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63部分

国殇-第63部分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的刘良相团在城外苦苦支撑,突然,一发炮弹不偏不倚正中团
指挥所,刘良相团长及团部人员当即牺牲。城外阵地接二连三丢
失,日军已经攻到了城墙下,开始攻城。又有两位团长在守城战
斗中阵亡,北城连连告急,东城门一带战况吃紧。
王靖国急令参谋长梁培璜向阎锡山、赵戴文发电告急。正在
这时,一封信送到王靖国面前,信上只有几句话,却字字句句如
芒在背,刺得王靖国心尖直颤:“王军长鉴:放弃雁门,你就该死。
守住崞县,犹为侥天之幸。再失此城,国法岂能容你。泰山鸿毛,
皆是一死,交在生死,不敢不告。张培梅手字”
提起这个张培梅,晋军将领无人不晓。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入
保定军官学校,后参加1911年山西反清起义,历任连、营、团长
及晋南镇守使等职,后在家闲居13年。此人作战勇猛,武艺高强,
当初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反蒋失败后,张培梅秘密保护阎锡山到天
津,再转赴大连避难,曾经为阎锡山立下汗马功劳。“七·七”事
变之后,他向阎锡山积极要求参战抗日,被委任为第2战区执法
总监,组织执法队,凡擅自撤退者,即可就地正法。这个人,连
阎锡山都要让他三分,王靖国看了这封信岂有不胆寒之理。
可是,崞县战况十分危急,守吧,实在没有把握;撤吧,没
到坚守10日的期限,岂不是拿着脑袋往张培梅的枪口上撞。王靖
国这下只有听天由命了。
北城的日军已经攻进了城,两军已经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参
谋长梁培璜眼看着东城一带的部队正在夺门逃跑,连督战队也乱
了阵脚。正在万般无奈,传令兵送来一份电报:
“电悉,情况属实,可如拟办理。戴文。”
电文中说的“如拟”,是指梁培璜在告急电文中提出的“敌势
甚炽,我阵已残,不堪拒守,拟即撒退”16个字。
这下,梁培璜可盼到了逃命的尚方宝剑,他赶紧传令撒守崞
县。此时,已经晨曦升起,时间是10月6日。
早已经晕头转向的王靖国是被卫士们连拖带架地撤出崞县城
的。仓惶之中没接到通知的军部人员,都落入了日军手中。
姜玉贞接到死守原平的命令后,立刻进行部署;谷树枫的391
团守火车站,张振铃的392团守公路一线,崔杰的413团作预备
队。各部队刚刚进入阵地不久,日军就尾追上来。
跟上来的日军是板垣师团的主力。飞机、大炮、坦克一应俱
全,可姜玉贞旅既无飞机,也没坦克,连对付坦克的战防炮也没
有,只有为数不多的迫击炮。原平是一座小城,又没有坚固的工
事。为了给忻口会战争取时间,阎锡山命令坚守原平7天。官兵
们清楚,这一仗只有拼命了。
10月1日,日军的大炮开始猛轰姜旅的阵地。随后,步兵蜂
拥而上。这股日军奇袭旭方口、茹越口、攻占繁峙,一路打得晋
军望风披靡。对此原平小城,和区区1旅的晋军,根本没放在眼
义无反顾,郝梦龄忻口捐躯(2)
里。然而,他们没想到在原平却碰上了个硬钉子,中国守军顽强
地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冲击。
日军恼羞成怒,飞机大炮更加猛烈地轰炸,坦克在阵地前横
冲直撞。中国守军的工事被炸塌了,阵地被坦克冲得七零人落,被
迫退入城内坚守。日军乘机占领原平城的东半部,中国守军死守
原平城的西半部。两军隔着南北一条街,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一直坚持到10月7号,坚守7天的任务完成了,姜玉贞长长
地舒了一口气,正要下令部队交替掩护撤退,阎锡山的电报来
了:
“7日之限完成后,再坚守3天。”
“再守3天……”姜玉贞喃喃自语。放眼望去,原平城已经
成了瓦砾场。到处是被炸坏的残垣断壁。官兵们在瓦砾堆里和日
军拼杀,远处枪炮声里不时夹杂着肉搏的喊杀声。旧军的后方供
应源源不断,而中国守军却被日军团团围在原平这座瓦砾堆里,内
无粮草,外无援兵。
看来,这里就是我们殉国之所了。姜玉贞把牙一咬,沉着下
令:
“大家注意节省子弹,坚持就是胜利。”
姜玉贞带领全旅官兵浴血奋战,又苦战3天,一直顶到10月
10日子夜,当他们完成守城任务的时候,上面传达了突围撒退的
命令。
此时,原平城四面被围。姜玉贞带领残部选择日军兵力比较
薄弱的城西一角冲了出去。他手抡大刀,左右砍杀,杀得日军抱
头鼠窜,眼看部队冲过敌阵就要冲入一片高梁地了,一发炮弹落
在姜玉贞旁边,这位忠勇将军终于像他自己预料的那样,在他坚
守了11天的土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姜玉贞旅突围的残部撤到太原,5000人的1个旅,只剩下
600余人。见此情景,阎锡山也唏嘘不已。专门为此写了一首《原
平战役》诗:
“全区原平战最烈,
三团只剩五百人,
据守三院十一日,
玉贞旅长兼成仁!”
