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

第26部分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第26部分

小说: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脱脱无语了。在这多事之秋,集合二十万人不是一件小事。先暂且不说在已经发生人吃人惨剧的情况下能不能集合二十万精壮劳力,即便真的集合在一起,他们会干些什么呢。是老老实实给你干活,还是一心一意谋造反,这都是未知数。
 
在这历史的两难选择面前,脱脱一个晚上没睡好觉。
 
顺帝也是一个晚上没睡好觉。江山是他的,出了事他得兜着。天亮的时候,顺帝拿定主意:两害相权取其轻。黄河不治江山不稳,只有治理了黄河,他才有可能睡上安稳觉。
 
在脱脱的建议下,在顺帝的英明决策下,治黄工程指挥部总指挥贾鲁走马上任了。虽然工程是艰巨的,需要修治的地段长达二百八十多里,但他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使得黄河复归故道。顺帝高兴之余,封了他个集贤大学士的官。这基本上相当于政治局委员的待遇了。
 
但是贾鲁看上去却心事重重,不太开心。
 
因为此前顺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工程开工前,一个流言就在黄河南北广为传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流言很直白,但谁也不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
 
直到工程开工后,贾鲁亲眼看见那个挖出来的石人,静静地躺在自己脚下,而他的周围,站满了一脸疑惧和不怀好意的农民工。这块埋在黄河岸边的石人是他们挖出来的,他们看上去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无辜和好奇。
 
但是他们在等待贾鲁给出答案。
 
这是历史的等待。
 
这是心照不宣的等待。
 
贾鲁选择了毁灭式的回答。他命令农民工将这块惹祸的石头砸得粉碎。
 
贾鲁以为,只要砸烂了石人,天下就不会反了。
 
农民工们沉默地照办了,但是天下的人心开始骚动。
 
因为贾鲁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石头是砸碎了,农民工的嘴没有闲着。无数张嘴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不断地放大与传播。
 
贾鲁这才明白,什么叫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158节:人心开始骚动(3)

在大元的天空下,“一只眼石人”事件的嫌疑人韩山童信誓旦旦地对大家伙儿说,他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当为中国主”,而站在他身边那个三棍打不出一个闷屁的刘福通则是前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
 
关于这一点,我完全可以作证——韩山童说得那叫一个信誓旦旦。
 
围观者笑了。有人问他,谁能为他作证呢?谁能证明他是宋徽宗的八世孙?
 
石人。一只眼石人。
 
韩山童的表情突然变得很严肃。
 
大家伙儿不敢笑了。因为这事确实比较怪异,充满了天意的成分。
 
于是人心开始慢慢变齐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王朝离心离德,对那个石人身上刻的字深信不疑。
 
一支队伍就这样拉出来了。韩山童成了造反者公认的明王。
 
但很可惜,在历史的天空下,这个明王成了一颗流星。他很快就被元兵抓住并咔嚓了。不善言辞的刘福通成了这支队伍的实际领导人。这支队伍也开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香军,但老百姓更喜欢把他们叫做红巾军。红巾军很快有了自己的地盘。它们是这样一些二三线城市:颖州、罗山、上蔡……
 
他们渴望占领一线城市。
 
在元末的造反队伍中,有一个著名的和尚也在其中长袖善舞。他就是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彭和尚。彭和尚差不多是个职业的革命家,虽然他披了一层和尚的外衣。不过革命家彭和尚并不喜欢抛头露面,而是找了个长相特别的布贩子来做革命军中马前卒。
 
这位后来被称为徐寿辉的布贩子怎么也搞不明白,彭和尚为什么会看中他来做领头人物。也许是长得有点像弥勒佛吧,但更多的时候,徐寿辉认为自己是一个帅哥。他一直以为,他的事业应该是和江湖上的MM谈谈情说说爱,关于造反这件事,他实在是没有准备好。
 
但是时代的浪头不由分说地打来,糊里糊涂之间,他也成了一支造反队伍的领导人。
 
萧县的李二对革命的认识就深刻多了。和徐寿辉不同,李二是自觉走上革命道路的,因为家乡闹荒灾,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他在把家里最后一袋芝麻扛出来送给灾民之后,就头也不回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此后不久,他的身后站起了十万民众,这些人帮助他夺得了军事重镇——徐州。毫无疑问,这是一袋芝麻引发的蝴蝶效应。




第159节:人心开始骚动(4)

就这样,在革命的大熔炉里,这个厚道人有了一个亲切的绰号——芝麻李。
 
当然最值得一说的还是皇觉寺里的编外和尚朱重八。他当和尚纯粹是为了混个肚儿圆。可革命的烽火遍地燃烧,皇觉寺里日常饮食供应也大受影响。作为编外和尚,朱重八随时可能下岗饿肚子。人生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肚皮能不能做到天天圆,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惑了这个二十好几却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他决定问道于神。
 
