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野骆驼三部曲 >

第11部分

野骆驼三部曲-第11部分

小说: 野骆驼三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惯上把击落达到五架的飞行员称为王牌。'
“总之,直升机之间如果发生有组织的、有规模的空战,如果在组织、战术、训练上条件差不多的话,我认为数量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我想解决数量问题就是秦文强和乌俊杰设计的方案的关键所在。”
最后大家认识到在正规战中争夺超低空制空权更需要集中足够的数量。最大限度地集中数量就是低空突击部队的决定性优势。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前苏联和美军把低空突击用的武装直升机分散使用,作为对付游击队的“游骑兵”,在游击队的单兵防空导弹和火箭弹的敲打下,最终以事实证明这种昂贵的骑兵根本不适合做维持治安的工作。作为珍贵的高机动突击力量,空中骑兵部队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
会后高兴的周正宣布自己掏腰包请大家喝酒。
秦文强有些奇怪,问陈兰羽:“你们师长请客都不能报销吗?”
陈兰羽答道:“看来你应该多下部队去看看。现在部队已经彻底没有任何经营设施和项目,连自己的保留的一些传统的副食基地都没有了。部队没有了经营项目就没有了小金库,而办公费、训练维持费是需要统一核销的,里面虽然也能报销请客的饭钱,但是都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超过预算就是个人自己掏腰包了。其实以前的部队也是不能用真正的军费来吃喝的,只能用自己小金库。现在在制度上已经彻底没有了,平常训练又满,能够做副业的人员都裁掉了,所以即使是首长也没有可能经常用公款吃饭了。不过你放心,师长的待遇高得很,一个月好几万,跟你们这些高级技术人才不相上下,我们吃不穷他。”
“是啊,以前大家都说在印度的一个低级军官都能养活一大家人,而我们中国军人的待遇,特别是年轻军官要在一个中等消费能力的城市维持一个小家庭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中国军人的待遇这几年连续跳了几大步,也真正达到职业军人的标准了。”一个军官感慨道。
“可是现在待遇提高了,压力也很大啊。这么多年没有打仗,如果军队一上来要是吃了败仗,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们这些被国家用高薪供养的人。”周正接过来的话更是让人回味啊。
[作者注:直升机大规模对战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过,就象在二战开始前,坦克的大规模对战也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关于战术以及配合某种战术的有特点的武器系统,如果没有出现过,各种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在此我并不是想论证我选择的战术是绝对合理的,我只是选择了一种我认为可能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一些战术上的考虑,而且还在武器系统是否容易大量制造上也有一定的考虑。这就象二战初期,德国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并不是性能最出众的坦克,但是它们适合德国工业当时的情况,也基本满足德国军队创新的闪电战的战术需求。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二战后期苏联的T34上,论单车性能她也不是最出众的,但是足够好的能力和巨大的数量使其成为战争的绝佳决胜兵器而不是个别高手单打独斗的精良装备。 又及:关于军官待遇的问题作者并不想深入讨论了,这是主要描述技术人员活动的假象小说,设想是N年以后(N小于10大于1)的情况。不过中国军队目前未能在这一点上完全职业化也是事实,军队仍然要有大量人员自己种菜养猪而不是专心谋划怎么打仗,仍然带有中国千年以来传统农业社会冷兵器时代的屯兵制的特点—;—;就算种菜养猪能解决一些后勤问题,可是现代机械化和网络化的军队最大宗的后勤资源早就不是人吃的食品,而是各种装备需要的燃料、弹药、维护基地、通讯设施等等。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二战开始的时候,同级别德国军官的薪水是法国军官的六倍,相信前者更热衷于军事而不是转业谋生。]
第九章 轻骑兵的战马
    天空灰蒙蒙的,下着小雨。
雨水把对面的重装步兵方阵和骑士军团的银亮的盔甲洗得略带晶莹之色,一片盔甲组成的整齐的方阵闪烁着幽幽的寒光。仿佛他们是从天国降临到人间的凝固成固态的闪电。
这只钢铁军团就是赫赫威名的条顿骑士团。浑身上下包裹在钢甲里的骑士们骄傲地看着一只轻骑兵在远方汇集起来。这支轻骑兵以褐色为主,夹杂着各种其他颜色,盔甲更是五花八门,而且大部分人只有简单的缀着铁片的皮甲护住要害,马匹也只有一点简单的皮甲,甚至一点防护没有。
