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中国空军总部给他提供的资料上,罗列着相当数量的作战飞机。
但他很快便发现一个秘密。中国的战机几乎很少从航空委员会那
厚厚的登记薄删除掉,即使早已负伤,破损而被淘汰掉。中国究
竟有多少飞机能投入天空,能参加空战,他不得而知,中国空军
的高级将领似乎也不清楚,这惊得他目瞪口呆。
训练场上,他对中国的小伙子们够凶的了。他盼得是这些东
方的小伙子能早日掌握“达萨”轰炸机,能早日把炸弹准确的投
入到日本人中去。他不忍再看到日本飞机疯狂地屠杀中国人、蹂
躏中国的土地。他对这里的人民,对这里一草一木,都有着故乡、
亲人一般的情怀。
他对中国空军小伙子们是满意的。他对他的严厉训斥从无异
议。从他们身上,他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胆量和不屈,这尤其
令他满意,甚至赞叹。可中国空军的上层却会他失望。先期参战
的驱逐机同僚曾向他提起过中国空军指挥上的混乱。有时飞机刚
飞到一半,一道命令下来,又不得不掉头回返。各机场麻痹大意,
警报不灵常让日本人钻空子,造成惨重损失。起初他还怀疑,他
不相信一支计划、管理不周,指挥混乱的空军能打胜仗?可他渐渐
地有些开窍了,顽疾确实存在,中国空军的“大脑”出现障碍。所
1938,中国有支苏联“志愿军”(2)
以还能取胜,全仗着四肢苦苦撑持,全仗着空中飞将们技术高超,
作战拼命。现在他明白了,为什么中国战机更多地丧命在地面机
场,而不是空中,这使他尤为痛心。中国空军原本应该打得更漂
亮!这些棒小伙走遍世界,也是一流的!身为大队长,一种职责
使他感到:今后作战决不能再这样了。不管是自己的弟兄们,还是
中国飞行员,只要跟着他作战,他就不能看着他们作无谓的牺牲。
他不想让可爱的青年和金贵的飞机去填那深不见底的黑洞。
8月初,教练中国飞行员适应新机种的工作已全部结束,库
里申科终于领来了轰炸任务。长期的教练工作,耗去了他的精力,
他的眼窝深陷下去,一脸的青灰色中难见血色。可一坐进机舱,他
的两眼便放出了光芒。他将积蓄已久的恨终于泻向日军停满战机
的机坪,泻向敌军战舰,泻向日军地面阵地、炮群。准确的炸点、
腾起的烟火,让他感到淋漓畅快,好一番兴奋。也真神了,每次
出击任务,他的“达萨”机群总能满载胜利,全部返回。有一阵子,
他快活得像孩子,咯咯笑个不停。
前线战事更紧了。前线部队要求空军支援的报告雪片飞到军
委会,飞到航空委员会。库里申科大队没日没夜地起飞、降落,再
起飞。他更加消瘦了,颧骨暴突,两眼罩满血丝,平日梳理得整
整齐齐的黑发早已成了一团乱草。他已经有两天没回过住所了。困
了,有时就坐在机内靠椅上打个盹儿,吃饭也在机旁。他就像一
根上满弦的发条,不停歇地运转着。
8月13日夜,满天星斗,大地一片静寂。库里申科摇晃着站
起身,伸展了一下疲乏的四肢,叫醒队员,奔向机场。借着月光,
他亲自率领手下的弟兄们忙活起来。出仓挂弹,检查战机,开车
加油,一切都得他们自己动手。当东方晨曦微露,大地还是一片
青灰色时,一架架“达萨”轰炸机已在一片轰鸣中升上了天空。
库里申科又像往常一样,拉开舱盖,回首冲机械和地面人员
露出会心的一笑,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再见,同志们,好消息就
会来的”。
但就在这一天,一直相伴的幸运女神残酷地离他而去。下午,
惊人的消息传到武汉,库里申科座机坠入四川万县东南的长江
中,库里申科阵亡!
