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飞雄 >

第66部分

三国飞雄-第66部分

小说: 三国飞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封也是兴致起,寻声而去,却是后院传来的。
刘封转过了回廊,远远看到一个黄衣女子正在那亭中抚琴。来汉代三十多年,虽然刘封自身并不喜欢音乐,但是除此,三国并无太多娱乐,倒也能听出一些门道来。却是《乐府》四十八章的曲目。《乐府》本是宫廷教院所存的曲本,但是汉末首都几遭兵火,收藏在石渠阁的典籍大多本毁,还是曹操集中了原先的乐工请师旷和杜夔一起整理出来的。谈到对文化的保留,曹操也应该被写入中国的文化史。
“这妮子倒也春心动了!”刘封早知那黄衣女子的来历,这个曲子以宫调(在现代音乐4和5之间,更近5)为准音,有郑声。
当年张嶷向刘封推荐了一位他的属下,当年城东治理超过了长安其他衙门,刘封就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得益于一位叫庆英的小官。
刘封最喜青年才俊,请到了王府谈了一下,才发现是个人才,周不疑便要取了去当助手,却被沈友一力要拉去。
刘封仔细询问庆英,他却说愿为王府书记。
久后有人密告了庆英是女身,刘封大为惊愕,却回想半天也想不起有此等人。怎么木兰提前出炉啦?叫了来问名情况。
“国朝前有蜀中黄嘏女,今有庆英,此乃佳话也!”刘封也不好再让她去和一堆男人厮混,以教育女儿为借口请为“女师”。于是还专门写信给辛毗,请他安心,待战事一完,就送还。战争让女人走开,不到非常时间,刘封还真不愿意借一个女人来成事的无耻勾当来。
刘封心里正合计着是不是该找个合适的干部就此婚配了,这也是个人才,虽然是女同志对吧。
忽然琴声断了,辛娘子站了起来高声说:“弦声亢雄,必有英雄听焉,请现身一见。”
刘封也不好不见对吧,于是走了过去打个哈哈:“辛娘子,你太有才了!”
第十一 瓜熟蒂落
    “大王!”庆英敛衽下跪行叩首礼,三国时代的妇女并无后世礼教气,生活在乱世的她们多了几分豁达。虽然说辛家是颖川望族,河北名门,但是在曹丕那个时代的尚通达的影响下,辛家娘子倒也并不是那样矫情的人儿,未婚女子见陌生人也不算太犯忌讳。妇女之礼仪规范原比男子更严格,充分体现男尊女卑,也符合东汉“乾坤和顺,阴阳正序”的精神。至于常在电视里看到妇女行敛衽之礼,那是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才确定下来,估计是武MM当年在宫廷里没少给那些大爷磕头,心里增恶得很,所以干脆地把妇女下跪也免了去。总算给广大妇女出了口恶气。
“不需如此!”刘封自是非常讨厌汉代的繁文缛节,虽然比起后世,汉代的礼节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统治阶级喜欢绷臭架子的毛病,还是避免不了,古今同理。有权利的总喜欢显示自己的独特性,否则这权利怎么能体现捏?刘封也不好去扶。毕竟这年头没结婚的女孩子是不能乱去摸的,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个女孩子的手引申意思就多了去,万不能乱去摸,何况是诗礼大家的闺女。
“怎地后园没个人来?”刘封问道。
辛庆英不敢直视,低头回答:“大王忘记了今天是马蚕娘子的生辰。”
“哦!”刘封明白了。这个节日是蜀中流行的,后来传到了中原地区,关中也很盛行,大致相当于原来那个时空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个地方性的节日,这个马蚕娘子估计是传说中黄帝的正妻嫘祖的影射。农桑立国,这样的大神那是要好好祭祀的。一般是结婚后的妇女参加,未婚女子在民间也是要参加的,不过对于诗礼大家的女子,则是很少有机会参加的,毕竟“桑前月下”所隐晦的东西对于能读书的女性那是很明了的。
刘封问了一下她的情况,虽然辛庆英对答如流,不过刘封总是觉得她有心事。
待冯夫人回来后,刘封让她转询问是否愿意在这里找个夫婿,当然刘封列出几位很出色的年纪又相当的,比如周不疑和她原来的老上司张嶷,以及现在京兆推事张裔。
刘封也只是让夫人去操办,他自己则和几位智囊一起商量司马懿的信。
“如果司马仲达能反正,那是再好也没有的。”沈友年近七十,现在他主抓的工作已经不多了,集中精力修注《孙子》,但是大的意见刘封还是要请他来。
梁诙是已故民事官鲍出的弟子,不过所学多为刑名,所见所为与鲍出大不同,他是新近到梁王的智囊团里的,他谨慎地说道:“即使司马不反正,只要不和曹氏一心也是对我们有利的。”
“曹家毕竟人才众多啊,这辛毗已经被委派到司马军中做了上将军军师,万一此为曹家诈谋不可不防啊。”淳于述之说道。
刘封看了看,总结道:“司马懿个性深沉,不到最后绝不会亮底。我看他现在还在首鼠两端,关键是看邺城的反应如何。辛毗到前线也是一个变数,也意味着邺城对司马不放心,所以我们不可等,要给他点压力,帮助他认清形势。”
老大发话了,大家也统一了认识开始围绕刘封的话进行布置。兵之道,形势术,有时候直接的打击不如威慑所获得的价值更高,要不怎么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实际上如何利用手里的武力去攫取更大的利益,那才是政客要操心的问题,至于如何取胜,那是将军们关心的问题。
宛城,上军将军行辕
司马懿在惶惶不安中等来了圣旨,没有惩罚,还晋升了官爵成为魏国三大将军之一。和中军将军大司马曹真,下军将军都督豫、扬二州事满宠成为魏国军方的“三驾马车”。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还被征辟为丞相曹掾,再加上原来大哥司马朗当任尚书一郎,司马家真是要权有权,要兵有兵,党政军都有人。据说参加司马防葬礼的大臣比参加孙资老母葬礼的人还多,司马家已经成为了魏国的实力派。
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已经被提升去做郎官了,跟着他的是十五岁的次子司马昭。司马昭论样貌比不上他的大哥,不过为人沉稳,一副谦让的样子,颇有他大伯司马朗的气度。
“大人,伯父的信笺。”司马昭小心地拿出信笺。
司马懿拿了过来问道:“阿鸾,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啊?”
