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以仓储企业为中心的物流配送系统
仓储是衔接生产与流通、流通与消费的枢纽环节,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必备基地。对于生产企业来说,
自建仓库需要大量投资,还要配备专业储运人员,因此愿意让利于储运商,自己集中精力提高产品本身
的竞争力而创造利润。这就促使了以仓储企业为中心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现代化专业分工
日益细化的管理要求。
2。仓储和经营一体化的物流企业
这类物流企业既是配送中心,又是销售中心,集仓储和经营一体化。即既承担各类工业物资的储存、
运输,又担负商品的采购和销售。它的优势在于通过众多的零售网点,及时跟踪市场信息,以优质廉价
做好储运与销售服务。其经营方式通常是:仓库把经营目录印发至分布于全国的零售点,零售点根据用
户订货和销售预测向仓库订货,仓库组织大批量订货,小批量配送给零售点销售。
3。生产企业自设销售网点
一些大型企业,不仅拥有庞大的生产系统,而且拥有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销售系统。这种形式
实际上是生产(企业)物流的延伸并与销售物流结合,使生产企业更了解市场需求而适销生产。
4。物资批发销售企业
这类物流企业经营灵活,它的进货争取最低价格和最便捷的方式,而销售可以是零售商,还可以自
己从事流通加工后销售,因此较一般的销售网点具有更多的品种和服务档次。
2.1.2.l 日本物流的特点
日本物流的显著特点是物资流通高度社会化,表现在:
1。生产与流通分离:生产企业一般不负责流通,其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由专门的流通部门来承
担。由于物流商社联系产销,使订货集零为整,交货集中,解决了厂方大批量生产与小批量需求之间的
矛盾,厂方向商社回收货款也有保证,而厂方可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
2。商流与物流分离;日本的物流,一般经历生产厂商→商社→批发商或特约店→用户四个环节,在
长期的合作中,他们之间已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保证了商流和物流的分工协作。
3。流通加工比重大,社会化程度高;各大商社一般都有自己的流通加工工厂或独立的、面向社会的
流通加工工厂,使各经济单位在适度竞争中极大地节约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以最低的比较成本取得最大
的比较效益。
2.1.3 建成高效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诸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现代化的港口码头,
新型的车辆,物流信息设施等。而其中运输通道是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运输通道主要有铁路、公路、
航空、海运及管道五种。
铁路运输:铁路长期以来都是大宗货物运输的最佳方式。近二十年来,日益发展的集装箱运输,也
为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减少货物中转、装卸、搬运造成的货损货差,提高物流效益,起了重要作用。此
外,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一一东海道新干线更是带动了世界上铁路业的新生。
公路运输:高速公路的发展已是世界潮流,在中短途运输中,汽车成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在美国
汽车货动量约占总货运量的90%。汽车运输的发展趋势是专门化,专业汽车装卸作业自动化。方便、灵
活、门到门的优势为物流(尤其是配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航空运输:高附加值物品或鲜活物品常经航空运输,目前机场普遍建造货运大楼,专为货物储存和
收发作业提供方便。
水运被认为是大宗货物最廉价而稳定的运输工具,发达国家都重视现代化港口建设、发展集装箱运
输,且集装箱船队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管道运输除了运天然气和石油以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扩展到运送煤、矿石、化肥等固体物资。
2…2
在物流运输系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1.4 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
国外物流管理普遍运用计算机网络,除了在装卸机械、仓库货架存取做到机械化、自动化以外,大
都做到了运输系统现代化,仓储系统现代化;包装标准化现代化;分捡系统现代化;报表处理现代化,因
此保证了物流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服务水平。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在现代物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也使得物流运作和管理
现代化得以实施,物流业的经营范围日趋全球化。
2.1.5 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完备的物流法规
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物流法规保证了物流的有效管理。如日本主要有通产省、运输省主管
物流工作,制定各项物流政策和法令。具体的物流业务由私人企业经营,如各物流子公司、流通中心、
运输社等,这些企业一般都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美国政府推行的是“自由购销”政策。鼓励企业在市场中公开竞争,但这是以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
体系为前提的。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利用有关法规。政府的税收种类繁多,经营企业必须通过
计算机计算、储存每一项商品的价格和税金,照章纳税,而政府派员定期检查。在自由竞争的机制下,
迫使企业必须按社会需要生产、组织货源,销售物资,以优质服务取胜,但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物流理论的完善促使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
物流合理化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寻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第三利润”,实现物
流的价值。因此物流系统化、合理化也是我国物流管理和物流发展的趋势。所谓物流合理化是指在物资
流动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法,以最少的物化和活化劳动,取得最大的物流效益。
2.2.1物流合理化的内容
物流合理化通常包括整体合理化和局部合理化两个方面。
局部合理化指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内物流过程合理化,如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信息处理、
流通加工等各项物流功能分别实现合理化。物流过程局部合理化虽然是物流合理化的初级阶段,却是不
可或缺的环节和基础。
整体合理化是寻求物流系统整体合理优化。因为各物流子系统之间由于在服务水平要求、物流技术
和经营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与矛盾,必须从物流大系统的角度,选择合理化的途径。
2.2.2物流合理化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
