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骆驼三部曲-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离基地几十公里外有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一般的高速公路的中间隔离带都种些花草,但是这一段只围起来的隔离护板,中间隔离带也是平整的路面。这样的高速公路就是可以立刻兼做备用机场的。要知道留空时间再长的飞机也不能总待在天上不下来啊,而对于目前战机几乎是一起飞就可能投入防空作战的情况,紧急起飞和备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专用的清扫车—;—;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吸尘器,已经把临时跑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地勤人员还站成排仔细检查过。临时跑道上不能有杂物和石子,否则被吸进发动机可就不好了。
在路的两侧和路面上,各种设计精巧的专用车辆忙来忙去,提供油、水、充电、氧气、冷气、照明、信号、通讯、导航等等各种服务,这些车辆有大陆产的,也有很多是台湾自己生产的。当初台湾也打算依靠同样的系统来对抗大陆,不过由于台湾的很大一部分备用基地已经在大陆远程火箭炮的火力打击范围内,再加上由大陆方面选择攻击的具体时间,因此虽然应急反应体系都很健全,但是没有足够的应急反应空间和时间,这些种种手段和设施都没有用上。
林如虎副团长带领二大队在这个临时机场待命。作为本团目前唯一的一位男飞行员,有人说林中校是木兰团的“党代表”。台湾出生的林中校虽然也能理解“党代表”是什么意思,不过他更愿意称呼自己是“最幸福的台湾好男人”。为了保持与本团女飞行员们的发型的一致,这位和气的教官大哥干脆把自己的头发理成了中间留着一个短发条,左右两边脑壳都剃光的象个公鸡冠子的“莫希干”发型,而且照例把额头上的一块染成了红色。
似乎全世界的空军飞行员都经常敢于搞搞怪,而且现在在打仗,上级领导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太爱管这些闲事,更何况这些事情发生在师领导宠爱的部队。
二大队的重要职责就是提供掩护,防止被一锅端也是掩护的重要条件,因此这个大队机动部署到固定机场的外面。当一、三两个大队起飞以后,二大队在林中校的带领下耐心地等待自己出场的机会。
一、三大队在空中排好了阵势,向北部海岸线外的预定拦截空域飞去。
一、三大队目前排列的这个阵形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是一个简单的双线阵形。这是当初我们使用大量歼10拦截隐形战斗机的方法。要想击落对手,首先就要能够发现对手,进一步锁定对手,然后选择最适当的时机发射导弹或者炮弹。
飞机上的雷达对于迎面飞行的隐形目标探测能力很差,因此只能依靠红外前视系统来发现隐形目标了。
按理来说,编队空战要特别讲究布局上的层次性,要特别注意相互的掩护和支援,要能够对敌人形成多批次的轮番打击。不过这次木兰团先出击的两个大队的16架飞机似乎只形成了两条线的简单掩护方式,没有什么纵深层次。
橘黄色的光点出现在杨影等几个冲在前面的战机的显示器上,很快一个白色的方框套住目标,激光测距系统开始工作,方框一开始闪动就表示这个目标进入导弹有可能命中的区域,而如果转为红色就表示目标进入导弹的“不可逃逸区”,这时候理论上即使目标选择逃跑,导弹也能追上。
杨影等木兰团的飞行员们则只要出现导弹锁定的信号,就尽量抓紧一切机会发射导弹,争取拦截敌人或者打乱敌人的阵形。几乎在同时,对手也开始发射导弹了。一般来说,黑夜对雷达制导的导弹的命中率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于隐形目标当然不能用雷达制导的导弹。如果在白天,天空中充满阳光带来的紫外线,红外制导的导弹由于可以采用抗干扰能力极强的紫外线辅助引导系统实现双模式引导,能够利用飞机机体对紫外线的反射来有效分辨红外诱饵和飞机,因此有很高的命中率,而在夜晚,红外导弹的命中率则会由于红外诱饵的存在以及多模式制导失去作用而下降得很厉害,这也是隐形战机喜爱夜间出动的原因之一。当然,双方第一轮导弹攻击效果可想而知,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战果。
红外系统能够迎头发现和锁定的距离也就几十公里,有时还不到三十公里,双方高速相对接近,很快就将绞成一团。
