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心的稳定的、高效率、大规模的平板玻璃“干线输送”,以及从套裁中心到用户的小批量、多户头的
“二次输送”的现代物流模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1。平均玻璃的利用率可由不实行套裁时的62~65%,提高到 90%以上;
2。可以促进平板玻璃包装方式的改革。从工厂向套裁中心运输平板玻璃,如果形成固定渠道,便可
以大规模集装,这样,节约了大量包装用木材,同时防止了流通中的大量破损;
3。套裁中心按需要裁制,有利于玻璃生产厂简化规格,搞单品种大批量生产。这不但能提高工厂生
产率,而且简化了工厂切裁、包装等工序,使工厂集中力量解决生产问题;此外,现场切裁玻璃劳动强
度大、废料也难于处理,搞集中套裁,可以广泛采用专用设备进行裁制,废玻璃相对数量少,并且易于
集中处理。
8。2。2。7 生鲜食品的流通加工
l.冷冻加工:为解决鲜肉、鲜鱼在流通中保鲜及搬运装卸的问题,采取低温冻结方式的加工。这种
方式也用于某些液体商品、药品等。
2。分选加工:农副产品离散情况较大,为获得一定规格的产品,采取人工或机械分选的方式加工,
称分选加工。广泛用于果类,瓜类、谷物、棉毛原料等。
8…5
3。精制加工:农、牧、副、渔等产品,精制加工是在产地或销售地设置加工点,去除无用部分,甚
至可以进行切分、洗净、分装等加工。这种加工不但大大方便了购买者,而且,还可对加工的淘汰物进
行综合利用。比如,鱼类的精制加工所剔除的内脏可以制某些药物或饲料,鱼鳞可以制高级粘合剂,头
尾可以制鱼粉等;蔬菜的加工剩余物可以制饲料、肥料等。
4。分装加工:许多生鲜食品零售起点量较小,而为保证高效输送,出厂包装可较大,也有一些是采
用集装运输方式运达销售地区;这样,为了便于销售,在销售地区按所要求的零售起点量进行新的包装,
即大包装改小、散装改小包装、运输包装改销售包装,这种方式称为分装加工。
8。2。2。8 机械产品及零配件的流通加工
l.组装加工:自行车及机电设备储运困难较大,主要是不易进行包装,如进行防护包装,包装成本
过大,并且运输装载困难,装载效率低,流通损失严重,但装配较简单,装配技术要求不高,主要功能
已在生产中形成,装配后不需进行复杂检测及调试,所以,为解决储运问题,降低储运费用,以半成品
(部件)高容量包装出厂;在消费地拆箱组装。组装一般由流通部门进行,组装之后随即进行销售。这种
流通加工方式近年来已在我国广泛采用。
2。石棉橡胶板的开张成型加工:石棉橡胶板是机械装备、热力装备、化工装备中经常使用的…种密封
材料,单张厚度 3毫米左右,单张尺寸有的达 4米,在储运过程中极易发生折角等损失。此外,许多用
户所需的垫塞圈,规格比较单一,不可能安排不同尺寸垫圈的套裁,利用率也很低。石棉橡胶板开张成
型加工,是按用户所需垫塞物体尺寸裁制,不但万便用户使用及储运,而且可以安排套裁,提高利用率,
减少边角余料损失。降低成本。这种流通加工套裁的地点,一般设在使用地区,由供应部门组织。
8。3 流通加工管理
8。3。1 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
在物流系统和社会生产系统中,经过可行性研究确定设置流通加工中心后,则组织与管理流通加工
生产是运作成败的关键。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与运输、存储等方法有较大区别,而与生产组织和管理有
许多相似。流通加工的组织和安排的特殊性,在于内容及项目很多,而不同的加工项目有不同的加工工
艺。一般而言,都有如劳动力、设备、动力、财务、物资等方面的管理。对于套裁型流通加工其最具特
殊性的生产管理是出材率的管理。这种主要流通加工形式的优势在于利用率高、出材率高,从而获取效
益。为提高出材率,需要加强消耗定额的审定及管理,并应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套裁的规划及计算。
8。3。2 流通加工的质量管理
流通加工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由于加工成品 ,一般是国家质量标准上没
有的品种规格,因此,进行这种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是用户要求。各用户要求不一,质量宽严程度也
不一,流通加工据点必须能进行灵活的柔性生产才能满足质量要求。
此外,全面质量管理中采取的工序控制、产品质量监测、各种质量控制图表等,也是流通加工质量
管理的有效方法。
8。3。3 流通加工合理化组织
流通加工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of distribution processing)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
配置,在满足社会需求这一前提的同时,合理组织流通加工生产,并综合考虑运输与加工、加工与配送、
加工与商流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益。
8。3。3。1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
1。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在干、支线运输转运点,设置流通加工,既充分利用了干、支线转换本来
就必须停顿的环节,又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及运输转载水平。
2。加工和配送结合。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用户和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
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之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
8…6
置一个加工中心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
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如煤炭、
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表现得较为突出。
3。加工和配套结合。在流通中往往有 “配套”需求,而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全部依
靠现有的生产单位有时无法实现完全配套,如进行适当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
桥梁与纽带作用。
4。加工和商流相结合。通过加工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
之一。
5。加工和节约相结合。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考虑的重要
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考虑其合理化较普遍的形式。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和企业本身的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
效益。对流通加工企业而言,与一般生产企业一个重要不同之处是,流通加工企业更应树立以社会效益
为第一观念,只有这样才有生存价值和发展空间。
8。3。3。2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几种主要形式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领域中对生产的辅助性加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有效地补充和完善了生产产品的
使用价值,但是;设计不当,会对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产生负效应,所以应尽量避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
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布局是否合理是流通加工能否有效的根本性因素。
(1)一般而言 ;为衔接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 ;加工地应该设置在需求地区 ;
才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
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之处在于:
①多样化需求要求的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会出现体积、重量增加的
不合理。
