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护士在美国 >

第8部分

中国护士在美国-第8部分

小说: 中国护士在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受到了卢森教授的高度赞扬,还被选作范文发表在大学的校刊上。 
当我的英文学习进到后期时,我开始考虑我的专业方向。我个人的立足点自始至终没有离开医学方面。除了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兴趣以外,最重要的是身处异国他乡,在用第二种语言求学和与人共事中,最好有较强的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基础。因为对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往往可以弥补语言上的欠缺,这对求学和工作无疑都是相当有益的。   
二、学海无涯(2)   
最终,在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中,我选中了牙医助理这一行。 
牙医助理,作为一种专业,在美国大学里设置了一系列的必修和选修课。课程大致分为牙医医学史、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口腔胚胎学和组织学、口腔形态学、口腔微生物学和病理学、口腔疾病的传染学和防护、口腔药物学和麻醉、口腔材料学、口腔放射医学、口腔内外科及小儿科的各种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与之相关的选修课有营养学、心理学及突发性心脏病的急救法。上课时间两年,之后有半年的临床实习。 
美国大学的特点之一是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学校里就有为牙医助理专业专门设置的一套形象逼真的牙医助理的教学诊所。诊所内配备了牙科的各种用具、X光机和暗室等。在每个牙科座椅上坐着一个用橡胶做成的模拟病人。“病人”口腔中的所有的牙齿都可以自由装卸,以备教授讲课时作各种示范动作和学生实习之用。我们反反复复地为假病人照X光片,在暗室里自己冲洗出来,看效果如何。 
两年的学习让我系统地掌握了有关牙医助理工作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而后的半年实习使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巩固。 
凡是在美国进修牙医助理的学生,都必须经过半年的临床实习,然后通过考核才能拿到证书。这半年的临床实习不仅是校方要求的,对于毕业后能否顺利找到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很多人明明博士毕业还要想办法做几年博士后。美国人永远认为,光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人是没有用的。很多美国牙医在雇用牙医助理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过实际工作经验。有工作经验的比没有的容易得到工作;工作经验多的比少的容易得到工作。所有的牙医助理学生都把这一段临床实习看得非常之重要。 
在这半年的关键时期,我遇到了一个让我最头疼的医生——费希尔医生。 
费希尔医生是个犹太人,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腔外科专业的高材生,以治疗牙周病见长。毕业后,他一边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一边开私人诊所。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三十多岁的人,身高中等而偏瘦,眼睛虽说不上漂亮,却有几分神采,嘴角微微地向上翘着,样子很是喜兴。她着装素净淡雅,不施粉黛,动作灵敏活泼,说话的语速极快,与人相处随便而不拘谨。她的私人门诊部位于纽约市的高级住宅区里,是一座两层的小洋楼。楼上是她自家的住房,楼下则是一个很标准、宽敞、明净的牙医诊所。她自己做老板,手下有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牙医医士,以及一个牙医助理。至于,我们这些实习学生,在她这里都是一拨一拨流动的。 
生活上,费希尔医生是个单身女人,领养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儿。和她们母子同住的是费希尔医生的一个远房表姐。这位表姐比费希尔医生的年龄要大很多,也是单身。她不懂医,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专业特长,可她是个理财能手。所以费希尔医生给了表姐一个办公室主任的头衔。两人分工合作,一人行医,一人管钱。 
费希尔医生平均每天有四到六个手术病人。口腔和其他外科手术实际上没有很大区别,只是一个创伤面小一些,一个大一些。我作为一个牙医助理实习生,参加了她的每个手术。在我眼里,费希尔的每一例手术都做得相当漂亮,术后愈合也极好。 
