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太上皇”。他拥兵30万,独霸山西。共产党的势力难以渗
透,蒋介石拿地也没办法,连日本人也对他拉拉扯扯。用阎锡山
自己的话说,这叫“在3个鸡蛋上跳舞,哪1个也不能踩破。”这
三方他都不愿意闹翻,又都得应付一下,那么,怎么办呢?对蒋
介石还是按照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态度,可是阎锡山坚持一
条,中央军不能进入山西驻军。
当了30多年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对蒋介石向来就存有戒
心。从当年的袁世凯、黎元洪和段祺瑞历届北洋政府,到今天的
蒋介石,阎锡山像个不倒翁在宦海沉浮中始终不倒。袁世凯和黎
元洪都曾经想搞掉他,结果都没得逞。蒋介石自然也把独霸一方,
雄视中原的阎锡山当作眼中钉。况且当初蒋介石羽翼未丰时,阎
锡山总是蠢蠢欲动,先是和唐生智勾结谋反,东窗事发之后,猖
狂的阎锡山以又赶忙反过来向蒋介石请缨讨唐,发兵中原。蒋介
石看出阎锡山想借机入主中原,与蒋抗争的企图,结果密令韩复
榘、何成浚除掉阎锡山。不料,老好巨滑的阎锡山来了个金蝉脱
壳,回到山西联合冯玉祥共同公开反蒋,一场中原大战打得天昏
地暗。到底是蒋介石技高一筹,中原大战取胜后把阎锡山逼得被
迫暂时离开经营这么多年的山西老窝,假借出洋之名跑到日本人
庇护下的大连暂避,住进了当年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别墅。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东三省,蒋介石又忙着在南
方围剿红军,阎锡山又悄悄在日本人帮助下潜回山西,重新坐上
了“土皇帝”的宝座。
这一次,阎锡山学乖了,他不再公开反蒋,对蒋介石表面上
敷衍,实际上仍是我行我素,除了继续和日本人勾勾搭搭,暗中
也和中共有来往。因为,他深知要在三股力量中间求生存。
红军东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对阎锡山采取同情和支持的态度,
为了抗日“甚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西安事变以后,阎锡山表
示“联共是党与党的问题,我完全同意在大西北能很好地联合红
军共同抗日”,借助共产党的力量,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抗日形象,
另一方面又可以借此与蒋介石分庭抗礼,阎锡山以“自强救国”为
口号,先后在山西组织了许多群众团体和协会,山西的各种团体
协会之多,成了阎锡山的一大发明创造,他自己的头衔也跟着摇
身一变,成了“会长”,他先后将他支持的青年救国会和建设救国
社等团体合并,成了自强救国同志会,自己亲自任会长,会员有
数千人,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积极从事抗日救
亡活动。
1936年10月,日军大举进攻绥远,直接威胁到山西。山西一
批左派青年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倡议组织一个全省规模的抗日团
体,定名为“抗日救国同盟会”,号召全国不分党派,不分阶级,
不分男女老幼,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国。阎锡山赶忙派人去说:
会长认为组织民众救国很好,但是抗日救国对日本人刺激太大,怕
惹出祸来,会长主张“守土抗战”、“牺牲救国”,你们还是把“抗
日救国同盟会”改为“牺牲救国同盟会”为好,于是“抗日救国
同盟会”改名为“牺牲救国同盟会”,阎锡山兼任会长,还特意把
共产党员薄一波请来担任常务秘书。阎锡山还亲自写了牺盟会会
歌,歌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慷慨激昂:“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牺牲已
到最后关头!”
