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 >

第64部分

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第64部分

小说: 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一个历史知识非常差的人,楼主的文章,能很鲜明,清楚,直接地去叙述一件事,一个人。 对我来说,我只是很简单,花很小的心机和时间就能了解一些事情,明白和思考一些道理,得到一些经验和方法。 我觉得,如果书的封面能把这些情况比较突出地表现出来的话,那么,会有很多人对你的书有兴趣并且彼此传播。

感谢兄弟的肺腑之言,我会跟出版社说的



作者:透明龙 回复日期:2011…04…14 14:18:19  回复 

哥 ,我看天涯10年,就因为看你的文学, 我刚刚注册了号。。。我是搞设计的,给我你的邮箱。我发个封面设计给你。

longwujiuchong66@163。
兄弟!尽快。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15 09:17:59 
 
同志们的意见我会说给出版社,谢谢关心!O(∩_∩)O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15 09:21:49 
 
独舞
一个人在圈子里独舞,总有舞不下去的时候。一个人搅得众人不得安宁,自己总有不安宁的时候。


汉景帝上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抚各种社会群体。

首先,他派人去匈奴和亲,用老办法暂时稳住了匈奴人。

其次,他下令田租减半,减轻刑罚,给老百姓大大的实惠。

第三,进行人事调整,安排自己的亲信接管要职。

第一个被汉景帝升职的人就是周亚夫,他任命周亚夫为车骑将军,是军界的重要将领。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凭借老爸的势力,他刚出道不久就当上了河内郡守,相当于省级的军政高官。

有人给周亚夫相面说:“你三年后封侯。封侯八年后成为将相,执掌军政大权。作为臣子,没人能超过你。不过你的辉煌只有九年,九年之后将饿死!”

周亚夫笑道:“我大哥已经继承了老爸的爵位。即便我大哥死去,他儿子会继承爵位,怎么轮也轮不到我这儿。再说,如果我真能飞黄腾达,又怎么会饿死呢?还请先生赐教。”

相面的人指着周亚夫的嘴说:“它是你饿死的根源!”

周亚夫还是不明白,相面的人没再做更深的解释。

三年之后,周亚夫的大哥因犯罪被剥夺了侯的待遇。汉文帝认为周亚夫最出色,把侯的爵位赐给了周亚夫。

似乎周亚夫的命运正在向预言的道路迈进。

相面的人预测的不仅仅是周亚夫的宿命,而是官场达人这个群体的宿命。给皇帝当差,多数人的结局将是悲惨的。

这就是药渣定律:把治病的成分熬出来后,药渣肯定会倒掉。

第二个被汉景帝升职的人就是晁错,这位冒进的爷终于可以在政治大舞台上戏耍了。汉文帝遏制他,汉景帝却要重用他。

晁错当上了内史,这个职位不算高,却有实权。内史是治理都城的最高地方长官,同时还要协助皇上处理朝廷政务。

晁错的官职是内史,但是他的权力范围已经超过了当时的宰相申屠嘉。他经常给汉景帝出谋划策,涉及的内容全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这应该是宰相干的事,晁错完全抢占了申屠嘉的“镜头”。

申屠嘉很生气,他想把“镜头”抢过来。然而他的政见往往会被汉景帝废掉,而汉景帝却对晁错言听计从。

晁错依旧再犯从前的错误,用得罪一大片人的方式来取悦皇帝一个人。如果评选官场最不受欢迎的人,晁错绝对是冠军。他对理想的追求太强烈了,在实现理想的同时无情的杀伤同类。

晁错和申屠嘉的矛盾已经升级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不是晁错死就是申屠嘉死。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惨烈。

申屠嘉有点执迷不悟,有人主动替他干宰相的活儿应该是好事,自己还能落个清闲!再说,汉景帝器重晁错,你申屠嘉根本争不过他。

申屠嘉还是缺谋少智,缺乏远大的政治眼光。像晁错这类冒进的人在官场上不可能混长久,他管的事越多,完蛋的就越快。申屠嘉如果有耐心,他可以装傻充愣,等待晁错玩火自焚。等晁错捅出大漏子时,才是申屠嘉打击晁错的最佳时刻。

申屠嘉因为缺乏远见,所以参不透进退,在不该进的时候他偏要进。他妄图在汉景帝极度欣赏晁错的时候放倒晁错。

他把不是时机的时机,看成了时机。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18 09:15:02 
 
作者:透明龙 回复日期:2011…04…16 02:03:34  回复 

已经发到你邮箱,一共3个封面,你先确认风格。确认后在制作,侧面和背面。

嗯!谢谢!我送出版社,如果能定你的,再联系!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18 09:34:27 
 