她的高超医术对病人、对我这样的助理而言,本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实际上并非如此。平日里费希尔医生谈笑风生,随和爽快,可是一进手术室就变得神经质,紧张焦虑,敏感专横,整个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她心情不佳的缘故。后来发现,例例手术她都是如此。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是她对自己的医术缺乏信心呢?还是她根本就不喜欢这项工作?这样日复一日地做下去,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承受心理压力的。而更糟糕的是,她把这种压力和神经质毫无保留地传染给了我。   
二、学海无涯(3)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凡事都希望有个最好的结局。当我了解了费希尔医生的这种极端对立的性格时,我首先说服、调整我自己。每一次手术我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含糊,总是全力以赴地去做。可是很多时候努力也全然无用。我觉得自己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以为事情这样处理就是最佳状态了。但别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看,就会觉得这事做得不够圆满或是漏洞百出。论口腔手术,费希尔医生当然是权威,而我只是一个实习生。也正因为是这样,在我已经尽力的情况下,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周之处,她可以好好地对我说。可她却总是当着病人的面,对我大呼小叫,或是把牙医器具故意摔在地上。 
然而只要是手术一结束,她又马上还原成平日的样子。她从来也没向我作过任何解释,指导,或是道歉之类的事,仍旧和我说说笑笑的,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但她这种情绪上大起大伏的变化搞得我心理上极不平衡。我也试着和她沟通过,可她却说我做得挺好,下次她会尽量控制她的脾气。可是她的话从来就没真正实现过。 
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我委屈极了,手术后便一个人躲在走廊里哭鼻子。正好让办公室主任见到了。她一脸吃惊的样子,问我怎么了?我说了和费希尔医生之间的“矛盾”。办公室主任反倒笑了,她说:“嗨,你来的时间短,还不了解费希尔医生的为人。她是个口严心慈的人。她的许多做法其实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她每次做手术时,都觉得压力特别大,所以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她不光是对你,对别的助理也是一样的。你别往心里去。”我说:“无论如何,她这样做,对我是不公平的。”办公室主任拥抱着我说:“我知道!我知道!下次再有委屈,就找我,我替你出气!” 
日子就这样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手术中过去了,转眼之间,我的半年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一天下午,办公室主任忽然找我,我以为又“犯”了什么大事了呢!没想到,她说:“你的实习很快就要结束了,费希尔医生很想正式聘用你作她的助理,她委托我来问问你的意见。”我听了以后,心里既惊奇又好笑,我没说什么,只是婉言谢绝了。在费希尔医生那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有医术上的,也有为人处事上的。 
在美国做个好护士,情商的高低往往比智商的高低显得更重要。护士本身的工作是一种熟练工种,熟能生巧,人人都会做。但是要与不同性格的医生之间搞好协作关系,那才是一门真正的学问。 
实习完了,我参加了校内的各门考试。在取得了学校的毕业证书之后,我又参加了全国统一的牙医助理的考核及心血管急救的考核,并得到了这两项的证书。当我拿到了上述三种证书之后,我才算完完全全地准备好了,具备了到市场上去寻找工作的资格。 
2牙医趣事处处可见 
我毕业以后便和美国牙医们朝夕相处,成了“牙医的第二双手”。在众多的牙医中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莫理斯医生。 
莫理斯医生,七十多岁,中等身材,胖瘦适中,加上一张“大众式”的脸,真说不上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他倒是有两个小小的不引人注目的特点。 
一是他头上有两个旋儿。而其中的一个旋儿长在前额的正中,因此前面的一缕头发总是随着“旋儿”卷起来的,猛一看,像是“自来卷儿”,倒也不难看。可是这几年老了,周围的头发慢慢地脱光了,奇怪的是“卷毛儿”依在,给你的感觉像是平静的海面上掀起了一束“浪花”。为了这束“浪花”,莫理斯医生还真得费些心思呢!他常常不停地往那“浪花”上抹油,这样才能维持“浪花”的立体形象。 
二是莫理斯医生的双手非常粗大有力。当他拔牙时,总是不费吹灰之力。当然相对十指的粗大,鼻孔亦粗大,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否则莫理斯医生就失去了“清理鼻孔”的自理能力了。 
莫理斯医生是个犹太人。父母是从俄国来美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父亲是个农场主,养育了三个儿子,莫理斯排行老三。从小,父母不让他们讲俄文,家里家外,只能讲英文,为的是三个儿子将来成为“真正”的美国人。老父亲虽然是辛辛苦苦地务农一辈子,却为儿子们规划了三个辉煌的前景,即三个儿子将来必须一个学医、一个学商、一个学法律。   
二、学海无涯(4)   
