夜幕
接近敌人,然后黎明时进行突击。”为了演习逼真,这么个连级规
模的演习清水大尉也派出了假想敌,并配备了轻机枪。
演习至夜10时30分左右,中队长清水大尉下令集合部队休
息,这时意外发生了。
多年后,卢沟桥事变日军现地指挥官清水节郎大尉在手记中
这样写道:“我站起来看了一下集合情况,骤然间假想敌的轻机关
枪开始射击起来。我以为那边部队不知道演习已经停止,看到传
令兵而射击起来了。这时突然从后方射来几发步枪子弹,凭直觉
知道的确是实弹。
“可是,我方的假想敌好像对此还没有注意到,仍然继续进行
着空弹射击。于是我命令身旁的号兵,赶紧吹集合号。这时,从
右后方靠近铁路桥的河堤方向,又射来十几发子弹。回顾前后,看
到卢沟桥的城墙上和河堤上有手电似的东西一明一灭(似乎打什
么信号)。中队长正分别指挥逐次集合起来的小队做好应战准备的
时候,听到1名士兵行踪不明的报告,就一面立即开始搜索,一
面向丰台的大队长报告这个情况,等待指示。”
再说丰台的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接到清水中队长的报告后,
当即给北平城内的牟田口联队长挂去电话,请求立刻带部队开赴
卢沟桥,与中国方面谈判。事实上,一木少佐对清水节郎的报告
并未细分析,对黑夜中出现不明射击也没放在心上。只是感到失
踪1名士兵是大事,因而主张动武。没想到,他的请示立即得到
了联队长牟田口大佐的批准。日军官兵的优越感使他们过于狂妄,
在事件还未弄清之前,仅凭下级军官的一个报告,大队长、联队
长竟都同意了增兵卢沟桥的草率行动。
但当时大队长一木少佐和联队长牟田口大佐并不知道,在他
们忙着不断向上报告一名日军士兵失踪的消息时,那名失踪士兵
志村菊次郎早已在清水集合部队20分钟后便归了队。实际上,志
村并非由于什么“原因不明的射击”失踪的,而是一时肚子不舒
服,便跑到野地里解手去了。但清水弄清事情真相后,不知是盼
着能对中国军采取行动以扩大事态,还是怕报告上去挨骂,因而
在志村归队后一直没有向上报告。深夜零时20分,一木下达了作
战命令:“卢沟桥中国军队向该地附近进行夜间演习中的第8中
队开枪,第8中队停止演习,处于应战状态;1名士兵行踪不明,
目前正在搜索中。”“大队只留警备部队1个小队,以主力向卢沟
桥前进。”接到一木的命令后,清水带领第8中队于8日凌晨1时
到达丰台与宛平之间的西五里店待机。
7日午夜时分,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打电话给冀
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声称“有日本陆军一中队,顷间在卢
沟桥演习,仿佛听见由宛平城内之军队发枪数响,致演习部队一
时呈混乱现象,结果失落士兵1名,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索失
兵”。对此无理要求,中国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接到
报告后气愤地回答说:“日军随意在我国领土内进行演习,完全是
违反国际法的。事先既不通知,也未经许可,1名士兵行踪不明,
我方不负任何责任。惟姑念两国友谊,如果士兵确实失踪,可命
令宛平驻军同地方警察于天亮后一起搜查。若发现日军士兵,当
予以送还。”可是,由于日本特务机关和牟田口联队长已经确定了
“占领宛平县城东门,以有利于现地交涉”的方针,所以对秦德纯
的回答极为不满。这时,日本特务机关和丰台日军威胁说,如果
不许入城搜查,就用军队包围宛平。
秦德纯得知日方的态度后,一时血往上涌,当下毫不妥协地
对身旁的人说:“我不知道日本人怎么这样野蛮!我方为了自卫,
只有坚决抵抗。”秦德纯为了弄清事情真相,一面要河北省第3区
行政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就此事进行调查,一面命令在长辛店
的中国军队团长吉星文,派人侦察日军的动向。不久,卢沟桥方
卢沟桥畔:日军执意要打一场战争(2)
向驻军团长吉星文报告说,丰台日军一个大队,携带6门大炮,正
在向卢沟桥前进。秦德纯当即命令:“确保卢沟桥及宛平县城,日
军一兵一卒也不许进入,一寸国土也不许放弃。守土有责,卢沟
桥及宛平城就是我军官兵最光荣、最贵重的墓坟,要与县城共存
亡。但要到他们开枪后我们才还击。如果他们开枪,我们将迎头
痛击。”秦德纯命令吉星文亲率1个营部队加强卢沟桥防御。
8日拂晓约5点,日军在宛平城之东面、东南面及东北面展开
包围态势。完成军事进攻部署后,日方先要求他的外交人员进城,
继又要求武官进城,当即为宛平城中国驻军团长吉星文和行政督
察专员王冷斋严辞拒绝。5时,牟田口又派人送信,向宛平县政府
发出通牒,提出三条要求:(一)即于当日下午8时前,中国军队
