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海战 >

第71部分

大海战-第71部分

小说: 大海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26日,罗伯特·艾克尔伯格中将接替克鲁格将军,担任驻莱特岛美陆军部队指挥官。该部队改称为美陆军第8集团军。这支部队更换指挥官和改变番号,与8月份第5舰队改为第3舰队的情况非常相似。在美军进攻莱特岛的过程中,日军守岛部队约有1;000人撤离,400人投降,约有68;000人战死、病死或饿死。美军在这次进攻的陆上战斗中死3;500人,伤12;000人。
重返吕宋岛
早在美军占领莱特岛之前,麦克阿瑟的参谋们就着手拟制了夺回马尼拉的计划。然而,要想夺回马尼拉,首先必须在吕宋岛附近夺取必要的机场,而且机场的位置应在菲律宾西部,即在季风降雨地带之外。因此第3舰队在乌利西岛休整两周后,于12月月13日再度出现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开始突击吕宋岛上的机场。这实际上是为盟军在莱特岛西北300海里的民都洛岛登陆实施火力准备。与此同时,第7舰队的一支登陆输送队,即民都洛岛登陆突击部队(地面部队12;000人,航空兵部队9;500人,后勤部队9;000人),经由苏里高海峡、保和海及苏禄海,驶向民都洛岛。金凯德派出掩护部队担任海上警戒。掩护部队由6艘护航航空母舰及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各若干艘组成。此外,还令第5航空队从莱特岛进行掩护和支援。
美登陆输送队在向民都洛岛接近的过程中被日军发现,并立即成为大批“神风”特攻机的突击目标。其中一架“神风”特攻机撞中登陆输送队的旗舰“纳什维尔”号,致使133名官兵死亡,190人负伤。后来该舰不得不返回莱特岛。另一架“神风”特攻机又重创一艘驱逐舰,使其返回莱特岛。但是,在护航航空母舰舰载机和莱特岛岸基航空兵的战术掩护下,以及在哈尔西快速航空母舰的战略支援下,突击部队于12月15日未遇到多大抵抗就登上了海滩。登陆突击部队上陆后,“神风”特攻机实施反击,击沉两栖作战编队的坦克登陆舰2艘。
12月14日至16日,前来空袭民都洛岛美军的日本飞机,都是从菲律宾中部地区起飞的。第3舰队派出舰载机在吕宋岛日军各机场上空实施持续46小时的封锁,使该地区的日军航空兵陷于瘫痪状态。在这次封锁过程中,第3舰队的舰载机击毁日军飞机近200架,其大部分日机是在地上被击毁的。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辉煌战果,是因为麦凯恩将军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对策,从而保障了第38特混舰队免遭“神风”特攻机的威胁。他将大型航空母舰上的俯冲轰炸机减少到半数以下,而把舰载战斗机增加了一倍多。把舰载机的机种作了如上调整,就加强了航空母舰的突击兵力。因为“恶妇”式和“海盗”式战斗机已改装成战斗轰炸机,能够携带900公斤的炸弹。
这期间,日军竟没有一架飞机飞临第38特混舰队的上空。为了进一步加强防空能力,麦凯恩将所属的特混大队由原来的4个调整为3个,以便能够比较集中地使用对空炮火和空中掩护力量。此外,实施突击时,把担任雷达警戒的驱逐舰配置在目标方位线的两侧,比特混舰队先行60海里,以便尽早报告日机的来袭。担任雷达警戒的驱逐舰,有自己的巡逻机。按规定,完成空袭任务后返航的美机,必须在上述警戒舰只上空盘旋一周,所以,那些混在返航美机中去捕捉美航空母舰的“神风”特攻机就能识别出来而被一一击落。凡是不从警戒舰只的指定方位飞向特混舰队的飞机,均被视为日机,而予以截击。
12月17日,第38特混舰队为了补给燃料而撤离战场,向东驶去。但是,天气越来越坏,过午,哈尔西舰队不得不停止海上加油。18日晨,连探空站都未预测到的一次台风,虽然所及范围较小,但是风速很大,来势甚猛,给特混舰队造成巨大损失。“赫尔”号,“莫纳根”号和“斯潘塞”号3艘驱逐舰的舰长,因为急需补充已经消耗殆尽的燃料,没有及时向空油舱内注入海水稳定舰体。结果,这3艘驱逐舰在风暴最大时倾覆沉没。还有7艘军舰遭到严重损伤。舰载机有的被抛入海中,有的被风刮掉海里,还有的因相互碰撞而起火烧毁,损失多达186架。官兵丧生者约达800人。特混舰队犹如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受到很大损失。