骄傲的欧洲铁骑就是要打一个堂堂正正的会战,让这些骑着东方小马,穿着各种简陋盔甲的蒙古人见识什么是真正的骑士。
突然之间大地震动。千万铁骑,不,相对于欧洲的铁骑应该是轻骑,卷了过来。欧洲的骑士们放下了铁面罩,重步兵的长矛和战斧举了起来。但是,轻骑兵们并不直接冲击强大的军团正面,而是远远放出箭头涂有毒药的箭,然后一个回旋转回本阵。反复两次后骑士团的重骑兵按奈不住,发起了冲击,如同一把巨大的钢铁铲子一样推了出去,而轻骑兵们却不慌不忙地退却着,而且在退却的同时不停地利用精湛灵活的马术和弓术向后面的追兵发箭,而同时在战场的侧面后后面,数量庞大的轻骑兵群经过长距离迂回后突然出现,朝着对手的弱点发动致命的打击……就这样,轻骑兵利用出色的机动性和骑兵数量上的优势,象旋风一样对敌人昂贵而少量的重骑兵以及数量巨大但移动缓慢的步兵阵发起阵阵打击,在自身损失很小的情况下,慢慢剥掉对手坚硬的外壳,消融对手的力量。
……。
在提出在现有的“飙风战士”的基础上改装小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的构想以后,事情还没有到真正找到答案的地步。这是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最终的方案必然要调整和修正的。
很多人提出单座不能满足直升机任务的要求,因为驾驶员太忙,而武器系统的控制工作量也很大;有些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火力……总之人们找到了理由把该削减的东西拿掉,然后又为了各种目的和理由把这些东西拿回来,再次希望这个小小的平台上尽可能装下更多的东西。关于新的改装型号,组内的几个主要人员意见都不很一致,而且特别重要的是组内的三个军官实际上代表军方的主要需求,他们还存在很多犹豫。
项目进度再次陷入僵局。
秦文强这个发起人本人却因此陷入了近乎无所事事的状态,细节问题上他并不是很强,特别是直升机本身他也是这段时间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不过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有更多的旁观者的清醒,他坚定的认为尽量简化的设计方案才是出路。不过参加了几天比较沉闷的细节讨论会后,他有点厌倦了,因此上班时间却以查资料为名躲在办公区域一个单独隔离的小网吧里,用这里的宽带系统在网络上看起了电影。大家来找他的时候他正在看这部部新拍的大片《拔都》。
高圆圆和13组的三个军官一起也进了这个隔离的小网吧。这里能查外面的资料,还隔音,因此经常是大家争论问题的地方。
乌俊杰把屁股放到秦文强旁边的椅子上,笑道:“瞧你这个班上的,我要是老板非得扣你工资。”
“我可是在干正事,在工作。”秦文强眼睛盯着屏幕,头也不回一下。这几天他为这个方案一直没有定下来而有些烦躁。这里的几个人确实都很优秀,但是优秀的人都很有主见,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描绘蓝图。大家在争论时即便没有达到鸡飞狗跳的程度,唇枪舌剑却是免不了的。
“看电影也算工作?不过这个电影确实不错,拔都是我们蒙古英雄,够猛。我都看了三遍了。”
“我才看第二遍。你比我还看得多。既然你看的遍数多,想必你更了解蒙古骑兵的战术优点了。”
“那是自然啦。在欧洲大平原上打野战,集中使用骑兵是决定性的。蒙古骑兵的战术是把当时最好的机动能力配合适当的攻击能力,采用迂回和运动战术消灭敌人。相比欧洲的重骑兵单个战斗力虽然强,但是代价太高,数量很少,自然就不是对手了。”
“你认为蒙古骑兵获得战术优势的关键物质基础是什么?”
“当然是蒙古马,每个战士都有至少两匹马。”
“哦,看来那时候的蒙古骑士是不需要两个人共乘一马的,一个人负责控马,一个人负责射箭。”
“只要足够的训练,是可以熟练骑射的。更何况骑兵只使用那些他们认为必要的一两种主要武器,只按照对他们有利的战术进行作战,并不是什么任务都接的。”
“可是为什么蒙古骑士不穿重甲?”
“蒙古马没有欧洲马高大,驮不起太重的盔甲,但是吃苦耐劳,可以长距离机动,不象欧洲马那样娇贵。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巨大的数量,欧洲重骑兵的价格太贵,因此数量很少,一场战役中象条顿骑士团那样能集中超过一千的重骑兵已经是很难得了,而蒙古骑兵作战时都能集中起来数万,每人射一箭,淹也淹死那些欧洲骑士了。”
“不过我还是觉得轻骑兵太脆弱,比较容易伤亡。一只羽箭,甚至只是仍一块石头过去都可能击落一个骑士。”
“骑兵的威力需要大规模集中使用才能有效发挥的。不错,骑兵部队有脆弱的一面,容易招致伤亡,但是大规模的骑兵突击,特别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饶过敌人强大的正面,从薄弱的两翼和后面突击,就能让敌人的伤亡更加惨重。骑兵是让敌人的伤亡数倍于自身的损失,所以是勇士组成的队伍……”
高圆圆站在两人后面道:“好了,你们两个不用再唱双簧了。老实说你们二位的演技很差,我手里要是有臭蛋早就仍出去了。”她走到两人背后,伸手拍了秦文强的肩膀一下,接着道:“你确实很有一套,不过总让人感觉到似乎在表达思路上有一些顾忌。看来你还不太了解我,我最欣赏的是开门见山的风格。”接着她又拍了乌俊杰一下:“本来我最欣赏你,爽快的蒙古好汉,可是最近你怎么也变得有些婆婆妈妈了!?”
