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57部分

国殇-第57部分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太上皇”。他拥兵30万,独霸山西。共产党的势力难以渗
透,蒋介石拿地也没办法,连日本人也对他拉拉扯扯。用阎锡山
自己的话说,这叫“在3个鸡蛋上跳舞,哪1个也不能踩破。”这
三方他都不愿意闹翻,又都得应付一下,那么,怎么办呢?对蒋
介石还是按照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态度,可是阎锡山坚持一
条,中央军不能进入山西驻军。
当了30多年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对蒋介石向来就存有戒
心。从当年的袁世凯、黎元洪和段祺瑞历届北洋政府,到今天的
蒋介石,阎锡山像个不倒翁在宦海沉浮中始终不倒。袁世凯和黎
元洪都曾经想搞掉他,结果都没得逞。蒋介石自然也把独霸一方,
雄视中原的阎锡山当作眼中钉。况且当初蒋介石羽翼未丰时,阎
锡山总是蠢蠢欲动,先是和唐生智勾结谋反,东窗事发之后,猖
狂的阎锡山以又赶忙反过来向蒋介石请缨讨唐,发兵中原。蒋介
石看出阎锡山想借机入主中原,与蒋抗争的企图,结果密令韩复
榘、何成浚除掉阎锡山。不料,老好巨滑的阎锡山来了个金蝉脱
壳,回到山西联合冯玉祥共同公开反蒋,一场中原大战打得天昏
地暗。到底是蒋介石技高一筹,中原大战取胜后把阎锡山逼得被
迫暂时离开经营这么多年的山西老窝,假借出洋之名跑到日本人
庇护下的大连暂避,住进了当年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别墅。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东三省,蒋介石又忙着在南
方围剿红军,阎锡山又悄悄在日本人帮助下潜回山西,重新坐上
了“土皇帝”的宝座。
这一次,阎锡山学乖了,他不再公开反蒋,对蒋介石表面上
敷衍,实际上仍是我行我素,除了继续和日本人勾勾搭搭,暗中
也和中共有来往。因为,他深知要在三股力量中间求生存。
红军东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对阎锡山采取同情和支持的态度,
为了抗日“甚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西安事变以后,阎锡山表
示“联共是党与党的问题,我完全同意在大西北能很好地联合红
军共同抗日”,借助共产党的力量,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抗日形象,
另一方面又可以借此与蒋介石分庭抗礼,阎锡山以“自强救国”为
口号,先后在山西组织了许多群众团体和协会,山西的各种团体
协会之多,成了阎锡山的一大发明创造,他自己的头衔也跟着摇
身一变,成了“会长”,他先后将他支持的青年救国会和建设救国
社等团体合并,成了自强救国同志会,自己亲自任会长,会员有
数千人,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积极从事抗日救
亡活动。
1936年10月,日军大举进攻绥远,直接威胁到山西。山西一
批左派青年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倡议组织一个全省规模的抗日团
体,定名为“抗日救国同盟会”,号召全国不分党派,不分阶级,
不分男女老幼,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国。阎锡山赶忙派人去说:
会长认为组织民众救国很好,但是抗日救国对日本人刺激太大,怕
惹出祸来,会长主张“守土抗战”、“牺牲救国”,你们还是把“抗
日救国同盟会”改为“牺牲救国同盟会”为好,于是“抗日救国
同盟会”改名为“牺牲救国同盟会”,阎锡山兼任会长,还特意把
共产党员薄一波请来担任常务秘书。阎锡山还亲自写了牺盟会会
歌,歌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慷慨激昂:“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牺牲已
到最后关头!”