首先是避乱,神仙给出的卜辞是不吉;其次是守故,神仙给出的卜辞还是不吉。朱重八站起身,摸了摸日甚一日干瘪的肚皮,恨恨地离开了这个逼他走上造反之路的皇觉寺。若干年后,造反造出大名堂的朱重八在应天府称帝,定国号为大明……毫无疑问,朱重八的传奇经历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选择改变命运,行走改变命运。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对于当前的大元朝来说,镇压压倒一切。在商讨怎么镇压的时候,顺帝看向脱脱的眼神都变了:这个人,就是这个人,非要嚷着要修什么黄河,现如今,黄河是不出问题了,可人心出问题了。这人心,危害胜过黄河啊……
 
当然,对顺帝来说,他是不会自我检讨的。虽然拍板修黄河的人是他,但出了问题,他还是要兴师问罪的。这是一个皇帝的特权。在这样的时代,皇帝也只有这点特权了。
 
因为,他再也输不起了。
 
脱脱也输不起了。
 
江山虽说是皇帝家的,可江山真的丢了,大家伙儿都得人头落地。这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是异常残酷,没有半点温情的。
 
便开始讨论。这样的时候,是心急火燎的时候,得快速进入主题。
 
脱脱告诉顺帝,中州是全国的心脏,现在红巾军在那里如鱼得水,必须赶快摆平啊!顺帝却是一脸的不耐烦:中州是全国的心脏地球人都知道,不用你告诉我。现如今全国人民到处在造反,拜托你用用脑子好不好,告诉我一个全国一盘棋的应付法子……但是脱脱还是坚持突出重点。他告诉顺帝,全国人民到处在造反,自有全国各地的守军去剿灭。唯独中州,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重要,所以得想办法派中央军去。




第160节:人心开始骚动(5)

其实这样的讨论对顺帝来说,并不是要否定脱脱的见解,相反的,他还要倚重脱脱去摆平全国。所以在发了一通脾气之后,顺帝还是同意了脱脱的看法,派中央军去中州进剿红巾军。他甚至提议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为帅,赶赴河南为党国效力。
 
脱脱的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就这样摇身一变为讨贼大将军,带领十多万人马杀气腾腾地出发了。他首先PK的对手是刘福通手下的悍将韩咬儿。但是很显然,韩咬儿被大元的十多万人马吓着了,因为他的手下只有千把人,百无聊赖地守着那座叫上蔡的小城。所以第一次的PK以元军的大胜而告终。也先帖木儿那叫一个欣喜若狂。
 
但是接下来,他的胜利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刘福通加强了防备,也因为他的部下对他的军阀作风看不顺眼,集体离心离德,所以这十多万人马便在上蔡止步不前了。
 
弟弟缺乏斗志,当哥哥的只能接着上。在顺帝严厉眼神的督促下,脱脱亲自挂帅,进剿徐州的芝麻李。好在芝麻李不经打,徐州很快就收复了。不久,中州河南的形势也大有好转。顺帝突然觉得,这个王朝看起来还来日方长,区区匪情真是不足挂齿。
 
他开始放松了,放松就是要享受人生。一个叫哈麻的官员成了顺帝享受人生的导师。说起来,这哈麻还是脱脱提拔重用的,但是人世间的因果轮回真是匪夷所思,若干年后,大元最后的干臣脱脱命丧此人之手,一个王朝轰然倒塌的日子已是指日可待了。
 
原来,就在顺帝流连在美色之间的时候,全国人民的造反运动又如火如荼了。脱脱那叫一个着急,却又不敢直接批评顺帝,便拿他身边的哈麻开刀。已然位高权重的哈麻因为这个原因被顺帝降为宣政使,从而埋下了他向脱脱伺机报复的仇恨种子。不久之后,脱脱的报应就来了,他在南征张士诚的途中被就地解职,而幕后的操纵者就是依然得顺帝之宠的哈麻。追求刺激的顺帝终究不能阻挡美色的诱惑,将报复的刀把子砍向了脱脱。




第161节:最后的悬念(1)

脱脱最后死得很惨,在流放至云南的途中,奉旨喝下毒酒死去,年仅四十二岁。而他的长子哈剌章被发配肃州,次子三宝奴被发配兰州,所有家产都被查抄——这一切,哈麻都是奉了顺帝的旨意在行事。
 
大元至此,已是步入不可收拾的田地。
 
最后的悬念
 
但是,最后的悬念还没揭晓。
 
谁是大元江山的新主人?全国人民都在期待。
 
刘福通搬出了小明王韩林儿,在亳州这个地方开张了龙凤政府。他自认为丞相,开始了势力扩张。张士诚则在高邮称王,国号大周,建元天佑。当然自称皇帝的还有很多,像陈友谅自称大汉皇帝,明玉珍自称大夏皇帝。只有朱元璋稍微谦虚一点,只称自己为吴国公和吴王,名义上服从龙凤政府的领导,听上去很有地方诸侯的感觉。
 
