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

第7部分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第7部分

小说: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邑、王寻是有地位的人。
 
有地位的人都爱惜自己的脸面。
 
当初王凤求降的时候他们既然不允,现如今只有打败他们才是正途。
 
唯有如此才能保住新朝统帅的脸面。
 
他们更加猛烈地进攻了。
 
王凤则带领汉军更加猛烈地防守了。
 
战事就这样陷入胶着状态,直到刘秀日夜兼程赶回昆阳城下。
 
昆阳城在此时具备了哲学上的意义。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刘秀也想带人冲进去,以解救汉军。但是他发现,区区几千人,真要突破四十万人的包围冲进城去,很难;真的冲进去之后,要想有所作为,更难。
 
因为这是真正的以一当十。而按照人世间的真理,以一当十却能取胜,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刘秀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因为人生很多时候都只能硬着头皮上。刘秀也不例外。
 
虽然他是景帝之后。
 
刘秀发起了冲锋。
 
不过刘秀的冲锋遭到了新莽军的蔑视。他们只派出了一万人进行了拦截,另外三十九万则优哉游哉地进行了围观。
 
这是一个王朝的军事力量对另一个潜在王朝军事力量的嘲笑。但是这种嘲笑很快遭到了报应——历史佬儿生气了。历史佬儿让四十万新莽军丧身昆阳城外,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孤魂野鬼;他甚至让其中的领军人物对新朝彻底失去信心——比如严尤,这个正直的人最后投奔到原汉朝宗室刘望门下,成为反对新朝的一支有生力量。




第39节:空手而来比有备而来更有力量

不过,历史佬儿也让一个名字变得如日中天。他就是刘秀。作为昆阳之战的灵魂人物,刘秀打造了一段人世间最离奇的战场故事,但是刘秀没有想到的是,一向低调的他,此时正把自己推到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因为有一个人看他的眼神变得有些阴郁了。
 
空手而来比有备而来更有力量
 
一直以来,刘玄都没有拿正眼看过刘秀。
 
一般来说,刘玄这样级别的江湖大佬,是不会轻易拿正眼看人的。
 
这个世界上的人很多,值得他正眼看的却不多。
 
有两种人他会拿正眼来看。
 
有利用价值的人。
 
旗鼓相当的对手。
 
所以,在刘秀兄弟当中,刘玄只看过他哥。
 
他是把刘演看成了旗鼓相当的对手。
 
但是刘演很快就不旗鼓相当了,因为他萎得很快。
 
对于一个萎得很快的对手,刘玄是漠不关心的。
 
他现在关心的人是刘秀。
 
因为在刘秀身上,他看到了一股可怕的力量。他甚至看到了人心向背——刘秀拿下的不仅是昆阳,还有一个王朝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这是一个王者的处女秀啊!刘玄不寒而栗。
 
所以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之后,刘玄杀死了刘演。
 
没错,他杀的就是那个萎得很快的刘演。但是刘玄的目的并不在此——他是想借杀刘演来看一个人的反应。
 
刘秀的反应。
 
如果刘秀借机反了,那他正好有了一个除暴安良的极好借口——趁着这个王者羽翼未丰,刘玄要永绝后患。
 
但是刘玄失望了。因为刘秀没有反。刘秀非但没有反,反而孤身一人跑到宛城来找到他负荆请罪。这让刘玄左右为难。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更始帝刘玄根本就杀不了刘秀——刘秀如果带大部队来他倒可以围而歼之,可刘秀空手而来他就不好办了——他是这样的一脸诚恳,为兄请罪,实在找不到除去他的理由啊!
 
有的时候,空手而来比有备而来更有力量;一脸诚恳比一脸奸诈更有杀伤力。刘玄明白,他是杀不了这个男人了。




第40节:帝王争霸赛(1)

但是可以远离他。或者说让刘秀远离王座。刘玄对刘秀明升暗降,拜他为破虏大将军,让他杀到黄河以北去,为未来的国家建功立业。
 
更始帝刘玄不想看到这个男人,更不想把直捣黄龙的任务交给他。有关直捣黄龙的活,他只想交给自己的亲信去完成。
 
帝王争霸赛
 
王莽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他在深刻体会他的“幻灭”感。
 
王莽的“幻灭”感不仅仅在于他的四十万大军在昆阳城下全军覆没,更多的还在于他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他是个有委屈的人。
 
当然,对于传说中的那条蟒蛇,王莽是绝不对号入座的。他能够深刻认同的自身角色是一个改革家。
 
最多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改革家。
 
但是历史不给他这个机会了。不给他继续拿当下社会做容器进行经济实验的机会了。
 
因为刘玄的大部队已经挺进到长门宫。很多年轻的生命在那里聒噪不止,抒发着他们对于未来社会的种种向往。这些聒噪的声音传到饿汉王莽的耳朵里,让他悲从中来——这些人,就这么迫不及待,不给他一点反省的时间吗?
 
