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后妃列传 >

第117部分

中国后妃列传-第117部分

小说: 中国后妃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样天差地别的赏格;就连后世记载此事的书生;都不禁要发出叹息:〃难道说攻取元都所得的府藏不够丰富;所以赏得这么少吗?〃
如果光是封赏少还好说;最大的问题是;就连这么些儿俸禄封赏;开国元勋们都不能保自己一生安享。
民间有个〃火烧庆功楼〃的传说;讲的是朱元璋在登基后曾经大宴功臣;却在宴中借故走开;并下令火烧宴席现场;将所有功臣全部烧死。
这个传说实在荒诞不经。不过事实上朱元璋的开国元勋们结局并不比烧死好多少。
由于封爵赏禄太少;朱元璋为免众人不满;在封功臣们还给了他们一个旷古〃盛典〃:免死牌。由于这道免死金牌;朱元璋杀戳功臣的程序复杂了很多。许多人并没有死于明正典刑;而是被皇帝用各种方法暗示强迫最终自杀的。
由于皇帝多是如此手段;因此民间也就有了各种传说。例如水军统帅俞通海;他本来是在攻张士诚时受伤;于朱元璋登基称大明皇帝前就病死了的(死于1367年四月初十);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成了朱元璋派人在他家所住的街道上修了一座〃百猫坊〃(据说俞宅就在今天的南京彩霞街菜场一带);把附近一条巷起名为〃赶鱼巷〃(今甘雨巷);又派侍卫每天在秦淮河上钓鱼;还将钓上的鱼活活晒死。最终逼得俞通海只能寻了自尽;虽然这只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传说;但百猫坊确有;位置也确在俞府附近;有可能遭殃的是俞通海的后人或亲信吧。由此已足见朱元璋杀功臣事迹之一斑。
终朱元璋一生;他都孜孜不倦于诛杀功臣的事业。到他死前;九名公爵中;除自己早死的外;只有汤和一人得尽天年并善终(原因是他中了风;连吃饭说话都拎不清了)。五十四名侯爷更是除得只剩了最没出息的两个。
在打击官吏的时候;朱元璋更是毫不手软;有杀错没放过。真正的贪官污吏当然死路难逃;可是清正廉明的官员也照样象割草一样地被他一批批除掉。加上朱元璋并非什么政经全才;很多时候他对很多事情也因此弄不清情况;可是即使如此;他在一头雾水中也照样喊打喊杀不误。算起来;被酷刑杀掉的父母官恐怕比贪官污吏还多。多少出身寒苦农家一心想要利民报国又维系着全家希望的读书人;在十年寒窗苦读后;才刚刚进入仕途;只为真正是一点(又鸟)毛蒜皮甚至是根本没有发生过的小事;就成了冤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当时的济宁知府方克勤。他虽然当上知府;仍然是一件布衣穿十几年;一日两餐素食粗粮;治下百姓则富足安乐。当他要调离时;百姓甚至做歌谣挽留道:〃使君勿去;我民父母。〃可是这样一个好官;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的泼天冤案〃空印案〃中;也被毫无理由地处死。——方克勤;就是后来著名的建文忠臣方孝儒的父亲。——〃空印案〃说来其实很简单。按规矩;各司府州县都要将地方财政状况上报户部;由于财务表是人工核计;各地距京城路途遥远;为防有何差错跑冤枉路;官吏们都会带上一些备用的空白盖印文书;方便随时修改。然而无论别人怎样解释;毫无会计知识的朱元璋偏要认定这是在贪污;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做任何调查研究;就下令自户部尚书起;到各布政司、府、州、县;所有管官印的地方一把手都统统砍头;副手杖一百充军。上书辨冤的郑士利则被罚做苦工。(朱元璋时代倘有现代大学制度的话;恐怕财经学院再无人敢报名就读了。)
更糟糕的是;朱元璋猜忌并报复强烈的脾性并不完全是针对元勋和官吏们的。
