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有效改变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

第3部分

有效改变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小心地打开它,在第1页,赫然写着这样的字句:

    那个发现它的人,就是第一个打开它的人。

    他翻开第2页,发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正在牵引着他。在一种晕眩中,他看到了一行更令他吃惊的文字:

    欢迎回到人类。

    ……

    “太精彩的一个故事了!”比尔又率先叫道,“但是它还是没有说出来那个法则。”

    “这也正是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一个法则!”克劳士比先生拉开窗帘,让午后的阳光深深地透进来。那种带着暖意的阳光打在脸上,让我感觉到刚才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

    “你们三个人,可以把自己装扮成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比尔,你可以扮演一下聪聪;盖瑞,你可以扮演一下明明;杨,你可以扮演一下慧慧。”

    我们三个人闭上了眼,沉浸在对自己角色的回味之中。

    克劳士比先生打破了沉默,问道:“盖瑞,你告诉我,你所感知到的明明,他具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序 一次讨论课(4)

    “您是指在做事的方法上吗?”盖瑞问。

    “是的。”

    “嗯。”盖瑞想了一会儿,“首先,我是一个很忠诚的人。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不顾一切,但好像缺乏方法,做事不讲章法。”

    “的确,要求自己做正确的事只是解决了‘脑袋’的问题,但是你并没有解决工具和方法问题。你就是在这个地方摔的跟头,如果你不能尽快地改变自己,你将也永远长不大!”克劳士比用严肃的眼光看着盖瑞。

    “那聪聪呢,聪聪不也是和我差不多嘛?”盖瑞很不服气地嘀咕道。

    “聪聪习惯于‘正确地做事’,按理说,他比你进步多了,因为他还是注重方法的。但是它从来不注重效率。他总是认为:只要方向和方法都对了,一切就都对了。错!比如说,一个螺丝钉首先要拧在它该拧的地方。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看怎么拧;第三步,拧十次和拧一次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如果设想一下,20个人为了做一个工程同时去拧螺丝钉,19个人都是一次做对,花费10分钟,而剩下的那个人拧了10次,花费30分钟,那么整个工程就要因为他一个人整整延误20分钟!同时,整个工程的其它19个人也都必须分别延误20分钟,20个人累积起来就是延误了400分钟,而一个人在400分钟里完全可以创造许多惊人的成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痛惜的浪费!

    “当然,这种情况在许多组织里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出现一次类似的情况,哪怕就出现了一次,也许出现了两次、或者更多;哪怕每次只是延误了3分钟,或者更少,当然有时也许比20分钟还要更多,如此常年累月下来,那是一个什么概念?

    “几乎没有人想到要坐下来细细计算一下到底浪费了多少时间,也许这是一个无比惊人的天文数字,也许我们根本就无法计算清楚,因为它实在太大了,而且在我们计算的同时,新的浪费又在不断地产生,如此没有穷尽、没有始终,在我看来,它简直就是一个无限大、无限深的黑洞!”

    克劳士比神情激昂地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显得有些激动,顺手端起桌上的咖啡呷了一口,情绪才慢慢平静下来,因为他知道,课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需要探讨更多更重要的东西。这时,他才发现盖瑞和比尔两人仍然直直地直在那里,他刚才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内心。

    “杨,你应该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总是能一次把事情做到位,而且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你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克劳士比带着赞许的目光。

    接着,克劳士比郑重地说:“盖瑞就是我们常说的做正确的事的人,但他仅限于做正确的事,他只是一个价值观正确的人。比尔则是一个正确地做事的人,他不仅做正确的事,还正确地做事,所以在比尔的身上,已经开始体现出方法论。杨则是一个第一次把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人,他不仅讲究价值观和方法论,而且还讲究效能。所以,这个法则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来,杨,也就是慧慧,这一次你真正做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来告诉我们,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杨有些不好意思。

    “我……我只想避免少犯错误。因为,因为上次越野赛虽然赢了,可是我知道那只是侥幸。”杨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

    “我想,我为什么不可以把错误减少到最少呢?于是我便琢磨起来。我一琢磨,便又进一步想到:既然可以避免少失误,为什么不可以不失误呢?如果没有失误,那我就可以一次做对啊!”

    杨找到并打开了慧慧在进入秘道之前所作下的计划书,内容如下:

    第一次准确到达C站计划书

    1.首先,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2.对去的过程进行控制

    3.对可能产生的错误事先预防

    4.对可能出现的错误“不害怕、不放弃、不接受”

序 一次讨论课(5)

    5.寻求帮助

    6.在变化中总结经验,随时应变

    7.到达

    克劳士比同时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点评:

    确定目标

    控制过程

    预防错误

    建立标准

    寻求帮助

    要求结果

    一次做对

    “什么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做正确的事’是战略,‘正确地做事’是执行,‘第一次’则是效率——这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完整真义。

    慧慧做事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去做符合要求的事情:我们的目标有A、B、C三个,只有C是符合要求的,完成A、B不一定能完成C,但完成C则可以不必完成A、B,所以聪聪和明明,一开始就选错了目标。

    在选定目标之后,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优化的选择。只管目标不管过程,这也是聪聪和明明花费那么长时间、耗费那么多骨头和水,而且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才勉强到达的原因。

    然而,控制过程并不能保证错误不会发生。

    慧慧相信,预防是正确行动的系统,在错误出现之前就消除错误的成因,错误发生前的预防比错误发生后的检查和改正要高效得多!