但是最终只有这个姓朱的胜出了。
 
因为他有人才。
 
在任何时候,人才都是制胜的法宝。
 
朱元璋手下的人才文有李善长、刘基、宋濂等,武有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忠等。这些人都将是大元朝的掘墓人,而朱元璋就是那个总指挥。
 
顺帝也知道朱元璋的厉害,刚开始的时候,他派了户部尚书张昶过了江东来招降。顺帝的想法是,如果战而胜之有困难的话,那不如为我所用。他留给朱元璋的官帽是平章政事,这差不多相当于政协常委了。
 
但是张昶没有回来。
 
他留在江东了。
 
不是被朱元璋强行扣押的,而是心甘情愿留下来的。
 
他被朱元璋洗脑了。洗完脑之后的张昶深刻地认识到:元王朝的统治是多么的腐败,他做这个户部尚书是多么的没有前途。而跟朱元璋在一起,就是和一种潮流在一起。
 
和一种更确定的自己的身家性命在一起。
 
他和李善长、刘基他们一样,成了朱元璋的师爷之一。
 
当然朱元璋的魔力不仅体现于此,连在海上造反有年的方国珍也感受到了他的魔力。方国珍派出使者致书朱元璋,表示要把他霸占的温台庆元三个地方献给他。言下之意是要跟着他干了,希望朱大哥以后多罩着他。




第162节:最后的悬念(2)

朱元璋的魔力如此之大,一同造反的几个江湖大佬不干了。先是张士诚派出大将吕珍进攻刘福通据守的安丰,迫使朱元璋出兵援救。紧接着西面的陈友谅趁虚围攻朱元璋的属地洪都,时间长达八十五天之久。
 
这是致命的八十五天,也是虚弱的八十五天。因为它给朱元璋腾出手来有效布置自己的战力提供了时间窗口。当然,对陈友谅来说,这是他没有人才优势的一次失败——没有人告诉他这么做是不明智的。
 
朱元璋终于在有效的时间窗口内领着二十万大军驰援洪都。他和陈友谅最后的PK地点是在鄱阳湖。这个著名的湖泊再一次见证了朱元璋式的魔力,同时也见证了造反者陈友谅之死。这是一个江湖大佬的非正常死亡,充满了血腥味和宿命感。
 
下一个江湖大佬之死是张士诚。这一回,朱元璋是主动出击,大败张士诚,张成了一个灰溜溜的俘虏。但他并不屈服,反而大骂备受朱元璋尊敬的谋臣李善长,这一点勾起了朱元璋的杀机。这个世界的逻辑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服是不行的。和陈友谅一样,造反江湖上最著名的一个大佬张士诚也非正常死亡了,他甚至连尸首都没有保存下来,因为朱将他烧成了灰烬。
 
当然历史在正剧之外也总会有小插曲。这是历史的有趣与生动处。比如曾经以献城之举来表白自己诚意的方国珍突然又据地称雄了。其实对方国珍来讲,这是他乐此不疲的游戏。他不仅和朱元璋玩,也和顺帝玩降而复叛的游戏。虽然顺帝因为鞭长莫及,对他无可奈何,但是朱元璋不干了。投降就正正经经地投降,没空和你玩这种老鼠戏猫的游戏。他派了汤和等将领把狡猾的方国珍抓到了应天府,直到亲眼看见这个一生首鼠两端的人在他的大本营里闭上双眼。
 
史书上说,方国珍在南京是病死的。
 
由此,朱元璋成了造反江湖上最后一个大佬,拥有了南方的大片国土。可以说他的目标已是非常明确,那就是给元王朝送终。
 
朱元璋,即将迎来生命中最后的收官。




第163节:出来混,总是要还的(1)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在大元朝,脱脱之后的丞相是哈麻。哈麻的弟弟雪雪则是御史大夫。这样的黄金组合使得哈麻兄弟成了政坛上的大哥大。
 
也让哈麻感到了无趣。
 
他的人生格言是与人斗,其乐无穷。
 
现如今,脱脱已被斗得去见了阎罗王,下一个挨斗的人是谁呢?
 
他的妹夫秃鲁帖木儿浮出了水面。
 
不错,是妹夫。亲妹夫。但现在,这妹夫秃鲁帖木儿也太招眼了。在哈麻之后,他成了顺帝的新宠,是顺帝淫乐生活的新导师。哈麻害怕有朝一日秃鲁帖木儿会取代他现在的相位,而他则很有可能死得很惨。
 
就像那个已经死去的前丞相脱脱一样。
 
哈麻兄弟决定开始行动。但是他们的行动目标却实在是有点大。他们不仅要妹夫秃鲁帖木儿离顺帝远一点,他们还要顺帝下台,把皇位禅让给很想励精图治的皇子。
 
这个庞大的行动目标被秃鲁帖木儿知道了,他觉得自己的人生需要作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