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22部分

国殇-第22部分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为原防。”当场日方亦无话可说。事后,秦德纯回忆说,详察日
方之要求停战,其目的在向其国内作虚伪宣传,说日本如何受中
国军队之迫害残杀,作为调动大军侵略之口实,实为缓兵之计。
日后事态的发展证明,日军此番虚言停战,是有扩大战争更
长远的打算。由于日军华北兵力不足,恐怕难以在日后大规模的
战争中占得上风,所以以停战为借口,乘机从关外和日本本土调
入大量部队。而第29军由于没有坚定的抗战意识,在有利时机没
能及时出击,所以坐失战机,最后在日军的大举反攻下惨遭失
败。
中国军人战和不定,仍缺乏为民族拼死一搏的气魄。
日军下级军官知情不报、上级官佐执意扩大战事,终究使
“七·七”事变扩大为一场波及东亚两个巨人之间的战争,一场使
中国千万炎黄子孙生灵涂炭的灾难。
三心二意的中国军队(1)
三心二意的中国军队,难逃被动挨打的境地。
卢沟桥事件的爆发,震动了国内外。但更令华北中国震动
的是,事变爆发时,他们的主帅、29军军长宋哲无却不在部队中,
不在平津,而是在其老家山东乐陵省亲休息。
宋哲元身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却是被日本人逼走的。
早在1935年,华北日军便阴谋利用宋哲元,煽动实行华北自
治,使冀鲁晋察绥5境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一个表面上主权仍
属中国,实际由日伪自治的特殊地区。而闹起华北自治的,又是
“九·一八”事变的主谋,像个幽灵般在中国四处捣乱的特务头子
土肥原贤二。
早在1935年夏秋之际,蒋介石曾致电冀察政务委员会,要求
派一要员赴庐山汇报华北形势。宋哲元接电后,指派29军的第二
号人物、副军长秦德纯秘密南下赴庐山,一方面报告华北形势,同
时向中央面请机宜。
庐山上,蒋介石在琢磨“剿共”的同时,也没忽视中国的最
大劲敌日本人。听完秦德纯的汇报后,蒋介石诡秘地对他指示道:
“日本乃实行侵略政策之国家,其侵略目标,现在华北。但我国统
一未久,国防准备尚未完成,未便即时与日本全面作战,因此拟
将维持华北责任,交由宋明轩(宋哲元字)军长负责。务须忍辱
负重,委曲求全,以便中央迅速完成国防。将来宋军长在北方维
持的时间越久,即对国家之贡献愈大。只要在不妨碍国家领土主
权完整之大原则下,妥密应付,中央定予支持。此事仅可密告宋
军长,勿向任何人道及为要。”
秦德纯满腹狐疑地下了庐山。蒋介石的这番指承,他没敢做
记录,但他已熟记在心。回到北平,他把面见蒋介石的前前后后
向宋哲元做了报告。
这一天起,宋哲元便开始在矛盾、痛苦的感情生涯中苦苦挣
扎。一方面,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军人,他和他的29军官兵
从感情上是爱国仇日的,长城抗战,便使他这种感情淋漓尽致地
展现出来。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与日军“和平相处”,表面亲
善,显然这里面有公的、私的两方面内容。
从官面上说,1937年前,蒋介石先是忙于“剿共”,后又忙于
进行抗战准备,迫切需要时间,需要有人先与日本人虚意周旋、稳
住日军,因而指示他凡遇日军挑衅,多退让,不轻言抵抗。在很
多方面可以说是因为中央的这个指示,使日军在华北得寸进尺,日
益嚣张。但从私的角度说,来哲元心里还有本小账。
来哲元是西北军旧部,冯玉祥的老部下。冯玉祥几次倒蒋,与
蒋介石“拔刀相见”,蒋介石不可能无动于衷。但蒋介石的政治伎
俩,当时的高层军官都清楚,冯玉样倒蒋,蒋介石绝不会杀冯玉
样本人,那样做目标太大。但冯玉样的旧部,作为冯玉祥倒蒋的
资本,却跑不了。蒋介石为一件事会记上10年,只要时机一到,
是定要收拾这些非蒋嫡系不可。1935年6月,蒋介石找了个借口
兔去了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的职务,就再次给宋哲元上了活生生
的一课。难堪和怨忿中,来哲元开始与日军接触,想挟日人以自
重,窥探时机扩充自己的实力。
说到底,宋哲元不愿丢掉西北军经营多年才建立起来的华北
地盘,更不愿惹恼了日本人或南京政府,丢掉军队老本。
作为旧中国的军人,宋哲元仍未脱掉旧军阀的陋习。军队、地
盘是他的命根子,是他安身立命的资本。为这一切,他艰难地在