    预防也是一个思考、分析和计划的过程,以准确的预测错误可能在哪里出现,然后采取行动避免其产生。而且,预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所有的错误进行分类,并找出这些错误发生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消灭这些原因,错误就会在工作的过程中被提前解决掉,而不会影响到工作的结果。所以预防的核心方法是改进工作过程。

    进行了过程控制和错误预防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如何工作’,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有的人一生努力工作,比别人多流了一倍的汗水和血水,但所获寥寥无几。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去工作,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像驴子那样一圈一圈、漫无目的地低头拉磨。

    ‘如何去工作’就是要建立我们工作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和可以评估的,并且是一个人工作哲学的一部分。明明的工作标准是‘差不多’,所以他的工作哲学是“一边工作一边看着办”;聪聪的工作标准是‘95%的通过率’,所以他的工作哲学是“尽量完美但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慧慧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所以他的工作哲学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即使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很难说就可以“一次做对”,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人,一个人凭一己之力不可能事事做对、次次做对,所以我们需要协助。在人生旅途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寻找的帮助包括:亲人、朋友、事业上的领路人、人生导师、工作上的伙伴、上级领导,甚至素昧平生的人等。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以往的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去寻找帮助。最后,我们还可以求助于整个社会。

    所有以上这一切实际上只是为了一个目标:达到所要求的结果。反之,当你要求达到结果时,你可以运用“目标倒推”法,你会对目标确定、过程控制、错误预防、标准建立等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那么就行动起来,马上去做!

    知道为何去做、如何去做,你就能最大限度地做到“第一次就做对”!

    克劳士比的一番话引起了三个人一片热烈的掌声。

    午后煦暖的阳光照在带着金丝花纹的地毯上,偶尔反射出金色的光芒。整个房间在强烈的光线漫射下,显得清澈透亮。正在这时,阳台上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硕大的花蝴蝶,它正绕着一盆含苞欲放的雏菊翩翩起舞。它好像已经飞了很长一段距离,于是迫不及待地落在了雏菊的蓓蕾上,肚子一起一伏地喘着,两翼悠闲一张一合着。杨发现在这只花蝴蝶两翼上布满了鹅黄色和黑色的斑纹,每个翼的尾部又细长地伸出来一个近乎完美的小翼,小翼上面分别点着一个墨绿色的大圆点,很像中国古典女性两耳下面垂着的两颗耳坠。

序 一次讨论课(6)

    克劳士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人类世界创立以来最古老的这个法则: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付出代价最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的时间最少。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取得的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可以得到做事情之外的回报,如满足感、从容不迫、信任、口碑等。

    盖瑞和比尔已经完全从嫉妒、后悔和懵懂中醒悟过来,就像久渴的鱼儿一下子跃入水中,他们终于感受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喜悦和舒畅。即使是杨也从原来的不自觉中,感受到自觉、自悟、自省所带来的澄明感,

    于是,他们三个人一起走到黑板前,写下了自己的誓言: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要在接手每一件事情时,抱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信念,就可以制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管理政策;

    如果我们对工作设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政策和要求,就会对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预防,把错误消灭在过程开始之前,养成“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习惯,就可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和效能以及自己的潜能;

    如果我们已经认识到效率、效能的价值体现,又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和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的潜能,并在工作中尽可能地焕发潜能,就可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我们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以上的法则。

    克劳士比一边看着三个人把他们自己的誓言亲手写在黑板上,一边又呷了一口咖啡,他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意。稍微平息了一下情绪,他的表情又开始严肃起来,他两眼盯着三个人说道:

    “看到你们都能够领悟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古老的法则,我真的从内心里为你们感到高兴。我现在把这个法则告诉你们,就是希望你们不仅自己要好好地运用这个法则,尽快地成功,而且还要努力把这个法则告诉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要让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领悟到这个法则,运用这个法则,尽快地成功。”

    听了克劳士比先生的话,三个人面面相觑,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肩上沉重了许多,他们都有些感动。

    “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照您所说,把这个法则告诉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运用这个法则,在工作中获得成功。”三个人坚定地表示。

    “不!不!不仅在工作中!你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思维束缚起来呢?”

    克劳士比有些着急:“就拿生活中的很普遍的一个情况来说吧,有些人打拼了多年,却依然碌碌无为,看不到一点成功的迹象,不但他们自己,就连别人都觉得,凭他们的能力和努力,也该有一番成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因为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自己的才干用在最有把握的工作上,也就是说没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把才干用错了方向。”

    杨这时开口了:“‘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说明一个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因为世界上不存在门门通的全才。某个人在一方面是行家里手,而在另一方面则很可能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我曾经看过你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那里边有个叫李逵的,他挥起板斧所向披靡,但到了水里却不是‘浪里白条’张顺的对手。所以,李逵只能做步军头领,水里作战就非张顺莫属了。”克劳士比摇摇头,把双手摊开。

    “中国数学家潘成洞,曾与王元、陈景润以“哥德巴赫猜想”一起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你能说他头脑不够聪明吗?但据说潘教授不会买菜,一次买芸豆,他围在卖菜的车边团团转,不知道怎么挑。卖芸豆的好心好意地说:‘自己挑,挑好再买。’潘教授却认真地说:‘我不会挑,请你随便给我拿吧。’”

序 一次讨论课(7)

    “哈哈……”杨的话音未落,他们三个人就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只有克劳士比除外,他突然严肃起来说道:“我们不能仅仅把这当作一个笑话看待;更应该仔细想一下它说明了什么?

    杨认真地想了想,说道:“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克劳士比点点头:“其实,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有杰出的才能。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出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就是自己特定的天赋与素质,如果你的选择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能够成功;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