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做人做事好习惯 >

第17部分

做人做事好习惯-第17部分

小说: 做人做事好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很多高处不胜寒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越国的文仲和范蠡共同侍候越王勾践,等到勾践大仇得报,成了战国一霸后,文仲和范蠡也该属于功成名就之人。范蠡认识到越王只可同苦不可共甘的本质后,毅然携了金钱财宝作他的富翁去了;可文仲却不觉悟,仍然要在高处,最后终于被高处的寒风给冻死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7个层次,这7个层次既包括了物质的需要,又包括精神的需要。当一个人成功地爬上山顶,他也许完成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也许满足了诸多物质需要,可他仍然有很多需要是无法实现的。
如尊重的需要。他希望别人尊重他,可他的所作所为却无法让人尊重,只能让别人感到他膨胀的野心、残酷的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行径,人们对他只是畏惧。处于这样的一种境地,他能放松、能快乐吗?
像归属和爱的需要。成功者往往都是一些工作狂,或者夜不归宿,或者回到家里蒙头大睡,丝毫不跟家人交流,对家人冷漠、自私。即使他最后成功了,他也不会和家人一块享受成功的欢乐、幸福。更何况有的时候,为了他能到达高处,不惜抛弃家庭和亲人,忽视亲人的感情。
谈到爱这个需要的实现。更让这些成功者感到“高处不胜寒”的是,他们并不明白成功的意义及价值。有些人只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却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向这个目标奔去。一旦他成功了,他感到的不是愉悦,反倒是达到目标之后的失落、茫然、手足无措,甚至是空虚、无聊。
霍尔巴赫说:“惟有人道、慈悲、同情和公正的人,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情感。”
所以说,真正的成就应该融合了成功、财富、服务他人的满足感、真挚的友谊,以及享受生命中所有幸福的能力。
如果你是一个成功者,或者你已身居高位,你又不想成为“高处不胜寒”式的人物,那你除了加强自身的御寒能力之外,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下工夫。
1.知足长乐
当你已到了某个较高的位置,你不妨学学中国古人的做法:安分守己,知足长乐。这起码可以让你的灵魂平静、肉体放松,从已有的成功中享受乐趣。
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明明已体会高处之寒,仍不知满足地觊觎着更高的地方。
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就是这样的人,已经到了很高的位置,可还是权力欲极强,最后让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让神来惩罚她的罪恶。
汉初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自恃兵权在手,虽然明白“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但还是不满足于自己王侯的身份,还想更上一层楼,被吕后抓住斩首,并且灭了三族。
2.联系群众
成功人士有一大缺点即看不起人民群众,这其实是不对的。“红花还得绿叶扶”,向来成就大事者,离了人民群众无异于自毁前程;同时,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可增加人民群众对你的信赖,又能缓解你居高位的紧张与不安。
3.要有家庭观念
“高处不胜寒”实际上即缺乏温暖。所有的温暖之中,家庭的温暖是最亲切、最无私又最温馨的,就像所有的不快乐会在见到宝贝儿子、女儿时烟消云散一样,你在高处所体会到的种种寒意都会在家庭的温暖中化于无形。你可以和家庭成员共同体会成功的欢乐,同时你也可以和家庭成员共同抵御在高处的寒冷。 



