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裕评传 >

第43部分

刘裕评传-第43部分

小说: 刘裕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大祸将至,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历史已经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答案:西汉初年的淮南王英布,在见到彭越、韩信相继丧命之后,采取的对策,就是起兵造反!就像他那位骁勇好斗的弟弟诸葛黎民说得那样:“当年的英布和彭越并不是同党,但大势所至,谁也不可能单独幸免。刘毅被诛杀,足以成为我们诸葛氏的前车之鉴!应该乘现在刘裕还没有回来的机会起兵,夺取中央大权。”然而,诸葛长民原本就算不上**怀大志之人,又在富贵温柔乡里浸得太久,早已把他原先那点儿机警果敢泡成了棉花糖。刘裕岂是好对付的?同他对着干,那就像同博尔特比百米跑,同布勃卡比撑竿跳,多半讨不了好去。而且刀既然还没架到脖子上,那就还有安享荣华的可能性,他实在提不起勇气,定下造反的决心。

 因此,诸葛长民尽管很准确的预测出了自己的未来,但他在内心深处却千方百计地想否认这个未来,思来想去,他想出了一个掩耳盗铃的好主意,来安慰自己。诸葛长民来找刘穆之,向他打听说:“现在听外边的人议论纷纷,都说刘太尉(即刘裕,他在义熙七年三月被加授太尉一职)非常猜忌怀疑我,事情真有这么严重吗?”刘穆之是干什么的,自然回答的天衣无缝:“外人的谣言也能信吗?刘公此次西征荆州,把老母妻子都交给您来照顾,如果对您稍有怀疑,怎么可能这么做?”

 就像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刚刚注**了杜冷丁,身体的不适暂时消失了,诸葛长民又获得了他渴望得到的假想安全感,满意地回去了。但一回到自己的府第,诸葛黎民就一个劲地怂恿他造反:刘穆之说的话也能信?难道你记不得了,上次刘裕西征卢循时,留守建康,照顾刘裕家小的人是谁?诸葛长民当然记得,那个人就是刘毅。他诸葛长民并不是傻瓜,并没有天真到相信刘穆之说得是实话,但他的内心实在很想相信刘穆之说得都是实话,可这种无奈,又能说与谁听?诸葛黎民毫不留情地揭开了他最不愿意想起的东西,刚刚赶走的烦恼和苦闷在外边兜了个圈,又都回来找到了组织。诸葛长民踌躇良久,只得叹息说:“当年贫贱的时候,只想着搏取富贵。等富贵真正到手,却与危难相随。如今就是想放手,回头重新做个京口布衣,也不可能了!”
是祸躲不过 上

 但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患得患失的诸葛长民寻思来寻思去,终于下出了一步蠢棋,他给北青州刺史刘敬宣写了一封意义含糊的信:“盘龙(刘毅的小名)一向凶狠专断,目中无人,这次纯粹是自取灭亡。如今不和谐分子都已经铲除干净,金光大道正向我们敞开,富贵荣华,我们应该一起去争取!”

 尽管话说得遮遮掩掩,但刘敬宣还是清晰地闻出了诸葛长民想拉他上贼船的企图。刘敬宣与刘裕,早就是至交好友,刘裕对他又屡有大恩,那种过命的交情,远非一般同僚诸葛长民可比。何况对刘裕的本事,刘敬宣也早就佩服得五体投地。要和别人结盟反对刘裕?这种事刘敬宣不但不愿想,也不敢想(真不知诸葛长民什么眼光,竟然会选择拉拢刘敬宣,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因此他很明确拒绝了诸葛长民的引诱,回信说:“下官自从义熙年间南归以来,先后历任三州、七郡,常常感到所得的福气已经过多,只怕自己的功德承受不起,将来反而遭祸。天天所考虑的,都是如何避盈居损,谦让处下,至于谋取更大的富贵,那不是我敢想的事。”

 不仅如此,刘敬宣还将诸葛长民的亲笔信遣人送往荆州,交给刘裕。刘裕看信之后笑道:“我就知道,阿寿(刘敬宣的小名)是不会辜负我的!”差不多与此同时,留在建康的刘穆之与亲信何承天商议了目前京城的局势后,也派人送信给刘裕,提醒他:诸葛长民有异动,最好不要像平常那样按正常程序返回建康,以防止诸葛长民万一铤而走险,派人行刺你!自然,这便是前文提到的那两封信了。不错,刘穆之和刘敬宣果然是我的人,没有辜负自己的信任。那么,对那个已经辜负了自己的人,还有必要继续包容吗?

