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野骆驼三部曲 >

第33部分

野骆驼三部曲-第33部分

小说: 野骆驼三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高昂的代价从特殊渠道采购的少量军用元器件虽然可以支持科研和样机的制造,但是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消耗,而且导弹、作战飞机都需要争夺这一块资源。国内的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尽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军用器件的成品率极低,在通讯、高性能处理器、大容量高可靠存储器件等关键部件上还很难满足日益增大的需求。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关键器件的供应暂时是无法满足大量无人机投产的需要的。
这就是现在大家头痛的原因。
秦文强在第3组的测试中心转了好长一段时间。各批次的器件送来,用到无人机上面,然后被送进各个测试间里接受冰冻、热烤、潮湿、烟尘、电磁等等考验。军用电子的设计思想就是以可靠性为最优先考虑,这样的测试是必然要做足了才行。
最近这几天第3组得到了不少前线送回来的日本无人机的残骸,其中有的是被弹片打中发动机然后掉在水里,被捞回来的,相当的完整,主要的电子系统部分还能修复。
陆铭等几位3组的专家为修复这些战利品已经持续工作十几天时间了。终于,有一套主控电脑系统能够启动了。这架专门的反辐射对地攻击型无人战机的发动机虽然不能工作,机翼和机体也严重损伤,但是它的前半身相当多的电路已经能够开始运转了。
大家对这半截“机械战士”进行了可靠性测试,果然,不愧是“日本原装”,质量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在技术总结会上大家很容易得到这么一个平淡的不出意外的结论。
在陆铭打算宣布总结会结束的时候,秦文强接过了话题。
“我也跟着看了对日本无人机的测试过程,总觉得还有点问题,”他停了一下,拍了一下面前的测试报告,接着道:“好象不仅我们自己的,而且这次对日本的无人机的测试似乎都少了点什么内容。”
“哦,你说说看。”几天没有怎么睡觉的陆鸣来了些精神。
“就是在无人机的可靠性测试中,对于电磁环境的测试条件似乎并不高。”
“我知道秦组长的意思,”一个负责这部分工作的工程师接口道:“无人机在抗强电磁环境的测试上确实不如有人驾驶的战机严格,特别是有些有人驾驶的战机需要在核环境下作战,因此其抗强电磁环境的测试指标非常高。”
秦文强问道:“能不能再给我解释一下?”
陆铭有点奇怪,不过他还是亲自解释道:“这个测试指标是有关部门规定的,我认为这个这个选择是有道理的。无人飞行器不需要那么强的抗强电磁能力,即使现在搞出了不需要核爆炸来引发的电磁脉冲弹,以我们自己为例,也不太可能拿来对付无人机。道理很简单,因为在防御过程中如果电磁脉冲弹能够破坏无人机,但同时也能够损伤我们自己的很多电子系统,特别是大范围损伤关系到百姓生活和经济基础的民用系统,这相当于自己拿炸药包来炸屋里的蚊子,蚊子炸到了屋子也坏了。”
大家发出了一些笑声。秦文强也笑了:“这个比喻很好。确实用不到那么强的能力,那是战略导弹和个别具有核攻击能力的战机的测试强度。现在模拟的是比较普通的战场电磁环境,在一些典型的干扰型号强度下,比如电子干扰飞机的电子干扰吊舱——就那么一个靠小风扇带动的小发电机,总共不过几个千瓦级的小家伙,或者是地面车辆上的柴油发电机带动的干扰机产生的干扰功率,我还是觉得这个条件太简单了点。”
“这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条件的实战要求了啊…而且在这种干扰下,我们目前重点考虑的是无人机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这种级别的干扰下,数据链和很多传感器已经经常出现问题,经常需要靠无人机自身的程序来自主工作。其实那些即使能抗击核爆级别的电磁脉冲的有人驾驶飞机,在那时候通讯肯定也会中断,必然要依靠飞行员自己的判断来工作。无人机要达到太高的指标,在体积、重量和复杂程度上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目前没有哪一种无人机在这方面会采用特别强壮的设计。”
秦文强点点头,道:“这个我了解。不过我只是想知道,要让无人机,比如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日本的样机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多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干扰?虽然数据链断了,无人机失去遥控后还能自主工作,但是有很多任务失去人的控制将很难完成甚至不可能完成,比如在对目标进行侦察、搜索、识别、锁定、瞄准、摧毁等几个环节中,锁定以后可以做到无须人工干预,可是前面几步目前计算机系统无法代替人的,所以无人机的作战过程中需要人参与其中的大部分时间,否则只能按照死板的程序完成对固定目标的有限侦察任务。其实巡航导弹就是典型的无人作战飞行器,发射以后不需要人工遥控,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能打击固定目标。现在的具有杀伤能力的、搭载攻击性武器的无人机还是需要人遥控的,至少需要人经常进行遥控干预,否则不能完成作战任务。”
陆铭有点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需要知道多强的电磁干扰能够破坏无人机的作战过程?”