由于台风的袭击和没有按时补充燃料,第38特混舰队未能按预定计划于12月19至21日对吕宋岛实施空袭。21日,台风正从吕宋岛上空通过,仍然无法进行空袭。因此,第3舰队返回乌利西锚地,舰员们进行必要的休整,第10后勤供应舰编队对在风暴中遭到损伤的舰只进行修理。麦凯恩及其参谋们利用在乌利西休整的短短几天时间,研究并提出了有助于提高第3舰队战斗力的各种措施。有几艘航空母舰增加了战斗轰炸机的数量,甚至还把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所属的两个“海盗”式战斗机中队首次调到航空母舰上使用。他们还决定,以“企业”号和“独立”号2艘航空母舰为主体,以6艘驱逐舰担任警戒,组成一个专门的特混大队,隶属于第38特混舰队,专门实施夜间战斗,即于夜间执行轰炸、搜索、空中巡逻等项特殊任务。12月30日,第3舰队从乌利西锚地出航,前去空袭台湾,以支援即将到来的吕宋岛登陆作战。
这时,在民都洛岛上和在其附近水域的盟军部队正在继续作战,并不时遭到日军的零散攻击。12月21日,“神风”特攻队突击了运送军需补给的护航运输队,又击沉2艘坦克登陆舰。圣诞节前夕,日军的一支巡洋舰驱逐舰编队,即曾经参加过苏里高海峡海战的志摩部队,从法属印度支那的金兰湾出发,经由南中国海向东驶去。由于天气不好,这支编队进至民都洛岛以南200海里一带海域时,才被莱特岛的美岸基侦察机发现。当时,盟军在民都洛岛海域作战的舰艇兵力没有一艘是大于鱼雷艇的。12月26日深夜至27日凌晨,日军水面舰只驶抵民都洛海域,对机场进行了短时间的炮击,受到空袭后即撤退。撤退时有1艘驱逐舰遭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这年年底,美军又向民都洛岛派去一支运送军事补给品的护航运输队,在航渡途中受到日军飞机的空袭,有4艘运输船被击沉。其中1艘军火船,引起剧烈爆炸后,舰体和舰员同葬海底。后来,这支护航运输队再次遭到“神风”特攻机队的袭击,又损伤4艘舰船。在尔后的几天里,还有3艘货舱在民都洛海域受到轰炸,1艘军火船遭1架“神风”特攻机撞击,立即爆炸,又是连船带人一起沉入大海。此后,日军的注意力为盟军对吕宋岛的进攻行动所吸引,突然停止了对民都洛岛一带的空袭。当时,在民都洛岛已有3个可供使用的机场。事实证明,这几个机场在支援吕宋岛的登陆战役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对吕宋岛的首次登陆预定在马尼拉北面的仁牙因湾进行。这里正是3年前日军登陆的地方。登陆部队预定于1945年1月9日实施突击上陆。其兵力编成与进攻莱特岛时大致相同,除第6集团军和第7舰队外,还有太平洋舰队的第3两栖作战编队予以加强。由摩罗泰岛、莱特岛和民都洛岛上的陆军航空兵负责掩护登陆输送队,并压制吕宋岛南部的日军机场。此外,登陆输送队还有伴随航行的护航航空母舰予以掩护。哈尔西第3舰队(当时只剩下第38特混舰队)则进行压制台湾和吕宋岛北部日军机场的任务。
对仁牙因湾登陆地域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是由164艘军舰组成的一支强有力的支援部队。其中包括旧式战列舰6艘、护航航空母舰12艘、载运水下爆破队的驱逐舰10艘及扫雷艇63艘。这支部队将在奥尔登多夫中将的指挥下进入仁牙因湾,清扫水雷,测定接近岸滩的航道,在登陆部队到达之前,进行为期3天的舰炮火力堆备,以摧毁岸防工事。结果,这支火力支援编队竟成了“神风”特攻队的诱饵。“神风”特攻机对奥尔登多夫率领的这支先头部队频频进行撞击,在登陆输送队来到之前就已消耗殆尽了。
1月2日傍晚,奥尔登多夫的先头部队刚刚驶出苏里高海峡,就被设在棉兰老岛东北部某一教堂尖塔中的日军观察哨发现。日军接到报告后,次日立即派轰炸机飞往保和海,对该编队中的油船进行撞击,虽有两名船员伤亡,但对油船没有造成多大损伤。这对“神风”特攻队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但从投入战斗的飞机架数来看,“神风”特攻机在这次战斗中所取得的战果却是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
如上所述,当奥尔登多夫率领的编队到达苏禄海时,日军突然停止了对民都洛海域舰船的空袭,而去捕捉新的、更大的目标。1月4日下午,驶往仁牙因湾的火力支援编队经过班乃岛以西海域时,日军的1架双引擎轰炸机对“奥马内湾”号护航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进行了撞击。该舰顿时烈火熊熊,引起舰内爆炸,舰体断裂,沉入大海。第二天,当这支编队到达马尼拉海域时,16架“神风”特攻机成功地突破了美军的空中掩护,撞击了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美国的“路易斯维尔”号重巡洋舰,“马尼拉湾”号护航航空母舰以及护航驱逐舰和炮舰各1艘。此外,还炸伤了附近的另外4艘舰船。看来,为了击退盟军的进攻,“神风”特攻队的突击兵力,经过长期摸索,确实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战法。
