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

第24部分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第24部分

小说: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似道时代结束了。
 
元兵像潮水一样对这个王朝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临安城的百官们像潮水一样出城逃难。
 
太皇太后目睹此情此景,悲壮地下了诏书:“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诏书情真意切,一字血一字泪,但百官们依旧像潮水一样出城逃难,因为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个王朝快完蛋了,诏书已经不顶事了。他们同时还明白另一个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太皇太后的诏书最终形同废纸。的确,在这样的时刻,道德恐吓已经无济于事。这个年迈的女人注定会和她年幼的孙子一样,成为这个偏安王朝最后的殉葬品。没有人会拉他们一把,更没有人与他们一起殉葬。这既是一个王朝的悲哀,又是历史背后难与人言的潜规则。
 
公元1276年,也是所谓的南宋德{礻右}二年,我们这个帝国的道德最终未能佑护这个国家继续生存下去。正月十八,太皇太后向伯颜呈交降表和国玺,表示无条件投降。伯颜接受了降表和国玺,并希望宋廷宰相来营商谈具体事宜。但是此时宋廷差不多人去楼空了。宰相陈宜中逃到温州去了,另一位名义上的宰相(少傅)张世杰也跑了。最后只有文天祥站出来代表宋廷来到了元营,开始了一个王朝最后也是最屈辱的投降仪式……
 
江山唱晚。南宋曲终人散。




第145节:每个天子的脾气和手腕都不一样(1)

元朝:
 
那些钩心斗角 那些风生水起
 
每个天子的脾气和手腕都不一样
 
公元1294年农历四月,元史上最强悍的皇帝之一忽必烈心有不甘地死去,不过大元朝的皇位继承却出了问题。
 
因为没有太子。
 
太子真金在九年前就悄悄地死掉了。虽然他被忽必烈命名为真金,但这真金还是怕火炼——强悍如忽必烈者,面对天意那也是无可奈何。
 
好在真金生前留下了三个儿子。经过反复考虑,忽必烈在他逝世前一年决定,把太子之印交给真金的小儿子铁穆耳。
 
但是关于谁做皇位继承人这件事,忽必烈还是什么都没说。他看起来对这三个孙子都不太满意,如果一定要锉子里面拔大个儿的话,他似乎倾向于铁穆耳。
 
在忽必烈死后一年,铁穆耳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大元朝的皇帝。这个叫做元成宗的男人后来的表现的确像忽必烈生前所预测的那样,是个锉子里面的大个儿。他孝敬母亲和其他长辈,对没能当上皇帝的哥哥也是优待有加。当然私下里他也爱喝点酒,喜欢摆摆大场面,以彰显大元盛世的宏大主题。不过在实际政绩方面,他还是个守成的皇帝,不像列祖列宗们那样喜欢打仗,喜欢以军刀说话。除了在西南方面有点战事以外,整个国家他搞得还是比较安定团结的。
 
在他统治的第一年,大元GDP是一万九千两金、六万两银、三百六十万锭钞。这个数字不大不小,最主要的是没有水分,很能体现一个守成皇帝的风格。但是让他烦恼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帝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至元钞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中统钞的五分之一。老百姓们开始骂娘,但说到造反,他们还是没有这个胆的。所以铁穆耳在大都的宫殿里对骂娘声充耳不闻,继续喝他的酒。
 
对于一个守成的皇帝来说,只要老百姓没起来造反,那就是胜利。
 
但是,铁穆耳的酒喝到公元1307年的正月再也喝不下去了。
 
因为身体不行了。
 
他的身体毕竟不是铁木真的身体,经不起酒精考验。
 
所以公元1307年的正月成了铁穆耳生命的临界点。这个守成皇帝在一声叹息之后放下了他的酒杯,与这个已经出现通货膨胀的国度永别。




第146节:每个天子的脾气和手腕都不一样(2)

但他的身后事却是相当的麻烦。
 
因为和忽必烈辞世前一样,铁穆耳伤感地发现,大元后继乏人。
 
太子德寿在一年前就病死了。更要命的问题还在于,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铁穆耳无法解开这个历史的死结。
 
在铁穆耳死后,为了皇位继承人问题,大元这个王朝开始了一次钩心斗角和刀兵相见。
 
争斗的双方分属两大势力:一派以皇后和中书左丞相阿忽台为代表,他们选定的继承人是安西王阿难答;另一派以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为代表,他们选定的继承人是怀宁王海山。
 
这两大势力其实并不均衡。因为皇后站在了中书左丞相阿忽台这一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安西王阿难答将胜出。
 
但是哈剌哈孙却认为,皇后站在哪一边不重要,重要的是军队站在哪一边。皇后说到底只是个女人,特别是在皇帝去世之后,新帝未立之时,皇后不可能有什么发言权。
 
在哈剌哈孙的运作下,军队进京了。这支悍然进京的军队是由一个名字非常绕口的人统率的,他叫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个沉默的男人依靠武力不由分说地将皇后、中书左丞相阿忽台以及安西王阿难答等人给抓了起来。
 
