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海战 >

第13部分

大海战-第13部分

小说: 大海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空中掩护。3月20日夜和21日夜,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和海军航空兵的一个中队轰炸了利比亚的德尔纳港。地中海舰队因力量受到削弱,只能派遣3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担任掩护,派出1艘防空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为这支由4艘船只组成的运输船队护航。另外,还派出6艘驱逐舰沿着北非海岸进行反潜巡逻。航行中,1艘驱逐舰被击沉,其余5艘驱逐舰与来自马耳他的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一同加强了掩护兵力群。
3月22日上午,运输船队多次遭到敌人的空袭,但无任何损失。下午,亚基诺海军上将率领的一支意大利舰队(由“利托里奥”号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在锡尔特北部拦截了英国舰队。英国舰队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利用烟幕作掩护,并以驱逐舰攻击相要挟,成功地活动在运输船队和意大利舰队之间,坚持与敌人周旋到日落。意大利舰队为了避免夜战又一次撤走。运输船队中有两艘船只安全抵达马耳他。但这只不过是一次有名无实的胜利,因为随后敌机对港口进行了猛烈的空袭,炸沉了另外两艘锚泊的补给船,船上的26000吨货物仅卸下了5000吨。
6月,马耳他守军面临着饥饿,英国海军部再次竭尽全力,分别从亚历山大和直布罗陀派出两支运输船队。第一支运输船队有11艘船只,由7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和数艘小型舰艇护航,还有1艘老式没有武装的战列舰“百人队长”号冒充主力舰以欺骗对方。此外,9艘潜艇在运输船队航线的北侧进入阵位,准备在意大利舰队一旦出航就对它实施拦截。运输船队在航行时,英国还出动了航空兵进行最大限度的空中掩护。
意大利舰队不顾英国飞机与潜艇的攻击,照常来袭。结果一艘巡洋舰被英国潜艇击沉,“利托里奥”号战列舰也被英机发射的鱼雷击伤。尽管意大利舰队始终没有接触到英国舰队,但英舰在对付敌人的空袭时耗尽了弹药,维安将军不得不命令运输船队返回亚历山大。
从直布罗陀向东航行的运输船队比较走运。当它驶至撒丁海峡时遭到意方的猛烈空袭,接着又在西西里海峡遭到一支意大利驱逐舰部队。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运输船队的6艘船中有2艘突破了敌人封锁,安全驶抵目的地,从而使马耳他的补给问题暂时得到了缓和。
轴心国计划夺取马耳他
1942年春,德、意双方领导人一致认为,为了在北非向前推进到苏伊士和夺取伊朗油田,他们必须首先摧垮或夺取马耳他,因为驻守马耳他的英军仍然严重威胁着轴心国的海上运输。于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于4月底在贝希特斯加登会晤,双方同意在隆美尔的北非进攻开始后于7月向马耳他发动攻击。隆美尔在推进到埃及边境时将停止前进,以便将德国空军的飞机用于马耳他作战。计划规定,主攻部队将由新训练的德国空降部队担任,并由意大利海军及舰载的部队进行支援。但希特勒并非全力支持这一作战方案,因而总是托词回避。他希望隆美尔能够夺取托卜鲁克,这样,轴心国则可利用托卜鲁克作为那些经过克里特岛的舰船的一个补给港,从而可以避免驻马耳他的飞机的袭击。
5月26日,隆美尔再次发起进攻。德军于6月19日到达托卜鲁克,并于翌日突破英军的环形防御。6月21日,托卜鲁克失陷。为此,希特勒提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隆美尔说,“我宁愿他多给我一个师的兵力。”德军在夺取托卜鲁克时缴获了大量的补给品。由于这意外的收获,以及托卜鲁克港已掌握在手,隆美尔请求希特勒允许他借此势头向埃及推进。希特勒认为这正是借口放弃进攻马耳他的好机会,于是,给墨索里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以热烈的言辞描绘了进攻埃及的大好时机,并要求墨索里尼同意隆美尔夺取苏伊士。墨索里尼只好默许。不久,轴心国便决定将马耳他作战推迟到9月进行,后来又自行取消。
隆美尔奋力向埃及进攻,夺取了马特鲁港和那里的一个重要空军基地。后来,一件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希特勒将原计划增援非洲的部队调往俄国前线。隆美尔所申请的7月份的60000吨补给品,只运去了3000吨。他只有靠缴获英国的物资使部队继续前进。有时,他的运输工具中85%是缴获来的英军车辆。因此,他不得不在距亚历山大只有60英里的阿拉曼停止了前进。