司马昭恭敬地说道:“告大人,儿子正在读《毛诗》。”
司马懿点了点头:“我家本是诗礼大家,点检兵事是无奈之举,这诗书正义不可废弃,知道吗?”
“诺!”司马昭退了下去。
司马懿打开了信,那实际上是大儿子司马师写的,不过是借了司马朗的印绶传来,据说邺城中有些流言,充满了对司马家的攻击。一些交好的世家有意识地开始疏远,连泰山羊家对司马师的求婚也开始犹豫起来。
司马懿把信烧掉后,仔细琢磨了一下对帐外手下说道:“请辛翁佐治来,就说司马懿有好酒请他来赏光。”
邺城
皇帝现在时而迷糊,时而清醒。朝政实际上是几位大臣在主事,陈群因为身体的原因改为御史大夫,尚书令由卫臻担任,中护军蒋济改任尚书仆射,杨暨领了中书尚书的头衔,中护军调回了夏侯霸,大司马曹真强撑着老病出面担任中军将军坐镇邺城。徐宣改为光禄勋,领禁军中的外军和夏侯霸互为表里,守卫禁中。皇帝行印被暂停,改为丞相府敕令加永寿宫太后教令。
经过内朝和外朝商量,郭太后和毛皇后认可,过继了几为宗室的儿子为皇帝接班人。当然这些接班人其实都是曹睿喝醉了酒跟宫女欢娱不小心遗留下来的,毛皇后嫉妒心很强,郭太后就秘密让大长秋曹辟把这些可怜的小孩子弄出来,弄到平民家抚养。
经历了三朝的太皇太后卞氏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太子”的齐王曹芳才两岁不到,遵循旧制只好请十一岁的陈国公主勉强“监国”,好在不需要监国做什么决定,她只是个符号而已。
国内的事也不少,不少农民起义之类的如火如荼,土地兼并现象逐步抬头,大的世家强占土地的风气又开始了。虽然几位掌权的大臣都是方正君子,但是树大有枯枝,仔细查下去,几位都不是天使,还有曹睿的乱赏,使得整个魏国成了农民起义的“天堂”,按倒了葫芦浮起瓢。
“应该尽快使燕王之国,否则祸患难测!”太中大夫刘晔上书请燕王归藩。
燕王曹宇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是打死也不想回去的,跑到嘉祥殿哭泣:“皇兄啊,皇兄,您快醒过来吧,这些奸臣要篡了咱们曹家的江山啊!”