当年攻打张士诚的〃东吴〃政权时;朱元璋的〃西吴〃军曾经遇到过苏杭百姓的强烈反抗;以致于苏州一座孤城竟能在围困下坚持九个多月;多死了不少将士。张士诚死后;朱元璋决意报复民间对张士诚的支持;他先是想到〃屠城〃;也就是杀尽〃西吴〃土地上的百姓。这个杀气腾腾的念头好不容易才被劝阻后;他决定〃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大幅度提高当地的赋税。
于是;在皇帝的亲自过问下;苏州松江地区的税赋一古脑儿涨到了元朝的三倍、更超过了宋朝的五倍。一亩地的税粮竟超过七斗。苏州一府所要交纳的税赋;竟达到全国税赋总量的10%。除此之外;松江农民的活动范围也被严格控制;总括言之;就是〃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相知晓〃。由于朱元璋本人家族就是〃逃税流民〃出身;外祖父又曾经是个打着算命先生招牌反朝廷(虽然是元朝廷)的人物;因此为了以防万一;他还规定百姓们必须彼此互通邻里信息;对别人的家庭内务乃至活动场合都必须了解;谁要是想保留隐私瞒哄大众;即可捉拿送官。行医卖卜的人也只允许在本乡活动;若敢远游就要重治。
这些规矩对民众的约束;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皇朝;充满戾虐气息。而要求世人窥伺告发自己邻里亲朋的规矩;更成为流祸久远的重弊。
对于丈夫的这些作为;马皇后深为忧虑。为了劝谏丈夫宽待臣民;她以〃宋多贤后〃的名义;在后宫中讲训宋朝家法。对于皇后的用意;曾有识窍的宫妃试图阻止;说宋朝治国理家过于仁厚;不足以效法。马皇后立即反驳:〃过于仁厚有何不好?总要比刻薄好吧!〃她又有意反问妃嫔:〃黄老之术是什么?为何汉初窦太后好此?〃妃嫔答道:〃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马皇后据此叹道:〃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
朱元璋虽知妻子谏言的用意;但是他仍然不愿改变自己的处事方法。马皇后不得己;只能趁着他退朝还宫时;抓住少得可怜的机会劝说。亏了马皇后的力量;虽然朱元璋禀性严峻;还是有好些人的性命得到了缓救。
朱元璋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刚愎自用;而且把人命完全不当一回事。无论什么事;不用调查也不用研究;只凭一时情绪;就〃挥洒自如〃地把好人或者轻罪之人统统杀了。如空印案就使人领略到了他的这一〃特色〃。
说到这个;蒙古族官员道同的冤案就不能不提。
道同先世蒙古;后改汉姓;是河间人。明朝建立后;他出任番禺知县;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也是一个诚意为民的好官。史书称;番禺守军蛮横;胡作非为;几任县令都不敢为民出头;直到道同莅任;才改变这一状况;〃民赖以少安〃。
谁知不久永嘉侯朱亮祖到了番禺;这家伙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却几次三番被道同顶了回去。当地豪门大户知道朱亮祖与道同不〃道同〃;因此纷纷贿赂朱亮祖求他为自己出头;朱亮祖便请道同吃饭;要他释放被当街示众的富豪悍仆。道同立即厉声质问:〃你也算是堂堂大臣;怎能与这些人为伍?!〃朱亮祖哑口无言;宴席不欢而散。
朱亮祖回到家里;越想越是恼怒;立即派人强行打碎锁栲放了那帮地痞;又把前来论理的道同鞭打了一顿。此后番禺地方的恶霸们以为有了护庇;纷纷得意忘形。尤其是朱亮祖在当地所纳小妾罗氏的兄弟;更是在地方上横行霸道。道同为民出头;将罗氏兄弟抓了起来。谁知朱亮祖竟动用军队包围县衙;强行将人犯给抢了出来。而且还向皇帝上本;弹劾道同〃傲慢无礼〃。
事情到了这一步;道同就是想忍让也不可能了;也随后向皇帝递送奏章。他原以为按常理;皇帝怎么也要派人调查核实;才会最后做出决定。可是朱元璋一看了朱亮祖的告状信;就立马派人去斩杀道同。