杨影一带操纵杆,同时一收油门、蹬舵、然后大力加油门,飞机猛地拉起一个很大的迎角,,在空中先减速,然后转了一个很陡的坡度,向一个目标扑过去,在这个过程中她还不忘记向另一个目标发射了一枚导弹。
这样着急发射导弹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双方还没有完全进入混战,即使目标识别系统不确定,也很容易从方位上判断对手的敌我。
现代高技术军队讲究远程攻击,但是在远程攻击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就是目标识别问题。当前的目标识别系统其实就是一种自动应答特定编码的无线电台。由于作战距离越来越远,无线电台的功率自然也越来越大,而距离远了即使加大了功率可靠性也并不令人满意,隐蔽性自然也很差了。比如在普通战机上目标识别系统如果要能够在一百公里以上的距离还能起作用,一般都是在主雷达上增加寄生天线,利用大功率的雷达来支持目标识别系统工作。即使这样,误击和误伤仍然是“超视距攻击”、“火力圈外打击”广泛使用以来的家常便饭。
既然技术上不太好解决,那么先进的军队经常也依赖战术来弥补,依靠在指挥上严格划分攻击发起的地域、时间以及选择的武器来尽量避免误击。比如地空导弹部队只针对自己一方暂时不进入的空域进行密集发射,空战的时候注意协同,一个空域只有一两个机组进行攻击。不仅空军,海军和陆军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比如海军也规定了反潜飞机和军舰与自己水下潜艇的作战区域不能重叠等等。根据以色列空军的经验,在一次典型的战役中,即使有上百架飞机参战,同时接敌空战的战斗机数量最好不要超过八架,否则无情的导弹不仅能够击落敌人,也对自己人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漆黑的夜晚,对于特别讲究隐蔽性的隐形飞机来说,这个问题更为严重,那些担任攻击护航任务的、挂满空空导弹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对其严重的程度现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十几架格斗枭龙趁着对方阵形被导弹冲乱的工夫,大幅度地进行90度到180度的急剧转向机动,各自选了一个目标贴了上去,而那些特别容易被这种“盯人战术”贴住的战机显然是那些挂了沉重的对地攻击武器的F35联合战斗攻击机。
一时间双方射程能够达到几十公里的导弹不能用了,射程十几公里的导弹也不能用了,因为在空中已经充满各种电子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敌我识别系统的效率下降得很厉害—;—;红外系统是被动探测系统,虽然能够有效地发现目标,但是没有什么敌我识别能力。
两个武林高手在黑暗中自然不太好使用远距离的长弓巨弩,贴身格斗是最可靠的战斗方式了。
杨影靠上了一个目标。距离拉进到5000米,这个距离上低我识别系统终于肯定这是敌机。在几千米距离上,不仅无线电系统,枭龙战机的激光通讯系统还能非常可靠地识别自己人。一发导弹打了出去。导弹的强烈尾焰显然使这家伙的告警系统有了反应,他立刻一边做着S形机动,一边隔一会儿扔一发红外诱饵弹。这个飞行员早就把携带的精确制导炸弹扔到了海里,这使他有机会做出更多的机动动作。设计得很讲究的红外诱饵再加上飞行员老练的机动使导弹落空了。
虽然今天所有4枚格斗导弹都采用向前发射的挂载方式,但是杨影并不着急使用这最后一枚导弹。这架为了逃命的F35战斗机显然是一个老手,直到现在还不愿意打开了发动机加力,因为他知道在夜晚开了加力的发动机就象醒目的火炬一样。这时候不用说红外前视系统、微光夜视仪等设备里,就算肉眼也能够在十多公里外看到发动机喷气口的火光。已经烧掉了一大半燃料和发射了大部分导弹以后,枭龙战机变得更加轻盈,杨影也不用开加力,只是在一个转弯机动中切了一条更靠内侧的航线,就迅速拉近了距离。
右手的食指轻轻地放在了机炮的发射按钮上。这比平常的训练要容易得多,她一边在心里这么想,一边还关注了一下后方的红外扫描系统是否有警告信息。
座舱前风档的平显上,十字型准星开始接近被方框套住的目标。在准星附近开始出现一连串的飞行的小光点—;—;并不是她按下了火炮发射按钮,而是由于已经开始进入机炮的有效射程,火控计算机自动开始根据距离、相对速度、大气环境等等参数开始计算有效的弹着点,并且实时显示当前机炮炮弹可能的落点—;—;杨影屏住呼吸,操纵飞机紧紧地咬住敌人,很快一个个小光点越来越接近目标,在几乎与目标重叠的瞬间她按下炮钮,打了一个半秒钟的点射,机舱里感觉到一阵轻微的震动感和电锤打击石壁那样的密集的闷响声。
