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励志]"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 >

第34部分

[励志]"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第34部分

小说: [励志]"逃离"大学 作者:吴苾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是因为我做过跑堂的服务生,一个好的餐馆其实和剧场相似,有前台,后台,有道具,灯光,演出的空间就是餐厅本身。   
每天,当我穿着制服走进餐厅时,就好像演员走上了舞台,有一种兴奋,有一种激动,也有一丝紧张。我对店里的年轻职工说,你如果干了几年餐饮,就相当于在大学里学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工商管理,一个是社会学。   
一些客人对我说,你店里的服务生温文尔雅,很有自尊。这正是我希望达到的效果。无论是厨师还是服务生,我都要求他们读书学习。我对他们说,现在都e时代了,我不希望你们只会炒鱼香肉丝,只会给客人端茶倒水。我在职工宿舍专门建了一个免费网吧,里面摆了8台电脑,职工工余时间可以去网吧上网。   
有人问我将来有什么打算。我不敢说将来,因为我也不知道将来我会去干什么,也许我会回去搞自行车租赁网络,也许我会回学校念书。但是起码在近几年我不会干别的,我要完成中餐工业化革命。别以为我是吹牛,我已经在开始实施这一计划,这就是:使中餐走制造业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已开始筹备在商务区建立“商务厨房”,为商务区的白领送配餐,保证20分钟送到顾客手里。我计划在2006年完成此项革命,力争在2008年成为奥运会的配餐中心。   
我是一个喜欢梦想的人,一个梦想实现了,又会有一个新的梦想出来。现在,我觉得自己玩餐饮还没玩够,等哪一天玩够了,也许我又干别的去了。   
我还是那句话,人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有人看我只抽2。5元一包的“都宝”烟,很吃惊说:“你这个大老板,怎么说也该抽‘三五’、‘万宝路’吧。”可是,我抽2。5元一包的香烟能找到抽10元一包香烟的感觉,为什么我不抽2。5元一包的?有的人活了一辈子都是活给别人看,比如说,有的男人10个手指就戴上了四五个金戒指,你看我,10个手指上光溜溜的,什么都没有,却全是24K呀,哈哈……。   
我总觉得那些喜欢张扬的人,恰恰是最没自信的人。其实,自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了自信,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大学生办起了玩具厂       
回到乡村的大学生,办起了青岛最大的玩具礼品厂。   
山东平度有一个叫大后寨的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几年前,那里出了一件让乡亲们匪夷所思的事儿——村里李老汉四个读大学的儿子,放着大城市里的铁饭碗不端,放着  
好工作不干,都回村里来了。   
李老汉有五个儿子,家里虽然穷,可这几个儿子没一个下地干活的。到了上学年龄,李老汉就将他们送进了学校。大后寨村是个偏僻的山村,村里的农民多在土里刨食,村里所谓的企业也就是开个磨坊、豆腐坊什么的,再就是用玉米皮、麦秸秆编个筐编个篮拿到镇上卖了挣点盐钱酱油钱。山外的世界天翻地复,可是大后寨村民的生活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没什么大变化。   
李老汉含辛茹苦地供几个儿子上学,为的是让他们走出山村,有个好的活路,不再受苦不再受穷。   
1984年,李老汉终于盼来了第一个喜讯,老二德顺考进了河北矿业大学工程经济系。李老汉喜泪横流,这可是李家多少代人中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呀!   