两个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手中周旋着,应付着。为此,他既要混迹
于日本人中,多少背几句“汉奸”的骂名,也要代表中国政府与
日本人对抗一阵,被日本人骂为“不重情义”的滑头。
从心里说,宋哲元在与日本人交往中,一直把握着分寸。他
既不愿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不愿让国人骂他是汉奸、卖国贼。当
年,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后,有人别有用心地怂恿宋哲元的
弟弟劝其像蒋介石、张作霖那样,发行“宋委员长就职纪念邮
票”。宋哲元一听,大为恼火,声色俱厉地对弟弟说:“冀察是地
方政权,受中央政府节制,怎能滥发个人纪念邮票,给世人说我
宋某割据一方,破坏统一!……中央命我尽力折冲,争取3年时
间,使政府做好抗战准备,我才奉命出来干这挨骂的差事!并以
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做软事自誓……”,并说:“今后
倘有敢再妄议此事者,以汉奸论处!”1936年,宋哲元在天津为母
亲作寿时,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亲自上门祝寿。乘宋哲元
不在时,他将一只据说是日本天皇专门从东京派军舰直接送来作
三心二意的中国军队(2)
寿礼的大瓷花瓶强行留下。宋哲元知道后,要把这寿礼退回去,旁
人劝说不可如此,怕伤两国和气。宋哲元一气之下,便把瓷花瓶
给砸了。
进入1937年,华北地区中日矛盾日益激化,仅靠宋哲元的调
节缓解显然已无法解决问题。
2月上旬的一天,宋哲元命人找来了他的同乡加副手,29军
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疲惫而无奈地说道:“绍文兄,近日的
麻烦你都看见了。日本种种无理要求,皆关系我国主权领土之完
整,当然不能接受。而日方复无理取闹,如我暂离平津,由你负
责与之周旋,尚有伸缩余地,我且相信你有适当应付办法。因此
我想请假数月,暂回山东乐陵原籍,为先父修墓,你意见如何?”
秦德纯听到这,略一思忖,感到宋哲元并未最后定下走的决
心,便急忙开口相劝道:“明轩兄,此事绝非个人荣辱苦乐问题,
实国家安危存亡所系,中央把责任交给你,不论你是否在平,责
任总在你身上,因此我决不赞成你离开北平。”
秦德纯满口的话似乎在为宋哲元着想。宋哲元听罢,没再吭
声,也没再提回家为父亲修墓的事了。
但进入5月,日军以“经济提携”为由,天天找宋哲元的麻
烦,步步施压,宋哲元心绪烦乱,心情坏到了极点。一天,他叫
来了秦德纯,嘱咐道:“绍文兄,今日我是非走不可了,你也别再
劝我了。我走后你一定要记住,对日交涉,凡有妨害国家主权领
土之完整者,一概不予接受;为避免双方冲突,亦不要谢绝。”
秦德纯无奈地接过了宋哲元递过来的担子,心里叹道:“不接
受、不谢绝,这前后矛盾的事可如何去做?!”
但宋哲元的离去,并没能最后解决华北的矛盾冲突。卢沟桥
的枪炮声最终还是响了。
7月11日夜,宋哲元在告假2个月后,终于由原籍乐陵又秘
密地返回了天津。返回华北后,宋哲元立即召集29军高级将领召
开了军政会议。
但这次会议宋哲元犯了关键性的大错,从而导致了日后平津、
乃至华北战争的惨败。当时,鉴于日军华北兵力有限,不少将领
主张乘胜攻击日军,在日军援兵开至前结束战斗,形成既定局面,
既有利于日后的谈判,又能压住日本人的气焰,使日军不敢在华
北扩大战事。为此,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甚至已拟好了进攻作战
方案。29军大多数旅、团长也都主张向日军发起攻击。
但宋哲元这时却陷入了徘徊犹豫之中。7月8日、9日,蒋介
石自庐山连发两电,指示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需全体
动员,以备事态扩大。”“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
精神相应付。至谈判,尤需防其奸狡之惯伎,务须不丧失丝毫主
权为原则。”对蒋介石这两电,宋哲元心里不能不犯嘀咕。
几年来,每遇中日冲突,蒋介石总是以中央的命义令地方将
领妥善处理,不可扩大事态,今天对29军为何一反常态?在卢沟
桥事件有可能降为地方事件而加以解决的前提下,有必要与日本
人全面交战吗?战端开启容易,收时就难了。难道我西北军辛辛
苦苦营造的华北局面今天就这样完结了吗?