在牺盟会这杆救亡大旗的感召下,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都纷
纷慕名而来,一时间,山西被誉为全国的抗日前哨。
在大好形势下,阎锡山却另有打算,在牺盟会改组后的一次
高级干部会议上,他说:“假如日本人打进山西,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对这个问题讨论了好几天,最后提出“建立进步军队是当务
之急”的建议,阎锡山一听正中下怀,这才是他葫芦里要卖的药。
借机扩充军队,增加实力。于是,以牺盟会为骨干,成立了军政
训练委员会,阎锡山自任主任,以“军政干部训练班”、“国民兵
军官教导团”等名义,培养进步青年,为建立新军培训干部。
西安事变之后,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阎锡山还把
组建新军的任务交给了薄一波。
“七·七”事变之后,阎锡山“联共抗日”进一步明朗化。7
月31日,他向中共联络代表彭雪枫正式表示:“自今日始,你可
以用红军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名义,公开进行活动。”至此,中国共
“土皇帝”大摆口袋阵(2)
产党同阎锡山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
虽然名义上服从蒋介石,又公开地联络共产党,可是阎锡山
在抗日问题上始终不提抗日二字,他的口号是“守土抗战”,言外
之意,你日本人不进攻山西,我就不和你对抗。
阎锡山在和日本人打交道中始终态度暖昧。他曾在日本留过
学,在日本政界军界也颇有人缘。当初他中原战败避难大连,到
后来重回山西执掌大权,都是日本人暗中帮忙。所以,阎锡山和
日本人的关系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彼此之间有过默契:只
要阎锡山不让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势力进入山西,日本就不进攻山
西;反之,只要日本不进攻山西,阎锡山也不抗日。所以,当日
军咄咄逼人妄图吞并中国的时候,阎锡山用心良苦地提出一个与
众不同的口号,叫做“牺牲救国,守土抗战”,既不敢说“抗日”,
又不掩饰他的根本立场只是守土,即保护自己的地盘。
可是,谁知日本野心太大,背信弃义,全面侵华战争一开始,
就攻占绥远,沿平绥铁路疾进,直扑山西。眼看着日本人要抛弃
他这个暗中盟友,自己的独立王国朝不保夕,阎锡山这才不得不
勉强抗日,担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他知道自己的家底晋绥军战
斗力弱,何况这是他的命根子,不能全赔进去,于是,只好改变
立场来个一箭双雕,借助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方的力量来抗日,同
时,他还可以利用国共之间的矛盾以及山西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从中渔利,以保全他自己的地位。
“七·七”事变后,阎锡山曾询问蒋介石山西该怎么办?
蒋介石精神抖擞地指着墙上的地图,侃侃而谈:
“我们跟日本人打仗,不怕从南方打,也不怕从北方打,最
令人担心的是从芦沟桥打入山西,再经汉中入四川,这是当年忽
必烈灭南宋走过的路子。如果日本人占领了西南,再占领云贵、两
广一带,我们即使保住南京、上海,这个仗也打不下去。现在唯
一的办法,是设法改变日本人作战路线,宁可引他沿江而上,也
不能让他走忽必烈的道路。”蒋介石把话一顿,加重语气地说:
“山西必须保住!”
蒋介石答应出兵30万,一下子把阎锡山吓呆了。他马上想
到:“30万中央军开进来,不用日本人就把山西给踏平了。这跟当
亡国奴有什么两样!”蒋介石的决断,直接危及了阎锡山“土皇
帝”的宝座,他马上回绝了蒋介石:“既然山西这样重要,我决心
用晋绥30万人马,依靠防御工事,拒敌于国门之外。打胜了,日
本人进不来;纵然打败了,也可以固守雁门关。”
既然在蒋介石面前说了大话,为了不让中央军染指山西,也
为了不让日本人占了他的老窝,阎锡山也只好硬着头皮拿自己的
命根子——30万晋绥军去抵挡拥有飞机大炮坦克杀气腾腾向山
西杀来的日军。
从“八·一三”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公开向中国正式宣战。
这样,上海抗战开始的同时,华北日军也以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
全部,第5、第10师团各一部,与酒井旅团,沿平绥线进攻南口,
另以第4师团第30旅团,与第12留守师团的铃木旅团,攻张北
及张家口,大井支队则由沽源经龙泉关侧击平绥路,企图占领察
哈尔。阎锡山参加南京国防会议回山西中间,南口失守,日军侵
入长城以内,战事眼看着进入阎锡山第2战区晋绥两省范围以
内。
顿时,山西形势紧张。山西东北边境暴露于敌,太原也常受
敌机轰炸。阎锡山在南京受命第2战区司令长官,急忙直回山西,
所面临的便是指挥2战区武装抵抗日本侵略军侵占山西。
8月28日,农历入秋,阎锡山坐着专为他备用的汽车改装的
铁甲车,循铁路行驶至原平,然后改乘汽车到达岭口指挥。
代县的太和岭口,位于雁门山南麓一条干河槽的两侧,距山
顶的雁门关约10里。阎锡山的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在这儿安
营扎寨。
一天,汤恩伯来了,他一见阎锡山便坐在那里抱头大哭,说:
“我对不起我的官兵!”接着,汤恩伯叙述了他的部队于南口撤下
来以后,由于天镇一带的国防工事无人防守,在日军追击下损失
惨重的情况。阎锡山对汤恩伯好言安慰,然后说:“这事我办
吧!”