三个儿子倒是都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一心向学。只是长大后,两个哥哥分别作了律师和商人,轮到莫理斯时,就只剩下了“医”了,于是他就这么进了医学院。直到今天,如果有人问他为何要做牙医时,他仍会一脸无辜地说,是爸让他做的。 
莫理斯虽然是让父亲“逼”上牙医这条路的,可是他却是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精明能干的好牙医。他常常对我说,他的“医龄”比我的年龄还要长呢!这是真的,莫理斯牙医从1957年开始行医,到今天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凭着一颗热情诚恳的心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作风,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病人们。 
当他最初走出医学院大门时,莫理斯医生自愿投身到纽约的一家贫民医院里当牙医,一做就是五年。五年后才回到自己的故乡,有了自己的诊所,从此,莫理斯以诊所为家,直到今天。 
莫里斯是个精力旺盛的人。每天早上7点整,他就准时到诊所,烧一壶咖啡,然后就坐在实验室那淡蓝色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做起牙的模型来。8点整,他开始看病人,除了中午很短的午餐之外,他总是一刻不停地忙着,直到下午5点为止。每每遇到疑难病例,他总是加班加点地研究治疗方案。如果到下班时,忽然来了急诊,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留下来给病人治疗。 
除了自己的门诊外,他每周还在医学院里教学一天。他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他早年的很多学生也都成了著名的牙医。莫理斯在自己的实践中还常常有新的突破,总有论文发表在医学杂志上。他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 
我是新手,莫理斯牙医常常会把我叫到他的实验室里,让我看着他做牙。让我有时间多看看他怎么做。莫理斯还坚持每个月给我们大家讲课一次,大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意思。 
莫理斯在治疗过程中,不喜欢张口向我们助理要任何医疗器具。他要求我们要像手术护士那样,他一伸手,我们就能马上把需要的东西递过去,要很专业。这要求我们每个助理对于治疗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达到随机应变的程度。 
治疗的过程中,莫理斯不和我们助理说话,却跟病人谈天说地——当然病人口中放满纱布、吸管和开口器之时除外,此时就由莫理斯来唱独角戏了,而他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有时他又会边做牙边唱歌,只是他不会唱什么名歌。他的歌大多是即兴编出来的,所以每一次唱的都是“新歌”。病人则会在他的“歌”声中放松下来。 
当然,就像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十全十美的医生。医生也会做错事,只是万一错了,很可能是人命关天。难怪有人说医生是职业杀手。莫理斯却能每每做了错事之后有本事“化险为夷”。 
一次一个老夫人来补牙,莫理斯很熟练地将牙齿补好,然后道谢再见。谁知到下午时分,老夫人打来电话,说是想请教一下,早上补牙后,嘴里留着一个纱布卷,现在仍在,不知何时应取出?莫理斯一听,知道是自己粗心大意出的错,可是他却不动声色地告诉病人五分钟后取出,从而免去了不少麻烦。 
还有一次,莫理斯为一个病人镶牙。一切准备就绪,在莫理斯把那价值七百美元的“金牙”放入口腔时那一刻,手一滑,牙落在病人口中,就在这时病人来了一个吞咽动作——“金牙”入肚了。只见莫理斯急中生智给病人拿来一盒超薄塑料手套,笑着说:“怎么把我的“牙”吃了?这回还得麻烦您好好找牙了。事隔两天,病人喜出望外地捧着“金牙”回来了,经过莫理斯严格消毒,那颗长途跋涉的“金牙”又派上了用场。 
大家都说莫理斯爱财如命,可是需要的时候他又很大方。他对工作服要求极高,从不马虎。他花钱请专门裁缝,用很高档的布料,给我们做工作服。他说这是职业道德。莫理斯为给病人治疗从不偷工减料,常常花很多钱买最先进的牙医用料和器具。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莫理斯买来各种各样的鲜花,来装饰他的诊所,让诊所四季如春,让每个病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莫理斯牙医还一年到头花钱雇一个清洁工,定时来诊所刷马桶,使诊所的洗手间总是芳香四溢。莫理斯对于我们这些助理涨工资问题精打细算,可是我们中有谁哪个牙齿出了毛病,他却能免费为我们治疗。至今我的嘴里还镶着他精心制作的价值三千美元的牙齿。   
二、学海无涯(5)   
莫理斯结过两次婚,都没成功。因为他总是把做牙的一丝不苟的精神用在妻子身上,于是就闹出许多不愉快,最后不欢而散。第二次婚变后,莫理斯决定“洗手不干”了,从此加入了单身汉的行列。 
不结婚不等于不恋爱。虽然他已是70岁以上的银发族,可是却热情不减,女友不断。常常是爱得如醉如痴,情不自禁。对于年龄相仿的老太太们,莫理斯则是不屑一顾的。最能让莫理斯动情的是那些40岁的女人。好在莫理斯有的是钱,任何和他坠入情网的人都可以陪着他周游四海,足迹遍及了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