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

第44部分

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第44部分

小说: 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发生(前者会以5元一吨的代价向后者购买环保效益,双方都得到利益)。这种议论固然
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同样有理由说,价格的分配作用未必效率最高。例如贫民窟矮小的
房子里挤了一家几代人,而豪华富丽的别墅里却人口稀少,这不能说是效率高的分配,而它
确是价格作用的结果。我们承认价格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但它默认了收入分配中的不公
平。既然如此,我们同样有理由强调道德也能导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只要我们默认每个人
道德觉悟的不一致。每个人会在他自己已有的道德觉悟之下,最有效地利用他的财富、体
力、智力和社会关系,来实现他认为最紧迫的环境保护目标。
以道德为动力既能节约行政费用,又同样有效率,因此可以认为,道德是有前途的促进
环境事业的动力。但是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传播环保的知识和信息,这是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所必要的;另一类是树立全球环保的道
德风尚,这是提高环保觉悟所必要的。前一类工作涉及到另外一个专门领域,下面只就后一
类工作简单提出一些看法。
因为道德风尚是一种社会服务,只有全社会能向每个人提供这种服务时,每个人才有遵
守道德信条的积极性。所以树立全球的环保道德风尚时,应着重宣传别人如何努力地在保护
环境,或者说,应以表扬为主。每个国家、集体和个人应该在这方面展开竞赛,并进而吸引
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并不认为做好事不留名是正当的,做了好事又让社会知道,这又是一
件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树立好风气。对于做好事的人,社会应给他荣誉上或物质上的回
报,以鼓励后人向他效法。即使有人为了荣誉或物质上的利益而去做好事,这也是正常的,
这正是鼓励和表扬所希望起到的作用,条件是他所做的是名副其实的好事。我认为特别需要
避免的是把别人做的好事故意说成是哗众取宠,甚至说别人有不良企图。这是毒化社会气氛
的做法,试问做了好事还要挨批评,谁还愿意放弃自利的机会去做好事?这种做法在一国社
会内部尽管并不多见,但在国际社会上却是屡见不鲜的。表扬为主并不等于放弃批评,对于
少数享受别人创造的良好环境,自己却不珍惜环境的破坏风气的分子,要展开批评,给他们
施加社会压力。
各种非政府性的民间团体在推进环保事业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他们由一批热心环保的
人士所组成,他们的事业是非赢利性的。这种组织最近几年在富裕国家发展极快,影响不断
扩大,像绿色和平队、一些国家的绿党。由于他们深入群众,办事效率较高,群众愿意捐钱
给他们。其他一些历史悠久的基金会也将眼光投向环保事业。我国改革之后人民比较富有
了,各种官办和民办的基金会如雨后春笋,他们也会逐渐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一支独立的力
量。
以环境为主题的国际合作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开创了机会,因为我们是面对着全人类的
共同利益,而不是为了某一国的局部利益。如果政治家和外交家仍旧用保守的老眼光对待公
共的环境问题,互相指责,彼此推卸责任,斤斤计较各自的利弊得失,环境问题的解决将被
耽误时机,人类将面临更不确定的前景。政治家和外交官是社会道德的示范者,希望他们不
辜负全人类对他们的企盼。



