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景山的晚风 >

第48部分

景山的晚风-第48部分

小说: 景山的晚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都认为,李自成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谷城再反后走出深山老林的。出山之后的李自成,不断召集旧部,扩充队伍,力量渐渐恢复。    
    李自成是在崇祯十三年(1640)夏季进入河南后才大出风头的。那么,他在复出后的一年多中到底在哪里活动呢?具体的说法就很多了。    
    一种说法是,李自成的活动引起了陕西总督郑崇俭的注意。郑崇俭发兵围剿,并予以重创,但最终还是让李自成逃脱,进入湖广郧阳地区。不过到了郧阳地区后,李自成又被杨嗣昌大败过一次,李自成急得差点自杀。最后,李自成才由郧阳走河南。    
    其他的说法则有所不同。    
    不过,可基本肯定的是,李自成复出后肯定到达过郧阳地区。潜伏在3省交界大山中的李自成,在复出后由于受陕西方面的压力,开始向郧阳方向移动,与张献忠、罗汝才诸部靠拢。不过,当时郧阳地区已是重兵云集,李自成可能在受到重创后,开始向河南方向挺进。这一方向是有利的,因为入川的张、罗吸引了大部官军主力,李自成逆向而行正好可以避其锋芒。另外,崇祯十三年河南的形势也十分有利于发展。六、七月间,李自成率部从湖广郧阳地区房县出发,取道陕西的平利、洵阳(今旬阳)、商州(今商县),进入了河南的内乡、淅川一带。对李自成的入豫路线,至今还有争论。不过,李自成确实在这年的十月份出现在河南内乡、淅川地区,而且其部众也一下子成了数万,势力大增。    
    李自成进入河南这步棋,算是走对了。崇祯十三年,全国普遍发生大灾荒,而河南就是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连年的大旱、蝗灾以及战乱,已把河南搞得赤地千里。而朝廷仍不断增加负担,逼得百姓几乎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    
    崇祯十二、十三年河南的情形,就像天启末、崇祯初的陕北一样,人人思乱,已处于失控的边缘。    
    而中原乱,天下必乱!    
    李自成进入河南后,迅速与当地乱民结合,势力急剧膨胀。在当时的河南,依李自成的经历、才能和号召力,是不难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的。    
    十月,李自成率兵北上,与河南饥民土寇一斗谷、瓦罐子等会合,人数激增到数万人。    
    十二月,李自成连破汝州府鲁山、郏县、伊阳(今汝阳)3县,然后进入河南府,连下宜阳、永宁(今洛宁)、偃师、灵宝、新安等县,形势十分有利。    
    李自成这次复出河南后,有许多做法是与原先不同的。首先,他一改先前不分青红皂白,动辄杀戮的流寇习惯,只杀官员权贵,不杀贫苦百姓。如攻破宜阳时,他不杀平民,只杀官员。攻破永宁,他把万安王朱采和地主豪绅100余人,带到县西关过堂审讯,然后处死。这些做法表明李自成已开始注意收拢人心。其次,李自成开始收罗、重用知识分子,充当自己的谋士。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金星和宋献策。    
    牛金星是河南汝州府宝丰县(一说河南府卢氏县)人,天启年间曾中过举人,后又因故被革去。牛金星虽是文士,但为人慷慨不羁,颇通天文地理,喜读孙、吴兵法,与一般的文人本就不同。据说他素与姻亲王乡绅不合,儿媳死后,被王乡绅唆使知县把他关进监狱,他还不知其因。当他逃出监狱后,无处可去,便投了李自成,很受器用,成了主要谋士。泥腿子出身的李自成,后来能做到有声有色,颇成样子,是与这位谋士很有关系的。    
    宋献策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他的籍贯至今不清楚,一般说他是河南永城人。他本是一位以算命占卦为生的江湖艺人。当他见到李自成时,便献上“十八子主神器”这一谶语。“十八子”便是“李”字,此语就是李姓能得天下之意。这句话本已流传很广,此次被宋献策巧妙利用而献李自成,李自成听了大喜,竟尊他为军师。不过,这位军师在后来的“神机妙算”,大多仍是用算命占卦之类的办法进行,并不见得有多少高超。而李自成却对他十分信任,留其在身边,诸事都要请他算一卦。    
    除牛金星、宋献策外,盛传李自成身边还有一位传奇式人物李岩。李岩据说是河南杞县原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公子,文武双全。因受人陷害,李岩投靠了李自成,成为重要谋士,为李自成做了许多事。以至于有不少人认为,李自成之兴,是因为用了李岩,而李自成之亡,也是因为杀了李岩。而李岩与红娘子的故事,更是被传扬得家喻户晓。不过,李岩是否真有其人,值得怀疑。李岩很有可能是个虚拟的人物,至少他不是李精白的儿子,因为李精白的两个儿子,一个早亡,另一个则是专以农民军为敌,根本与李岩对不上号。    