十几发30毫米口径的炮弹飞了出去。“格斗枭龙”装备的专门为空战设计的每分钟射速一千多发的机炮与美国的每分钟射速六千发的火神机炮相比并不很高,但是火炮威力大,射程更远。特别重要的是采用了可编程弹药,计算机把炮弹接近到目标附近的飞行时间计算出来后在炮弹发射的瞬间设定炮弹空爆的时间,这样当一发炮弹到达目标附近以后就爆出一百多枚钨合金子弹,而一架飞机的机体如果被飞行速度超过每秒1000米的钨子弹打中将会被洞穿。
炮弹的曳光拉出的弹道如同闪亮的鞭子,弹道的尾端一连串小光球闪动,这是十几发炮弹在目标的飞行线路上爆出了的一连串的“子弹云”。突然,这架被小光球照亮的飞机燃烧了起来,强烈的火光甚至照亮了后面猎人的机舱。
'作者注:我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通过引进瑞士厄立孔GDF型35mm双管防空高炮技术,批量生产90型35mm双管防空高炮,火炮一次射击可发射25发AHEAD弹药,射速为1 000发/秒。每发弹药抛射152枚钨合金子弹,达到目标前方时与目标的相对速度可达1 200米/秒。钨合金子弹自旋速度达1 000转/秒,因而具有很强的侵透能力和很高的命中杀伤概率。在此不过是把这种弹药用在了飞机的机炮上而已。'
很快那些装满沉重的炸弹和对地导弹的F35联合战斗攻击机要么扔掉武器逃命,要么就遭到了屠杀。小巧轻盈的“格斗枭龙”上下翻飞,专门往飞机多的地方扎堆。虽然护航的F22有很高的机动性,格斗能力也非常强,但是飞行员们已经有些过度依赖精密复杂的远距离作战系统。开着价值超过一亿美圆的战机,在黑夜中混战格斗显然并不是日常训练的主要课题。在平常的训练中,他们练习的主要的空战模式是同时锁定对方十几个目标,然后在几十公里外发射导弹,同时击落其中的数个目标。今天的对手显然没有按照教程里说的那样,乖乖地在雷达屏幕上象傻瓜一样排成队,好让他们在远距离从容射杀。现在他们装满腹部中央弹舱的雷达制导的先进中距离导弹不知道能够用来打谁,只有两侧的小弹舱里各装一枚红外格斗导弹还有些用途,而且要发射前还要弄清楚谁是敌谁是友。
眼看着担任攻击任务的伙伴被肆意追逐屠杀,听着通讯频道里的惨叫声,F22的飞行员们要么尽量拉开距离试图寻找远战的机会,要么只能使用仅有的两枚格斗导弹和机炮与小巧的对手一对一格斗。在黑暗的海天之间,使用机炮射击灰黑色的小小的枭龙战机,显然不是这些F22的驾驶员所擅长的。
空中格斗只不过持续了几分钟,对于双方显然都很漫长。对于是进攻一方,攻击任务在双方的机群混战在一起的一瞬间就已经失败了。对于防守一方,只要打退对手的攻击就已经得到了空战的胜利,击落几架敌机不过是这个胜利上的几个彩头而已。
指挥人员一声令下,所有的枭龙战机立刻停止追击,脱离接触,掉头返航。
随着双方逐渐脱离接触,几架F22机悄悄追杀过来,试图找回一些便宜。
“大圆圈编队”创始于1916年的德国空军,是一种大规模的战斗机编队。这种编队既有较为严密的防御能力,又有一定的反击能力。后来由法国人拉弗伯雷完善,因此被称为“拉弗伯雷圆圈”,是广泛使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编队空战战术。导弹时代一架高档的战斗机动辄能够控制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大圆圈编队”这样热闹的六架以上的大型空战编队再也没有出现过。
今天担任掩护任务的二大队的8架战机在林如虎中校的带领下,排出了一个周长几十公里的巨大圆圈,圆圈转动着移向接应空域,形成一个巨大的空中保护伞,掩护一、三大队的姐妹们撤退。对于格斗枭龙这样直线速度不占什么优势,但是转弯特别灵活的战机来说,圆圈掩护队型非常有效。
几架F22仗着高速性能好的优势,高速跑过来,一看没有便宜可占,又高速撤退。如果不见机得快,让圆圈套住或者让龙枪扎一下子也不是好玩的。
从此,这个在钓鱼岛和台湾之间的让袭击者胆寒的空战区域被称为“格斗走廊”。
#########
作者的话:空战已经有点写腻了。其实如果飞机性能足够用,飞行员训练得当,最后拼的就是数量而已。关于战术,配合不同的武器系统有很多种选择,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不过是把某个选择描述了一下而已。关于这个战术大家还可以温习一下中学课文,请注意,如果冯婉贞的团练手里拿的已经不是冷兵器,而是适合近战用的霰弹枪,那又会是什么效果?
美文欣赏:《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砦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