接下来的事大元人都知道了,原来爱育黎拔力八达是海山的亲弟弟。打虎亲兄弟,这一回这俩兄弟结结实实地把许多大老虎给打了。随后,统率着三万精兵的海山在上都召开宣判大会,判处阿难答等人死刑,附带地选举自己为可汗。
 
大元朝武宗皇帝海山就这样在刀光剑影中产生了。“武宗”两个字可谓名副其实。但是哈剌哈孙却觉得这个男人不可捉摸。因为政变成功不到两个月,武宗就把他调离中央,去做和林的行省副书记。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确实不错,不过谁能做新朝的大臣,不是靠简单的逻辑推理可以得出来的,也不是靠过去的功劳就可以上位的。
 
每个天子的脾气和手腕都不一样。
 
哈剌哈孙只能黯然地上路,留在中央欢天喜地的是武宗认为于他有用的那些人,这其中包括经济大臣脱虎脱、三宝奴等。




第147节:爱黏才会赢(1)

因为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了,不治理整顿是不行了。武宗在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成立尚书省,然后让脱虎脱等人放手改革。结果尚书省右丞相脱虎脱施展铁腕手段,完全把中书省的六个部都架空了,改革成了新一轮权利分配的代名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行省副书记哈剌哈孙看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元乱象,也只能是默不做声。
 
爱黏才会赢
 
武宗是个短命的皇帝,一如他的前两任。
 
他死于酒色过度。
 
接位的是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个被称为仁宗的皇帝上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尚书省给废了,把脱虎脱等人给杀了。他不喜欢这乱糟糟的改革。
 
仁宗上台干的第二件事则是被迫继续重用权臣铁木迭儿。这个三朝老臣在仁宗时代做了中书右丞相,但是委任状不是仁宗皇帝下的,是兴圣太后以懿旨的形式颁发的。
 
其实,从内心里来说,仁宗是不想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留给这个老滑头的,但是他又不想做一个逆子,驳了太后的脸面,因此权臣铁木迭儿就这么不尴不尬地在仁宗时代暧昧地存在着。
 
暧昧地存在也是存在。
 
铁木迭儿能够作为三朝老臣在大元朝屹立不倒,没有过人的手段是不可想象的。
 
他最重要的手段是黏你没商量。
 
兴圣太后已经被他牢牢黏住了,接下来要黏的就是仁宗皇帝。
 
他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个皇帝对他的厌恶,但他还是一脸虔诚地黏了上去。
 
爱黏才会赢。
 
黏上才是硬道理。
 
但怎么黏则是个技巧问题。
 
铁穆迭儿把眼光瞄准了下一代——仁宗的儿子硕德八剌。他要想方设法让硕德八剌成为帝国皇位的法定继承人。因为后继问题很显然已成为仁宗皇帝最大的心病。
 
在什么人做皇帝这件事上,仁宗和武宗曾经有过约定的:武宗支持仁宗在其百年之后做皇帝,同样的,仁宗应在其百年之后支持武宗的儿子和世{王赖}做皇帝。
 
这样一来,仁宗的亲生儿子硕德八剌将不可能荣登大宝。




第148节:爱黏才会赢(2)

硕德八剌如果不能称帝,那也就意味着仁宗一脉会渐趋没落,这毫无疑问成了仁宗皇帝最大的心病。
 
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铁木迭儿出手了。他在兴圣太后的亲切关怀和直接过问下,成了硕德八剌的保护人。但是这时的仁宗皇帝显然还没明白这其中的机关所在,他本能地感觉到了一股恶心——靠!这老家伙也太会黏了。但是,他这么黏过来要干吗?
 
接下来,铁木迭儿向仁宗推心置腹了。他劝仁宗,做人就是要对别人狠一点,这其中也应该包括自己的哥哥。在关于什么人做皇帝这件事上,别说皇上和先帝武宗只是君子协议,没签什么合同——即便签了合同,又能怎样?撕了不就完了吗?
 