 毫无疑问,不管比能力,还是比实力,诸葛长民都远远不是刘裕对手,只要刘裕下决心摆平他,就绝无失败的可能。但就像今天的老美在用武力打击不顺眼的中小国家时一样,当打赢已不是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实现零伤亡了。诸葛长民如果真发动叛乱,虽然肯定会被自己打败,但那样一来,自己的家小,一班将领们的亲属,刘穆之等人都会有危险,而且刚刚恢复安定的建康城也可能再遭破坏,这些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而避免这一切的发生,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刺激诸葛长民,因为他那个人,只要还能苟安,多半就会选择苟安。

 因此,刘裕在荆州一呆三个月,迟迟不见回去。曾劝刘裕不可让刘毅带兵讨卢循的王诞,此时向刘裕请求先回建康。刘裕对他说:“诸葛长民已经起了作乱的心思,你现在回去,不怕有危险吗?”王诞回答:“长民知道我一向很受刘公的信赖,如今刘公让我一个人轻身回去,正好显示刘公对他并无怀疑,他就不会轻易造反了。”刘裕笑道:“你的勇气超过孟贲、夏育了!”(孟贲、夏育都是战国时有名的大力士,古人很喜欢将两人并称,当作勇士的代名词)就让王诞先回。果然,诸葛长民见王诞毫无防备地回来,认为事情还有转机,更加下不去反叛的决心了。

 刘裕终于宣布他要回建康了,并公布了回去的日程表。眼看刘裕宣布的日期到达,诸葛长民不敢怠慢,率领留守建康的文武百官前往新亭迎接。谁知这一等就是一整天,一直不见刘裕船队的影子,直到临近傍晚,才有人来通知说:“众位大人不用等了,刘公有事耽搁了,明天才到。”好么,所有人只好回去。第二天,诸葛长民和各位大臣又在新亭等候,奈何结局也和第一天相同,刘裕又有事了,归期又推迟了!接下去的第三天、第四天,仿佛没有创意的肥皂剧,相同的情节一再上演。就算放羊的顽童喊“狼来了”都没这么夸张的,更惨的是,当刘裕喊“狼来了”的时候,你还不能不作为。众大臣们虽然不乐意,但又不敢不去,只是在心里犯嘀咕:刘太尉该不是有意耍我们吧?

 鲁达在镇关西肉铺里的回答可以代表刘裕的心声:“就是来戏耍你的!”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二月三十日夜,刘裕突然乘坐着一条不起眼的小船到达建康,只在猛士丁旿等数名亲信的陪同下秘密回到自己的太尉府,除刘穆之等极少数亲信外,建康城中几乎无人知晓。
是祸躲不过 下

第二天一早,诸葛长民原本还打算今天再去新亭熬时间呢,突然接到刘裕已经回到京城的通知,不由大吃一惊。仓促间,他已经不可能再做出别的什么反应,只好硬起头皮,前往太尉府拜见刘裕。

 出乎诸葛长民的意料,刘裕的表情格外的和蔼,完全看不到暴风雨来临前密布的乌云。难道真是自己多心了?刘裕根本没有要对付自己的意思?稍过了一会儿,刘裕将诸葛长民请进内室,命所有侍从都出去,只留下他们两个人同床对坐,叙谈旧日情谊。刘裕说得很动情,他的一生已经历了如此多的惊心动魄,如此多的九死一生,站在人上人的颠峰,回顾崎岖的的攀登之路,其中有多少是不能说的隐密?又有多少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伤痛?然而,在这个时候,刘裕全都毫无隐晦,向诸葛长民全部和盘托出了,仿佛对面坐着的那个人,并不是不久前还谋划反叛的异己分子,而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生死至交,在历尽艰险死里逃生之后又再度相遇。

 而诸葛长民则又惊又喜,恍惚间似乎时光又回到了当年一同歃血结盟,密谋反桓的岁月,对面坐的,仍是那位慷慨仗义的刘大哥。那一刻,他几乎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已无睱仔细思量刘裕为什么会对他说那些话。在一时冲动中,他估计连今后要洗心革面,永远追随刘大哥的念头都有了。

 就在诸葛长民心潮澎湃,对外界的感知变得麻木的时刻,可能刘裕做了什么暗号,藏在屏风背后的心腹卫士丁旿突然冲了出来,一把将诸葛长民从床上拉下,坠于地上,然后一连几拳,就把他殴毙于床侧。刘裕仍然平静地坐着,默默看着诸葛长民一命呜呼,脸上还带着未完全退去的笑意……

 我们很难弄清楚,刘裕为何要用这么戏剧性的方式杀死诸葛长民,因为这大可不必。没有任何史书记载过诸葛长民有什么过人的勇力,即使玩单挑,他也九成不会是曾以一打千的刘裕对手,何况屋内又有一个忠勇堪比典韦、许褚的丁旿?更不用说众多的护卫。其实就当诸葛长民踏进太尉府的那一刻起,刘裕已经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制其于死地,根本用不着这么多的废话,那么刘裕为何还会这么做呢?