王莽跑到南郊区号啕大哭。这是一个王朝最后的号啕大哭。王莽质问苍天: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
 
王莽真是委屈到极点了。
 
公元23年九月初三,王莽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的脑袋被汉军砍下,随后被打包快递到宛城。因为更始帝刘玄还待在那里等着观赏。当然他并没有看到那个传说中的蟒蛇的脑袋,他看到的是一个焦虑、略带神经质的六十八岁老年男人的头颅。这让他有些失望。他几乎正眼都没瞧一下就将它扔到了一边,然后开始严肃地思考这个国家往哪里去的问题。他的思考是那样的深沉和一本正经,以至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个帝王的思考。
 
历史佬儿也在此时陷入了长考。毫无疑问,王莽的新朝在经过过山车式的动荡之后已经寿终正寝了,江山易主已是不争的现实。但“易主”易给谁呢?谁是这庞大江山未来的主人呢?历史佬儿皱起了眉头。因为在东方,赤眉军正在日益坐大,号称已有三十万人。一个叫刘盆子的人成为了这支队伍的最高领导人。刘盆子虽然不是景帝之后,但是出身也不简单。他是西汉城阳景王刘章之后,靠着这块遥远的牌子,刘盆子也跃跃欲试要称帝……




第41节:帝王争霸赛(2)

问题来了——在接下来的帝王争霸赛中,谁能胜出呢?又或者,还会不会杀出一匹黑马来,让人大跌眼镜?!
 
谁都说不好。历史佬儿也说不好。
 
如果要写回忆录的话,很多年后,刘玄一定会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写:我的帝王生涯,开始于王莽死后的那个晴朗的下午……
 
的确,在那一个阳光灿烂的历史时刻,刘玄和他的追随者是以雄赳赳、气昂昂的状态挺进长安的。但很快,他就迷失了。是“目迷五色”的迷失,长安的富贵繁华与活色生香让他忘记了天下还并不太平。
 
忘记了刘盆子及其身后三十万人往长安进发时发出的沉重却又带些轻快的脚步声。
 
但是一场历史性的大PK并没有发生。公元25年九月,刘盆子及其身后三十万人不费一枪一弹进入长安城。迎接他们的是更始朝的城门校尉李泛。李泛很明白双方的实力对比,也很愿意识时务、做俊杰。更始帝刘玄则连夜出逃——在那样的一个乱世,三十万人是一个足以吓死人的数字。即便刘玄要抵抗到底,也没有人愿意陪他一起PK。所以刘玄只能选择出走。
 
刘玄最后死在了荒郊野外。他的帝王生涯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年零十个月。
 
刘盆子就这样义不容辞地坐在了刘玄曾经坐过的那个位置上。他的三十万手下也义不容辞地在长安过起了大吃大喝的生活。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三十万人大吃大喝对一个城市来讲是非常致命的。长安再大,也禁不起这样的坐吃山空。他们只得选择四处出击,去打点野食回来——曾经威震天下的赤眉军如今落到这步田地,这让天下群豪们心中颇有想法。
 
当然最有想法的是刘秀。此时的他已定都洛阳,开始展现王者风范。的确,作为这个时代最黑的一匹黑马,刘秀已经等待了太久,也忍耐了太久。当不可一世的赤眉军也成为强弩之末的时候,刘秀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可以华丽转身了。
 
公元27年的正月,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在崤底拉开。决战的双方是赤眉军和刘秀的部队。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刘盆子向刘秀告降。刘盆子不仅输掉了他的全部家底,也输掉了一个人的尊严——刘盆子被俘后,刘秀问他:“自知当死不?”刘盆子回答说:“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而赦之耳!”
 
刘秀笑了。笑得很满足。这是一个王者满足的笑,也是一个正在到来的崭新王朝满足的笑。的确,在这场由众多天下群豪参演的历史大剧中,刘秀无疑是戏分最重的男主角,也是唯一一个从头演到尾的人。其他的演员大多在中场就退场了。这其中有他的本家兄弟,甚至有他的亲哥哥,但是刘秀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出于剧情需要,他有时需要猫哭老鼠,有时又需要以笑掩泪。没办法,这是历史佬儿安排的剧情,而他只是个演员。尽力而已。不过,他应该是幸运的,因为他目睹了一个王朝最后的起承转合,也亲身参与了史上最强的捕蛇行动。但他最大的幸运还在于,他拉开了一个崭新王朝在今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演出序幕——东汉朝开始了……
 
江山还是那些江山,剧情却已是全新的剧情,这一次的起承转合注定与以往不同!




第42节:三万太学生要干什么?(1)

东汉:
 
亲小人 远贤臣 江山如纸
 
三万太学生要干什么?
 