中护军夏侯霸来拉他,把袖子都拉掉一块,曹宇就是不走,指着夏侯霸说:“仲权,你也是皇室宗亲,怎地反帮外人啊?现在皇帝病重,太子年纪小,这些家伙想趁机篡夺,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夏侯霸弄了个脸红。
目前邺城暗地里热闹非常,“皇叔派”开始活动起来,“大家”认为应该请年长的藩王监国,你弄个十一岁的小女孩是虾米意思啊。当然这个人选就非燕王莫属了。这派主要人马有前中护军夏侯称,散侍常骑、征东将军秦朗等高干子弟。
反对和打压燕王的是权臣派和宫廷派,郭太后倒是无所谓,毛皇后不干了,这怎么意思,皇帝还没死,小叔子你就想来插一手,这监国监来监去,指不定谁坐那把龙椅捏。
孙资和刘放可不干,这曹宇的几大干将和他们尿不到一起不说,夏侯称还公开说两人是国贼,让他们上台可没自己的好日子过。于是两个人趁曹睿清醒的时候,曹宇又不在干快参上一本。
曹睿虽然不管事,但是他毕竟还是皇帝,也清楚自己恐怕支持不了了,于是下明诏立太子,并效法文皇帝立辅政。不过名单里就没了司马懿的名字,对于司马懿,曹睿的意见是“此国家之患,宜剪除之”,并下令让毛皇后殉葬。
到了太和六年,也就是景耀九年,曹睿死去,拟谥号为“庄”,“克敌远伐谓之庄”也有不好的解释“亡命于郊为之庄”。隐晦地指出皇帝是非正常死亡。太子曹芳即位。
刘禅令更年号为“元康”庆祝又拖死一个敌国皇帝。
诸葛亮上表请北伐,梁王刘封使奉书:“此中国有变,当恢复汉室之机。”
而此时,陆逊等请伐魏,孙权以太子故,伤子痛不许,逊等深憾之。
辽东公孙渊称帝自号燕,袭扰幽州。
河北民路冲、苏其等合二十万做乱杀冀州刺史,邺城震动。
******
“事不可为,辛翁,还请还军河北抵御京畿!”司马懿面对两路汉军和魏国内部的乱局,保存住有生力量才是上策。
辛毗还在犹豫,司马大军一走这胡质的左翼就暴露出来,那可是大崩溃啊。不过刘封过河一直向东,三战打退了张郃这样的硬茬子,还火烧晋阳,看样子那是要打到邺城去的。如果还犹豫下去,等刘封兵到黎阳切断了退路,这司马懿保不准他就易帜。
“退兵!不过还要通告一下胡都督。”辛毗提醒道。尽管现在刘封算是他的女婿,不过目前看来这个女婿可没给新的老丈人多少面子。
*******
刘封和辛庆英的婚礼是在景耀八年中举行的,排场并不大。就当时英雄好色而论,庆英的姿色只能算中等偏下,冯夫人虽然比她大上五岁,两个人在一起反而是冯夫人年轻些。辛庆英那句“吾当嫁当世英雄”倒也成了真。不过刘封此来三国并非为猎艳而来,到了他这个年纪,恐怕更注重谁更有利于今天他事业的发展。
辛毗接到这个消息也没吃惊,只是有点寂落而已。女儿大了不由父母,她只要幸福也就没什么了。尽管新女婿是国家头号敌人,但是也是个人物,没降低自己辛家的声望。
虽为翁婿,不过两个人可没因为这点就客气,这两人都是国家为先的那种人,老丈人自然还为新女婿准备了些“礼物”,等到了洛阳,诸葛亮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本来有人要举火烧了洛阳,辛毗说:“还是留着吧,免得以后还要老百姓来修建。我们在此已经使百姓疲惫,现在要走了还是替他们减少一点负担也算做了点功德。老天是看得到的。”
“苍天可鉴,祖宗有灵!”诸葛亮进入洛阳后带领将领到诸陵祭祀列代后汉朝皇帝,兴复汉室已然在望了。
司马大军退到了黄河以北。
而邺城,权臣派迅速地平定了燕王一党后,开始对驻扎在黎阳的大军小心起来。
刘封的军队攻击下河东就不再前进,而是开始了辛苦的经营和驱赶匈奴人、诸胡。
刘禅在元康元年年末,正式把首都迁到了洛阳。
吴人与魏人开始寻找一条新的道路,面对崛起的楚汉,两家都有点胆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的章节情节有点突兀,希望大家谅解。8过洛阳可不是那么好占滴,主角也不是那么能常胜滴,古人也是有野心滴,不好对付滴。
第十二 谁为刀俎
    楚汉把首都搬回了洛阳,但是皇帝和大臣还是在襄阳办公,洛阳由周王刘永做留守,前将军杨仪担任前军师祭酒,后将军魏延领东阳军坐镇河南尹。
诸葛亮亲自坐镇宛城,主持对东边颖川郡的攻击态势,这里是曹操发家的老根据地,对楚汉的离心力也最大,战事打了三年多才逐渐平服下来,这是后话,反正在元康二年,战事尤其惨烈。好在这几年楚汉还有点家底,诸葛亮也比较明智,采取步步为营,不去做太多太强烈的冲击。生怕把这几位逼急了,一狠心卖给孙权家。
实际上魏、吴私下已经开始商谈把豫北分割给东吴的计划,而东吴必须把所有“投降”的魏军遣返回魏国。这就是刘晔所谓“驱虎吞狼”之策。
梁军面队王屋山和大行山(太行山),也停止了向东的脚步,河南尹只有河内一地还掌握在魏人手里,而刘封的军队暂时还要对付盘踞在上党的残敌。司马懿当然也很清楚如果梁军破了上党,那么邺城就岌岌可危,好在这上党一地自古就易守难攻,刘封也没什么好办法,而且在政治上来说,曹魏太早灭亡也不利于大一统的进程。所以刘封的注意力转向了北方的太原郡。
并州民风剽悍,再加上近几年魏人迁移了许多军人来驻扎,更是让这里“老百姓”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技巧提得相当高。
晋阳
穿着绯色禅衣的梁军刀枪林立,老百姓都议论纷纷,不知道又有什么大人物来到晋阳。只见几辆精致的铜车马被一队骑兵护卫着,从那红色的飞虎大旗,说明来的是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