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如果这就是宋史 >

第30部分

如果这就是宋史-第30部分

小说: 如果这就是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混帐姓王,名彦升。对了,就是在陈桥兵变当天把韩通全家都杀了的那位仁兄。话说赵匡胤登极,给所有与会人员都升官发财,唯独对他不赏反罚。那么罚了什么呢?真的是很严重,赵匡胤说了,“终生不得授节铖!”也就是说,王彦升你一辈子都别想当节度使!
节度使是谁都能当的吗?王彦升已经立了什么大功差一步就能当上节度使了吗?这样无厘头的处罚,就好像某一天上帝对高天流云说,你混蛋!为了处罚你,罚你一辈子都别想当上美立坚合众国的国王!这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然后赵匡胤就任命他为铁骑左厢都指挥使,负责在开封城里日夜巡逻守护(怎么样,不是可靠的心腹不能干这个活儿吧)。可是在一天晚上,王大指挥使不知哪根筋不对,一时兴起,半夜三更猛敲宰相王浦家的大门,史称“溥惊悸而出”。问他什么事,他直接大模大样进了王浦家,坐好了才说:“巡夜是很辛苦地,到你这儿讨杯酒喝。”
王浦长出了一口气,真怕啊,谁知道这样的浑人是不是杀高官杀出瘾来了。没办法,摆酒,而且亲自作陪。可谁知道王彦升根本就不是几杯酒就能打发得走的,他还要钱。据历史记载,有说“彦升得白金千两而退”的,也有说“彦升意在求货,溥佯不悟,置酒数行而罢”的,反正当天晚上王浦是没死。第二天就把这事密告了赵匡胤。
赵匡胤这个气,他压了又压,才勉强把火压了下去。不过再不能留这样的东西在都城里了,尤其是在马上就要御驾亲征国中无人的时候。结果王彦升被赶出了开封,到唐州去混饭吃。然后赵匡胤才能放心地集结军队,准备无论如何都要和李筠比一比,看谁能先爬上太行山!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03)
发布时间:2007…11…14 17:17
赵匡胤已经决心玩了命都要抢先爬上太行山了,可是李筠却还在太行山脚下忙着跟刘钧皮笑肉不笑地互相狗扯羊皮。
李筠攻下泽州城后,本想一鼓作气去爬山,可是没想到刘钧听到这个利好的消息后,马上就带人马赶了过来。说是要以北汉精锐之师御驾亲征来支持李筠。李筠大为高兴,怎么说刘钧也是一国之君啊,这么给面子,那就等等他吧。
可是一见面,李筠大失所望。他可真的没想到,几年不见,北汉已经彻底贫困,都潦倒到这个地步了!只见堂堂的皇帝陛下只带来了几千人马,而且人瘦马疲,军容不整,别说军队了,连他的銮驾都寒酸简陋得要命。
而且就这样,刘钧还大摆架子,要李筠以臣子之礼觐见!那天李筠的神经一定是在极度愤怒之后导致突然短路了,他真的以臣子之礼拜见了北汉皇帝刘钧,而刘钧投桃报李,封其为西平王(一字之差啊,差点就拍成平西王),然后两人才谈起了如何合作。但是遗憾的是无论怎样都谈不拢。
首先的问题是契丹,刘钧这些年靠着契丹人过日子,这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外国干爹,但是没想到李筠一口拒绝,不管怎么样,不许契丹人沾边,这是原则!而且,在谈判桌上,李筠一口一个“忠于周室,不敢爱死而臣宋”,压根儿就不给刘钧面子。
谁都知道后周和北汉是什么关系,血仇积压了两三代,根本无可化解,可李筠却仍然要做后周的忠臣,而且是当着刘钧的面直接说!刘钧沉默了,但是已经习惯了低姿态生活的北汉皇帝最后仍然选择了继续合作。不过,他为此额外又给了李筠一个礼物——监军。派宣徽使卢赞从即日起无微不致地关怀照顾李筠的军事生活。
就这样,谈判结束,李筠从北汉那里得到的全部好处就是——几千名卖相不佳的士兵、一个西平王头衔、外加一个叫卢赞的军事特派员。
真是有够衰!