1月6日,大型舰只在扫雷舰的引导下,刚一进入仁牙因湾,就连连遭到“神风”特攻机的猛烈袭击。日军的空袭从11时45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日落,共击伤舰船11艘,击沉1艘。日机撞击了“新墨西哥”号战列舰,“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哥伦比亚”号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担任运输的驱逐舰,1艘水上飞机供应舰及1艘扫雷舰。“路易斯维尔”号和“澳大利亚”号巡洋舰遭到两次撞击。“朗”号扫雷舰也被撞击两次,后部损伤严重,倾覆沉没。奥尔登多夫的编队离开莱特湾后,由于日机撞击而死亡325人,负伤约300人。尽管如此,打雷作业和对岸上目标的炮击仍按预定计划实施。
如果第3舰队1月4日或5日不在浓雾中坚持对台湾机场进行突击的话,日军对仁牙因湾火力支援编队的袭击定会更加猛烈。第3舰队的空袭使日本飞机不能从北面对吕宋岛实施增援。哈尔西的舰载机计划于6日猛烈轰炸吕宋岛地区的机场,但因天气一直不好,未能对日机场进行全面的压制。7日,根据金凯德的要求,取消了预定对台湾实行的夹击,再次空袭了吕宋岛。这次空袭是由第3舰队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第7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舰载机和陆军飞机联合实施的,几乎使吕宋岛的各机场都处于瘫痪状态。这一天,只有少量日机飞抵仁牙因湾上空,而且多被击落。然而,又有2艘扫雷舰分别被炸弹和航空鱼雷击沉。这时,日军决定把凡能从菲律宾撤出的航空兵全部撤走。因此,1月7日以后,日军几乎停止了对盟军有组织的抗击活动,仅有个别日机有时自发地对盟军舰船进行袭击。
这时,从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等地集结起来的第6集团军的精锐部队正搭乘两栖作战编队的舰船向吕宋岛航进。在莱特湾,麦克阿瑟将军乘坐“博伊西”号轻巡洋舰已与指挥第7两栖作战编队部分兵力(策78特混舰队)的巴比将军会合。这部分两栖作战兵力负责遣送步兵第1军(第6师和第43师)。金凯德将军乘坐两栖作战编队旗舰“瓦沙奇”号,后来又与指挥第7两栖作战编队另一部分兵力的威尔金森将军会合。这部分两栖作战兵力负责遣送步兵第14军(第37师和第40师)。
此后,巴比率领所属部队沿着奥尔登多夫编队的航线驶往仁牙因湾。虽然经由圣贝纳迪诺海峡是条近路,但因日军在吕宋岛南部还有机场,所以不能走这条航线。1月7日凌晨,当巴比将军的编队经过民都洛海峡即将进入南中国海时,遭到日军飞机的袭击,“博伊西”号旗舰险些被击中。当天下午,1架“神风”特攻机突破密集的防灾炮火,撞到1艘坦克登陆舰上。次日晨,巴比编队刚一驶进吕宋岛海域,就遭到1架携带炸弹的战斗机的撞击,使“加达山湾”号护航航空母舰丧失了作战能力。尔后不久,另1架特攻机撞毁了1艘满载陆军部队的运输船。8日傍晚,威尔金森编队又遭受袭击,“基特昆湾”号护航航空母舰被特攻机撞中,受到重创。同一天,“澳大利亚”号重巡洋舰又先后两次在湾内被撞中。虽然奥尔登多夫令该舰不要再继续执行战斗任务,但它一直继续坚持战斗。
尽管遭到日机的拼死抗击,两栖作战编队仍按原定计划到达仁牙因湾。登陆输送队于1月9日日出时驶抵换乘海域几分钟后,飞来3架“神风”特攻机,其中1架撞断了一艘护卫舰的桅杆,另1架撞到已经受到重创的“哥伦比亚”号轻巡洋舰上。当天下午,“神风”特攻机对“密西西比”号战列舰进行了俯冲,死伤多人。而“澳大利亚”号更不走运,遭到了第5次撞击。
在此期间,登陆突击部队除受到登陆场北侧高地上的日军炮兵的抗击外,几乎未遇到其他抵抗就登上了岸滩。因为日军采用了新的抗登陆战术,仅在岸滩阵地配置有限的兵力迟滞登陆兵的行动,所以奥尔登多夫编队就不必使用大口径舰炮进行长时间的炮火准备。山下奉文已率领其大部分部队向北撤退,准备在山地进行抗击。到9日日落前,登陆部队已把登陆场向纵深扩大3英里。
夜间,当仁牙因湾内的舰船施放烟幕,企图避开日机的空袭时,约有70艘胶合板制造的日本摩托艇,携带着炸药冲向美军的水面舰只。这些摩托艇绝大部分被舰炮击退或击毁,仅有几艘把炸药送到美军舰船的舷侧后逃走。日军的这次水上特攻行动,使美军的1艘步兵登陆艇沉没,并使1艘运输船,1艘步兵登陆艇和4艘坦克登陆舰受伤。
1月9日夜至10日凌晨,哈尔西大胆地率领第3舰队通过巴林塘海峡,深入到南中国海。麦凯恩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负责压制吕宋岛北部的日军机场,但中间有一段空隙时间,“神风”特攻队便趁机飞临仁牙因湾,对出入该湾的登陆输送队的舰船进行了撞击。“神风”特攻机于1月10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