外国不收机场建设费

我曾到过几十个,也许上百个外国机场。这么多机场没有一个向旅客征收机场建设费
的。征机场税的倒是有的,但也不普遍,大概还不到半数,而且机场税都只限于国际航班的
旅客。税并不是随便就可以征的,都要有正当理由,而且要由立法机构通过才能实施。征机
场税的理由是有钱去国外旅行的旅客都是收入较高的阶层,向他们征一点税就可以减少一点
向其他百姓征的税(假定国家支出一定的话),这有助于减小贫富差距。但是收了这种税可
能会减少外国来的观光游客,而观光游客在本国的花销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有利
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所以是否应该征机场税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比较起来,发展中
国家,税务行政能力弱的国家多半征机场税。因为这种税征收容易,很少有逃税的可能。而
发达国家征税的法律较为严密,不征机场税可以从其他方面征税。
至于机场建设费,则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人家都是不征的。像巴黎、东京、
约翰内斯堡都经过大规模的新建扩建,都没有向旅客收过机场建设费。近的如香港,中英两
国政府为新机场集资问题开了许多次会,也从来没有提出要向旅客集资的方案。不错,旅客
经过机场上飞机,要使用机场的各种设施,如安全检查、行李输送、候机、厕所。但这部分
费用都应包括在机票之内,因为机场是许多航空公司共用的。各家航空公司每有一架飞机起
落都要向机场付费。其中应该包括旅客使用机场设施的费用。人家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
这笔费用包括在机票内,就可以免除旅客另外再向机场交费的麻烦。两笔费用一次交清,简
化了手续。上面的解释强调了机场服务费不同于机场建设费。服务费己包括在机票之内,建
设费则是光为修建机场而筹措的。
当然,修建机场是要花钱的,而且要花一大笔钱。这笔钱从何而来?这要看谁愿意拥有
机场,成为机场的所有者,他作为机场的主人有权向使用机场的航空公司收取飞机起降费。
一般情况是由当地政府筹资,当然也可以由私人企业家或集团集资,他们将来就成为机场的
主人。如果机场赚了钱,所有者将有权分得利润。造机场不可能由某个人从私人储蓄里拿出
钱来,因为机场建设要花几十亿以上,没有哪个人会有这许多钱。所以要通过集资。集资的
方法有发行股票或债券,或向银行贷款。不论何种渠道,原则必须是双方自愿。股票和债券
都不得强行推销,这是法律规定的。向旅客收取机场建设费就违背了自愿的原则。我相信大
多数旅客无意于将来成为机场的主人,向他们强行征收机场建设费就违背了自愿的原则。退
一步来说,即使每个旅客都有志于成为机场的所有者,向他们收费之后应向他颁发集资的证
书。如果是债券性质集资,应该说明何时归还本金,利息率是多少;如果是股份性质集资,
则应颁发股票。凭此可以享受机场盈利的分红部分。
与机场建筑费相类似的问题是公路使用时是否应收费。公路与机场所不同的是公路是自
由出入的,所以既无法收建筑费也无法收使用费。公路不收费并不是不应当收费,而是很难
实施。如果每隔几公里就设一个收费站,行车速度大受影响,造成巨大的不便。只有专用的
路段,如高速公路、大桥、隧道等,修建时投资十分巨大,车主享受了专用路段提供的服
务,当然应该收费,它同时也是投资者的回报。可是武汉新长江大桥开通之后,汽车司机集
体冲岗逃票,拒绝交费。
不该收的机场建设费,旅客们都乖乖地交了;该收的专用路段的使用费,司机们却拒绝
交纳。这两件鲜明对照的事实说明了什么?我想这说明了我国人民心目中权利与义务的观念
十分模糊。马克思写《资本论》的目的正是向工人阶级揭示什么是工人的权利,从而号召工
人们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免受资本家的剥削。解放后我们学了几十年的《资本论》,却不
是用把帐算清楚的办法去消灭剥削制度,而是用把帐算糊涂的办法,用吃大锅饭的办法,把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彻底搞乱的办法去“消灭”剥削。结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群分成了
两类。一类老实人,不计个人报酬地积极为国为党多作贡献;另一类好佞之人,把老实人作
的贡献变成了自己的福利。而今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接受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就要尽
量把帐算清楚。算清帐的前提就是明确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从收取机场建设费和专用路段
收费的两件案例看,明确各人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1996年2月11日