晁错的办公地只有一个东门,上朝面见皇帝要绕很远的路。为了见皇帝方便,他擅自开了一个南门。南门外面有一段矮墙阻挡,这矮墙是太上皇(刘邦)庙外面废置的墙。晁错把这矮墙打开了一个缺口。

申屠嘉认为这件事是整死晁错的借口,因为私拆祖庙建筑犯的是死罪,虽然是废置的围墙,但也是太上皇庙的一部分。

所以申屠嘉连夜写了道奏折,打算明天上朝弹劾晁错。

申屠嘉身边有晁错布防的眼线,这位爷刚写好奏折,晁错那边就听到了风声。为了遏制申屠嘉的进攻,晁错连夜面见汉景帝,把拆墙事件和申屠嘉要置他于死的阴谋汇报给了汉景帝。

汉景帝肯定偏袒晁错,他让晁错安心回去睡觉。

第二天早朝,申屠嘉状告晁错私拆太上皇庙墙,要求汉景帝诛杀晁错。

汉景帝回答:“晁错拆的是废弃的庙墙,并且在拆之前已经得到了我的许可,晁错没罪。”

申屠嘉满以为会整死晁错,没想到被晁错占了先手。他很懊悔,当初应该先杀了晁错,然后再面奏皇帝。

退朝之后,申屠嘉越想越窝火,一气之下暴病而死。

申屠嘉在这场宫廷争斗中完败,他的死为晁错的升职扫清了道路。
汉景帝任命御史大夫陶青为宰相,提拔晁错为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相当于宰相的副手,晁错头上的陶青只是个傀儡而已。陶青需要做的不是宰相的工作,而是装傻!

申屠嘉不会装傻,陶青绝对会装傻。看来装傻果真是一种能力。

在汉文帝当政期间,晁错就提出过“削藩”。也就是削夺各路诸侯王的封地。汉文帝认为晁错的建议是在弄险,所以没敢采纳他的建议。同时汉文帝还给晁错定了性,认为晁错这类人不能重用。

只是汉文帝临死时忽略了晁错,没有把晁错打入水底。偏偏晁错又是汉景帝最信赖的人,所以这位爷在汉文帝死后不到一年就浮出了水面。

在汉景帝做太子时,晁错就和他密谋过“削藩”的事。汉景帝强烈支持这种激进的集权方式。

所以“削藩”就成了汉景帝维护稳定的第四项措施。

“削藩”削的是汉景帝的同宗兄弟,而“削藩”的结果必然要爆发内战,也就是汉景帝要和同宗兄弟们相互残杀。

晁错的阴谋虽然对稳定天下有利,但绝对是个损招。他在蓄意加剧汉景帝和同宗兄弟的矛盾,他在制造兄弟相残的悲剧。

这件事做好了,晁错就是汉景帝眼里的大功臣;如果做不好,晁错就是让天下人都恨的贼。

晁错和贾谊一样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们不会做官,不会做人,更不会做事。
对于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可以采取更柔和、更隐晦的手法。再说,这纯属皇帝的家事,你晁错对待这件事应该慎之又慎。前提是,首先保住自己的官,其次再说理想。

晁错因为过度激进已经在朝里树起了许多敌人,现在他又要把各路王爷改造成自己的敌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诸侯王是皇帝心里的一根刺,这个谁心里都清楚。关键是这根刺应该怎么拔掉。通过赤裸裸削地的方式来拔掉皇帝心里的刺,是最粗糙最冒险的办法。这会使皇帝的心里流血。

诸侯王割据一方,和朝廷离心离德是事实;甚至有取代皇帝的心也是事实。但是远没到起来造反的程度。晁错夸大了诸侯王的危险性,他让皇帝和诸侯王都坐卧不宁,相互之间的猜忌越来越严重。
晁错类似于挑唆事端的小人。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19 09:20:29 
 
作者:380_220 回复日期:2011…04…19 07:39:11  回复 

干上大部队,预祝楼主出版成功!


谢过!
第40页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0 09:17:50 
 
吴王刘濞似乎闻到了火药味儿,他相当恐惧。一面派人去都城游说汉文帝,一面积极谋划造反的事。

吴国说客见到汉文帝说:“吴王装病不来朝见陛下是怕挨刀子,这一点陛下心里应该清楚。如果陛下再步步紧逼吴王,他肯定会造反。如果陛下退一步,吴王就不会造反。吴王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他希望的是安度晚年。恳请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一旦战火烧起来,一时半会儿是扑不灭的。”

听了吴国说客的一番劝告,汉文帝沉思良久。自己的儿子杀了吴王的儿子,现在自己又在找茬杀吴王,这样做自己不占理。理不在自己这边,天下人就会有想法,这会影响自己的威信。作为领导,威信是稳定的前提。

思来想去,汉文帝决定先放吴王刘濞一马。

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大,也为了表现自己高尚的德行,汉文帝改变了对吴王的打法。由主动求进,变为了暂时退却。