撤退到永定河西岸,日军撤至永定河东岸,如果逾期,使用大炮
攻城;(二)通知城内居民撤至城外;(三)城内的日本顾问樱井、
翻译斋藤出城。牟田口大佐的通牒,显然是以武力相威胁,企图
胁迫中国军队放弃宛平,以便垂手而得宛平。对此,王冷斋等人
答复说,(一)本人非军事人员,对撤兵一节未便答复;(二)城
内人民自有处理办法,勿劳代顾虑;(三)樱井等人早已令其出城,
惟彼等仍愿在城内谈商,努力于事件之解决。日军见威胁恐吓达
不到目的,便露出了真面目。下午6时左右,日军开始以猛烈的
炮火攻击宛平县城。由于战前日军已多方摸底,对宛平城内中国
军、政首脑机关的位置已烂熟于心。炮轰开始后,第一炮便炸毁
了专员公署,炸伤了守军营长金振中。
见日军开始了武力侵略,中国第29军司令部下令前线部队
奋力反击,宛平驻军坚守阵地,驻守西苑的何基沣旅奉命从长辛
店以北、八宝山以南向日军反攻,双方激战至深夜,何基沣旅夺
回了被日军占领的卢沟桥附近的铁路桥及回龙庙等地。
8日的激战,颇出日军意外。几年来,与中国军队争锋较量,
往往是只要日军软硬相逼、军队相向,中国军便自然退缩。接下
来的,自然又是中国方面忍辱退让,签署种种有利于日本人的条
约。所以几年来,日军的每次威胁只是喊得凶、叫得响,说到真
正作战,兵力处于劣势的日军并没取胜的把握。
日本人实际上一直是在玩武力威慑的把戏,在进行一场冒险。
但7月8日这一天,日军的把戏玩过了头,因而第一次尝到了失
败的滋味。
先是宛平城,日军炮轰过后,便斗着胆向城下冲来。见城内
迟迟未予还击,第一线冲击的日军便认为中国军人怯战,因而胆
更大了,不少士兵甚至直着身子向前冲。当日军冲至城下300米
左右时,宛平城墙上中国守军齐射的密集枪声响了,日军猝不及
防,伤亡惨重。在随后发动的几次强攻中,日本人也未讨得半点
便宜。
宛平城外的卢沟桥铁桥,中日两军为夺取该桥也发生了激战。
8日激战一天,日军以数十人的伤亡代价夺占了铁桥南端,桥北端
却仍在1个连的中国守军手中。
双方各自据桥一端,谁也再无力发动反攻了,8日战况陷于胶
着。
8日夜,平津一带飘起了霏霏细雨,激战竟日的日军终于松懈
了一天的紧张,渐渐进入梦乡。然而此刻,由长辛店驰援卢沟桥
的29军1个营,已逐渐接近宛平地区。
9日拂晓,卢沟桥铁桥北端中国守军和从长辛店到来的增援
部队,在细雨中向桥南端日军发起了进攻。两军南北夹击,手榴
弹、大刀片施展了威风。当时的情景,令不少曾参加过长城抗战
的官兵又感觉到了几年前的骄傲和自豪。
西北军的大刀是最令日军胆寒的武器。来中国的日军,除了
腰缠“武运长久”旭日旗外,还裹着出征时亲友织送的“千人
针”,据说这样不会战死。但他们更信牵日本的传统迷信,如果在
战场上给枪炮弹打死,还可以超生转世为人,如果给大刀砍下了
脑袋,那不但是耻辱,而且永世不得超生。日本佛教带给日本士
兵的这种观念,使他们对大刀的恐惧甚至远甚于枪林弹雨。
但刀柄上系着红绣球的大刀却不认什么迷信。它们只认日本
人。卢沟桥上,不少日军见大势已去,又见闪亮的大刀舞向自己
的头顶,早已忘了皇军的威严,跪地求饶,有的只求中国士兵一
枪崩了他,却千万别用刀砍。
卢沟桥铁桥奇袭,全歼日军。这一仗可以说是整个战事中最
漂亮的一仗。
8、9两日战事,日军未讨得便宜,中、日两军,此刻都在调
卢沟桥畔:日军执意要打一场战争(3)
兵遣将,战事明显在向着扩大的方向发展。
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和日军攻击行动受挫,大出华北军统帅
部所料。10日上午,日军华北特务机关长松井大佐来到北平29军
指挥部,向29军副军长秦德纯说起了软话。松井在大谈一番两国
友谊之久远、两军合作之默契后,向秦德纯表示,此番卢沟桥引
发的冲突系出误会,希望两军能停战会商。
秦德纯身为军人,又与日军在华北周旋多年,深知其秉性狡
诈,此举议和,很可能是缓兵之计。但由于29军几年来“不应
战”的一贯政策,使其生出些侥幸心理。由于此时军长宋哲元远
在山东老家,他这个代理军长自然不愿把事情闹大,日本人主动
提出就地协商解决,何乐而不为。双方经过商定后,达成了几点
协议:(一)双方立即停战;(二)双方各回原防;(三)双方组织
视察团监督双方撤兵情形。协议达成后,松井要求秦德纯以保安
部队接替吉团防务。秦德纯略一思忖,认为对中国守军并无大碍,
便答应了。当下,又增加保安队一团到卢沟桥城内。在执行协定
时,日军也耍起了心眼。当时日军仅将其第一线部队撒至预备队
之位置,反责我方未撤回原防。秦德纯当即答复:“所谓原防即战
前原防地点,日军原驻天津者,应回天津;原驻丰台者,应回丰
台。我军原驻宛平城内,因应战移防城上,我军由城上撤至城下,
即为原防。”当场日方亦无话可说。事后,秦德纯回忆说,详察日
方之要求停战,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