    牛金星、宋献策等知识分子的加入,使李自成的档次大为提高。他原先的部下,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的农民,经过数年造反的磨练,也至多是武夫。靠这些人冲锋陷阵尚可,得天下则难。牛金星之流的加入,则大大加强了李自成的力量。从此以后,李自成的绝大多数的举措,就颇有争天下的味道,很是上路子了。其中攻打洛阳就是一件大手笔。    
    李自成在崇祯十三年底扫清洛阳周围的据点后,便盯住了洛阳。    
    洛阳是豫西乃至中原的重镇,其地位非同小可。以前农民军屡次在河南过境,但从没有哪一路首领动过洛阳的念头,甚至往往是绕开它走。现在李自成终于有了攻打洛阳的实力。    
    当时洛阳城中,住着一位十分显赫的人物,那就是福王朱常洵。福王是万历帝与其宠妃郑贵妃所生,从小深得万历帝的宠爱。据说万历帝一直有立他做太子的想法,为此曾引起数十年的国本之争,弄得朝廷元气大伤。最后万历帝虽仍立了那位呆拙而又短命的长子朱常洛(即泰昌帝),却在其他方面给予福王以巨大的补偿。福王府是明末最富有、最显赫的藩王府。福王府里的巨额财富,在当时的河南,已成了众矢之的,令人眼红。    
    李自成决心攻打洛阳城,自然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当时正闲居在家乡洛阳。他十分了解局势的严重性,一面急请河南巡抚李仙凤火速增援,一面请求福王拿出些钱来,解决粮饷,激励士气。可是,惜财如命的福王却不肯出钱救急。福王的这种态度,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因为事情明摆着,李自成如果进了城,第一个开刀的必然是福王府,到时候别说是钱财保不住,就连性命也得搭上。不久前,宜阳、永宁两城的宗室乡绅,就是因为一钱不舍,最终被李自成破城而遭灭顶之灾。对这些情况,福王应该是十分清楚的。    
    当时洛阳的防守,十分空虚。原驻人马,根本无法组织防守。城破前,虽有总兵王绍禹率副将罗泰、刘有义进城协防,但这里的士兵长期缺饷,军心很是不稳。福王当时不肯让这些士卒进城,但没有办法阻止,只得出3千两白银犒军。没想到王绍禹独吞此钱,引起不满,罗泰、刘有义竟率部叛投李自成。    
    十九日,李自成部抵达洛阳北门,开始攻城。叛将罗泰用他带去的火炮轰城,洛阳一片混乱。福王这下子有点慌了,于次日再次出钱募兵守城,但局势已经失控。王绍禹的士兵竟然与城下的农民军谈笑风声,并于半夜发动了兵变。叛乱士兵用刀架住河南分守道王胤昌索饷,王绍禹劝阻无效,根本弹压不住。最后,叛卒杀人放火,打开北门,农民军乘机一拥而入,于二十一日清晨全部占领洛阳。    
    福王带着他的儿子朱由崧匆匆逃出皇宫,躲入迎恩寺。体重300余斤的福王实在是行动不便,最终被农民军抓获。其子朱由崧却伺机逃脱,幸免于难。不过他走得也很狼狈,据说他那华丽的衣服,被那些趁火打劫的人剥得精光,只得裸身而逃。也亏得他走得及时,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到崇祯帝死后还在南京做了些日子的皇帝(弘光帝)。    
    在农民军向李自成献俘时,福王遇到了吕维祺。福王像是见到了救命稻草,忙对吕维祺大喊道:吕先生救我!吕维祺回答说:我自己也是危在顷刻。不过吕维祺也真是个大忠臣,到了这种时候仍不忘提醒福王:你好歹也是当朝皇帝的亲叔叔,不要忘了身份而过分出丑。    
    可惜的是,福王却没有做到这点。他自小娇生惯养,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受过此般委屈。当他一见李自成时,便呈恐惧之态,跪下磕头求饶。李自成哪里会饶他?在威风凛凛地把他痛骂一顿后,李自成先令人打他40大板,然后斩首示众。据说福王最后被砍成碎片,与鹿肉同煮被吃,成了“福禄宴”的原料。    
    不知万历帝地下有灵否?当初他对福王百般宠爱,无所不至时,是否能想到他本人正在亲手为爱子埋下祸根?真是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吕维祺倒是铮铮铁骨!李自成问他道:    
    吕尚书,你今日请兵,明日请饷,要杀我们这些人,现在该怎么办呢?    
    吕维祺答道:我身为兵部尚书,自恨无兵可杀你们,现在惟有一死!    
    李自成倒很坦然。他说道:兵部尚书是国之大臣,按情理也应当死。最后,吕维祺被处死。    
    李自成攻占洛阳,真是见了大世面。从前他虽也打下过不少城镇,但都是些小县城,没法与洛阳比。他没收了福王府中的大量财产,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转移到山区。留下的那些,则任命一位洛阳书办为副将负责看守,作为募兵防城之用。