他赐给吴王刘濞一根拐杖,并传圣旨給吴王,准许他从此不来朝见自己。

见汉文帝主动和解,吴王刘濞也取消了造反的计划。双方达成了暂时的和平。
汉文帝赐给吴王拐杖的意义很深,他在暗示吴王:你年龄已经不小了,应该懂得自重。

汉景帝继位之后,因为有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双方的仇恨再次浮出了水面。汉景帝怀疑吴王刘濞会闹事,吴王刘濞怀疑汉景帝会办自己。

所以汉景帝想削吴国的地,而吴王刘濞也开始悄悄谋划造反。

偏偏晁错又是挑事的小人,他跟狗一样嗷嗷叫着“削藩”;其实主要针对的就是吴国。

除了吴国之外,比较有实力的诸侯国还有楚国、齐地六国、以及赵国和梁国。
楚元王刘戊是刘邦小弟刘交的孙子,论辈分是汉景帝的兄弟。

齐地六王都是刘邦的孙子,也是汉景帝的兄弟。齐地六王里面最牛的就是胶西王刘卬,他勇敢好斗,始终是位不安分的爷。

赵王刘遂跟汉景帝也是一爷之孙。

诸侯王里面跟汉景帝关系最近的就是梁王刘武,两人是同父母的亲兄弟。他俩的老娘就是窦太后。

窦太后和汉文帝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另外两个儿子早早的死了,所以窦太后相当疼爱小儿子刘武。

汉景帝一上台就想“削藩”,但是他绝对不会削梁王刘武的地盘。不仅如此,他要把刘武团结在自己身边,以便共同对付其他诸侯王。

刘武的地盘就在都城的东边,而吴、楚、齐地六国又在刘武的东面,所以刘武是汉景帝用来对付东方诸侯王的一道屏障。

梁王刘武这颗棋子,汉景帝会牢牢抓在手里。

梁国拥有四十多座县城,占据着天下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梁国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实力不逊于吴国。

梁国国库里储存的钱财、珠玉宝器甚至比都城还要多。

梁王刘武手里有数量可观的军队,并网罗了许多英雄豪杰为他卖命。他拥有的力量足以威胁汉景帝的统治。

汉景帝不是傻子,他清楚自己的亲弟弟也是一座“火山”,喷发是早晚的事。但是现在,是和其他诸侯王算账的时候,和自己亲弟弟的“这笔帐”要留到以后再算。

也就是说,现在是用亲弟弟的时候,不是办亲弟弟的时候。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0 09:27:21 
 
作者:邹城9号 回复日期:2011…04…19 21:56:01  回复 

楼主的文笔犀利 见解独到 真乃高手啊。还见到很多朋友也是各抒己见,不过 任何人和事如果脱离开当时的环境,后人武断的去猜测和评判, 都是不正确的 ,也是有失偏颇的 ,换做今人, 还未必比他们做得好呢 ,在就古今能干大事者 都不是道德的完人,非我等小民所能理解和评判的 。呵呵 还是那句话 ,读史可以明鉴。

呵呵!有道理。孔子曰:听其言观其行。有些事,即便身处其境也未必能看清!所以,猜测和判断主要依靠其言行,透过言行深入其心。而历史,只能通过事件来推其幕后了。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1 09:35:49 
 
那是否自己收买同事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也要挂在领导的名义下呢?

可以肯定地说应该是。

自己有实力有时就是双刃刀,比如官场有三方势力,你属于中间派,那么双方都想争取你过来打到对方,当对方倒下时,你也就成为下一个被打击的对象,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有可以威胁到对方的实力。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断地重演,不知闲侃春秋兄有何破解良方?


一个圈子里必有党派,不管是什么圈子!先阅读人(自己,别人)再阅读环境,此消彼长纠缠不休是圈子内竞争的特色,一般的情况是无啥实质意义,就现代而言,干好自己的工作是前提,其次再说想法。
就古代而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老太太哭娘,说起来话就长了。
不过历史看多了,你自然会找到规律。
其实人生就跟猜谜差不多,猜到答案最关键,你不是孙悟空能钻到对方心里去,就要悟透其用心。这是做事的根本!
比如毛泽东吧!土地革命解决了老百姓的心,游击战争废了敌人的心,以农村包围城市吃透了此消彼长的力量所在,整风运动制住了自己人的心,等等等。
我们只要拿下七八个人的心就足矣了!领导同事亲人朋友还有所谓的敌人!其实作为普通人,无所谓敌人。池塘的直径决定了到底是鱼还是龙,要想有所突破,先需跃出池塘。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1 09:42:08 
 
为了抓住梁王刘武的心,汉景帝对他进行了疯狂的收买。每次梁王刘武来都城,汉景帝都会动用自己的车驾去接他。然后两人整天泡在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