地中海战争的转折点
英国与轴心国之间再次展开了一场补给战。轴心国向北非运一次物资为时只需3天;而英国的海上运输却不得不绕道好望角,每次航行需3个月。隆美尔所需要的主要是食品、燃油和轻型车辆,而英国则急需坦克。托卜鲁克失守时,美国送给英国300辆崭新的“谢尔曼”式坦克和100门105毫米自行火炮。
自从日本参战并在印度洋发动攻势以来,英国一直担心轴心国会在马达加斯加的迪耶果…苏瓦雷斯兴建基地。因为从这个基地,德国或日本的海、空军不仅可以威胁印度,而且还可以打击驶往埃及的英国运输船队。马达加斯加属于法国马达加斯加于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但英国对维希政府不大相信,尤其在获悉达尔朗海军上将于年初访问了德国,以及在维希政府将法属印度支那转让给日本之后,英国对维希政府更是失去了信任。显然,维希政府希望同胜利的一方为伍,他仍然相信轴心国最终会取得胜利。因此,英国制订了夺取马达加斯加的“铁甲舰”作战计划。
执行“铁甲舰”作战计划的舰艇包括“光辉”号和“无敌”号2艘航空母舰、“拉米伊”号战列舰、2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以及一些小艇,15艘运输舰和突击舰船,其中重型舰只均来目H舰队。驻直布罗陀的H舰队则由本土舰队派出的舰只来补充,而本土舰队则由美国向斯卡帕湾临时派出一些重型军舰加强之。
1942年5月5日4时30分,英军开始进攻迭戈苏瓦雷斯。进攻开始并不顺利,后来50名陆战队员从翼侧发起攻击,挫败了守军的锐气。经过数小时的战斗,迪耶果…苏瓦雷斯便落于英军手中。几个星期之后,英军又拿下了马任加和塔那那利佛。维希政府的官员们被取代之后,岛上的居民普遍支持盟军。
随着好望角航线的危险已被消除,英国对中东的增援迅速地得到了加强。在埃及,英国大约有630000部队。丘吉尔急欲对沙漠发动一次进攻。在托卜鲁克失陷后不久,丘吉尔便决定去开罗亲自查实奥金莱克将军延误对隆美尔预定的进攻的原因。他了解到,奥金莱克由于过分重视了他在整个中东地区的责任,因而看不到北非的极端重要性。经过多次讨论,丘吉尔决定将中东司令部一分为二,免去奥金莱克的职务,任命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为新建立的近东司令部司令,B·L·蒙哥马利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8月13日,蒙哥马利接任后,立即开始整训部队,以迎击德军即将对阿拉曼的进攻,并准备最后进行大反攻。蒙哥马利的计划不仅仅是象以往的进攻那样把德军赶回到他们的补给线上,而且还准备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从而使他们不能对抗英、美即将开始的非洲登陆。
与此同时,英国继续加强马耳他的空军兵力。马耳他岛上能够参战的飞机从5月份的23架增加到9月份的169架。尤为重要的是,调往马耳他的新型鱼雷机具有更大的作战半径。1939年,驻马耳他的鱼雷机的有效作战半径只有100海里,1942年已达到400海里。因此,轴心国的运输船只即使采取最迂迴的航线也难以逃脱英国飞机的攻击。甚至连巴尔迪亚、托卜鲁克和马特鲁港内的舰船也遭到猛烈攻击。轴心国的沿海运输船只也受到巨大损失。隆美尔试图为9月以前的继续进攻积蓄补给品,但他所得到的补给品只能勉强满足他的步兵部队日常的消费量,还达不到其装甲部队需要量的一半。隆美尔只有靠缴获英国的补给品来缓和这种局面。
隆美尔深知,如果他要突破阿拉曼,他就必须在9月英国大批增援部队抵达前发起进攻。意大利最高司令部答应从海上为德军运送大量的油料,凯塞林也同意在进攻期间每天向隆美尔空运500加仑1加仑=4。5461升。的汽油。隆美尔在得到他们的这些承诺后,断然采取了冒险行动,于1942年8月30日夜对阿拉姆海尔发山脊发起了进攻,试图从翼侧包围阿拉曼守军。蒙哥马利坚守阵地拒不后退,任凭隆美尔进攻他那坚固的防御阵地;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则对德军的装甲部队实施了惩罚性的打击。隆美尔在进攻期间,意大利最高司令部和凯塞林所许诺的燃油和汽油均未运到,于是,隆美尔于9月2日放弃了进攻。
隆美尔写道,“由于这次进攻的失败,我们失去了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最后一个机会。现在我们可以预料,英国工业的全力生产,特别是美国工业的巨大潜力最终将使形势的发展对我们不利。”
9月3日隆美尔撤退,蒙哥马利没有立即追击。由于向东方的补给线有了保障,蒙哥马利便继续积蓄力量,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1942年10月23日,英军在阿拉曼发起进攻。经过11天的激烈战斗,第8集团军终于突破了德军防线,向西推进。11月13日,英军收复了托卜鲁克;11月24日,收复了班加西。12月15日,第8集团军到达了阿盖拉,隆美尔向突尼斯方向撤退。在北非遥远的西部,已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的英、美部队正在隆美尔的后方向前推进。地中海的战局发生了最后一次转变。