 也许,真实的答案并没有多少厚黑的成份,仅仅是因为:刘裕需要倾述。

 在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有这样两个镜头:

 在新加坡的一家小餐馆里,梁朝伟扮演的周暮云对萧炳林扮演的阿炳说:“我问你,从前有些人,心里有了秘密,而且不想被人知道,知道他们会怎么做?”阿炳说:“我怎么知道。”周暮云回答:“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把洞封上。那秘密会留在树里,没有人知道。”

 几年后,在柬埔寨的一座古老的寺院,有一位小和尚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游客:他对着一根斑斓的旧石柱依依不舍,随着悠扬伤感的大提琴声响起,他把嘴凑近石柱上的一个石洞,轻轻地自言自语。当他离开的时候,留下一个被泥土封住的小小石洞……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是需要宣泄情绪的,如果把所有的事都埋藏在心底,是一种难言的痛苦。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应激事件都会使人的心理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会以一种心理能量的形式积聚下来,当这种积聚到达某个临界点的时候,就会使人患上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而于此最好的应对手段就是倾述,将内心的感受对另一个人述说,让这些痛苦释放出去,心灵就会重新得到解放,获得轻松。

 刘裕此生的经历,比周暮云复杂何止百倍?他虽然已经干下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仍然是一个凡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也会在危险来临时紧张,也会在敌人挑衅时愤怒,也会在战友反目时感慨,也会在亲朋过世时伤痛。但他的身份,又迫使他必须将这一切隐藏起来,根据需要而不是根据心情,去戴上自己的精神面具。可想而知,那个深藏在面具之下的真实的刘裕,是多么需要倾述自己的心声。

 然而,这个世界上又有很多事,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所以周暮云终于用泥土堵住了石洞。我想,我们现在也就可以大致明白了:刘裕为什么向诸葛长民倾述自己隐密,却不去找与他真正关系亲密的刘穆之或刘敬宣,那当然不是因为他把诸葛长民当自己人,也不是他故意要迷惑诸葛长民,让其没有防备,而是因为诸葛长民马上要死了,谁还能比死人更会保守秘密?一句话,刘裕就是把诸葛长民当做了那个即将泥封的石洞……

 诸葛长民死后,他的尸体被拖到廷尉府(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廷尉府的官员们以很高的效率完成了案件的审理工作,证明诸葛长民罪大恶极,现已被依法处决,随后派人捕杀他的兄弟同党。诸葛黎民不甘心束手就擒,挥刀与前来抓捕他的士兵搏斗至死,诸葛长民的幼弟大司马参军诸葛幼民,堂弟宁朔将军诸葛秀之也均被处死,诸葛长民的家族被彻底清除。

 尽管从法律程序上说,诸葛长民完全是被非法处死的,对他的事后审理绝无半点司法公正可言,但与被刘裕清洗的其他政敌相比,他在当时获得的同情最少。曾经被他管辖过的官民百姓,在得知大贪官诸葛长民已经全族被杀的消息后,无不拍手称快。一句讥讽他的民谣从此开始在建康一带传扬:“做官的可不要飞扬跋扈,无法无天,否则丁旿会来收拾你们!(勿跋扈,付丁旿)”人生在世,还是应该多做点善事,少做点坏事的。所以,诸葛长民大人,归根结底,这祸还是你自己惹下的,你是躲不过去的!至此,当年一同密谋反桓的十二个首领,除去刘裕,只有一个像老黄牛般不争名利、任劳任怨的王仲德还活在人世。

朱龄石伐蜀 上

 就在刘裕清除诸葛长民一族时,朱龄石率领的征蜀部队还在沿着长江三峡缓缓西进,因为是逆流,水道又险恶,速度非常慢,直到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六月才抵达白帝城。

 按原来的安排,朱龄石打开了刘裕授予的锦囊,密令的主要内容如下:主力沿外水而上取成都,让臧熹率一支偏师沿中水西上取广汉,再拔出最大的战船十余艘,让军中的老弱士兵驾驭着,沿内水而上作为疑兵。

 要理解这个计划究竟如何,有何高明之处?我们先得弄明白这几个名词:内水、中水、外水。简单来说,四川盆地的地形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长江沿着盆地南沿向东流,有几条较大的江河由北向南穿越盆地注入长江。由于在古代,水运的效率远远超过陆路运输,这几条江河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古代巴蜀地区的交通要道。当时的人由东向西将这几条江河分别取名为内水(对应今天的嘉陵江至涪江)、中水(对应今天的沱江)和外水(对应今天的岷江)。

 其实关于这个作战计划的具体内容,朱龄石并非此时方知,早在出兵前,刘裕就与他对此进行过探讨。当时两人商议之后认为:上一次刘敬宣伐蜀,就是取道内水,受阻于黄虎,结果无功而返。按一般常规,既然上次的内水走不通,那么这次就会改走外水、中水。但他们估计会认为我刘裕用兵出人意料,办事不按常规,极可能仍走内水一路,他们自以为能看穿我的用兵,就会仍以重兵防守内水,若出黄虎,正好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