但衰的事情还在后边,石守信和高怀德马上就到了,在结盟地点太平驿不远的长平附近,双方第一次接战,可能是拥有巨大号召力的西平王李筠没有亲临战场的原因吧,潞州的叛军居然被打败了,损失了近3000人,还丢了泽州外围重要据点大会寨。
这都没什么,一次小胜负而已,但接下来的就是另重要军情了,宋朝驻真定的二号军事人物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以及彰德军留后王全斌已经出动,正向泽州迅速靠拢,并且陕西、京西(今河南西部地区)诸道兵马也已经完成集结,不仅对泽州的李筠部,就连其老家潞州,都在威慑打击的范围之内。
形势剧变,李筠压力骤增,这时他有些慌了,他一边命令潞州的长子李守节加强警戒,一定要守住老巢。一边自己更加小心谨慎。他的应对办法就是收缩兵力,时刻戒备。
就这样,太行山就在他的眼前,可是这座山的意义乃至形状都与以前不一样了,再不要提什么捷足先登,顺势而下夺取黄河掌控开封。眼前的这座高山,是上天恩赐与他,让他守住眼前的战果,保存实力的最佳天险。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04)
发布时间:2007…11…14 17:19
这正是赵匡胤希望他做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赵匡胤已经打出了当时手里所有的底牌。并且他本人也于公元960年5月21日率禁军从开封出发,24日到达荥阳,急速渡过黄河,直扑巍峨险峻的太行山。
出开封前,赵匡胤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他悄悄地把弟弟赵光义叫过来,小声吩咐——“是行也,朕胜,自不待言,如不利,则使赵普分兵守河阳,别作一家计较。”
请仔细分析这些话里的内蕴,为什么要说“如不利,则使赵普分兵守河阳……”?为什么不是赵匡胤本人来下令如何应对?因为赵匡胤已经决心与李筠决一死战,不胜即死,绝无二志!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家里人都太嫩了,连最年长的二弟光义都挑不起大梁,真要到了那一步,都得倚仗赵普来支撑危局才行……就这样,赵匡胤率领大军,不顾一切冲上了太行山!
史称“山路险峻多石,帝先于马上负数石,将士因争负之,即日平为大道”,全军迅速翻越巍巍太行,出乎潞州军意料之外,突然出现在泽州城下。
战局至此,李筠已经彻底失败了,他唯一的机会已经在他稍微犹豫的时候从他的指缝中迅速溜走。而且他没有料到,赵匡胤敢在刚刚建国,人心未定的时候就远离国都,御驾亲征。这严重打击了潞州军的士气,随后在泽州城南爆发的第一场主力决战中,李筠近三万人的大军被石守信、高怀德所部击溃,李筠狼狈逃回泽州城,回城之后才知道,这一仗下来他还是有所收获的。
北汉派来的监军卢赞,还有北汉的河阳节度使范守图,连同那几千个老弱病残的北汉兵都被宋朝的军队给卡嚓了。唉,累赘都死了,应该高兴啊,可是直到这时,李筠才能体会出刘钧还有那些北汉的朋友们对他是真心实意的。你看,人家为了他,把命都搭上了,这样的诚意难道还不够吗?
就算是为了这些为他而死的朋友们,他也得继续战斗,绝不投降!
于是赵匡胤带着全国大半军队在泽州城外日诳围攻,操练了近半个月,可还是攻不进去。这时候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时间,要命的时候开始对赵匡胤不利。全国各地的大小节度使,尤其是南边扬州的李重进,都在盯着泽州城,都在蠢蠢欲动,而赵匡胤的筹码都压在了李筠这里,其它的地方都是空的!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抓住李筠的问题,而是李筠能不能拖着赵匡胤一起下地狱的问题。
局势要求赵匡胤就算是拿他本人拿牙去咬,也得马上把泽州城的城墙啃破。于是皇帝下旨重赏三军,不惜一切代价攻进泽州城!
这时候赵匡胤的老班底站了出来,殿前司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马全义(当年赵匡胤受柴荣的命令召集天下壮士扩建禁军,殿前司诸班中有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铁骑、控鹤之名号。马全义是控鹤班中的一部分)率几十个敢死军冒着箭雨仰攻泽州城头。史称“箭如雨下,飞矢贯臂,而全义拔镞进战,”终于攻上了泽州城头。
泽州城终于被攻破了……人人长出了一口气,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就在城将破未破,场面最乱最危险的时候,皇帝本人竟然一跃而起,跟着敢死队第一时间冲了进去。
没有人能够体会到当时赵匡胤的心情,亲历杀场十余年,从来没有这样惊心动魄过!往日为别人卖命,就算战死了,也知道自己的妻儿家小有人照料,可是这时贵为天子,失败了就求为匹夫而不可得……那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怎一个屈辱了得?
而这也正是李筠的想法,城破之后,迎接赵匡胤的是一团熊熊大火,李筠像当年的李守贞那样,投身火海,绝不偷生。这时候,相信没有人会再挑剔他生前的种种不智之举了,无论如何,他敢做敢当,给自己的行为买了单。
火海映红了胜利者的笑脸,这是赵匡胤登极之后的第一个胜利,同时,千里之外远在扬州的李重进的命运,也随着这团大火被确定了。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05)
发布时间:2007…11…15 17:19
攻破泽州,逼死李筠,赵匡胤面前的天地豁然开朗。这时他可以从容地给这次平叛的行动来个妥善的收尾了,那就是继续进兵潞州,彻底扫平李筠的势力。
但是在这之前,他还得先处理一个意外的收获——北汉的宰相卫融。
倒霉的卫融,以堂堂的宰相之尊成了李筠的陪葬品。都是因为李筠从开始就和北汉的监军大人卢赞不咬弦,两人见面就掐,刘钧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大宰相派过去来做调节人。可谁知道赵匡胤来得这么快……
这时赵匡胤的心情极好,他像闲聊一样问了卫融一句废话——听说你赞同刘钧帮着李筠造反来对付我,为什么?