在牺盟会这杆救亡大旗的感召下,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都纷
纷慕名而来,一时间,山西被誉为全国的抗日前哨。
在大好形势下,阎锡山却另有打算,在牺盟会改组后的一次
高级干部会议上,他说:“假如日本人打进山西,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对这个问题讨论了好几天,最后提出“建立进步军队是当务
之急”的建议,阎锡山一听正中下怀,这才是他葫芦里要卖的药。
借机扩充军队,增加实力。于是,以牺盟会为骨干,成立了军政
训练委员会,阎锡山自任主任,以“军政干部训练班”、“国民兵
军官教导团”等名义,培养进步青年,为建立新军培训干部。
西安事变之后,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阎锡山还把
组建新军的任务交给了薄一波。
“七·七”事变之后,阎锡山“联共抗日”进一步明朗化。7
月31日,他向中共联络代表彭雪枫正式表示:“自今日始,你可
以用红军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名义,公开进行活动。”至此,中国共
“土皇帝”大摆口袋阵(2)
产党同阎锡山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
虽然名义上服从蒋介石,又公开地联络共产党,可是阎锡山
在抗日问题上始终不提抗日二字,他的口号是“守土抗战”,言外
之意,你日本人不进攻山西,我就不和你对抗。
阎锡山在和日本人打交道中始终态度暖昧。他曾在日本留过
学,在日本政界军界也颇有人缘。当初他中原战败避难大连,到
后来重回山西执掌大权,都是日本人暗中帮忙。所以,阎锡山和
日本人的关系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彼此之间有过默契:只
要阎锡山不让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势力进入山西,日本就不进攻山
西;反之,只要日本不进攻山西,阎锡山也不抗日。所以,当日
军咄咄逼人妄图吞并中国的时候,阎锡山用心良苦地提出一个与
众不同的口号,叫做“牺牲救国,守土抗战”,既不敢说“抗日”,
又不掩饰他的根本立场只是守土,即保护自己的地盘。
可是,谁知日本野心太大,背信弃义,全面侵华战争一开始,
就攻占绥远,沿平绥铁路疾进,直扑山西。眼看着日本人要抛弃
他这个暗中盟友,自己的独立王国朝不保夕,阎锡山这才不得不
勉强抗日,担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他知道自己的家底晋绥军战
斗力弱,何况这是他的命根子,不能全赔进去,于是,只好改变
立场来个一箭双雕,借助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方的力量来抗日,同
时,他还可以利用国共之间的矛盾以及山西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从中渔利,以保全他自己的地位。
“七·七”事变后,阎锡山曾询问蒋介石山西该怎么办?
蒋介石精神抖擞地指着墙上的地图,侃侃而谈:
“我们跟日本人打仗,不怕从南方打,也不怕从北方打,最
令人担心的是从芦沟桥打入山西,再经汉中入四川,这是当年忽
必烈灭南宋走过的路子。如果日本人占领了西南,再占领云贵、两
广一带,我们即使保住南京、上海,这个仗也打不下去。现在唯
一的办法,是设法改变日本人作战路线,宁可引他沿江而上,也
不能让他走忽必烈的道路。”蒋介石把话一顿,加重语气地说:
“山西必须保住!”
蒋介石答应出兵30万,一下子把阎锡山吓呆了。他马上想
到:“30万中央军开进来,不用日本人就把山西给踏平了。这跟当
亡国奴有什么两样!”蒋介石的决断,直接危及了阎锡山“土皇
帝”的宝座,他马上回绝了蒋介石:“既然山西这样重要,我决心
用晋绥30万人马,依靠防御工事,拒敌于国门之外。打胜了,日
本人进不来;纵然打败了,也可以固守雁门关。”
既然在蒋介石面前说了大话,为了不让中央军染指山西,也
为了不让日本人占了他的老窝,阎锡山也只好硬着头皮拿自己的
命根子——30万晋绥军去抵挡拥有飞机大炮坦克杀气腾腾向山
西杀来的日军。
从“八·一三”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公开向中国正式宣战。
这样,上海抗战开始的同时,华北日军也以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
全部,第5、第10师团各一部,与酒井旅团,沿平绥线进攻南口,
另以第4师团第30旅团,与第12留守师团的铃木旅团,攻张北
及张家口,大井支队则由沽源经龙泉关侧击平绥路,企图占领察
哈尔。阎锡山参加南京国防会议回山西中间,南口失守,日军侵
入长城以内,战事眼看着进入阎锡山第2战区晋绥两省范围以
内。
顿时,山西形势紧张。山西东北边境暴露于敌,太原也常受
敌机轰炸。阎锡山在南京受命第2战区司令长官,急忙直回山西,
所面临的便是指挥2战区武装抵抗日本侵略军侵占山西。
8月28日,农历入秋,阎锡山坐着专为他备用的汽车改装的
铁甲车,循铁路行驶至原平,然后改乘汽车到达岭口指挥。
代县的太和岭口,位于雁门山南麓一条干河槽的两侧,距山
顶的雁门关约10里。阎锡山的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在这儿安
营扎寨。
一天,汤恩伯来了,他一见阎锡山便坐在那里抱头大哭,说:
“我对不起我的官兵!”接着,汤恩伯叙述了他的部队于南口撤下
来以后,由于天镇一带的国防工事无人防守,在日军追击下损失
惨重的情况。阎锡山对汤恩伯好言安慰,然后说:“这事我办
吧!”