“我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我特别希望知道让日本的无人机丧失作战能力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这跟我们自己开发无人机有什么关系?”一个3组的工程师问道。
“常言道,破坏容易建设难。如果我们一时间难以搞出可以匹敌的系统,那么我们就只能从彻底破坏对手这个对等系统的使用条件上下手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作战无人机,那么我们干脆让大家都用不成好了。现在,要找出破坏这个系统的方法,自然还是我们这些设计这种系统的人来得最快。”
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人机设计小组现在干脆变换了角色,任务的目标从开发无人机作战系统改变为破坏无人机作战系统。
很快大家就发现麻雀窝基地没有适当的设备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达到水平的微波暗室和足够功率的干扰源。于是大家辗转各个军工研究机构,特别是雷达研究机构,在老大哥们的无私帮助下不停地测试、再测试、再再测试…大家发现,要达到有效的干扰,功率问题其实非常关键。比如预警机上的大型雷达就很难被有效干扰,一方面其工作频率可以变化,工作模式也多样,另一方面就是功率巨大,一架典型的预警机比如E2C型,其雷达的最大峰值功率可以达到1千千瓦,而在预警机里这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这个小弟弟,一般的作战飞机改装的干扰机的几千瓦的干扰能力或者运输机改装的几十千瓦的干扰能力就显得很不足了。如果要对一个比较大区域的在预警机指挥下的无人机的遥控网络进行有效压制,显然需要特别大的功率。
'作者注:微波暗室是一个墙壁周围全部是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制造的封闭实验室,这种形状象锋利的尖刺的吸波材料能够吸收各种电磁波,可以模拟空中的电磁环境'
如果你的武器不够长,那么就再向前迈一步。距离与功率一样,也是影响电磁压制的很重要的因素,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在作战部队里,战斗机的雷达是不能在地面直接开机的,预警机更是如此,甚至预警机都不能在低空开机。一架高度低于2000米的预警机的雷达开机的时候能够使地面的金属线打出火花,直接烧毁电气设备或引起火灾。对于预警机那样大的发射功率,在这样近的距离上,缺乏足够防护的电子设备脆弱得就象微波炉里的爆米花。
可是毕竟是一寸长一寸强嘛,寻找大功率的干扰源就成为大家的心愿—;—;而且重要的是这个设备还要足够轻,能够装到飞机上,最好是能够装到战斗机上。
这个看起来非常棘手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在中国西南一个号称电子城的城市,大家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玩意,就是一个小小的重4。4公斤的金属圆筒,名字叫F…5型爆炸磁通量压缩发生器,这么个小东西看起来就象科学家们为自己做的一件玩具。在这个小东西的内部装有一小块炸药,炸药爆炸时产生的膨胀速度为每秒几千米的高速气流压缩金属筒内的一个磁场,在感应线圈中产生巨大的瞬间高达10万安培的电流输入虚阴极振荡器,虚阴极振荡器可产生频率为2。3~2。5GHz、功率为10万千瓦的微波,这个小东西瞬间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发电厂的输出功率,或者说相当于大型雷达峰值功率的一百倍!这个东西重量足够小,而且是国内成熟技术自己制造的,第一只样品早在1998年就通过技术试验了。
'作者注:以上并非虚构,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公开技术资料,可见中国基础科技的实力是相当雄厚的。'
科学家的小玩意到了设计武器的工程师手里顿时就不同了—;—;很快一款能够连续发射的“电波炮”就设计出来了。这个东西结构其实并不复杂,基本上就是把两套放大了一些的F…5装置背对背扣在一起,看起来象一门无后坐力炮:粗胖的炮管其实是大大小小的线圈,炮弹是一对压缩磁场的空心金属活塞,小炸药块在中间爆炸,推动两个活塞向两头运动,高速压缩两边“炮管”内的磁场,“炮管”的靠两头的管体上钻了很多泄气孔,内部安装了缓冲装置,活象两个巨大的手枪消音器。由于对称运动,系统整体没有后坐力的影响,可以用轻巧的安装机构安装在飞机、车辆等轻便搭载平台上;增加了再装填机构能够连续发射,当然发射一定次数后需要清理炮膛;4个并联的振荡器发出功率超过40万千瓦的强大微波可以通过一个弧形反射板朝一个方向发射出去,每个震荡器可以通过调节的参数使每次发射可以覆盖和选择几个比较大的频率范围。