杀手出发不久;道同的报告也到了。朱元璋这才明白自己做错了事;觉得道同鲠直为民;实在是难得;马上派飞骑去追赶杀手。然而由于道同得罪了广东布政使徐本雅;后一位使者虽与杀手同日抵达番禺;却被人有意拖延;直到杀手处死道同;赦使才被放进县衙。
对于道同的冤死;番禺百姓都十分痛惜;纷纷在家中设立他的牌位祭祀。据说每有灵验;乡间从此传说;道同已经成了地方之神。据说直到今天;番禺地方仍在祭祀道同神。
朱亮祖的行径引起了朱元璋的震怒;这个杀人只凭一时性起而不是按司法程序办理的皇帝在大怒下立即命人将朱亮祖父子锁拿进京。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与长子朱暹一起被朱元璋当廷鞭死。
可惜的是;道同之死并没有警醒朱元璋;此后仍然有数不清的人在这位皇帝的一时火性下无辜丧命;更糟的是他处死朱亮祖父子的方法:从此开了明王朝〃廷杖〃的先例。终明一朝;数不清的士大夫和清臣直士;都被这种极端的刑罚打掉了性命;打掉了人格尊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开杀戒的朱元璋渐渐觉得法规碍事;终于在洪武十五年决定改革禁卫军为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出名也最为其重用的;则是〃锦衣卫〃。这个锦衣卫有〃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的职能;处理皇帝钦定的案子;相当于皇帝的私人警察部队;下设南北两个镇抚司;五个卫所;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在其中任职的校尉力士少则一千多则六万;被称为〃缇骑〃。他们有权自行逮捕刑讯乃至处决;锦衣卫将正常的司法机构视若无物。只要他们(或者皇帝)看不顺眼的;无论是宰相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不需要任何真赃实罪;都可以在片刻间家破人亡。(朱元璋的这一做法;在后来被他的儿孙们广泛采用;终明一世;锦衣卫、东厂、西厂;搅得人世间血雨腥风;恐怖无比。)
对于丈夫的这些作为;马皇后深为忧虑。为了劝谏丈夫宽待臣民;凡事三思;她以〃宋多贤后〃的名义;在后宫中讲训宋朝家法。对于皇后的用意;曾有识窍的宫妃试图阻止;说宋朝治国理家过于仁厚;不足以效法。马皇后立即反驳:〃过于仁厚有何不好?总要比刻薄好吧!〃她又有意反问妃嫔:〃黄老之术是什么?为何汉初窦太后好此?〃妃嫔答道:〃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马皇后据此叹道:〃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
朱元璋时常因为宫人的细微过错发怒;每逢这时马皇后也故意发怒;抢在朱元璋处罚之前下令将犯错的宫女送往宫正司议罪。朱元璋对妻子的做法非常不解;问皇后为什么?马皇后回答:〃帝王不应以自己的一时喜恶决定刑罚封赏。陛下你在大怒之时判罪;只怕宫女所受处罚会过于畸重。交给宫正议罪就会合适些。也希望陛下你在朝堂之上不要凭一时情绪就决定臣民罪罚;将论罪之人交给司法机构会更好些。〃
可惜;朱元璋虽知妻子谏言的用意;但是他仍然不愿改变自己的处事方法。马皇后不得己;只能趁着他退朝还宫时;抓住少得可怜的机会劝说。亏了马皇后的力量;总算还是有好些人的性命得到了缓救。
曾经有人向朱元璋报告;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企图谋杀父亲;朱元璋立即暴怒;下令处死这个儿子。此事幸亏被马皇后听见;她立刻拦住;说:〃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人言有误;你这不是把郭家的后代都给绝了吗?!〃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召回杀手;派人去调查;果然是有人企图借皇帝的凶暴性子坑害郭家。