②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流通加工环节;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在这
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需另外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会
更好。
(2)一般而言 ;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应设在产出地。如果将其设置在消费地 ;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
问题;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3)即使是产地或需求地设置流通加工的选择是正确的 ;还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围的正确选址问
题;如果处理不善 ;仍然会出现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 ;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客户之间
距离较远;流通加工点的投资过高(如受选址的地价影响);加工点周围社会、环境条件不良等。
2。流通加工作用不大 ;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对生产及消费者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流通加工盲目 ;同样未能解决品种、
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实际增加了环节与成本 ;这也是流通加工设置(无论设置在何地)不合
理而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形式。
3。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
的确定,实际上是与 :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 ;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 ;却错误地由流通加工
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 ;而是一种补充;所以,一般而言 ;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 ;
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者 ;都应由生产加工完成。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就会出现
与生产加工争夺市场、争夺利益的恶果。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 ;效益不好
8…7
流通加工之所以能够有生命力 ;重要优势之一是有较大的产出投入比 ;因而有效起着补充完善的作
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除了一些必须的、从政
策要求进行的加工外;都应看成是不合理的流通加工。
8。3。4流通加工的技术经济指标
衡量流通加工的可行性,对流通加工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可考虑采用以下两类指标:
1。流通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指标。流通加工仅是一种补充性加工,规模、投资都必须远低于一般生
产性企业,其投资特点是:投资额较低、投资时间短、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速度快且投资收益较大。
因此,投资可行性可采用静态分析法。
2。流通加工环节日常管理指标。由于流通加工的特殊性,不能全部搬用考核一般企业的指标。例如,
八项技术经济指标中,对流通加工较为重要的是劳动生产率、成本及利润指标,此外,还有反映流通加
工特殊性的指标:
(1)增值指标:反映经流通加工后;单位产品的增值程度,以百分率计:
产品加工后价值。产品加工前价值
增值率=
产品加工前价值
×100%
增值率指标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判断投产后流通加工环节的价值变化情况,并以此观察该流通加工的
寿命周期位置,为决策人提供是否继续实行流通加工的依据。
(2)品种规格增加额及增加率:反映某些流通加工方式在满足用户、衔接产需方面的成就,增加额以
加工后品种、规格数量与加工前之差决定。增加率计算公式如下:
品种、规格增加率=
品种规格增加额×100%
加工前品种规格
(3)资源增加量指标:反映某些类型流通加工在增加材料利用率、出材率方面的效果指标。这个指标
不但可提供证实流通加工的重要性数据,而且可具体用于计算微观及宏观经济效益。其具体指标分新增
出材率和新增利用率两项:
新增出材率=加工后出材率…原出材率
新增利用率=加工后利用率…原利用率
本章小结
流通加工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高附加值活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本章介绍了流通加工产生的原
因、作用、10种常见的流通加工形式;详细阐述了如输送水泥的熟料在使用地磨制水泥等 8种典型的流通加工方法以及
流通加工的生产、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4种不合理形式以及实现流通加工
合理化的 5个途径。
思考题
1.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是什么?
2.流通加工的作用是什么?
3.流通加工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4.输送水泥熟料在使用地磨制水泥的流通加工的优点是什么?
5.钢板剪板及下料加工有何优点?
6.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7。通常哪些情况的流通加工认为是不合理的?
8.流通加工的技术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8…8
第9章物流信息系统
本章学习目的: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物流信息采集与跟踪、物流信
息传输与交换、物流数据库、物流信息安全等主要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
结构、主要类型、设计和开发方法,了解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开发应用方法等。
20世纪 60年代以来,数据采集技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随之可以及时地、
大批量得获得,并能安全地存储和飞速地处理、传输。发展物流业的关键是实现物流信息化。只有实现
了物流信息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以客户为中心,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统一,完成物流资
源的整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快速响应物流客户的需求,提供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实现,它涉及到物流信息、信息技术、信
息系统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等各项技术和理论,物流信息系统是通过物流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促进物流
业务的自动化,其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实现对物流管理的辅助决策,实现物流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9。1 物流信息及管理
9。1。1。信息及其属性
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即信息是对世界一切事物及其事物运动变化
状态的客观描述,是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表征。从狭义上讲,信
息是指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