这个王朝衰败的最初端倪,从哪一个节点上可以看出来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太学里的那些人那些事说起。
 
东汉孝桓朝。位于洛阳城南开阳门外的太学,已然有了三万太学生。影响力真是越来越大了。所以,这时的“太学”它是一个王朝的热词,又是一个王朝的敏感词汇——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太学,会像孝桓朝一样,和政治有着如此暧昧难言的关系。
 
太学里的三万太学生是喜欢惹事的。因为他们年轻。而年轻人总是容易冲动,特别是他们在自视为天之骄子之后,又特别是他们大多为公卿子弟——这样特殊的身份由不得他们不关心国事。
 
公元153年,也就是孝桓皇帝永兴元年,太学生们就狠狠地关心了一下国事。
 
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他们认为值得关心的大事。
 
永兴元年是个大灾年,冀州一带天降暴雨,黄河泛滥,几十万户人家被淹。这让孝桓帝心里很不爽。永兴元年就触大霉,无论如何是要查明原因的,否则这天下还怎么领导,民心还怎么收服?孝桓帝震惊之下就派了一个叫朱穆的将军去做冀州刺史。朱穆军旅出身,喜欢快刀斩乱麻。天上的事情他搞不懂,但人间的贪官他要见一个杀一个,特别是冀州的贪官,因为他要做的是冀州刺史。朱穆以为,黄河泛滥,必有贪官从中作祟或行政不作为。




第43节:三万太学生要干什么?(2)

朱穆是带着杀气上任的。但是他上任之前,宫里有三位冀州籍的宦官给他送来拜帖——这意思是想和他套近乎,关照一下老家的亲宗势力。朱穆一声冷笑,将这些拜帖都退了回去。朱穆的心很硬,底气也很足。他只想和皇上在一起,不想和宦官们在一起。但是朱穆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皇上和宦官们究竟有没有在一起?这样的疏忽几乎给朱穆带来杀身之祸。
 
朱穆威严地来到了冀州,只是他的威严吓跑了所到郡县的长官,有四十多名大小官员纷纷挂印而跑。因为冀州人都知道,朱穆是带着杀气来的。
 
当然也有没跑待在家里等候的。不过朱穆不能从他们嘴里知道些什么了,因为他们都已自杀身亡。朱穆将此等官员的举动视为“自绝于皇上、自绝于朝廷”,定性为畏罪自杀。
 
但事实上,朱穆在冀州做的最轰动的事情不是反腐败,而是狠狠打了一只大老虎的尾巴。这只大老虎就是当朝大宦官赵忠。赵忠他爹在这一年雨下得最大的时候死了。
 
在这个世界上,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连皇帝佬儿最后都要到阎罗王那里去报到,赵忠他爹寿终正寝那是再平常不过了。
 
不平常的是赵忠他爹死后的规格:他是穿着玉衣入殓的。
 
这可是僭越之罪!因为按照本朝礼制,只有至亲的皇亲国戚才能在死后享受这一殊荣。
 
赵忠他爹这是找死啊!愤怒的朱穆亲自动手,将赵忠他爹从坟墓里挖了出来,陈尸示众。
 
当然朱穆的愤怒不仅仅是针对赵忠他爹的,他还针对了整个赵忠家族。
 
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赵忠他爹是自己穿着玉衣入殓的,所以整个赵忠家族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朱穆下令捉拿赵忠家属。
 
这是真正的狂摸老虎屁股。朱穆和赵忠家属过不去就是和赵忠过不去,而且看态势,如果皇上点头,朱穆会把赵忠也捉拿归案的。
 
但是孝桓帝没有点头。孝桓帝在权衡了利弊之后,伸出一根手指。
 
这是帝王之指,他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大宦官赵忠——孝桓帝是懂得报恩的人,在他成为帝王的道路上,大宦官赵忠是出了死力的。所以他不能不罩着他一点。




第44节:三万太学生要干什么?(3)

于是悲情一幕出现了:在冀州,被装进囚车押往京城的不是赵忠家属,而是刺史朱穆。僭越的人平安无事,反僭越的人却要锒铛入狱,孝桓帝在这个暴雨倾盆的夏天破坏了东汉朝由来已久的王朝礼制潜规则,谁都不知道接下来这个王朝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但是人民不干了。冀州人民哭着喊着要给刺史送行,要为这个千载难逢的清官作画纪念,却被朱穆谢绝了。朱穆打虎不死反被虎咬,自己都觉得羞愧得很,他觉得作画纪念毫无意义。
 
京师洛阳,刘陶成为太学的学生领袖已经很久了。
 
每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领着上万太学生“清议”。这是规模庞大的大专辩论赛。辩手们个个出口成章,将四书五经上的道德文章投射到当前的政事、国事上来,或为之忧,或为之悲。他们全情投入,为一个王朝那些影影绰绰的政界传闻奉献出自己真切的喜怒哀乐。
 
但刘陶却有些苦恼。坐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