物流系统化为物流合理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物流过程复杂,环节众多,要做到物流合理化,首先要
应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决策。
1.总成本法
与计算物流总成本有关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存货地点和工厂地点;材料和产成品的
库存管理;物料搬运;信息流、包括订单处理;物资和产成品的包装;厂间运输;用户服务等等。所有这些
业务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应用总成本法就是将这些同材料和产成品的转移、分类、储存等一系列相关业
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在多种物流方案中选择总成本最小的那一个方
2…3
案。
比如一个销售部门,在同样销量情况下,为了不产生脱销需要适当的库存,若频繁进货、每次进货
量小,可以节省储存费用,但却增加了订购费;反之则虽然因减少了订购次数而节省了订购费,却因增
加了每次订购量而增加了保管费和流动资金。寻求最佳的订购次数和订购数量,就可使总成本最小。
2.避免次优化
一个企业的各组成部分尽力完成了各自的本位工作,但企业未能实现整体最佳效果,这就存在次优
化问题。华伦罗斯教授以一个拥有优秀队员的足球队输球为例,形象地说明次优化问题。这个足球队的
队员在传球、突破等个人技术右面在多次比赛中创造和保持了最佳记录,但是这个球队作为一个整体却
常输球。
物流顾问 J·F,梅奇曾经指出:在今日经营管理中,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孤立地检查单独一个职能部
门的效率,同将各职能部门与物流过程整体联系来考察所实现的整体效益,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为使
整个系统有效经营,以达成最佳成本效益指标,各职能部门必须相互协调,密切合作。例如,企业的运
输部门牺牲运输的速度和可靠性要求,只片面追求降低每吨公里的货物运费;或选择运价较低的一种运
输方式,但需要进行额外特殊包装。这些片面做法,反而会多花费钱,对企业整体效益产生不良影响。
同理,包装子系统为了节省成本而采用了低质包装材料,也会造成运输途中的货损货差,反而增加了物
流大系统的成本。
产生物流次优化的原因是:当各项物流业务活动按他们各自所完成的一定的管理目标来评价,而这
些管理目标又相互矛盾时,就会发生次优化。为了避免次优化,往往要经过理性判断和科学计算。
3.得失比较分析法
在物流经营决策中,各种备选方案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得有失。所谓得失比较分析法,就是
在评价各方案时,要比较分析各方案的所得和所失,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选择得大于失的方案,
作为最佳方案。
以上阐述的三个系统优化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有时还会相互制约。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要把它们综
合在一起形成通常所说的系统整体观念;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将与物流相互联系的各业务环节组
合成为统一的整体,并将供货厂商和用户纳入系统管理之中,从系统整体出发,互相协调,做到物流合
理化,可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2.2.3实现物流合理化的战略步骤
根据物流合理化的要求,从战略上设计物流系统的主要步骤如下:
1.制定物流战略、方针和措施。要决定与物流服务有关的战略、方针和措施以及与实现战略目标
的物流费用有关的方针、措施。
2.确定物流网络结构。要周密研究各类物流中心的分布与建设及投资方案。
3.设计物流管理系统。对物流各子系统的活动、衔接的实施与管理控制方案进行组织设计和技术
设计。
4.综合评价物流系统并逐步完善物流系统。评价时,注意对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具体内容相结合。
2.2.4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在众多物流环节的具体运作中,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强物流计划性
做好物流计划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特别要考虑我国
交通运输条件,根据购销业务的商流计划,及时地、合理地制定物流计划,妥善安排货物储存和运输。
2…4
按照顾客要求的时间、地点,有计划地如期地把原材料运到工厂,把商品运到商店或消费者手中,达到
顾客满意,提高物流社会效益。
2.组织物流直达化
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调运时,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特别是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储存环节,把货物
由生产厂(地)直接运送到销地或用户。既可以加快货物运送时间,又可以降低物流费用。直达供应或直
达运输,是我国物资、商业部门组织物流合理化的主要形式。
3.组织物流短距化
无论生产物流或销售物流,在组织物流业务活动时,对一般普通的大宗物资或商品,应采取就近、
分片供应和调运的办法,使物流的里程最近。即,确定适当的供应、销售区域,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最短的运送距离,制定最优的物流合理化方案,达到短距化,以节省运输吨公里,降低物流费用。
4.组织物资调运钟摆式运输
按物流合理化的要求在组织货物调运时,应强调组织往复、回程货源,避免发生不满载和空车行程,
亦称钟摆式运输。如商业部门在组织物流业务时,把工业品从城市运往农村,而把农副产品从农村运进
城市,供应居民需要。再有各大城市之间,发展的定向、定时的往复运输,由专人或专门机构,来组织
回程货源,这也是运输钟摆化、合理化的一种有效形式。
5.组织货物调运集中化
物流企业在组织货物配送时,把几个货主的多种商品,凡是发往同一地区、同一方向的,在物流计
划的基础上,集零为整,采取混装形式,进行集中运送,以提高车船的装载率,并节省运费。
6.物流企业社会化
改革开放中的我国经济体制,必须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物流企业也应打破部门、地区的限制,面向
社会服务,谋求社会整体的物流合理化,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7.实现物流标准化
在物流作业过程和装载器具等方面全面推行物流标准化,有利于合理的物流衔接和现代化管理。
8.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企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是经营服务型且以服务为主的企业,因此提高职工素质,制订服务
规范,做到保管安全、运送及时、收费合理、信用可靠、服务热情等,为社会提供高标准的服务水平,
是物流企业的服务宗旨,同时也是扩大业务范围,发展物流企业,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基础和保障。
2.2.5物流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行业或专业领域各工种、各部门或各单位之间为了有效协作、实现共同目标,在质量监
管、生产过程、技术平台、服务水准等诸多方面制订统一遵守的规则和标准,以利于在这些行业或专业
领域协调一致的行动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促进整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
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
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