卫融笑了笑,这还用问吗?他的回答非常无奈——我一家数十口都在太原,怎能不竭力效忠刘钧?愿陛下杀我,不然,有机会我一定逃回太原,决不会为陛下效力。
史称赵匡胤大怒,“以铁挞击其首,血流披面,”而卫融大呼:“臣得死所矣!”直到这时,赵匡胤才突然猛然醒悟,停下了手,说,“此忠臣也”。于是给卫融敷药治伤,然后联络北汉,要以卫融交换以前李筠送到北汉的原潞州监军。但是北汉没有回应,很可能该监军已经被刘钧给杀了。最后赵匡胤留下了卫融,给了他一个太府卿官做。
这里请注意,赵匡胤的突然猛醒。这位世所公认的仁德之君,有时会从心底里的某种本能出发,一瞬间还原到最初那个纵横沙场杀人无数的将军角色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粗野强暴的本性。这样的事以后又发生过几起,但是随即就都被他转念间就恢复的理智给克服了,而无一例外的,理智的恢复,都带给了他丰厚的回报。
就像这时,赵匡胤不杀卫融,反而优遇的消息传了出去,举国一片庆幸,包括李筠的儿子李守节,也包括赵匡胤一方已经对他背叛不忠的臣子们。
先说李守节,赵匡胤继续北上,刚刚到达潞州李守节就出降了,再没有动过一刀一枪。赵匡胤不仅赦免了他,还封他为单州团练使,并且免掉了当年泽州、潞州的租赋,让北疆迅速平定。这样不仅军事上再没有反叛,就连民心也一下子对新兴的宋朝彻底归顺。
仅仅一个多月,赵匡胤就胜利凯旋了。回到开封,他做的第一件还是宽恕。比如先朝的大臣李谷(带宰相衔,曾在柴荣朝第一次征南唐时任前敌总帅),他在这段时间,接受了李筠送给他的50万贯钱以及其它贵重礼品,这用意非常明显,李筠在为战局以后的发展做准备,一但他冲上了太行山,掐断了开封的漕运,弄得人心惶惶时,李谷就会在赵匡胤的背后乘机做怪。
这样的背叛不说在五代十一国时,放在哪一个朝代里估计都会人头落地吧。可是赵匡胤一笑了之,不予理会。其他的像中书舍人赵逢侍,跟随出征,可是根本就不看好赵匡胤,说自己从马上掉了下来,把脚脖子给崴了,一定要脱离赵匡胤的队伍。事后赵匡胤更加理都不理,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必一一细举。至于赵匡胤的处理办法,就显示了他作为一个过来人,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对人情事故的透彻理解。
比如说,什么是忠呢?这要是在几十年以后,当姓程的或者姓朱的圣人们纷纷出世的时候,那说道可就大了去了。简单地说,就是举世无好人,只有程或朱。
但是在赵匡胤的心里却不是那样,人,起码要懂事。想想看,权门如市,你有权了大家都来,没权了大家自然都散,这天经地义。同样的道理,你的皇帝当好了,都巴不得来巴结你呢,怎么还会背叛?所以,强求每一个人从心里往外地臣服你,是件非常无聊的事。
这就是像是夫妻之间,全身心地水乳交融当然再好不过,但其实大多数只要能做到互相忠诚就谢天谢地了。一个成功的皇帝,能让不管是否真心服从的臣子都努力办事,这样其实就够了。仁义道德,君臣父子,有时就是一层你知我知的窗户纸,至于那层纸的后面是什么,更是大家都知。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06)
发布时间:2007…11…15 17:21
但是,无论对谁宽大,都不包括李重进。赵匡胤坐在都城开封的皇宫里,目光穿越过无数的山河社稷,森冷地盯向了李重进所在的扬州。桀骜不驯的李重进,军功显赫的李重进……可惜啊,就算再加上个忠诚可信的李重进,都不会再让赵匡胤动心。
随着干掉李筠,封赏李守节,赵匡胤已经恩威并施,让新兴的帝国站稳了脚跟,此时就算李重进百般示好都无济于事了,因为尾大则不掉,谁让他的过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公元960年7月赵匡胤攻灭了李筠回到了开封,几天之后,就发出了诏书,徙原中书令、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今山东益都),克日即行。
这条命令一经颁布,所有人立即就知道了李重进的命运。大家还记得后唐皇帝李从厚、李从珂,以及后晋的石敬瑭这些人的兴亡起源吗?对,就是让节度使搬家。节度使一但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几乎立即就会在路上遭到灭亡。现在只是宋初,谁会知道它有多长的命运?当时所有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