□ 攀比对你有百害而无一益


尽管我们都知道“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可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比较,比得过的便心满意足,比不过的便在那儿生闷气发脾气,这其实都是我们的攀比之心在作怪,说白了还是虚荣心在那里作怪。
有这种心理的人,会将别人的什么东西都拿来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家里住多大的房子、有什么样的车子、老公的样子、花钱的派头、地板砖的质料、孩子的学习,当然更多地就是比看谁家住的、吃的、用的、玩的更阔气!
历史上常有权贵们互相攀比的例子:
北魏时期河间王琛家中非常阔绰,常常与北魏皇族的高阳进行攀比,要决一高低。家中珍宝、玉器、古玩,绫椤、绸缎、锦绣,无奇不有。有一次王琛对皇族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而石崇本身就是一个又富贵又爱攀比的人。
元融回家后闷闷不乐,恨自己不及王琛财宝多,竟然忧虑成病,对来探问他的人说:“原来我以为只有高阳一人比我富有,谁知道王琛也比我富有,哎!”
还是这个元融,在一次赏赐中,太后让百官任意取绢,只要拿得动就属于你了。这个元融,居然扛得太多致使自己跌倒伤了脚,太后看到这种情景便不给他绢了,当时人们引为笑谈。
南北朝时有一个叫符朗的官员,当时朝中官员们有一个时尚:用唾壶。符朗为了攀比,炫耀,让小孩子跪在地上,张着口,符朗将痰吐进去,攀比到了用孩子作唾壶的地步!
分析人之所以乐攀比不疲的原因,实际上是一个面子问题。
人生在世,但凡是个正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虚荣,虚荣本来无可厚非,但虚荣过火之时便是让人讨厌之时。这攀比就是因过度虚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让人讨厌的性格特征。
攀比有以下害处:
1.让人情绪无常
当攀比之后,胜了别人,立刻情绪高涨,自大狂妄,以为天下惟有我是最了不起的;可是比得过甲,不见得比得过乙,不如乙的时候立刻情绪低落,感觉脸上无光,一点面子没有,恨不得找个缝隙自己钻进去。
像元融,见别人的财富珍宝多过自己,立刻满脸忧虑,甚至都愁出病来。
2.易伤害交际感情
人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如果你在群体中不是去攀比甲,就是攀比乙,在攀比之中会伤害和你交往的对象。比得过,你便轻蔑别人,看不起别人,从而不尊重别人,别人只能对你不置可否;比不过的,你会满含妒意,或造谣、或诬陷,对人用尽一切诋毁之手段,同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破坏良好的交际关系。大家最后都懒得与你来往。
3.攀比会使一个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这犯罪无非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扩大自己的财富,提高自己的名声。当你所使用的手段不是那么正大光明时,比如你通过贪污挪用、行贿受贿来扩大自己的财富,好去虚荣地攀比,那么总有一天你会锒铛入狱的。
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攀比,而认为自己的花钱多、购物多、上档次、穿名牌、拿手机、玩掌上电脑是讲究生活品质,自诩自己的那些一掷千金、一掷万金的举动是“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实际上,那些真正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并不是体现在表面上,也不是纯粹表现在物质这个浅层次上,“讲究生活品质”只不过是为自己肤浅的攀比行为打掩护。你只要在镜中照一下自己眼角的那处不屑、那处自满,你就会明白“生活质量”不过是攀比、炫耀的代名词!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失去了求好的精神,而将心灵、目光专注于物质欲望的满足上。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中,人们误以为摆阔、奢侈、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质,进而使人们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攀比着追逐名牌,追逐金钱,追逐各种欲望的满足。难怪人们在物质欲望满足之际,却无聊地在那儿打哈欠呢!无聊地在夜里互相攀比着烧钱玩!
但很多一般人还是在羡慕那些住大房子、开名牌车、穿着入时、经常上星级饭店渴酒、动辄将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身边总是有漂亮小妞称为“小蜜”的人,以为那才是生活,那才是生活的本质,于是我们这些一般人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甚至到心力交瘁的地步。
如果你是一个攀比的人,一个试图攀比的人,那么停下你的脚步吧:
1.别让虚荣阻碍了你享受生活
攀比让你的虚荣心满足,可为了这满足你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焦头烂额、心神交瘁,更大的代价是你忘了生活中还有比攀比更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
2.创造你自己的生活品质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从而有自信、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外可以依靠敏感的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饮粗茶、吃淡饭而依然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3.思考攀比的意义
与别人攀来比去,你最后除了虚荣的满足或失望之外,还剩下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徒增烦恼还是有所收获?最后思考的结果即毫无意义。你感到无意义,自然就会停止这种无聊的行为。 