原来,库里申科大队还未到达指定轰炸区,就与一队日军战
机在空中遭遇。清一色轰炸机的库里申科大队要躲已经来不及了。
他一声令下,率全大队冲入敌阵,实指望能杀开一条血路。作为
领队长机,他的座机一进入交战就受到日军的重点围攻。三架梅
式战斗机像甩不掉的魔鬼一般,紧紧地缠住了他。库里申科一面
沉着地指挥全队作战,一面灵巧地躲闪着对手的攻击,同时还在
不断地选择捕杀对手的位置。射击手配合默契,一梭子弹,先把
身后3架扑在最前面的一架梅式机打得翻滚下去。梅式机落下的
空缺,同时也把庞大的“达萨”机翼暴露给对手。库里申科未及作
出反应,两架梅式驱逐机便同时喷吐出凶狠的火舌。
座机中弹了,库里申科扭头发现左发动机已慢慢地在减速,飞
机也天空摇摆起来。他急忙就势左转,冷静地摆脱了敌机。再稳
住机身,飞机经一阵剧烈颠簸后摆脱了重围,向西飞去。
短时间的平稳后,飞机开始不停地倾斜起来,机身下,一片
片青山,田地闪乎不定,有时甚至飞到头顶上方,库里申科以单
发动机艰难地控制着机体,搜寻着地面机场。进入四川万县后,飞
机终于再难支撑了。他咬着牙,驾机一点点地挪向地面上一条闪
光的银链。他心里清楚,在那里,飞机起码可以保持完整。他实
在舍不得这架为他屡立战功的银鹰。飞机倾斜着、呼啸着,一头
扑进了滔滔不绝的长江……
轰炸手得救了,射击手也安然脱险。1个月后,一架完整的
“达萨”机也被从长江中打捞上来。但库里申科大队长却再没有从
滚滚奔流的江水中探出头来。
中国天空,又一颗明星陨落了。库里申科把自己的青春、热
血,洒在了灾难深重的中国大地上。把自己年轻的生命,融入了
中国的江河,融入了华夏古国多情的怀抱。他来得匆忙、去得更
显匆匆。8月13日这一天,他还不满30岁。
战争硝烟中,库里申科用鲜血把中苏友谊的彩虹浸染得绚丽
夺目。其实这彩虹上,浸透的又何止他一人的热血。据统计,仅
从1937年到1939年这两年间,就有100多名苏联空军志愿人员
血洒长空,为扫除黑暗献出了生命。当时身为武汉官方国民政府
军委会政治部主管宣传厅长的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苏联飞行员:“他
1938,中国有支苏联“志愿军”(3)
们生活艰苦,遵守纪律。吃、睡在银鹰下,即使星期天和节假日也
不离开机场……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战初期,苏联空军志愿人员
为我们作出多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武汉保卫战期间,他们不惜用
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土地。”
几年后,当美国“飞虎队”来中国参战时,他们是那样地受
人瞩目,那样地骄横、盛气凌人。每每如此,曾在苏联空军身边
工作过的人们就更加怀念他们,尊敬他们。艰苦卓绝的抗战胜利
时,历史选择了美国人成了最后的英雄。但历史也没有忘记,最
艰难的时刻,是苏联人在同我们并肩战斗,抗击着气馅冲天的倭
寇强敌。
中国人不会忘记,全面抗战最初两年,在整个世界一片绥靖
逆流中,是苏联供给了中国大笔大笔的贷款和军用物资,仅飞机
一项就达千余架。而且还向中国派来了大批军事顾问和优秀的飞
行员,其中甚至包括西班牙内战中曾击落法酉斯20余架战机而
被西方敬畏地称为“红魔鬼”的赫赫有名的空中王牌雷恰戈夫。这
些勇士们没有辱没使命,他们不仅把一批批中国飞行员变成了优
秀的空中骑士,而且还亲自参战,创造出一系列辉煌的战绩。
1938年2月23日,苏联空军志愿队远征台北松山机场,炸毁
日机18架。
1938年2月25日,苏中空军联手激战南昌上空,击落敌机8
架。
2月18日、4月29日、5月31日武汉三次大空战,中、苏空
军合计击落日机47架。
5月19日,苏联空军配合中国空军远往日本,飞遍九洲,撒
下数十万张“政治炸弹”。
6月,苏联空军数十次出动,轰炸长江日舰,共毁伤敌舰十数
艘。
10月,苏军夜间起飞拦截日机,驱逐机大队长阿拉夫猛诺阵
亡
……
以上仅为有据可查的几项主要战绩,囿于篇幅,不可能尽数
罗列。但从中国天空、江河中消失的200余架日机、数十艘舰船,
却给苏联志愿空军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们是抗
战的功臣,他们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中国人是不会忘记朋友的,尤其是危难之际伸手相助的朋
友!