第三章 大西洋之战
“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这么写道。在同盟国看来,大西洋之战是在平安无事的情况下获胜的。每当一支运输船队顺利地抵达目的港时,战争便向胜利迈进了一步;而一旦海上突然发生了不幸事件,战争就离失败更接近了。大西洋之战的最终胜利是由许多人共同奋斗所取得的。他们是驾驶货船与油轮的船员、装卸货物的码头工人、操纵护航舰艇与飞机的官兵,以及建造商船与军舰的造船工人。除此之外,大西洋两岸数以千计的人们在各条战线上也为大西洋之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们探测德国的潜艇,制订运输船队的航线,安排航运的船只,试验新式装备,以及研究分析以往历次作战的经验教训。
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作战双方对大西洋之战都毫无准备。尽管英国和德国于1935年所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在一定条件下建造与英国同等数量的潜艇,但是,德国的造船厂当时正在按“Z”计划全力建造水面舰艇,因此,只建造了少量的潜艇。所以,大战开始时德国只拥有56艘作战潜艇,其中仅有22艘适合在大西洋作战。其余的34艘潜艇中,10艘尚未完成战备检验,24艘为250吨级的近程潜艇,只能用于北海作战。
英国的准备只允许进行一场小规模的反潜战。海军部已经撤消了下属的扫雷处、反潜处和贸易处。英国当时只建造了少量的小型反潜舰艇,因为海军部曾制定了明确的方针,即在下一次战争中,“只有具备以下两种情况时,方可采用运输船队系统:第一,力量对比有利于己方;第二,运输船只损失严重,国家认为运输船只独立航行已不适宜,为了确保同盟国船员的安全,运输船队系统必不可少……显而易见,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鉴于在战争爆发时不急需运输船队,我们将有时间临时组织对运输船队的护航,同时命令造船厂开始建造我们最终所必需的小型护航舰。”由于具有战斗力的护航舰艇不可能临时拚凑起来,战争初期大部分护航舰是由拖网渔船和其他小型船只匆匆改装而成,它们不适合担负所要承担的艰巨的护航任务。幸运的是,由于英国的潜艇探测器和美国的声呐相继研制成功,英、美都有了可靠的水下探测装置。经验丰富的声呐兵掌握了这种装置就可以在大约1500码以内测出水下潜艇的方位和距离。但是,后来潜艇采取了夜间在水面实施攻击的方法,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些探潜装置的作用。1937年,英国海军部重新获得了对海军航空兵的指挥权。海军航空兵交海军指挥,虽然是为了适应舰队航空母舰作战的需要,但英国皇家海军也可将它用于反潜作战。同时,在保卫同盟国的海上运输方面,海军也得到了英国皇家空军岸防航空兵的密切合作。事实证明,这种密切合作和协调一致是大西洋作战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第一阶段:法国失陷前的德国潜艇战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邓尼茨不得不以极少量的潜艇投入战争,而在他看来至少需要有300艘。然而,在大战爆发的第一天,德国的U…30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美国的“阿锡尼亚”号定期班船,这明显说明德国企图重新开始进行一场无限制的潜艇战。德国潜艇的这一行动一下子打消了英国海军部在采用护航制度问题上的犹豫不决。8月26日,海军部开始对所有的英国运输船只实行控制,并在“阿锡尼亚”号被击沉之后立即下令,在主要航线上将航速9…14。9节的运输船只组成运输船队。在此航速范围以外的运输船只则单独航行。后来,海军部又将船速为6…7节的船只编为慢速运输船队。由于护航能力有限,对前往直布罗陀和塞拉利昂的运输船队只能在西经15°、北纬47°以内的海域提供近距离护航。在整个战争期间,大西洋东岸的运输船队航行比较顺利,损失只有0。1%。英国与挪威之间的运输船队于10月份开始通航,一直到德军入侵挪威前都未受到损失。在这期间,英国在多佛尔海峡布设的水雷障碍阻止了德国潜艇的通行。
可是,所谓“进攻性”的反潜战和上述这些反潜措施的成功相比,却截然不同。9月14日,英国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在进行反潜巡逻时险遭敌方潜艇的鱼雷攻击。三天之后,22;500吨的英国航空母舰“无畏”号在爱尔兰附近海域巡逻时因缺少足够的掩护兵力,被德国的U…29号潜艇击沉。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北海水雷障碍所取得的奇迹般的成功,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布设了类似的水雷障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