□ 不做贪心之人


一个人有很多心,比如良心、恒心、决心、信心、忠心等,可有一种心处理不好却是要栽跟头的,这便是贪心。
一个穷人,对神仙非常虔诚,感动了神仙。神仙决定帮他一把,于是在他面前显灵,朝路边的一块砖头一指,砖头变成了金砖,神仙将金砖送给穷人。
这个穷人并不满意,神仙又用手一指,把一尊大石狮变成金狮,一并送给他。这个穷人仍然不满意。
神仙问他:“怎样才满意呢?”这个穷人犹豫了半天说:“我想要你的这个手指。”神仙吃了一惊,他从来没见过这等贪心之人,于是他消失了,这个穷人什么也没得到。
类似的关于贪心的故事还能在外国童话《渔夫和金鱼》中看到:
渔夫打到一条小金鱼,它是海里的神仙,可以满足渔夫的愿望。渔夫的老婆本是个又穷又老又丑的老太婆,这老太婆在金鱼的帮助下有了华丽的房子,漂亮的衣服,精美的晚餐,成为拥有很多财富和仆人的贵妇人。但这位老太婆并不满足,她想成为海上的女霸王。金鱼默默地游进海里消失了,而老太婆又变成以前那个又丑又老又穷的老太婆。
人的贪心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像对财富的贪得无厌,对权力地位的贪婪成性,对美女俊男的贪恋,对国家财物的贪图,对好酒好菜的贪杯贪吃,做生意上的贪便宜,娱乐放松时的贪玩,对下属财物的贪贿爱贿等等,所有这些“贪”都是人的贪心造成的。
叔本华说:“财富和海水非常类似,越喝喉咙就会越干燥。”
席勒说:“贪者终至一无所得。”不可否认,人是有欲望的,正因为有了无穷的欲望,才有了人类追求上进的心;正是有了无数个人的上进,人类社会才一步步地向前发展,而且变得越来越文明,越来越进化。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欲望的历史这并不为过。
但人如果过度放纵自己的这种欲望,则势必变成贪心,而贪心过度无疑会毁灭人类。不是吗?正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贪婪,才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面临危机;而对水资源的贪心开采,使地面不断下沉;林业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沙尘暴愈来愈严重。
而贪心表现在事业方面,同样应该适度。
培根说:“野心有如胆汁,它是一种令人积极、认真、敏捷、好运的体液——假如它不受到阻止的话,但假如它受了阻止,不能自由发展的时候,它就要变为焦躁,从而成为恶毒的了。”
在事业上,贪心和野心有同样的特点。适当的贪心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因为它是人前进的动力,如果人人都像中国古人讲的“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话,那一个人就会永远处在“知足长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地中,那他在事业上恐怕永远没有什么更大的成就。穷人永远就是穷人,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就是成为空发的议论了。正是因为有了人的适当贪心,一个人才会不断地在事业上前进,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取得更大的进步。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贪心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所以,当物质欲和精神欲统一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一股巨大的人生动力,激励人们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开拓。但是,一个人必须注意使这种贪心在适度的范围内膨胀,否则就会咎由自取。
人在事业上过度的贪心会使人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1.对权力地位的过度贪心
现实中常见一些人,由于对权力的过度贪欲,往往使自己权令智昏,就像莎翁笔下的麦克白夫人一样,走入自我毁灭的深渊。
某副局长为了爬上正局长的位置,去掉自己事业中的障碍——另一位副局长,便雇杀手,用炸药将其炸得粉碎,而自己也因为这种愚蠢的行为被绳之以法。
2.对钱财的过度贪欲
有些人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也应用于事业的前途中,对钱财这种身外之物贪得无厌,最终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无锡的全国最大集资案中,那个一手通天的老太婆邓斌,手下有一个人名叫张国赢,此人是部队大校,副师级干部,而为了金钱,竟拜倒在邓斌脚下,成了这32亿非法集资案中的一个主要帮凶。
其实,在人的有限生命里,可消受的财富也是有限的,财富达到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生存环境都不相符的程度时,它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了。当财富多到一个人的能力无法驾驭的程度,它就剩下可供吹牛、满足虚荣心的价值了。
一位大钢铁公司的总经理,光荣一生,在即将离开事业岗位的一年间,被贪心女儿们的歪风吹晕了头:“什么马上就到点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现在不大捞一把更待何时”。这位大经理也就伸手一捞,结果把自己给捞进了监狱,晚节不保。
3.对美色的过度贪欲
千百年来,色就像一把刀一样,横在人们事业的前进途中,“英雄难过美人关”,楚霸王项羽这样的大英雄面对生离死别的虞姬也泪流满面,不能自抑。
江西省前副省长胡长清,之所以在事业途中演变为一个大贪官,其背后的那个叫李平的女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要不是这位丰韵犹存的半老徐娘,也许胡长清不至于走上一条不归路。
还有某市的副市长泡女人泡得发了狂,公开对那些心怀不满的人扬言:“我泡女人,那是我有能耐,你们别在哪儿醋意大发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