第七章 深谷寒风东山再起(2)

    他还开仓济贫,大造声势,笼络人心,一时名震中原。不久中原便开始流传这样的歌谣:    
    朝求升,暮求合,    
    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    
    管教大小都欢悦。    
    吃他粮,穿他娘,    
    吃着不尽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    
    正当李自成为攻占洛阳而兴高采烈时,崇祯帝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洛阳失守、福王被杀的消息传来,崇祯帝大为震惊。在召见阁臣、礼、兵部臣及科臣时,崇祯帝竟失声痛哭:“朕不能保一叔父!”但崇祯帝除了重惩失职官员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在河南的李自成,却是越打越顺手。在攻下洛阳后,他竟又打起了开封的主意。不过,开封毕竟不是洛阳,李自成不仅没有得手,反而吃了点亏。    
    李自成攻占洛阳后,并没有久占的打算。大概是他觉得此时还不具备足够的实力。于是,他儿戏般地任命一些官员,让他们守洛阳,自己却率部退出洛阳。河南巡抚李仙风侦知洛阳已空,便率兵自开封攻占洛阳。最后,总兵王绍禹被逮捕,送京师凌迟处死。其他失城官员也被惩处。    
    李自成退出洛阳后,获悉开封空虚,便急率精兵3千、部卒3万,强行军3日,于二月十二日抵达开封,随即展开攻城之役。    
    开封是一个古都,其地位甚至超过洛阳。明初朱元璋一度曾把它作为北京,后虽罢京置府,但仍是明代中原重镇,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封城墙也厚达5丈,十分牢固。    
    李自成的到来,令开封城中一片恐慌。洛阳被攻陷后的惨状,更是令城中达官贵人不寒而栗。不过,与洛阳不同的是,此时的开封城内,却能在大敌当前之际,同仇敌忾,坚决死守。    
    负责守城的河南巡按御史高名衡等,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坚决死守待援。    
    住在开封城中的周王朱恭枵,也出其库银50万两,立下赏格:民间有能出城斩敌1名者,赏银50两,射杀1名者赏银30两,射伤或用砖石击伤1名者赏银10两。官兵战死者或重伤者也赏50两,轻伤者25两。周王还出资购来米麦,支锅做饭,送上城头。这些做法,大大激励了守城者。    
    同时,河南巡抚李仙风督游击高谦率兵驰援开封。陈永福则在赴洛阳途中折回,兼程两昼夜赶回开封,入城参战。据说左良玉、保定总督杨文岳也各率所部飞驰援汴。    
    李自成没想到开封竟是块如此难啃的骨头,猛攻数日却没捞到丝毫便宜。十七日,李自成亲临前沿阵地,察看形势,未料到被城上守军认出,一箭飞来,正中其左眼,大伤元气。于是他下令撤退,第一次进攻开封到此结束。    
    李自成的左眼,从此失明(也有记载说李自成左眼是在第二次攻开封时受伤的,而且也没有失明)。他对开封城,从此也怀有刻骨仇恨。后来,他卷土重来,二攻、三攻开封城,开封城最终葬身鱼腹。    
    李自成自开封撤围后,向豫西转移,退入山中。此年七月,罗汝才因与张献忠不和,前来与李自成合营,李自成实力大增。罗汝才比李自成年龄大,资历亦很老,此时却待李自成以兄长之礼,以示尊重。不过,两人关系基本上仍是传统上的联营,李自成并非绝对领导。    
    李、罗合营,由豫西唐县进入湖广枣阳,准备攻击承天(今湖北钟祥),但不久便放弃原计划,复入河南信阳,进入豫西南一带。至九月初,李、罗又开始反击,首先击败了陕西总督傅宗龙。    
    傅宗龙是在洛阳、襄阳失守后被重新起用的。杨嗣昌自杀后,崇祯帝任命陕西总督丁启睿出任督师,仍兼陕西总督。但丁启睿兵力不足,不敢与李自成对杀。崇祯帝无奈之下,起用了关在狱中的原兵部尚书傅宗龙,令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出任陕西总督。    
    傅宗龙出名很早。他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的进士,昆阳人。在天启年间,他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成功地平息了贵州安邦彦叛乱,稳住了西南。崇祯三年(1630),傅宗龙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出任蓟辽、保定总督,但不久即被解职,赋闲家中。直至崇祯十年(1637),在杨嗣昌的极力推荐下,傅宗龙才被重新起用为四川巡抚,收拾四川残局。崇祯十二年(1639),傅宗龙被召赴京,出任兵部尚书,但因与崇祯帝不合,几个月后便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