不理会两个人脸上定格的表情,高圆圆接着宣布:“我现在表明我个人对这个方案的态度:我支持秦文强和乌俊杰的核心方案,特别是尽量简化基本平台作为方案的主要原则。要不然我们还是等于又搞了一款传统的中型平台,而不是轻型平台。”
陈兰羽道:“我觉得这几天我们见到了各种改装方案,现在看来还是要坚持原则,不要求蒙古马反而弄出个四不象来。我个人补充一下:单座造成的操作困难可以通过数据链提供任务分配和协作能力再加上头盔瞄准射控一体化系统来解决一部分,观察和指挥能力则可以通过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双座的‘飙风战士’来增强。毕竟未来的空中轻骑兵是要大量集中使用,成群活动的。因此我欣赏单座的方案,权衡下单座平台与双座平台在成本上要低得多,起码装甲的有效防护面积就少很多,容易造得更结实一些,而且如果战损在人员损失上也要小得多。”精打细算一向是陈兰羽的强项。
佟关山也表示支持:“改装的关键是要降低成本,适合大规模快速生产。我们可以把结构简化到保证主要功能就行。不管怎样空突部队还是属于陆军,对于陆军,要保证决战的胜利,数量是很关键的。几辆坦克只能用来吓吓人,几十辆能够在某个局部形成一些优势,几百辆能形成战役突破,几千辆在一起突击就能够拿下比法国还大的一个地方,这个道理已经被的德国人证明过了。”不愧是装甲兵出身,念念不忘集群突击战术。
“这么说我们大家的意见取得一致了?”乌俊杰为了说服大家,这几天改写方案时非常努力,手都要写断了,今天这么容易就通过了他感觉到有些意外。
高圆圆这时早就转身出门,扔下一句话:“大家立刻去工作,最新修改的版本我已经放到服务器上了,大家一起来尽快细化,争取在月底前上报。”
秦文强觉得有点怪,怎么昨天还说难以确定,今天早上就全体同意了?他拉住佟关山,“少校,怎么回事?”
佟关山这个人最没有城府,很老实地道:“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打算同意的。组长的意思是要把各种不利条件先充分论证一下,所以我们一起唱了几天反调。我们充分讨论下很多细节都越来越清楚了,这个项目等于用反证法又前进了一步,我觉得这样效果还真不错,起码乌俊杰写方案的能力都增强了不少。”
秦文强和乌俊杰脸上升起原来如此的表情。这其实是对二人前次没有告诉大家而突然公开提议有看法啊,看来女人是不好得罪的,不管她外表上是多么的豪爽。
空中轻骑兵的战马的轮廓就这样渐渐清晰起来。相对来说,在一个已有的系统上进行功能上的削减确实比增加要来得容易。
大家反复研究“飙风战士”,也就是侦察型的武直十一在空战中获胜的战例,寻找造成其胜利的各个元素,把那些与空战无关的东西一一拿掉,然后再在结构上进行简化,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专用格斗武装直升机的设计方案。
这个设计方案上报后没有让大家等太长时间就被批准了。并不是没有更好的方案,而是现实迫使中国军队选择了这个方案,这一点13组的几个主要人员心里是很清楚的。随着海峡局势的紧张,在不依赖大宗关键进口部件的情况下国内能够立刻大批量生产的直升机实际上只有直11这一款军民两用的轻型直升机。
很快在13组的车间里,“飙风战士”旁边多了一个伙伴。其实他们两个要算是双胞胎了,身体骨架大部分相同,超过80%的零件完全通用,只不过姐姐线条优美,弟弟瘦骨嶙峋。弟弟比较正式的称呼是“小型专用武装直升机”,按照汉语简化称呼的传统,被大家称为“小武直”。
小武直给人的感觉很难描述,如果让号称想象力丰富的秦文强来描述一下他的感觉,他可能会这样说:“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我很激动……(还好不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请继续)……这简直不象是一个人在驾驶飞行器,而是拿过一个人类战士,然后在他身上装上装甲和防弹玻璃,背上安一个发动机和螺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