诗中所云:“三团只剩五百人,据守三院十一日”正是坚守原
平激战实况的记录。由于原平的坚守,迟滞敌军南下,从而使忻
口守军得以从容布防,故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诗中对坚守原
平的爱国将士抗击日寇的惨烈备致崇敬歌颂之情。姜旅长系山东
荷泽县人,殉国时年仅44岁。官兵闻之,无不下泪。为此,国民
政府军委授姜旅以“荣誉旅”称号,命令永远保留“第196旅”这
一番号,并明令褒杨姜玉贞将军,追赠为陆军中将。
褒扬令上说:
“查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敌,苦战经旬,
坚守围城,竟以身殉。誉怀壮烈,轸悼实深。应予明令褒扬,并
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军政部从优抚恤,以彰忠烈。”
坚守原平,为忻口守军的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然而,由于
中央军紧急奉调入晋,短时间内一二十万大军都要到位,阎锡山
的窄轨火车速度太慢,运力有限,所以不少部队迟迟没有部署完
毕。
配备在忻口中央地区的第9军并没有到齐,所属第47师还
在蚌埠,第54师徒步从贵州出发,现在只有1个团到达了太原。
卫立煌、傅作义催促他们要加速赶进。第9军军长郝梦龄的心情
比他们还急。“七·七”事变后,他曾两次请缨杀敌,才得到了上
级批准。
“七·七”事变前郝梦龄接到了命令,要他到四川山洞陆军
大学去学习。谁都知道学习深造是加官晋级的阶梯。当他走到重
庆,“七·七”事变爆发了,奋起抗敌的浪潮,席卷着中国。他的
心也安定不下了。
于是,他放弃了“升官的阶梯”,发出请缨杀敌的申请书。
抗战的形势正在发展。国共合作,团结御侮,正在深入人心,
也使军官们了解这个大转折的局势。蒋介石庐山办了个军官训练
团。在这个团里经过短期训练之后的军官,陆续走上了抗日前线。
郝梦龄被调到庐山受训了。他又一次请缨杀敌。蒋介石召见了
他。
“这次学习有什么心得?”
“牢牢记住委员长的训示:芦沟桥事变的推演……就是最后
关头的境界。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
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
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你有几个孩子?”
“有5个孩子,都还小,大的13岁!”
“去前线之前,要安排一下家事么?”
“只要他们有衣穿,有口饭吃,有间房子住,就可以了。有
国才有家,亡了国还谈什么家。家事好安排。”
义无反顾,郝梦龄忻口捐躯(3)
“不过,总是要用些钱的!副官!”蒋介石叫来了副官:“给
郝军长开一张30000元的支票!”
“委员长……”郝梦龄想不收这笔钱。
“这也是我的一点意思嘛!以后有什么事只管直接找我!”蒋
介石说。
郝梦龄懂得这馈赠的用意,但是他没有时间为这个多去思索
了。他急忙下庐山,奔汉口,转前方。
他匆匆忙忙地赶到武汉与家人团聚。
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了。郝梦龄的心里尽是战场上的拼杀。他
想到敌人的凶残,战阵的艰难,也想到战争的长期性:“也许我这
一代打不完,还要我的儿孙接着打”。他轻轻地抬头望着孩子们恬
静的无忧无虑的小脸,一张一收的鼻翼。“他们还不懂亡国灭种的
危险”,郝梦龄一转念:“应该让他们知道:父辈干了什么,他们
应该干什么。”郝梦龄轻轻捻亮了防空用的马灯,提起笔来,写上
了5个孩子的名字,又写出了纫秋曾要求他嘱咐的话。写好了,用
信封装了起来,封死了。未成眠的妻子纫秋抬起身来,问道:
“你在写什么?”
“写封信。”
“写给谁的?”
“写给咱们的孩子。”
“给我看看!”
“不,你和孩子都不许看,要在我离家3日后,才可以拆
开。”
夫妻的对话惊醒了大女儿慧英。她从被窝里伸手去抓父亲的
信。郝梦龄躲开了。慧英跳下床来,追着要看,另外几个小孩也
扬起了脑袋,跟着慧英喊:“要看,要看。”郝梦龄没有办法,就
把这封信撕碎,扔到了痰盂里。
第2天,他上路了。纫秋埋怨慧英不该抢信。慧英这才想到
了痰盂里扔的碎纸片。她小心地一片一片地捡了出来,一片一片
地拼了起来。她虽然还在读小学,也能读懂信上的大意。小小的
心扑通扑通地跳动好像看见了一个惨伤的影子。慧英流着眼泪对
纫秋说:
“妈妈!爸不回来了!”