经济学教育亟待改进

最近有机会到几个省市去考察,接触到负责项目、计划、筹资、定价等部门的领导。他
们对情况都很熟悉,对事物的分析也相当深入,可是无例外地对经济学的知识非常欠缺,对
价格如何引导资源配置完全不了解,只懂得价格在利益分配中的作用。这些政府官员在全社
会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配置效率的高低就在于他们的一念之间,这种情况说
明,普及经济学知识实在是当务之急。
反过来看,当今各级干部培训的机会并不算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进过培训班,有的还
是经济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这些主管经济事务的官员还如此缺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呢?究其原因,是当今经济学教育的极端落后。不要说政府官员,就是专攻经济学的大学生
和研究生,因为经济学教育的落后,毕业出来对价格配置资源的道理仍是似懂非懂。
首先,将经济学叫做“西方经济学”,就是将人引人歧途的一块路牌,一门学问和地域
怎么会联系上的?我们从未没有听说过西方几何学或东方物理学。如果将学问产生的发源地
标明它属于哪个学派,那么《资本论》就是第一本西方经济学。严格的理论经济学应是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一门学问。当代经济学多半只研究市场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如果称之为市场经
济学是可以的,这可以说明它不适用于计划经济和封建经济,但对如今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
完全适用的,要改革经济学的教育,首先要彻底放弃“西方经济学”的名称。
学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目的会选用不同的教材。解放前学经济学是为了革命,
所以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告诉工人阶级,资本家如何剥削了我们,革资本主义的命是理直气
壮的。解放之后革命已经成功,学经济学的目的也应变为发展经济。可是我国绝大多数大专
院校,不论是经济类型或其他类型的系科,仍旧教以革命为目的的经济学。我不明白这一教
育是想动员什么人去革什么人的命。过去我们还有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受资本主义制度剥
削的阶级兄弟解救出来的雄心壮志,如今我们的目标已经调整得现实得多。可是在经济学教
材的选用上,仍是抱残守缺。经济学家最反对浪费。全国各类学校中几百万人花费巨大精力
学革命的经济学是当今最大浪费之一。这不但无用,而且误导,因为它妨碍了建立市场经济
的基本概念。不学经济学还懂得供需决定价格,物以稀为贵,学了革命的经济学反而只知道
劳动量决定价值,价格围绕那个劳动量上下波动。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土地能值钱,石油资
源能值钱。
建设用的经济学,其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配置
问题的。对经济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两门课是整个专业知识的基础,它应该请水平最高
的教授来讲授。可是许多大学把这两门课视同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同样的地位。学时安排不
足,有时让研究生去讲课,无怪乎大多数经济系的毕业生,即使是国际经济系毕业的,也说
不清楚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就总体而言,学生学不好经济学是校方和教师的责任。一所学校,不论是大学、中学、
小学,教不好学生同样地责任在校方。一个学校要办好,关键在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当
校长的整天想的应该是如何请到好的老师。对于大学校长而言,就要想方设法把当代的大学
问家请来教书。可惜当今大学校长整天被评职称,分房子,平衡预算所苦恼,哪里还有心思
去物色教授,改革教材,在这样一个教育体制下,经济学教育要独树一帜,当然很难了。
改革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经济学教育这条战线恐怕是例外。如果我们不
能解放思想,依旧墨守成规,因干部不懂经济学而造成资源配置扭曲的损失,还会不断阻碍
我国的经济发展。
1998年1月29日


自由主义、等价关系和人权

60年风水轮流转。60年以前1937年9月毛泽东在延安写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这
篇文章对增强共产党和军队的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到后未在全国夺取政权起了重大作用,
因而作为重要革命文献之一传诸于世。当时面临敌人的入侵,组织起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和军
队是压倒一切,事关民族兴亡的头等大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一声冲
锋令下,就得冒死冲杀,容不得丝毫犹疑。在这种条件下谈自由主义,当然要被全盘否定。
60年之后,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和平的环境,面临的任务是在全球经
济一体化过程中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不但在物质上,而且在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上,使得经
济社会发展能持续下去。尤其不同的是我们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以来用几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
学到的计划经济的教训。这个教训简单地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元端地干涉个人自由,将支付
惨重代价。
计划经济是非常诱人的一种制度,它将永远有无穷的魅力,不断地诱惑人们去接近它。
因为生活在自由经济制度中的人总会看到这个制度中的大量问题。甚至亲身体验这个制度给
人们造成的困难。像失业,穷困,人情淡漠,物欲横流,更不用说自由竞争所制造出来的巨
大浪费,像广告、包装等都是市场经济下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理智的人,尤其是以天下为己
任的知识分子,都自然地萌发出追求一个更合理的制度的愿望。这个更合理的制度当然首推
计划经济。在那里一切生产和消费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和人不是处于利害对立的地位,而
是万众一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产者和消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