仅靠在地里刨食供几个儿子上学,已经不行了,老二上大学更要花钱。李老汉借了点钱,盖了三间小屋,买了粉碎机、轱辘磨,开了个小磨坊。村里的电没个准头,白天经常停,有时半夜才来电,啥时候有电了,老汉和老伴就啥时候起床磨粉。那时候,磨一斤玉米给1分5,磨一斤小麦给8厘。   
1985年,老三李德良考入武汉大学法律系国际法专业;   
1987年,老四李德新考入上海外语学院外贸专业;   
1988年,老五李德科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燃气工程专业。   
李家几乎一年一个喜讯。一家子出了四个大学生,而且个个都是上的名校。李老汉做梦都能笑出声来,说起话来,声音亮底气足,走起路来胸膛也挺高了。   
从84年老二考上大学,到1992年老五毕业,李老汉和老伴整整推了8年磨。   
李老汉终于苦尽甜来,四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了,老二毕业分到了平度市水利局的一家企业,老三分配到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老四在山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老五在青岛市煤制气公司。李老汉终于梦想成真,几个儿子几乎都在大城市,都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老五李德科报到上班的那天,老汉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指着磨坊大着嗓门对老伴说:“把这些东西处理了,咱再也不用推磨了。”   
李老汉的磨坊连机器带房子,2500元就出手了。他一点也不心疼,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   
可是李老汉做梦也没想到,出去的儿子,一个个地又都回来了。   
最先回来的是老二李德顺。李德顺是第一个考上大学走的,没想到第一个回来的也是他。   
那是1994年春节,几个儿子从四面八方都赶回家来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李老汉和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   
春节前的那几天,几个儿子不是去村里转悠,就是躲在屋里关上门嘀嘀咕咕地议论着什么。李老汉没往心里去,以为几兄弟好不容易碰到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年三十的中午,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年饭,儿子郑重其事地为父亲斟满了酒,屋里的空气刹时有点紧张,兄弟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情有点诡秘。这一切,满心高兴的李老汉全然不觉,他一仰脖子干了杯中酒。   
看父亲干了杯中酒,老二开口了:“爸,我想把工作辞了,回村儿。”   
李老汉听了一愣,瞅瞅儿子的表情不象是开玩笑,他把酒杯重重地摔在桌子上:“你说什么?”老汉瞪着儿子,眼睛都红了。   
也许父亲的反应早在李德顺的意料之中,只见他不急不恼,语气平静地说:“这个事我想了很久了,我在那个厂子干了6年,干不出什么来,我早就不想干了。再说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想回村办企业。”   
李老汉以为是老二一时糊涂,正想让老三、老四、老五劝劝老二,没想到,这几个儿子不但不劝老二,倒一起都来做他的工作,给他讲国家大好形势,讲党的方针政策,讲在村里办企业的优势。老汉这才明白,几天来,他们几个关在屋子里嘀嘀咕咕议论的原来是这件事。   
他的气不打一处来:“你们毕业了,我才轻松几天?你们又要回来?”他饭也不吃了,摔门回自己屋里闷着。这是李老汉最窝心的一个春节。   
父亲的猜测没有错,这件事确实是四兄弟密谋已久的。   
原来,四兄弟是想在村里办一个玩具礼品加工厂。这主意最早是老四李德新出的。在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干了几年外贸工作,李德新看到,在中国的出口商品中,服装、鞋帽、玩具和工艺礼品占了很大比例,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制造的玩具和工艺礼品,由于带着东方的文化特点和不同于西方的巧妙构思,加上价格便宜,所以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一直很受欢迎。   
四兄弟讨论认为,玩具礼品不需要什么高科技,生产技术也不复杂,村里一直没有家象样点的企业,乡亲们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年轻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家守着穷日子,如果将他们组织起来生产,就能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再说,厂子办在农村,劳动力多,成本低,而且生产用的原料还可以就地取材,比在城里办厂要合算得多。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他们分析认为,只要能设计、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愁找不到市场。   
兄弟四人商量好了,老二离家最近,他工作时间也最长,最有经验,让他先下海,创一个企业,看看怎么样再说。如果失败了,也就算了,凭着老二的能力不愁找不到个饭碗,如果企业办成了,大家都回来一起干。   
虽然父亲的工作没做通,老二李德顺还是辞掉了工作,卷起行李回到了村里。   
见上了大学、做了国家干部的李德顺又回来了,又回到了又穷又落后的小山村,村里人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李老汉只能干生气,儿大不由爹呀,他拿儿子没办法。他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说:“不管怎么样,一个铁饭碗砸了,还有另外三个保着呢。”   
可是话音还没落,老五李德科又砸了自己的铁饭碗,他辞去了公职,去了一家韩国商社。李老汉虽然生气,但儿子好歹还在城里工作,还是城里人。   