“别胡说,我看看。”纫秋说。
纫秋看完了信,摊开了两手,振奋与悲凉交织的情绪,使她
把信平铺在床上,两眼死死地重新盯住了信上的每一个字。
“余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们要听母亲的
教诲,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
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楠、荫槐、
荫森五儿。父留于1937年9月15日。”
郝梦龄10月2日到达太原,他手下第54师的部队也陆续到
了。他首先来到宿营地,看望自己的部队。
郝梦龄一进营房,看见条桌上放着一大堆月饼,便拿起来一
个看了看。原来才过了8月15,阎锡山给每个战士发了个大月饼,
上边印着“勿忘国耻”四个红字。
“为什么不吃月饼?”郝梦龄问。
“旅长命令:明天早上念完月饼上的字再吃。”
郝梦龄看着161旅长孔繁瀛,高兴地说,“吃饭也要进行爱国
教育?好哇!”
“军长常讲时刻都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嘛!”孔旅长说。
郝梦龄掂着一个大月饼,指着“勿忘国耻”四个字,看了看
士兵们。
“知道什么叫勿忘国耻么?”郝梦龄问。
“勿忘国耻就是别忘打日本!”士兵们喊。
郝梦龄笑了,因为这个答案,从词意看不对,从实义上看是
对的,可见士兵们文化不高,觉悟还是高的。他对大家说道:
“说得对!勿忘国耻就要坚决打日本。这次战争是关系着中
华民族存亡的战争,只有包定牺牲决心,打败敌人,中华民族才
能生存下去。这就是说:我死是为了国活,为了国活我们就不怕
死。人人都要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之决心,与敌拼杀。”
10月5日,郝梦龄骑马到达忻口北约4华里的下王庄,令此
处为54师前进阵地;在下王庄北4华里的唐林岗定为师炮兵拦
截敌人第一火力地带。
忻口位于忻县北50华里,铁路、公路均经此贯通南北。忻口
通道南北口各有大砖门楼一个,北口门改为炮兵工事,作为山炮
阵地。忻口是个居民村落,西北部为红土高梁,梁北的云中河流
经忻口东北约2里的界河铺,汇入滹沱河,土梁南侧有一沟,名
红沟。沟宽可通汽车,沟长约半里,西南东北向。沟两侧已预先
挖了30多孔国防防空洞。第丸军军部就设在这里。忻口汽车站在
村南端,火车站在村北端河边。铁路公路平行通过忻口村东。铁
路经小铁桥,公路经小砖桥,渡云中河北行。忻口东,过滹沱河
为灵山,山下有一村,为刘茂恩15军防线。西过云中河11里是
大白水,为83师防线。
义无反顾,郝梦龄忻口捐躯(4)
第9军兵力部署是:161旅旅长孔繁瀛带321团1营配合
162旅324团防守师前进阵地下王庄;第162旅323团配属战防
炮一连,占领忻口东北侧,右接滹沱河东岸灵山之第15军阵地,
左接公路桥约400米的321团阵地,火力严密封锁公路铁路两座
桥梁;161旅321团(欠1营)右接323团,左沿河岸延伸到南怀
化村东6百米处;第161旅第322团右接321团,经河南岸南怀
化村及河北岸东西长约2百米的高地,设防固守,作为师的依托,
其左方与八13师的火力联系,配属山炮1排,由刘家祺师长指
挥。
郝梦龄把团以上军官都召集到一起。
“咱们的战线单薄了些。47师另有任务,不能来了,独立5
旅什么时候可以到?”他问军参谋长郭寄峤。
“正在路上,已经到了石家庄。”
“他们快点到了才好。”郝梦龄把话头一转:“出征的时候,应
该给弟兄们点安家费、零用钱。自己有饭吃,挂念着家里父母妻
儿,总不是好事。”
在座的人都知道,已发的军饷早已用完了,再要发饷,实在
没有着落。他们认为好话容易说,好事谁也愿意做,没有钱有什
么法子呢?军参谋长郭寄峤解释道:
“军长说的对。只是现在国难当头,国家财政困难,难以为
继。大家也只好忍着点了。”
“这,我知道!我并不责备你们……”
郝梦龄把手伸到怀里,掏出了那张30000元的支票,递给了
参谋长。参谋长不知道军长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大一笔钱,愣愣地
望着他。
“这是蒋委员长给我的。咱们按照老规矩,一切财政公开。一
个弟兄分两块可以吧?”
“轰……”
敌人的排炮响了。
“发个报!催独立5旅赶快前进!”郝梦龄说。
独立第5旅,原来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