李文忠是朱元璋早死的大姐的儿子;自幼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做了他的养子;十九岁便成为一员骁将;为明王朝第三大功臣;于洪武二年封曹国公。他后来奉命镇守严州;有人告他行止不法;朱元璋也立即听信;打算将他召回来处治。马皇后劝说道:〃临阵换将不宜;何况文忠多年紧随;一向贤能;难道别人一句话就可以这么相信?〃这才救了李文忠的性命。而事实不久大白;果是诬告。(顺便说说;只可惜马皇后死得太早;李文忠终于在义母去世两年后;由于劝朱元璋止杀戮远宦官而遭殃。先是他的所有门客被朱元璋处死;他自己也在不久后〃病死〃。所有曾为他诊治的医生也在随后被朱元璋处死;妻儿流放。而皇帝则一反不封异姓王的说法;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可以想见;李文忠之死内有蹊跷;他应该是被舅父兼养父的朱元璋给毒杀的)
宋濂是明初大儒;被公认为是世间第一才子;不但是太子老师;还主持编撰了《元史》。他本人也一向小心谨慎;总算平安退休。偏偏他的孙子宋慎被牵连进了〃胡惟庸案〃;倒霉的宋濂明明毫无过错竟也不能幸免;朱元璋非要把一大把年纪的他捉来处死不可。
面对老师的悲惨结局;太子朱标伤心欲绝;苦苦向父亲哀求;马皇后也去求情:〃老百姓对子弟们的师父;尚且要礼敬终身;何况天子之家?再说宋濂早已无官无职隐居乡里;也不可能被人网罗谋逆。〃朱元璋却不肯听从。丈夫对无罪的老臣如此无情;马皇后感到非常悲愤;于是当朱元璋吃饭的时候;她摆了满桌素菜;一点酒肉都没有。朱元璋问妻子为什么?马皇后回答:〃妾要为宋先生做福事。〃朱元璋见妻儿如此场面;没了办法;饭也不吃;丢下筷子就走了。
第二天;朱元璋终于下令免掉宋濂的死刑;改为谪配茂州。只可惜老迈的宋濂难以面对家破人亡子孙丧命的惨境;到茂州后不久还是忧愤而死了。
沈秀是中国富豪史中的一个奇迹;此人出身贫寒却白手起家;在明初时已经成为富可敌国的人物;以致于人们传说他拣到了一只〃聚宝盆〃;又说他挖到了逃亡的元将元帝藏财;称之为〃沈万三〃。在修筑南京城墙时;初建的明王朝财力有限;沈万三主动提出要出三分之一的费用;又愿意出钱犒军。
沈秀的表现若是遇到了汉唐宋各朝皇帝;多半能得到嘉奖;现如今遇上节庆;百姓们也一样能来个〃军民联欢〃;送些慰劳品。可惜沈财主偏偏遇上了朱元璋。这位出身赤贫的皇帝对于〃富人〃有一种近乎畸形的痛恨;听了汇报后立即借题发挥:〃一介平民竟敢来犒劳军队;莫明其妙!得要立即杀掉。〃马皇后虽然明知丈夫是在胡扯;也只得顺情劝说道:〃我听说法令只用于诛杀不法之徒;而不能用于诛杀不祥百姓。沈秀做为不祥之民;自有上天降灾于他;您何必动用刑罚?〃朱元璋这才悻悻然地改判沈秀流放云南。
朱元璋又下令犯罪的囚徒筑城;马皇后说:〃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认为犯人已经疲惫不堪;若再服苦役只怕不免丧命。朱元璋听从了劝告;赦免了众犯人。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朱元璋以极端的方式大火力猛治家国的时候;人们只有在马皇后这里;才能找到一丝安慰;看到一些指望。
可惜的是;马皇后不是神仙;她也是一个生死病死的普通人。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马皇后卧病。八月;皇后的病情逐渐变重;群臣都请求广觅良医。而朱元璋的情绪也随着妻子的病情起伏不定;他对着各处召来的名医大发雷霆:〃如果救不了皇后;我就要你们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