仁宗阴阴地看向这个和他做推心置腹状的老头,不说一句话。他还在犹豫不决,为心头最后的那一点良知。但铁木迭儿的一个推断让他吓了一跳,也让他最终扼杀了自己心头的良知。
 
铁木迭儿跟他说,如果和世{王赖}做了皇帝,他会心安理得地让硕德八剌终老一生吗?别忘了,当年武宗可是当机立断把政敌阿难答给咔嚓了……
 
仁宗一听这话,看向铁木迭儿的阴阴的眼神开始慢慢变得柔和起来。铁木迭儿明白,他终于把这个男人黏上了。




第149节:非正常死亡(1)

非正常死亡
 
在铁木迭儿成功地成为太子太师之时,孤独的孩子和世{王赖}正背负着命运的十字架,行走在通往云南的小路上。
 
他被仁宗流放了,但名义上很好听:封为周王,出镇云南。
 
仁宗希望,这个危险的孩子离大都越远越好,离大元权力中心越远越好。而云南作为蛮荒之地,应该是他下半生最好的归宿。
 
不过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了。当和世{王赖}走到延安之时,一场暴乱猝不及防地发生了。暴乱的发动者是陕西行省丞相阿思罕,他带领军队为和世涑的遭遇鸣不平,要仁宗给他们一个说法。
 
仁宗很快给了他们一个说法——他们的肉体被消灭了,只剩下和世{王束}仓皇逃往西北的察合台汗国,以图东山再起。
 
就在若干年后,这个孩子果然东山再起,成为大元朝的一代皇帝,他就是元史上的明宗。而仁宗的儿子硕德八剌却在称帝后死于一场谋杀,大元朝的钩心斗角已然关乎皇家的身家性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还是回到仁宗上来。在成功地为自己的儿子扫清称帝路上的障碍之后,仁宗开始施仁政了。他在延佑二年恢复了科举制度,在文化归属感上极大地联络了汉人当中的知识分子。仁宗时代的进士榜上不仅有蒙古色目榜,还有汉人南人榜,这毫无疑问提高了一个王朝的凝聚力。
 
在仁宗朝,汉人南人不仅可以做官,甚至还可以做中书的官。汉人王毅、李世英、郭贵就先后做过中书左丞。至于汉人参知政事的,那就更多了,像贾钧、许思敬、薛处敬、张思明等都是。
 
正因为仁宗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有大乃容,所以仁宗在位的九年基本上没有民众造反的事。除了他自己挑起的窝里反之外,这个王朝竟在短时间内显得风调雨顺、风平浪静。
 
但是仁宗自己的命并不好,三十六岁就死了,死于酒精中毒。大元朝几代皇帝都在青壮年时因酒色早亡,这个王朝的命运无形中便有了一些诡异的气息。
 
仁宗非正常死亡将近两个月后,硕德八剌称帝。他就是元史上的英宗皇帝。
 
当时的英宗只有十八岁,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但他很快就发现,在这样的时代,没有他踌躇满志的空间了。
 
因为空间已经被铁木迭儿挤占。在仁宗死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铁木迭儿非常忙。
 
他在忙两件事。一件事是提拔重用。中书省的人事变动在六十天时间内可以用“天翻地覆”四个字来形容。右丞、左丞乃至于平章政事等岗位上都换上了他自己的人。另一件事是捕杀、抄家。对于异己分子,铁木迭儿是无情打击、残酷镇压。曾经打过他小报告的四川行省平章赵世延被他抓起来了;御史中丞杨朵儿只、中书平章萧拜住这两人被杀,家也被抄。御史大夫脱欢的命则好一些,他仅仅是职务有所变动,顶替他的是铁木迭儿的亲信。当然,脱欢的命好不是没理由的,因为这个幸运儿是哈剌哈孙的儿子,而哈剌哈孙正是当年宫廷政变的第一策划人,铁木迭儿怎么着也得卖他一个面子。




第150节:非正常死亡(2)

但是,对硕德八剌来说,他发现铁木迭儿这个四朝元老太不给他面子了。铁木迭儿不仅在官员调动、人事安排上不给他一点机动的空间,甚至在所有事情上,这个倚老卖老、当年的太子太师都是自己说了算。
 
铁木迭儿根本就没有把乳臭未干的硕德八剌放在眼里。
 
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仁宗之后,整个朝廷已经没有了制衡他铁木迭儿的力量。铁木迭儿觉得,关于黏人的人生哲学,他应该换一个视角来看问题了。
 
而十八岁的英宗皇帝硕德八剌也应该换一个视角来看问题。如果他还想安安稳稳地把这个皇帝当下去,他就应该放下架子,学会黏人。
 
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弱势者想要生存,不委曲求全是不可以的。
 
铁木迭儿希望弱势皇帝英宗能够明白这个朴素的人生哲学。
 
但是英宗以一次闪电行动亮出了他的人生哲学。
 
他一举拿掉了左丞相合散的职务,改用他信得过的拜住为左丞相。
 
铁木迭儿懊恼了。
 
因为合散是他的人,英宗这是在敲山震虎。
 
人世间有千万条路,英宗放着平安大道不走,偏偏要走最危险的那一条。
 
在铁木迭儿看来,敲山震虎是极其危险的。当手中没有致虎于死地的武器时,敲山震虎无疑是在找死——老虎醒过来是要吃人的!
 
铁木迭儿这回就想吃人。他和他的死党们对兴圣太后发动车轮大战,终于说服这个老女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废掉英宗,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