李德顺很快就将厂子办起来了。建厂之初,他只有七、八间破房子,20多工人。可是,在这个他自己搭建的舞台上,他的智慧和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找到了原来从未找到过的感觉。偏僻封闭的小山村,来了一拨又一拨生意人,农民生产的玩具礼品一车一车地拉到城里,送上市场。   
见老二的工厂真办起来了,李老汉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就由他折腾去吧。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老三、老四、老五也要辞掉城里的工作,回村里跟老二一块办厂。   
第一批回来的是老三和老四。老二李德顺的工厂办了两年,已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但要扩大生产规模,而且产品急需上档次,只有产品上档次,才能打入国际市场。老三李德良和老四李德新就是想回来跟老二一起把企业做大,把产品做到国际上去。   
1996年春节,在外面工作的几个儿子都回来了。李老汉没想到,老三、老四一回到家就跟他商量起辞职的事。老汉急了,拍桌子瞪眼睛对几个儿子吼了起来。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对于李老汉来说,这年的春节是一个更窝心更窝火的春节。儿子们在家的那几天,他几乎天天发脾气,说着说着就拍起了桌子。   
老汉每天长吁短叹:农村人收入不多,都想走出去,你们倒是出去了,到了城市,成了国家干部,人家谁不羡慕?现在倒好,一个一个又都要回来。我辛辛苦苦供你们,还不是想让你们走出穷山沟。   
儿子们知道父亲是为他们担忧,老四德新说,我们就是干失败了,也没什么好害怕的,无非是去给别人打工,我们还年轻,有什么风险不敢面对的?现在搞市场化,国有企业也有可能破产,市场经济就是谁有能力谁干,谁干得好谁生存,谁干得不好谁关门。不管你是国有的、私营的、外企的。也别担心干个体了,没人给我们保险了。我们赚了钱,可以自己给自己保险嘛,有病了自己掏钱看病。再说,公费医疗也要改革了,以后就是在机关企业还不得自己掏钱看病。   
见两个儿子主意已定,父亲让步了,说,要回来,也只能让老四德新回来,老三德良是万万不能辞职的。省公安厅是什么地方?那是管人的地方,又是国家机关,又保险,说什么也不能辞职。   
春节过后,李德良、李德新的假到了都匆匆回单位去了。李老汉以为他们回心转意了。可没过多久,德新回来了,紧接着远在江苏的德良也辞去公安厅的工作回来了。   
看李家三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又都回来了,村里人更议论纷纷:   
“他们家那么穷,供了四个大学生,不容易啊,人家都是往外走,到国外去,他们怎么往家回啊?人往高处走,他们咋就偏偏要往低处流呢?”   
“他们是不是没能力在外面混不下去啊,要不怎么不在城里办大企业,回来搞这么个小企业?”   
有记者听说了这件事,赶来采访他们,问他们为什么要回村里来。老四李德新说,回到家里有我们的原因,我们觉得以前的单位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力。我们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我们还能做更多的事。我们的村子很贫穷,但无论如何,我们是这个村子的一部分。从小,父老乡亲把我们培养成人,现在我们学成了,就总想着,如果有机会能和乡亲们一块奔小康,改变家乡面貌,是我们的心愿,家乡的人就是种那几亩薄地,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我想我们可以搞个厂加工玩具礼品出口。这个厂虽然设在农村,但我们做的生意是国际化市场大循环的一部分。   
到这年年底,老五李德科也辞去了在韩国商社的工作回村里与哥哥们一起干。   
不久,李家兄弟的新世纪玩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老四德新任总经理,老二德顺任董事长。四兄弟发挥各人专长,有的负责技术开发,有的负责组织生产,有的负责外贸出口,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们在大后寨村周围的农村开办了50个玩具加工点,并有了300多名固定工人,而且每年有8000多农村闲散劳动力,足不出户,就在家里、在炕头为他们加工玩具礼品。村里的姑娘小伙子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或在家里就能有一份活干。   
李家兄弟的新世纪玩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越做越大,一家瑞士商人为它投了资,它于是成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这样就有了进出口权利,有资格上广交会,也有资格申请国际博览会的摊位了。这为他们赢得了不少的海外订单。   
到1999年下半年,新世纪玩具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青岛最大的玩具礼品厂,年创汇接近1000万美元。他们在欧洲和美国建立了两个点,还聘请了一个美国人和一个德国人为他们设计产品和提供市场信息,这两位外国人帮他们干活,在他们这里拿工资,成为公司第一批外国打工者。   
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他们又相继在德国和美国办起了两家分公司,搞跨国化经营。除此之外,他们还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老二李德顺是学机械的,他们投资200万元,又办起了一家机械加工厂。   
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要将自由散漫的农民培养训练成组织纪律严明的工人,这中间有一个很大、也是很艰难的跨越。有人问他们说:“你们招的工人都是乡里乡亲,规章制度执行起来一定很难,有没有碍于情面不好处理的事,碰到这种事你们怎么办?”   
他们说,制度定了就必须执行,不是让制度去适应人,而是要让人适应制度,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