海军,沉重的翅膀难腾飞(1)
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向了世界。当时,正
在英国伦敦参加英王加冕大典的中国使团副团长、中国海军部长
陈绍宽上将闻讯后,中止了对英国海军的考察,急电蒋介石,请
求回国参加抗战。请求电报快得到回复,陈绍宽略整行装,便登
上了飞返中国的专机。
临行前,几位昔日的英国海军同僚相约前来为他送行。20年
前,陈绍宽作为北洋政府的海军代表,随英国海军参加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与英国海军界一些人士在战火中结下了私谊。今日战
火在东方爆发,号称世界第一海军大国的英国无法参加,但他们
对疯狂扩张海军的日本深为厌恶,对中国的抵抗充满同情。
“陈,中国军队不能没有海军。以你的经验和智慧,中国海军
是会有所作为的。愿我们能在今后的胜利中欢聚。”
“中国海军弱小,不可与日本人硬拼。内河作战也许你们行
……”
“今后中国海军的发展,我们愿鼎力相助,欢迎你把那些像你
一样肯吃苦而富有使命感的海军送到英国来培训。”
热情的言语、美好的祝福令他感动,却无法令他激动。他了
解自己的海军,更了解那个比中国海军不知强大多少倍的日本海
军。
日本海军自1905年大胜俄国海军后、一跃而为太平洋上的
海军大国。四面环海的日本,对海军的发展格外青睐。第一次世
界大战,日本从中渔利,海军实力迅速增长,当时甚至引起了英、
美海军霸主的恐惧。1922年华盛顿裁军会议上,英、美联手作梗,
通过了美英日德意海军比例限额,“按5∶5∶3∶175∶175的比
例限定5国海军吨位。弹丸小国日本成了仅次于英、美的世界第
三海军大国。谁知日本海军的胃口并不是要坐第3把交椅,而是
千方百计要坐到首位。签字代表回到东京后,立刻被骂为日本国
贼,险些丧命于一些力主扩军的军国主义暴徒之手。
但字已签了,日本就必须守约。之后,日本海军在限制吨位
的同时,努力在战舰性能上下功夫,始终瞄着英美海军不放。至
1936年,在屡次三番要求英美调整吨位限制方案失败后,日本公
然退出了华盛顿条约。日本海军的发展从此进入无限制时代,海
军力量很快便急剧扩张起来。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经过一年冲刺,实力
已接近英美海军。据战后日方自己公布:“1937年6月调查,日本
海军已拥有285艘舰艇。主力舰为10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2
艘重洋舰、13艘轻巡洋舰、70艘驱逐舰、44艘潜艇、2艘水上飞
机母舰、5艘潜水母舰等,总吨位达115万3千余吨。此外,还有
包括2艘肮母、2艘战列舰的37艘舰艇正在建造中。如此庞大的
海军既令各国海军恐惧,又令他们羡慕。
陈绍宽身为中国海军元老,对日本海军了如指掌,他是既羡
慕,又嫉妒,中国是一个有万里海岸线的大国,海军原也应该如
此,但应该的事并未成为现实。
飞机在云层中平稳地飞行着。窗外,茫茫云海纯得令他有一
种超脱凡尘的虚幻感。茫茫人世,一切本该靠自己,但当时的中
国却没能使自己富强起来、壮大起来,他的海军,也因此一直在
似有似无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满清末年,西方列强的舰炮震醒了大清帝国,海军终于有了
自己的衙门。甲午战争前,朝野有识之士终于看清了抵御中国的
大患——日本,海军将首当其冲。建造造船厂、花大把大把的银
子自西方购买战舰,清帝国的海军梦终于渐渐步入现实。但一场
甲午大海战不仅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更打碎了刚刚兴起的海军
梦。从此中国海军一厥不振,日渐衰颓。
及至1937年大战爆发,中国海军舰船吨位不足6万吨,吨位
最大者不过3000吨,最小者仅三五百吨,且舰船陈旧过时。中国
海军较40年前的北洋水师,装备来见改善。更要命的是,就这么
点儿可怜的海军还处在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状态。以这种弱小
的海军抗击超过自己20倍之上的日本海军,胜败早在注定中。但
无论胜败,陈绍宽都欲使海军在这场民族之战中发挥最大效力。
回到南京,陈绍宽便率海军投入到统帅部全面备战中。7月
底,日本大使馆武官来到海军部,威胁陈绍宽说:“如果中国海军
保持中立,则日本海军可以不攻击中国舰只;相反,如果违反严
守中立的状态,那么中国海军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日本武官的话触到了陈绍宽的痛处。6年前“一·二八”淞沪
抗战时,19路军与日本人大战虹口,陈绍宽原准备拼尽热血,助
海军,沉重的翅膀难腾飞(2)
陆上弟兄们一把。国家养兵千日,此时不战更待何时?但蒋介石
却给海军发来电文:“保持镇静,听候命令。”可参战的命令直到
仗打完也没传来。
海军见死不救,任日军舰炮攻击中国军,19路军不干了,中
国人不干了。全国各界纷纷把攻击矛头指向了陈绍宽,更有甚者,
在4月召开的国难会上,国民党高层人士丁默村、李根源等42人
提出临时紧急动议,要求取消海军部,罢免海军高级官员,以谢
国人。陈绍宽伸了伸脖子,还是艰难地咽下了这口恶气。
今天,日本人追上门来还想再讨便宜,陈绍宽旧账老账一起
算,当下硬碰硬地把日本人的威胁顶了回去。
8月9日,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使蒋介石清楚地看出日军
发动上海战役的企图。老蒋这回是想通了,反正是一打,与其坐
等挨打,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当天,他急令陆军第87、88师增援
上海,并封锁黄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