宋哲元瞻前顾后,矛盾重重。在他极不愿面对失去华北统治、
与日本人全面摊牌之际,日军的缓兵之计便轻松地控制了他的思
想。
军政会议上,宋哲元决定接受日军提出的苛刻条件,设法使
这次爆发的军事对抗降为一般地方事件来处理,以渡过眼前的难
关。他责成手下38师师长张自忠转告骁天津的日本中国驻屯军
参谋长桥本群少将:“哲元从现在起留在天津,愿遵从司令官的一
切指导。”
12日,宋哲元在天津公开发表谈话说:“此次卢沟桥发生事
件,实为东亚之不幸,局部之冲突能随时解决,尚为不幸中之大
幸。东亚两大民族,即是中、日两国,应事事从顺序上着想,不
应自找苦恼。人类生于世界,皆应认清自己的责任。余向主和平,
爱护人群,决不愿以人类作无益社会之牺牲。合法合理,社会即
可平安,能乎即和,不平即不能和。希望负责任者以东亚大局为
重。若只知个人利益,则国家有兴有亡,兴亡之数,殊非尽为吾
人所能意料也。”
宋哲元这么说,也这么做了,内心里,他还是希望能在华北
为王。发表谈话后,宋哲元即向全军下达了命令:
(一)从14日早开始第一班列车以后,列车运行正常化;
(二)解除北平戒严;
(三)释放逮捕的日本人;
(四)严禁与日军磨擦。
在做出这一系列妥协姿态后,宋哲元明白不向南京交待不行,
三心二意的中国军队(3)
遂电告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一方面婉
拒中央派援军,请暂缓派军北上,以免刺激日人,影响与日本驻
屯军的交涉。当吉星团对进攻卢沟桥的日军奋起抵抗后,全国人
心激奋,纷纷致电嘉勉和汇款慰问。宋哲元到天津后,为了取得
日本人的信任,于7月15日竟致电上海各界救亡团体谢绝对29
军的慰劳,说:“遇此类小冲突,即劳海内外同胞相助,各方盛意
虽甚殷感,捐款则不敢受。”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29军的一位高
级将领接到吉星文团和日军在卢沟桥发生冲突,冯治安第37师
110旅旅长何基淬要率全旅投入战斗消灭这股日军的报告后,即
在电话中对旅长何基沣申斥道:“打起来对共产党有利,遂了他们
借抗日扩大势力的野心,对国民党有利,借抗日消灭杂牌。我们
西北军辛辛苦苦抗起来的冀察这个局面就完蛋了。”
最后指挥官宋哲元为军阀固有的私利所惑,导致了他抗战决
心的摇摆不定,他的三心二意,又影响了手下的张自忠、冯志安、
秦德纯等高级将领。当时,驻扎天津的38师师长张自忠打电话给
驻北平的秦德纯、冯治安等29军决策人物,坦白地表示不同意对
日抗战。此后,冀察政权就由张自忠代表宋哲元在汉奸齐燮元、陈
觉生的陪同下,与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的代表桥本群进行谈判。
日军透过29军高级将领的种种活动,似乎已窥透了中国军的底
牌。为迫使29军就范,香月清司于19日22时发表声明:“从20
日午夜以后,驻屯军将采取自由行动。”这样,张自忠、,张允荣奉
宋哲元命令,于19日23时签订了实施停战协定的秘密条款,使
7月11日签定的墨迹未干的条款更进一步。其内容为:为实现7
月11日签定中的第三项,约定实行下列各项:
(一)彻底弹压共产党的策动。
(二)对双方合作不适宜的职员,由冀察方面主动予以罢免。
(三)在冀察范围内,如其他各方面的设置机关中有排日色彩
的职员予以取缔。
(四)撤去在冀察的蓝衣社、CC团等排日团体。
(五)取缔排日言论及排日的宣传机关,以及学生、群众的排
日运动。
(六)取缔冀察所属各部队、各学校的排日教育及排日运动。
又,撤去在北平城内的37师,由冀察方面负责实行之。
20日5时,宋哲元根据上述屈辱条款,发布了如下命令:
一、在北平附近的37师自今20日开始在西苑集结,应于明
(21)日集结完了;
二、为了对上述集结进行警戒,置石友三部队一部干八宝山
附近,待37师集结完了后翌(22)日撤退。
当日下午3时,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访问宋哲元,商定
“37师撤退保定附近,由赵登禹部队接防”。宋哲元等为保持地盘
最终完全答应了日军提出的丧权辱国的条件。
7月22日,刚由庐山返回南京主持抗战的蒋介石收到宋哲元
报来的电文。当蒋得知宋哲元绕过南京中央,单独与日军签订和
约的消息时,不禁拍案怒骂道:“娘希匹,不成体统!我已再三声
明倭寇不重信义,宋明轩仍一意孤行,大兵压境之际不思备战,撤
除北平城防不说,还与日本人签了和约,谁给他的这个权力?!”
蒋介石确实冒火。自事变爆发后,他已连电华北,表明了中
央将倾力抗战的决心,并多次提醒华北方面的29军勿对日军抱
有幻想。尤其是16日后,日军大批部队频繁调动,并于12日派
遣香月清司就任华北日军司令官,替代了患病的前司令官田代皖
一郎,蒋介石更是认定了大战随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