阎锡山心里自有打算,日本人到了家门口,“守土抗战”这回
要动真的了,可不能让日军踏进山西的大门。
不过,阎锡山心里清楚,靠自己晋绥军的战斗力是挡不住强
大的日军的。那么,靠什么呢?山西,有的是山,就凭着环绕山
西的崇山峻岭,只要守住各处关隘,日本人就别想进来。
“土皇帝”大摆口袋阵(3)
自古以来,“表里山河”的三晋一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东有太行山屏障,西接黄土高原,北有内、外长城关隘,西面南
面是黄河天险。东出娘子关可以挥师河北,平津,南可逐鹿中原,
西出潼关可以直取西北,所以无论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政权,如果
得不到山西,在华北就立不稳脚跟。日本帝国主义在“七·七”事
变占领平津以后,在华北的总兵力约有15万人,一路沿津浦线南
下,约1个半师团;又一路沿平汉线南下,约1个师团;另以其
主力3个师团攻南口出长城,沿平绥铁路西进,采用一个大迂回
的姿态去包抄山西。
南口失守之后,阎锡山出动了晋军的主力,配合中央军一部,
制订了大同会战的计划。他命令李服膺的第61军于天镇、阳高一
线上,依托已筑工事,节节抵抗消耗敌人,把敌人引到聚乐堡一
带,然后发动预先部署于南北两翼的大兵团钳击敌人,把敌人消
灭于聚乐堡一带。
这个计划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战争一经展开,首先是比
赛指挥官的智慧与应变能力。当时阎锡山的对手是板垣征四郎。他
在日本是一个狡诈多端的人物,有名的“九·一八”事变便是他
直接策划制造出来的。他是一个中国通,对中国的情况很熟悉,曾
到绥远、山西一带做过长途旅行。阎锡山制定大同会战的根据是:
敌人只能沿平绥铁路进攻,不可能丢掉铁路交通线,向别处进攻;
敌人要进攻太原,必须走天镇、阳高、大同,过雁门关,沿同一
条铁路前进。根据这个设想,阎锡山才决定大同会战的方针。
8月2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红军改编命令,将
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设总指挥部,任命朱
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会
按照抗战的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以
八路军总指挥部为18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彭德怀分任总司
令、副总司令。但是,大家的习惯还是叫“八路军”,不久,朱德
被任命为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八路军变被编入第2战区战斗序
列。这时,“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牌子,在太原市
内的“成成中学”大门口挂起来。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换上了佩
有“八路”臂章的军服,并从延安派来教导营的一个排,担任警
卫,中共中央正式任命彭雪枫为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长兼八路
军驻晋办事处处长。人路军下辖115师、120师、129师。115师
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129师
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八路军接受改编之后,随即向山西挺进。
这时,中国共产党决定派出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来山西,与
阎锡山具体谈判解决八路军向山西的挺进路线、活动地区。作战
原则、指挥关系、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徐向前因为是山西人,
与阎锡山同乡,又在阎锡山创办、赵戴文任校长的太原师范读过
书,所以作为代表团成员跟随周恩来一起入晋。
此时,阎锡山唯恐山西有失,损害自己的利益和声誉,正在
代县的太和岭口行营坐阵督战。
1937年9月7日凌晨,周恩来和徐向前乘汽车去雁门关以西
的岭口,会见阎锡山。正在部署大势会战的阎锡山,见周恩来、徐
向前他们来了。满面春风,热烈欢迎。周恩来在同阎锡山谈判中,
首先对阎的“联共”态度及“守土抗战”主张,给予积极的评价。
希望他不负国人期望,履行诺言,与中央合作抗战到底。周恩来
说:“我们共产党主张建立各党派各军各界人士的共同联盟,要使
山西同胞不当亡国奴,只有联合起来,发动民众,共同抗战。”关
于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的作战地域和方针,周恩来提出,我党根据
自己的兵力及战术特长,前已同百川先生商定,开赴冀察晋绥四
省交界的地区,以山地战、游击战侧击西进和南下日军,配合友
军正面作战。现115师已经入晋,正在侯马一带修火车路;120师
即将入晋;129师尚在整顿中,晚些时候才能出动。八路军入晋部
队希望早日到达预定地域作战,请阎司令长官给予支持和方便,阎
锡山满口答应,同时扼要介绍了大同会战部署。八路军进入山西
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还进行了迎送赴抗日前线途经太原的八路
军干部战士,负责到阎锡山的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领取枪炮、弹
药,军械和电台等通讯器材及医疗药品,分发给八路军部队。
阎锡山岭口行营地会见周恩来的时候,他正制定大同会战的
作战方案部署。阎锡山兴致勃勃地把他的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