这一天,是“电波炮”测试的日子。这是一个老基地的微波暗室,这个暗室的容积比较大,做过F…5的测试。从外表看,老旧的砖墙显示出她历史的悠久,没有任何窗子的方盒子状的房子可以说没有丝毫的美感,一扇新漆过的铁门是这座房子这个唯一明显的一个开口。
由于没有足够的电磁防护服,秦文强等人被赶了出来,在外面等着试验的结果。做这类电磁波实验的很大的特点是老专家很多——带队的年纪最大的陈老开玩笑道:“玩玩电脑写写程序年轻人行,可是这无线电真正要玩得透,经验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可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时候……”
谁也没有这句话竟然成了陈老最后的遗言。
试验进行得很成功,“电波炮”先是成功地完成第一次发射,在几个毫秒内释放了巨大的电波脉冲,然后大家再接再厉,开始测试连续发射。活塞在机械带动下回到中间,然后自动装填装置装入一发射药包,发射后系统有一个大约二十秒钟的冷却时间,然后是下一发装填……试验进行得一切都很顺利,但是由于发射的瞬间功率实在太强,连续发射的电磁波造成个别实验室设备的金属材料产生局部高温,暗室内起火了!而且更加糟糕的是,自动消防系统也受到了影响出现了故障—;—;微波暗室大量采用了易燃的有机材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毒气和浓烈的烟雾,虽然有人奋力手工启动了消防系统,但是由于耽误了时间,包括陈老在内的两位年纪最大的“老将”最终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
当董涛从前线赶回基地的时候,他听到的是与前线一样的勇于牺牲的故事,看到的就是这样一门用生命换回来的“老将电波炮”。
当然,活着的人们只能用可以说是疯狂的工作来使这些老前辈生命的价值更有意义。整个基地处在一种几乎着魔的工作状态。人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日把“老将电波炮”装上飞机,让它早日形成战斗力。
对于歼8这样双发布局的战斗机,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机体内的空间比较大,也适合安装新武器。原来战斗机配备的雷达、机炮等拆除以后,另外还对一些内部设备进行了调整,再加上保形外挂对机体的扩展,很快就装下了这套几百公斤重的“老将电波炮”——之所以这么重,除了系统本身的有效重量外,机体上增加的隔离、屏蔽等保护也是重量增加的原因。好在基本上新增加的重量相当于拆下去的重量,对飞机的机动性能没有造成影响。
拜冷战所赐,原来准备在核条件下使用歼8与前苏联作战,所以歼8的电磁防护能力极强,要是别的在这方面不够强壮的机型,电波炮轻微的泄露就可能让自己神经错乱。那些看起来多余、粗笨的专用电缆、连接部件、电源设备在大家眼里却头一回显得说不出的可爱。
宝贵的一批无人机样机成了测试的靶子,陆铭等3组的专家看得心疼不已。当然,飞行测试只能在野骆驼花园基地附近的人烟稀少的西部荒漠上空进行,否则这么大功率一开,方圆上百公里的广播电视和无线电通讯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如果飞机的飞行高度太低还会直接破坏地面电气设备,特别是容易造成火灾。
陆铭等人越心疼,说明新武器试验的效果越好,第3组变成穷光蛋的时候,歼8GD——歼8G系列的电子战型,“闪电龙枪”诞生了。让董涛深感遗憾的是,这回他提出搞一款双座的歼8GD的建议被空军当局断然否决,理由有三:第一,在现有库存的歼8机体上改双座问题太多,大家等不起;第二,很可能降低宝贵的高空高速机动性能;第三,反正歼8GD的电子战模式还比较简单,另外又有近距离激光数据链,可以得到伴随的标准的歼8G型号的支援。
用秦文强的话说,歼8GD的打法其实既简单有野蛮。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而歼8GD则干脆采用了朝对手眼睛里使劲撒石灰粉的更加无赖的战术。当然这种战术需要依赖的最大优势仍然是跑得快,飞得高,不需要弄得特别复杂,这就是董涛试图弄一个双座型的机会很渺茫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歼8系列真就是我军装备过的所有战机中唯一从来没有出过双座型的战机,终其在空军漫长的服役生涯中,没有制造过一架双座型。没有乘座过歼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