阎锡山心里自有打算,日本人到了家门口,“守土抗战”这回
要动真的了,可不能让日军踏进山西的大门。
不过,阎锡山心里清楚,靠自己晋绥军的战斗力是挡不住强
大的日军的。那么,靠什么呢?山西,有的是山,就凭着环绕山
西的崇山峻岭,只要守住各处关隘,日本人就别想进来。
“土皇帝”大摆口袋阵(3)
自古以来,“表里山河”的三晋一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东有太行山屏障,西接黄土高原,北有内、外长城关隘,西面南
面是黄河天险。东出娘子关可以挥师河北,平津,南可逐鹿中原,
西出潼关可以直取西北,所以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政权,如果
得不到山西,在华北就立不稳脚跟。日本帝国主义在“七·七”事
变占领平津以后,在华北的总兵力约有15万人,一路沿津浦线南
下,约1个半师团;又一路沿平汉线南下,约1个师团;另以其
主力3个师团攻南口出长城,沿平绥铁路西进,采用一个大迂回
的姿态去包抄山西。
南口失守之后,阎锡山出动了晋军的主力,配合中央军一部,
制订了大同会战的计划。他命令李服膺的第61军于天镇、阳高一
线上,依托已筑工事,节节抵抗消耗敌人,把敌人引到聚乐堡一
带,然后发动预先部署于南北两翼的大兵团钳击敌人,把敌人消
灭于聚乐堡一带。
这个计划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战争一经展开,首先是比
赛指挥官的智慧与应变能力。当时阎锡山的对手是板垣征四郎。他
在日本是一个狡诈多端的人物,有名的“九·一八”事变便是他
直接策划制造出来的。他是一个中国通,对中国的情况很熟悉,曾
到绥远、山西一带做过长途旅行。阎锡山制定大同会战的根据是:
敌人只能沿平绥铁路进攻,不可能丢掉铁路交通线,向别处进攻;
敌人要进攻太原,必须走天镇、阳高、大同,过雁门关,沿同一
条铁路前进。根据这个设想,阎锡山才决定大同会战的方针。
8月2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红军改编命令,将
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设总指挥部,任命朱
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会
按照抗战的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以
八路军总指挥部为18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彭德怀分任总司
令、副总司令。但是,大家的习惯还是叫“八路军”,不久,朱德
被任命为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八路军变被编入第2战区战斗序
列。这时,“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牌子,在太原市
内的“成成中学”大门口挂起来。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换上了佩
有“八路”臂章的军服,并从延安派来教导营的一个排,担任警
卫,中共中央正式任命彭雪枫为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长兼八路
军驻晋办事处处长。人路军下辖115师、120师、129师。115师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129师
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八路军接受改编之后,随即向山西挺进。
这时,中国共产党决定派出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来山西,与
阎锡山具体谈判解决八路军向山西的挺进路线、活动地区。作战
原则、指挥关系、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徐向前因为是山西人,
与阎锡山同乡,又在阎锡山创办、赵戴文任校长的太原师范读过
书,所以作为代表团成员跟随周恩来一起入晋。
此时,阎锡山唯恐山西有失,损害自己的利益和声誉,正在
代县的太和岭口行营坐阵督战。
1937年9月7日凌晨,周恩来和徐向前乘汽车去雁门关以西
的岭口,会见阎锡山。正在部署大势会战的阎锡山,见周恩来、徐
向前他们来了。满面春风,热烈欢迎。周恩来在同阎锡山谈判中,
首先对阎的“联共”态度及“守土抗战”主张,给予积极的评价。
希望他不负国人期望,履行诺言,与中央合作抗战到底。周恩来
说:“我们共产党主张建立各党派各军各界人士的共同联盟,要使
山西同胞不当亡国奴,只有联合起来,发动民众,共同抗战。”关
于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的作战地域和方针,周恩来提出,我党根据
自己的兵力及战术特长,前已同百川先生商定,开赴冀察晋绥四
省交界的地区,以山地战、游击战侧击西进和南下日军,配合友
军正面作战。现115师已经入晋,正在侯马一带修火车路;120师
即将入晋;129师尚在整顿中,晚些时候才能出动。八路军入晋部
队希望早日到达预定地域作战,请阎司令长官给予支持和方便,阎
锡山满口答应,同时扼要介绍了大同会战部署。八路军进入山西
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还进行了迎送赴抗日前线途经太原的八路
军干部战士,负责到阎锡山的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领取枪炮、弹
药,军械和电台等通讯器材及医疗药品,分发给八路军部队。
阎锡山岭口行营地会见周恩来的时候,他正制定大同会战的
作战方案部署。阎锡山兴致勃勃地把他的大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